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自己玩?不要一昧教導人際關係,這樣做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2020-12-26 徐文聊育兒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父母作為過來人自然懂得社交對於人的發展有多麼重要,所以這也引發了一些家長發現自己孩子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特別焦慮。

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只在15%是依靠專業技術,而80%卻要靠人際交往。

我從公園路過的時候,看見一位媽媽一直推搡著孩子,我走近才聽清楚媽媽對孩子說:「你怎麼不和別的小朋友玩呢?去啊,去試試和他們一起湯鞦韆」。

但是這個小孩子卻是十分不情願,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孩子的媽媽嘆氣道:「你不和別人的孩子玩,怎麼鍛鍊自己的社交能力呢?長大後該怎麼辦呢?」

家長們都很擔心孩子形不成自己的人脈關係,社交作為軟實力被家長們重視,自然是個好事,但是如果家長不注重孩子的發展規律,一昧去教導人際關係,也很可能出現拔苗助長的情況。

一、孩子建立同伴關係的階段

同伴關係是孩子跟其他孩子進行的互相協助關係,這種友誼關係對孩子心理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幫助孩子獲得健康的人格。

並且對孩子的社交技能提升有幫助,之前有這樣一個實驗,一組讓孩子跟自己認識的孩子看動畫片,另一種是孩子和陌生的人一起看動畫片,結果發現孩子在和自己認識的孩子看動畫片會更歡樂。

那麼孩子建立這一關係的階段發展是怎麼樣的呢?我們年齡選擇就按大眾送孩子上幼兒園的3歲為界限,可以把孩子的同伴關係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一歲前孩子的無意識階段,這一階段孩子並沒有自己獨立的意識,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並不會在意周圍的人情感,孩子不論是對待父母還是對待自己的身體都會認為這只是玩具,家長會發現孩子喜歡啃玩具、吃手等現象。

2,一歲到孩子歲半左右,孩子可以進行簡單的社交:這一時期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對於周圍的人也要表現出興趣,但是這一階段讓孩子結交朋友還是為之過早,孩子更多的是以自己為中心。

3,1歲半後到3歲之間補性交往階段:孩子慢慢地會和熟悉的同齡人在一起玩,有了比較複雜的社會化

二,兩歲前孩子喜歡自己玩耍是正常的現象

在了解孩子同伴關係的發展階段後,很多家長發現兩歲前喜歡自己和自己玩,家長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不要著急。

這些其實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常的現象,在這些是無可厚非,但是孩子過了兩歲之後,還不和別的小朋友玩,這會讓很多家長焦急起來。

多多是我表姐家的孩子,我在她家做客的時候,發現他喜歡自己玩遊戲,進入了「單獨遊戲」階段。有時候發現別的小朋友玩自己也是無動於衷,這是典型的「旁觀者遊戲」行為,但是這樣做也會讓孩子更加敏銳的觀察到別人的行為

例如多多就是如此,他看到別的孩子玩推沙灘,能退出很多漂亮的形狀,多多通過自己的觀察模仿自己也能夠掌握該如何做出漂亮的圖案。

除此之外,孩子會有一些其他的表現也是正常的

1,和自己的玩具說話

在孩子眼中這些布娃娃是有生命的,他們是孩子的玩伴,孩子會通過自己的想像與布娃娃交流,這是孩子童年時期的正常現象,家長不需要對其阻止。

也就是說,孩子正處在自我和交流的矛盾階段,並不會心悅誠服的和別的孩子一起玩遊戲,自然也不會有真正意義上合作遊戲。

2,喜歡和大孩子玩

其實家長們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不也是喜歡追著隔壁的大哥哥大姐姐去玩耍嗎?並且對這種稍微比自己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孩子,有一種特殊的親近感,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正是如此,家長可以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不用可以阻止孩子這樣的行為。

三,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家長想要幫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可以在孩子進入幼兒園的時候開始,這時候孩子就進入到了一個小小的社會,對於提升孩子交際能力也是個非常好的契機,那怎麼樣才能提升孩子的交際能力呢?

