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這部奧斯卡提名電影,張藝謀用5種色彩,用攝影徵服觀眾

2020-12-17 光影匠

2002年電影《英雄》上映,2003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代表中國電影逐夢奧斯卡。在後來將近20年的時間裡,也再難有中國電影能夠如此走近奧斯卡獎。

之所以說《英雄》標誌著中國電影進入大片時代,是因為從這部電影開始,利用中國文化符號,講述中國故事,電影大片生產製作等電影的類型的主流化方向逐步確立。在這部電影中,作為視覺美學意蘊的色彩運用,又成為本片最具代表性的符號。

可以說,整部電影是張藝謀用5種顏色支撐起來的歷史空間和敘事情節。這是他電影攝影藝術創作色彩運用的發展和一個高峰。

色彩作為影視畫面和攝影構圖畫面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英雄》這部電影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可以借鑑和學習的色彩空間,那麼張藝謀在影片中應用了那些顏色,又是如何通過色彩來構成畫面和推進情節的呢?

秩序與肅殺——黑色的前奏

在《英雄》的開篇,刺客無名覲見秦王嬴政。來到秦宮,面對的是數百名身著黑色官服的秦國官員,還有無數甲冑在身的秦國士兵。在城牆高聳的秦國宮殿,戒備森嚴,密不透風,覲見的使者必須更衣接受嚴密的檢查之後才能覲見。整個過程中,從服裝,到環境,從城牆到服飾,全部黑色為主。進入宮殿之後,也全部都是黑暗凝重,壓抑肅殺的。

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成為軍事機器國家。在所有方面都顯露出效率和秩序。在這種秩序之下,滲透著壓抑和力量,形成了強大的震懾。黑色的形象和黑暗的空間,有利於加強這種壓抑感覺。黑色形成的震懾也是形成在觀眾的心理層面。

黑色所帶來的視覺感知在最開始就形成了對於秦國和秦王的形象描述,一種深刻的冷漠和強勢最適合使用黑色來表現。

除了使用顏色,構圖上使用的對稱構圖,強化了一種均衡感和平衡感。對稱構圖是我們民族比較鍾情的一種畫面構成形式。對稱看起來完美均衡,但是缺乏活力和情感。但是在心理上形成的秩序感會形成慣性,就是權利結構帶來的絕大震懾力的一種表現,這種權利必須是在平衡狀態下的壓制。

畫面中仰視觀看著黑袍的秦國大臣,在對稱畫面中,逐層仰望,到最終遠處高臺上宮殿中,秦王所在的至高處。這種逐層推進,遞進的結構也給觀眾傳達著對於權力的仰視。

力量與激情的動能——紅色

紅色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色彩和顏色圖騰。紅色在色彩心理上象徵了活力與欲望,在視覺感受上是溫暖熱烈的。我們的祖先信仰紅色,也是紅色帶來的激情與能量讓我們穿過黑暗和困頓,一直生機勃勃的向前發展。血液一般的紅色象徵著滾滾流動的民族的生命力。

電影中在講述趙國故事中,通篇紅色鋪滿。書館老師講授中國書法精髓。殘劍飛雪情感糾葛、愛欲糾纏,秦國攻城血洗城池,都是在激情與獻血中流露的滾燙情緒。紅色成為這一段情節的主色調。

畫面中的紅色,集中出現在無名編造的情節部分。整個書館裡所有的人穿的衣服,所有的物件,全是紅色,與之前的黑色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紅色其實是無名此時內心國讎家恨的表現,因為他編造整個故事,其目的就是刺秦,刺殺就意味著要流血,而紅色是血的顏色。此外,紅色暗示了無名最終會放棄刺殺,給秦王和天下蒼生以希望。

紅色是我們民族最熟悉的色彩,最容易感知情感的色調,在很多張藝謀電影中,比如他早期的《紅高粱》為代表,就以突出紅色的方式來營造視覺效果。

藍色不只有憂鬱

在講述先秦這個歷史時代的電影中,其實很少出現藍色。張藝謀在電影中設置了明度極高的藍色場景和情節。這種藍色從歷史時代的角度來說,是極為罕見的,正是這種與現實情況的色彩反差,是導演將更多心理層面的細節通過這種色彩環境進行表達。

影片中的藍色,集中出現在趙國的藏書閣段落中。場景中從簡牘到服飾,全部藍色。這種藍色是一種偏向紫色的藍,有點某種「輻射」效果。這場戲中,畫面呈現出青藍色的傾向,透明,宛若晴空,視覺十分搶眼,詮釋了殘劍、飛雪倆人的忠貞愛情。這種情感糾結符合藍色的色彩視覺心理在我們普通人的心理投射。這些藍色的使用增加了整部影片的情感元素的含量。

