生孩子是一件不易的事情,而帶孩子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媽媽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去哪都得帶上他,帶孩子逛超市也是一門學問,面對好奇心很重的孩子,媽媽們可是操碎了心,孩子看到想要的東西就會吵著要買,而看到好吃的東西,也會忍不住偷偷嘗一嘗,犯了錯,這時就要考驗家長的應變能力了。
前段時間的一個周末,美嘉帶著6歲的孩子去逛超市,孩子經過每個區域都很乖巧。當來到水果區的時候,她看到有很新鮮的水果,就站在那挑選起來,突然聽到超市員工在大喊:"這是誰家的孩子,也不看著點,櫻桃是不能品嘗的!"
這時美嘉發現,那正是自己孩子,孩子手裡拿著一顆還沒有吃完的櫻桃,不知所措地望著她。她頓時就明白了,孩子偷吃了一顆櫻桃,旁邊的超市員工還在斥責孩子:"明明寫著不能試吃,這孩子真沒教養!"
美嘉聽到了很氣憤地想要過去找那個員工理論,考慮到可能給孩子造成影響,就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氣。
面帶微笑地走過去,向員工道歉道:"不好意思,是我家的孩子,他還很小不認識牌子上的字,怪我沒和孩子說清楚,你看我買一些櫻桃,孩子吃的這顆就算是贈送怎麼樣?"
員工聽美嘉如此通情達理,也就沒有過多糾纏。
並告訴美嘉,是因為之前有人試吃了自己被扣了錢,所以剛才在看到孩子吃之後,情急之下有些嘴快了,希望她不要在意。
美嘉聽後表示理解,轉頭就教育孩子以後不可以在超市偷吃,因為亂吃可能會連累到其他人,並讓她給超市員工道了歉,周圍人看到媽媽的做法都覺得很贊。
媽媽的回應讓人稱讚,但並不是所有家長都能做到這樣,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孩子還很小,做錯很正常,遇到這樣的事情可能會理直氣壯,但一定要考慮到對孩子的影響。
那麼家長在遇到這樣類似的事情應該怎麼做?
1、 不要把責任都放在孩子身上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犯錯,就會把所有責任都放在孩子身上,然後理所當然的說孩子還小、不懂事。
這些藉口是很多家長為孩子開脫的必備,不論事情多大,都用這些理由來逃避責任,這樣是不對的。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要有相應的擔當,承擔起一部分責任,不要造成孩子的心理陰影。
2、 不要在孩子面前與他人爭吵
很多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為了讓自己佔上風,就會去和別人爭,爭著爭著就變成了吵架,吵架之後會讓事情變得更嚴重。
尤其是還有孩子在場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孩子會學著家長的樣子,很快就能學會這種惡習,對他們的影響是很負面的。
3、 分清楚是非對錯
在孩子的犯錯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分清楚是非對錯,不要放任不管,也不要一味地袒護。
如果孩子做錯事情,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小就不管不顧,一味地偏袒自己的孩子,這樣孩子只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4、 藉此機會教育孩子
家長在分清是非對錯後,一定要藉此機會教育孩子。
如果是孩子錯了,要讓孩子道歉,然後教育他應該如何改正,這樣的做法可以正確地引導孩子,知錯就改是很好的品質,所以家長一定要抓住適當的機會,教育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作為家長如果沒能阻止孩子犯錯誤,就要通過一些教育讓孩子成為懂事聽話的人,所以家長們應該要多花一些心思在孩子的教育上,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