1、為孩子創造適合社交的環境

這裡並不是指讓孩子多認識些優秀的孩子,並不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孩子在這個階段一般都是比較單純善良的,並且家長也不要讓孩子那麼功利的結交朋友。

這裡是誰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環境能夠玩耍,這可以是遊樂場、或是小孩子聚集的沙灘,也可以邀請別的孩子來家裡做客,為孩子交朋友創造機會。

2,孩子對社交的不良情緒,家長要注意引導

有一部分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和別人相處,他們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內心,也不知道該如何尊重別人的感受,這些情況在孩子比較自卑或是比較霸道的時候經常會出現。

家長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出現這種不良的情緒,要積極引導,向可以暫停一下孩子的社交活動,對孩子有些耐心,讓孩子慢慢做出改變,切忌心急,這樣才能讓孩子正確地融入群體。

3,讓孩子懂禮貌

禮貌對於交際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良好的禮貌對於交際來說會讓人感到如沐春風的感覺,那怎麼讓孩子有禮貌呢?

有好吃的食物,先請父母、長輩吃。吃飯時不搶食、不挑食、咀嚼時不要出聲;大人問話時,要認真聽,並有禮貌地回答;

家中來客時,要熱情接待,有禮貌地稱呼。家長同客人談話時,不打擾不插copy嘴;不隨便向客人要東西,別人給的東西必須得到家長同意才能收下,並要致謝;

求人家幫助時,zhidao要用商量的口吻說「請」,事後,要向人家道謝等等,孩子能夠做到待人有禮貌是需要長期培養的,這也是孩子教養的很好體現,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禮貌的過程一定要有耐心,禮貌的培養貴在堅持。

4,家長要做孩子的榜樣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於孩子的成長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並且根據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往往會模仿家長的行為。

這是一把雙刃劍,是利是弊要看家長如何使用,如果家長能夠建立起自己良好的人際關係,待人有時,和睦近鄰這些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

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有一件事情對我印象深刻,有一次孩子的好朋友遇到了委屈,來到家長和我孩子青青訴苦,我本來想提醒孩子要認真聽她講話。

但沒有想到青青自己不僅耐心聽完他的訴苦,還積極的做出回應,感同身受的為朋友排憂解難,事後,我問青青是誰教你的這些呀?

青青認真的回答,我記得媽媽的一個好朋友遇到困難,媽媽也是這樣做的,聽到這句話,我才恍然大悟,並且對孩子的做法感到欣慰。

5,和自己的朋友保持聯繫

這是一個很好促進關係的方式,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應該學習一下,在社交裡我們都懂得保持聯繫,關係才能長久,小孩子們的關係也是這樣。

良好的關係需要維持。小孩子們之間保持聯繫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對對方的觀點表示認同,通過握手,擁抱等方式表達自己對對方的喜愛或者是在對方遇到麻煩時積極提供幫助等。

這些行為可以有效地幫助小朋友之間保持聯繫,維持一段友誼的發展。並且當其中一方做出這樣的行為時,會使得另一方也不自覺地做出同樣的行為,使得雙方的友誼聯繫更加密切。

6,不要強求讓孩子和別的孩子玩耍

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跟所有人都是朋友,其實這種想法是很錯誤的。家長要知道強扭的瓜不甜,如果有人逼迫你和不喜歡的人進行遊戲,你會是什麼反應,同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讓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玩耍要懂得順其自然