希望與死亡矛盾中的答案——綠色

全片最為精彩的是在殘劍刺殺秦王過程中,在激烈的搏鬥場景中綠色帷幔營造的大面積的綠色色彩空間。

綠色本身是生命的顏色。是希望的代表。在情節的發展過程中,殘劍通過對書法的參悟,通過書法的理念逐步轉移到對天下的理解,對刺殺秦王的態度的轉變。這裡的綠色充成為了和平、幸福的象徵,隱喻了殘劍對秦王認識的轉變——秦王統一天下,結束相互殺戮與報復,保留生命的最大公約數。秦王不能殺。

綠色為殘劍最終對秦王手下留情設置了生命的「綠色通道」。但是這個綠色又與刺殺這件事形成了絕對的矛盾,刺殺是要奪人性命,殿堂內卻充滿了生命的色彩。

這些綠色色彩的使用,也預示最後殘劍勸說無名放棄刺殺秦王,正是殘劍「悟道天下」精神內涵的外延。

羽化與終結——白色

影片中的白色大量出現在無名想秦王坦誠的將刺殺的整個過程全盤託出。整個刺殺計劃失敗,大義凜然赴死。在這些俠義之士在人情天下大勢和自己作出了最後抉擇之後,走向了自己生命的終結。

白色象徵了貞潔和逝去。刺客們為了復仇,為了天下,最終沒有刺殺秦王,成為歷史上為天下成就的人物。殘劍與飛雪選擇自盡的方式,羽化終結,白色成為最佳的詮釋色彩。最終又形成了很大的空虛感。刺客們的大義凜然和俠客風骨,用白色來代表,是完全適合的。

影片《英雄》中的黑、紅、藍、綠、白等色彩,均是創作主體在考究當時歷史文化和民俗習慣的基礎上,根據影片敘事表達的需要而做出的選擇和表達。在創新的色彩和畫面中,做到了色彩在視聽語言上的極致表達和精緻體驗。

在平面攝影中,攝影色彩表達也是攝影語言的重要構成內容,與電影中的色彩一樣,色彩的表現和色彩帶來的視覺心理反應,是相同的。在前期拍攝過程中,光線的選擇和使用,場景布置和色調搭配都是攝影創作的必須要素。

在攝影后期製作中,我們經常通過後期修圖,改變畫面的色溫色調,或者直接營造某種色彩空間效果。在調整時一般的冷暖對比,也是常用方法。還有各種攝影風格,比如日系,歐美等其實都是有自身獨特色彩傾向和風格的攝影色彩。

在影視和電影中,前期的置景設置色彩基調,後期製作更是有更加專業的調色程序來實現對影視片的色調調整。這些色彩技術操作的目的都是為了在視覺呈現上體現色彩在畫面語言上的表現力和視覺心理的影響力。為了更好的表達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內容和想法。

總結一下,《英雄》的成功,首先且主要歸功於張藝謀對色彩的匠心獨運。這種對色彩的匠心獨運在主觀與客觀上都隨著《英雄》的成功開創了中國電影的大片時代。同時,在影片中,色彩的運用所引起的情感變化及所承載的涵義的原理,具有客觀的設計價值。喜歡攝影的同學們可以從類似的影片中汲取色彩使用的經驗技巧,在自己的拍攝中嘗試運用。

這就是今天的內容,喜歡的同學不要忘記關注、轉發、點讚,有什麼想要討論的,了解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是你們的僑,為你們分享攝影技巧與攝影文化,咱們下次見

