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彩色到《影》的水墨 張藝謀電影是一本色彩大全

2021-01-07 1905電影網

1905電影網專稿 用顏色講故事,這是張藝謀的本事,也是他的本能。


挑選小說《金陵十三釵》作改編的時候,他說,「喜歡它的原因就是很像戰爭中的一抹粉紅」。



他想到的第一個畫面就是學生透過彩色玻璃窗上的彈孔看到一群花枝招展、紅飛翠舞的妓女們走進教堂。


老謀子是攝影師出身,攝影要素有用光、色彩、構圖、運動, 他對色彩最是敏感。


史匹柏說:「我不懂中文,但通過色彩,我看懂了張藝謀的《英雄》。」



從明亮鮮豔的《紅高粱》到黑白水墨的《影》,色彩,成為他電影的第一性,是造型,是情緒,是象徵。既成為美學,也飽受爭議。


張藝謀的調色盤


在他的電影裡,紅色最醒目,如圖騰一般鑲嵌存在。


「秦晉兩地即陝西和山西在辦很多事情時都會使用紅顏色。他們那種風俗習慣影響了我,使我對紅顏色有一種偏愛,然後我又反過來去表現這種紅顏色。」


《紅高粱》裡的「紅」


《紅高粱》的紅色被他用到極致。


紅蓋頭、紅轎子、紅衣鞋、紅高粱酒、紅日和紅血泊,濃鬱飽滿的紅色先是帶來酣暢淋漓的野性美,最後又傾瀉而出全染了悲壯。




《菊豆》就在染坊裡做文章。天青和菊豆偷情,紅染布上下翻飛,禁忌情慾全然釋放。



最後天青兒子天白弒父,紅染布再次墜入染池,紅色的標識意義從欲望淪為了死亡。



《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紅燈籠是敘事的「麥高芬」,用點燈、滅燈、封燈,推進故事。在封閉的灰黑宅院和在禁錮的封建禮教中,紅燈籠指向了女人、身份和權力。



《黃土地》的黃是張藝謀參與電影的初始原色。在他的色譜裡,總喜歡將紅黃相結合,就如同他老家陝西那黃中透紅的高坡土質。



《菊豆》裡的紅布就和黃布一道被高高曬起,又一道被全部燒盡,點明溫暖和激烈。



而鞏俐一開始身著的那套黃衣裳,指向了肉身裸露和情色誘惑。



張曼玉和章子怡在《英雄》裡的胡楊林裡對決,飄灑的金黃樹葉和兩人身著的紅衣在刀光劍影中盡顯瀟灑和涼意。



《滿城盡帶黃金甲》裡的皇袍鳳袍金得發亮,菊花被賦予反抗意象。政變失敗,黃色就被血色染了紅。



藍綠色在《十面埋伏》裡成為人物服裝的主色。


翠綠竹林中,章子怡身著綠色長袍和鬥篷,十分亮眼。兩個捕快,劉德華一身墨綠,金城武一身藍紫,各自沉穩有心計。



《金陵十三釵》教堂裡的那束藍光是全片的主色調,學生們也身穿灰藍色衣裳,加重了戰爭時期的肅穆和沉重感。 



赤橙黃綠青藍紫,張藝謀的電影圖譜從早期明亮的單一色塊到《英雄》開始做混合。


《英雄》以紅綠藍白黑五色做敘事區分;《三槍拍案驚奇》儘管俗豔,一人一色;