馬·勞迪斯·卡蘭丹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沒上大學的孩子缺陷更嚴重,從他的這一句話我們也可以感受到社交能力對於人來說有多麼重要,家長要引起重視的同時,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運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社交關係。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性格內向,不喜歡和別人交談,3個方法培養他們社交能力
    我的這個朋友大方開朗,社交能力很強。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她的孩子是這樣。她說這個孩子很害羞,不敢跟陌生人說話。還說小孩子長大了之後,慢慢就會好起來,可是真的會好起來嗎?活潑開朗的小孩子在家裡打打鬧鬧,能給生活增添一絲溫馨。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何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與能力?
    他立刻跑過去,往坑裡一跳,見到坑的邊緣到他胸部,就說「好了!」如果不到胸部就要繼續挖。一天的植樹勞動他就滿地裡跑來跑去、跳上跳下,最終他的10棵樹的任務是同學們替他完成的,他實在缺乏勞動鍛鍊。現在不少的孩子都不太會幹活,很多孩子在家裡所有的事情包括整理書包都是大人幫著做,所以生活能力很差。
  • 「地攤經濟」興起,家長可和孩子玩「擺攤遊戲」,培養孩子社交力
    那麼,大人可以通過擺地攤來促進經濟收入的發展,而小孩是是否也能夠將"擺地攤"作為一種遊戲來促進孩子的社交能力呢?孩子間也存在一種遊戲叫做"攤位遊戲",這些遊戲能夠讓孩子在玩耍中能夠感受到更多的事物,促進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 李玫瑾:孩子「人緣好」,困難時有人幫他!社交能力從3歲起培養
    社交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能到用到的時候再臨陣磨槍,而是要從小打好基礎。哈佛大學曾對700多名2-5歲的孩子做過跟蹤調查,結果表明:幼兒時期的社交,會影響到20年後的成就。從3歲開始培養社交能力,能幫助孩子適應不同階段面臨的社交問題,為孩子將來的好人緣、高情商打好基礎。孩子3歲後會面臨的社交問題3歲是孩子進入幼兒園的正常年齡,老師、小朋友都是新的陌生人,各種社交問題也隨之而來。
  • 孩子不愛社交、社交能力弱,90%的家長都忽略了!
    社交表現的確和性格有關聯,但性格並不是影響孩子社交表現最主要的原因。在國外,社交能力被稱為Social Skill,是一種可培養的能力,而非天賦。周恩來是一位博學多謀、辯才傑出、富有幽默感的人。在長期對外交際中,周恩來以幽默一次次地巧解人意,化險為夷,深受眾人的敬佩。
  • 長假在家孩子太無聊?和孩子玩「假裝遊戲」,培養社交小達人
    根據皮亞傑的遊戲理論一說,在學齡前的孩子會處在一種叫做前運算的階段,這時候,孩子玩象徵性遊戲會居多。就好比在孩子一歲左右,玩"過家家"遊戲之前,他們就已經開始學會玩單個的"假裝遊戲"了。比如常見的拿起鞋子模仿打電話,模仿家長刮鬍子,穿媽媽的高跟鞋噠噠噠地走路等等。
  • 培養孩子想像力的5個方法,父母這樣做孩子更優秀
    既然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如此重要,我們家長可以做些什麼呢?1.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把三個孩子都送入斯坦福的陳美玲說過,只要孩子問她問題,不管她在做什麼,都會立馬停下手裡的事情,認真地回答孩子,哪怕那個問題在大人看來特別不能理解。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做好3個方面,社交小達人輕鬆上線
    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朋友,然後一起去玩鬧和成長。社交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善於社交的話,孩子不僅性格開朗,而且生活也會多姿多彩。可是社交能力欠缺的話,孩子的性格明顯有些落寞,生活也相對單調。 悅悅的動手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好,唯獨社交能力有些薄弱。
  • 孩子內向不善於表達?家長不妨這樣做,孩子輕鬆變「社交小達人」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社交能力、表達能力比較差,許多家長由於工作繁忙,忽視對孩子的培養,孩子就會選擇一個人玩耍,很少與他人交流,就容易導致孩子的社交能力較差最重要的一點,家長平時在孩子面前,不要說髒話、粗魯的語言,以免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 孩子在幼兒園被排擠?早期社交能力培養,遠比家長想像中的重要
    像我兒子這樣的「沉默寡言」,能結交的朋友還是比較少的。但是被「孤立」的感覺肯定不好受,那些內斂的孩子肯定也羨慕可以和朋友們打打鬧鬧的生活。其實這也涉及到了孩子的個人能力發展之一——社交能力。 人類是群居動物,集群生活在所難免,沒有人能夠脫離群體生活一輩子。魯迅先生說過:「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都和我有關。」而社交能力就是在集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 孩子人來瘋,喜歡表現自己?背後的原因有些扎心了