相關焦點

  • 11部入圍奧斯卡的華語電影,張藝謀6部、李安3部、陳凱歌1部封神
    批判類型的電影,很受奧斯卡的喜歡,所以獲得了提名,但是,當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是瑞士電影《希望之旅》,豆瓣7.8分。4,《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導演張藝謀,豆瓣7.2分,68屆奧斯卡最佳攝影提名。在這部電影裡,鞏俐飾演的是小金寶,是上海灘一個風情萬種的歌女,美極了,不過她的命運悲慘,只能做黑社會老大手下一個聽話的女人,否則,就會遭到殘忍的對待……演完這部電影後,鞏俐宣布與張藝謀分手,之後,華語電影衝擊奧斯卡的最佳陣容,散了,張藝謀再次提名奧斯卡,是7年之後。
  • 何以為《英雄》,解讀張藝謀的色彩美學盛宴
    這部作品在當年收穫了2.5億人民幣的票房,而且還榮登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出的「全球年度十佳電影」榜首,並獲得了第75界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可以說是中國商業電影在國內、國外同時綻放的高光時刻。影片中,張藝謀正是將獨特的色彩設計和構成,完美地融合進故事情節、人文特色以及思想內涵之中,詮釋出蘊藉而唯美的東方韻味,以及何以為英雄的哲學思辨。這部色彩美學在電影藝術上達到極致應用的經典之作,直到18年後的今天,仍然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 看過這組《英雄》的高清劇照,才發現張藝謀的電影色彩如此美
    《英雄》2002年在國內上映,由當時還不能稱為「國師」的張藝謀執導。在當年因為該片比較前衛,主要是敘事方式,和表現的故事內涵,相對當時觀眾的觀影水平太過超前。以至於票房飄飛,卻口水一片。但是這麼多年後再看到這部電影時,才發現導演真的是在各個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 華語電影競爭奧斯卡:張藝謀提名3次,陳凱歌1次,馮小剛0次
    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個獎項上,華語電影唯一一次獲獎就是2001年李安的《臥虎藏龍》,武俠片是中國電影最具特色的類型,《臥虎藏龍》沒有香港武俠那種笑傲江湖的豪邁,更多的是一種思考和人文內涵,李安恰當的用他的方式讓許多美國人理解中國武俠文化,這也是最成功的一個地方。
  • 奧斯卡致敬張藝謀電影,17年前票房2.5億,還曾被評為全球十佳
    備受矚目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已經圓滿落下帷幕,今年的盛典上有上演了不少頗具情懷的高光片段,其中在頒布"最佳國際電影"獎項之前,現場特意播放了一小段經典電影集錦,其中作為華語電影巔峰之作的《英雄》就在其中。2003年,導演張藝謀的嘔心之作《英雄》橫空出世,即使拿到現在,從電影的質感到主題,無疑也是華語電影領域的登峰造極之作,雖然當時這部力作在國內反響相對平平,但在國際上卻是反響非凡,在上映之際,北美票房已經高達五千多萬美元,這個成績在華語電影界是真正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英雄》用古代中華文化講述的英雄故事
    英雄》是2002年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影片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 。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和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獲得多個國內外電影獎項 。今天就來聊聊張藝謀導演的電影《英雄》。英雄總體來說,電影《英雄》故事比較簡單。
  • 張藝謀的視覺天才之路,用光影色彩講述驚豔世界的動人畫卷
    在工廠裡由於工作原因和攝像打上了交道,最終他喜歡上了拍照攝影,他性格中的追求極致感又一次推動著他不停止的往前跑。這部電影可以看作是張藝謀植根於視覺張力之作,片中紅無處不在,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不僅僅要張揚更要樸實,這點在《活著》中一覽無餘。
  • 電影攝影簡析及學習構圖、用光必看的23部電影推薦
    下面好機友攝影為您推薦23部攝影愛好者值得看的電影  大紅燈籠高高掛  張藝謀是一個敢於突破傳統色彩、尋求色彩的視覺衝擊力的創作型導演, 在他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就凸顯出強烈的畫面色彩感, 營造了唯美、濃烈的色彩藝術。
  • 被低估的《英雄》,被低估的張藝謀的色彩敘事
    史匹柏曾說過:「我不懂中文,但通過色彩,我看懂了張藝謀的《英雄》。」張藝謀的一部《英雄》,是他轉向商業片的契機片。而影片中通過黑、紅、藍、青、白五種色彩作為一串連接整個故事的線,可謂影史上史無前例的一個創新點。
  • 從影片《英雄》看張藝謀的色彩美學