    3.多血質的孩子天生活潑多血質的孩子被稱為「熱情的沙漠」,因為他們天生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天生活潑愛動,孩子見到人的時候人來熟,或是見到客人的時候人來瘋,這都是多血質孩子天性中的一部分,這樣的孩子有較強的適應環境能力和反應能力。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閱讀能力?家長懂得這樣做,孩子學習英語更專注
    當然,在孩子能夠做到精讀和泛讀之前,家長們最為關心的事情是如何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孩子獨立閱讀能力的養成,離不開家長的引導和指導。家長懂得這樣做,孩子學習英語更專注教育君知道很多家長不知如何引導孩子們進行獨立閱讀,不知從哪些方面入手來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下面,教育君來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一是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要對學習內容有要求。
  • 是誰偷走了我們孩子的思考能力?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而在家庭生活中,能幫助家長做家務的孩子有50%以上,但90%以上的孩子使用洗衣機、微波爐、吸塵器等等設備,所以,孩子們覺得做家務很簡單,不用動腦筋。而孩子自己的生活中也早已實現了「全自動」,就連削鉛筆也是「自動化」的。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需要孩子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機會確實不多。
  • 李玫瑾:希望孩子人緣好,遇到困難有人幫?3歲時應培養社交能力
    在單人採訪的過程中,Jasper和max都主動表示「嗯哼是我的好朋友」,小嗯哼的社交能力可想而知。而這樣主動的孩子並沒有被網友反感,甚至很多人都非常羨慕嗯哼的表達能力,同時也很羨慕這種社交能力。李玫瑾教授也曾表示:人緣好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更容易獲得他人幫助。3歲時開始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意義有數據顯示,和同齡人玩得好的孩子,會更容易得到老師和他人的喜歡,在成績上的表現也非常好。
  • 培養孩子要從娃娃抓起,這四項能力抓住了,孩子以後發展不會差
    有人說,養孩子是為了孩子以後賺大錢,能夠孝順父母,說這話的人大多沒有生孩子。生而為父母,不是說希望孩子以後能夠多有錢,能夠孝順父母,只是希望孩子以後有更多的選擇權利。孩子學歷高,能力高,他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選擇自己想要去的城市,而不是被迫謀生。
  • 怎樣培養「會」說話的孩子?表達能力好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在現代社會,成績已經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了,思維敏捷、能言善辯也是孩子今後尋求個人發展機會的重要條件。 做父母的,無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說會道。
  • 深度好文:語言發育遲緩孩子,如何訓練社交能力?(附:社交卡)
    這些都是孩子欠缺社交能力的表現,我發布了很多針對發育遲緩孩子,提升語言能力的文章,當孩子具備了一定的基礎表達能力後,家長會希望提升孩子的主動語言,以及社交能力的培養,也就是希望孩子能融入小夥伴,和大家玩起來,有自己的朋友,讓孩子遠離孤單!
  • 怎麼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我們需要做對5個合作策略
    都笨死了......」話還沒說完,我看見沙發上的其他幾個孩子都是一臉的不高興。連我家的小寶都噘著嘴說,亮亮哥哥每次都這樣,不想跟你玩了。表姐家的亮亮,雖然他是我們這個大家庭裡眾多孩子的老大哥,但是,他卻不會「合作」,幾乎在每次過年過節的家庭聚會裡,小孩子們都是興高採烈地開始玩,灰心喪氣地離開。
  • 社交能力從小建立!5點為孩子準備進入團體生活
    孩子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就會漸漸培養出與社會互動的能力。通過孩子在不同階段的能力,給予適當的協助,相信能更加幫助孩子進入群體生活,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0~6歲兒童社交發展能力 0~6個月.互動 在這個階段,寶寶主要都是跟主要照顧者進行互動,寶寶能認出爸媽的聲音,對熟悉的聲音產生反應,漸漸會注視跟他互動的人,並能通過聲音、表情及簡單的肢體動作,向別人產生回應,如會對人微笑,喜歡別人跟他玩,想要被擁抱時,可能會做出伸出手或身體往前傾等動作。
  • 孩子社交能力差,沒有好人緣,與這三個原因有關
    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從小培養的,但是有些孩子在家長眼中屬於「壞孩子」,家長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來自「壞孩子」行為的影響,就會出於保護的目的替孩子篩選出最佳的交往對象。這樣做會導致孩子和性格合不來的小朋友強行交朋友,最後社交能力沒得到鍛鍊,可能那幾個和孩子強行當朋友的小朋友們也不愛和孩子在一起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