    2002年,張藝謀導演的電影《英雄》橫空出世。作為其電影生涯的轉型之作,《英雄》在告別張藝謀早期常常描繪的鄉土敘事與對封建制度批判的同時,仍保留了他鮮明的個人特色——濃烈而具有美感的色彩運用。《英雄》這部影片中,基調為黑色,磅礴大氣,而在無名對秦王講述的幾段故事當中,分別運用了不同的顏色作為各個故事的主色調,以色彩區隔了每段故事,不僅讓觀眾更容易理解每段故事所要表達的主題和情緒,並且也通過畫面的藝術張力增加了影片整體的藝術表現力。根據故事段落的不同,可以把顏色劃分為黑色、紅色、藍色、綠色和白色五個區塊,而這五種色彩分別代表了不同的主題情感和情緒含義。
  • 張藝謀的《英雄》:被國外奉為神作,為何在國內卻被踩得一無是處
    喜憂交加,毀譽參半提起張藝謀導演的《英雄》,會自然而然地想到中國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電影作品《臥虎藏龍》。同樣是中國導演面向世界的作品,同樣是濃烈東方色彩的武俠片,但兩位導演卻講述了不同的江湖。
  • 電影《一秒鐘》口碑爆棚,張藝謀真的動情了……
    緊接著,2002年,時隔兩年,他帶來的卻是一部武俠電影《英雄》(2002年),並憑此獲得第75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而這次他合作「殿堂級瘸腿表演藝術家、影帝」,張譯,帶來了這部新電影《一秒鐘》,這部電影中,張藝謀也是動情的。當然,《一秒鐘》裡,張譯沒有瘸腿,但還是被揍了一頓。
  • 第92屆奧斯卡提名名單背後:Netflix擊敗迪士尼,超級英雄電影崛起
    那邊馬丁·斯科塞斯公開表示「漫威不是電影」,這邊同樣屬於漫改超級英雄電影的《小丑》就和馬丁一起獲得了奧斯卡提名,而且提名多達11項,比《愛爾蘭人》還多一項。哈維·韋恩斯坦的案子還沒宣判,女性題材電影越來越成為創作的主流——5位提名最佳女主角的演員,4位主演的作品都是典型的女性電影。女演員們正迎來一個事業發展的春天。
  • 19年前中國電影閃耀奧斯卡《臥虎藏龍》獲得10項奧斯卡提名
    今年的奧斯卡是韓國電影大放異彩的一年,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獲得6項奧斯卡提名提名 最終斬獲四項大獎。但是在19年前中國電影獲得10項奧斯卡提名,最終獲得4項奧斯卡獎。這部電影就是《臥虎藏龍》《臥虎藏龍》奧斯卡獎典禮前獲得10項提名奧斯卡提名:最佳影片提名最佳導演提名最佳改編劇本提名最佳外語電影提名最佳攝影提名最佳藝術指導提名最佳服裝設計提名最佳電影剪輯提名最佳原創歌曲提名最佳原創配樂提名這部電影就是李安執導
  • 19年前的電影《英雄》,囊括李連杰、章子怡等大腕,今天才看明白
    張藝謀執導的武俠大片《英雄》,當時囊括了李連杰,章子怡,梁朝偉,張曼玉,陳道明和甄子丹等一眾國際著名影星,可謂是超級豪華的陣營。演員的演技一流,畫面美輪美奐,配樂搭配巧妙等等都是這部電影的看點。攝影出身的導演張藝謀,在該片中更是充分把色彩美學發揮到了極致,大片的紅色,黑色,白色不時地渲染了整個銀幕,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乃至震撼。不過,2002年《英雄》在國內剛剛上映的時候,觀眾可謂是褒貶不一,莫衷一是,反響並不像預期的那麼好。
  • 從彩色到《影》的水墨 張藝謀電影是一本色彩大全
    老謀子是攝影師出身,攝影要素有用光、色彩、構圖、運動, 他對色彩最是敏感。史匹柏說:「我不懂中文,但通過色彩,我看懂了張藝謀的《英雄》。」赤橙黃綠青藍紫,張藝謀的電影圖譜從早期明亮的單一色塊到《英雄》開始做混合。
  • 「國師」張藝謀?
    今天來看,1995年之前的張藝謀無疑是輝煌的:導演處女作斬獲金熊,表演處女作摘得東京電影節最佳男主角;1990年,《菊豆》獲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開中國電影入圍奧斯卡先例;1991年,《大紅燈籠高高掛》再獲奧斯卡提名,並獲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1992年,《秋菊打官司》再度入圍威尼斯,獲金獅獎。1994年《活著》甫一問世,就被評論界認為是張藝謀最好的電影。
  • 2017年,張藝謀請來了頂流鹿晗,好萊塢巨星馬特達蒙,卻虧了5億
    但結果是虧了5億,也沒走出去。重溫2017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有網友吐槽說:「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主持人「雞毛」吐槽馬特·達蒙。說:他本來可以出演《海邊的曼徹斯特》,他是影片的製片人,影片提名了六項奧斯卡,可他選擇把角色讓給好友卡西,自己扎著辮子去演了一部賠錢的中國影片。
  • 揭秘張藝謀《英雄》幕後你不一定知道的故事
    這部電影由張藝謀執導,邀請來了眾多一線明星,有李連杰、張曼玉、梁朝偉、陳道明、章子怡、甄子丹等人,影片的製作成本是2.48億人民幣,於2002年12月14日上映,最終收穫全球票房14.68億人民幣。影片的票房成績非常出色,同時這部影片還獲得了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 以張藝謀《英雄》為例:分析「新歷史主義理論」在中國電影的發展
    拔劍相向的愛人作為一部早些年的武俠片,它獲得了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很少有武俠電影能與它比肩。1、 《英雄》:過去與現在的對話,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對於《英雄》這部歷史電影,為何成其為架空歷史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