《金陵十三釵》的一塊彩色玻璃牽引出一場女性悲劇,倪妮一身祖母綠成搶眼異色,而一出「秦淮景」,各色旗袍成群混搭。



就算《長城》還是採用了好萊塢大片慣用的橙青色色調,老謀子還是會用五色軍裝、皇袍、綠獸去鐫刻上自己的色彩印記。



《山楂樹之戀》《歸來》《影》,老謀子也漸漸放下對鮮豔顏色的過度迷戀,向灰白的淺色調靠攏。


《山楂樹之戀》和《歸來》都發生在70年代,那是藍白灰和綠軍裝的時代,電影色調樸素淡雅,彩色不能再喧賓奪主。


《山楂樹之戀》的「素」


新片《影》,是一出置景於水墨畫裡的舞臺戲劇,偏向黑白的畫風是張藝謀全新的美學選擇。


「瘋狂」的色彩


為了這些顏色,張藝謀和他的團隊可以用盡招數。


《菊豆》出現的染布顏色有紅黃、粉綠,藍黃等,美術組特意做了色譜去跟隨故事的推進,每天掛上不同顏色的染布做選擇。



《英雄》裡的書法館,是先給打上底色,再用紅鞋油塗抹、打蠟,最後用砂紙反覆打磨,費盡功夫。



服裝指導和田惠美為 《英雄》實驗各種面料的染色法,她每天泡在染坊,目的是要染出54種不同的紅色。


《英雄》張曼玉和章子怡在黃樹林決鬥的戲美到令人窒息,但在拍攝時,由於不能摘掉取景地樹上的葉子,張藝謀只能出奇招,發動老鄉撿拾樹葉。



樹葉還被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等。特級的葉子顏色最金黃,一級的葉子偶然散落進入視線,二級的在背景飄落飛舞,三級的則鋪在地上。


《十面埋伏》的主色調是「敦煌色」,主要是紅綠藍,為了打造牡丹坊的富麗堂皇,美術指導霍廷霄曾透露,牡丹坊柱子有200多根,真木手工雕刻的窗四五百扇,宮燈50多盞,牡丹坊整整搭了兩個多月。



張藝謀為了《十面埋伏》裡的漫天金黃效果,號召人馬到以盛產葵花而聞名的烏克蘭買花種,又僱了80多個當地花農播種、照料,無奈長成不好,最後改地拍攝。



美術指導奚仲文從香港、法國買來特殊布料,為《黃金甲》特意製作龍袍鳳袍。


周潤發的龍袍用金線釘滿18K金片,重達40公斤,鞏俐的鳳袍則有20多公斤,而周潤發的那頂黃金盔甲由金屬鍍金製作,頭盔重量甚至比龍袍還要重。



《金陵十三釵》劇組為了那一窗玻璃的顏色,更是費盡周折。


張藝謀對美術指導種田陽平提出的要求是「玻璃要儘量薄透一些,阻光率不能太高。塗料裡面不要加有機的質感太多」。



美術組試製了很多塊彩色玻璃都達不到導演要求。顏料太厚影響玻璃的透光度,太薄色彩又不夠豔麗。


為了這塊玻璃,美術指導種田陽平想了好幾個月,調試了各種顏色樣本,最後才過關。


色彩有戲 ,土味美學?


張藝謀的色彩美學是用高飽和度的單一色塊或混合色塊去突出景觀和人物的造型奇觀,去渲染環境氛圍,去調動心理情緒。


視覺原理上,人的眼睛有紅-綠、黃-藍和黑-白這三種色彩感受細胞。張藝謀擅長用這幾對互補色去製造對比。


 《秋菊打官司》的開場就以顏色衝突作為視覺調度。



在一群身著藍綠黑衣服的人群中,我們先是被頭戴紫色帽子的秋菊妹妹所吸引,然後才看到走在她後頭的秋菊,她頭戴綠頭巾,身穿紅棉襖,大紅大綠,立馬吸引了注意。


紅與綠,矛盾又激烈,一如秋菊的遭遇和態度。



《我的父親母親》裡,章子怡一襲粉棉襖在黃綠色的山間奔跑,偶然出現的一抹紅色,製造了一絲暖意。《山楂樹之戀》《歸來》也是如此。



《英雄》裡,當無名敘述真相,飛雪、殘劍迎來死亡命運,主色變為白色,憂傷而寧靜。



當場景再度切回秦王宮殿,又是威嚴強悍的黑色佔據了畫面。黑白兩色對立起了故事裡的假象和真實。



張藝謀的電影色彩,不是自然的,生活的,而是被藝術化而誇張變形的。


「我和美工師一起,常常不惜工本,不顧事實。《菊豆》的染布,《紅高粱》的釀酒,《大紅燈籠》中,很多地方是不真實的,我們要超越真實。」



30年代以前,黑白電影會用調色、上色等染色技術在膠片上添上顏色,但電影不只是要出現色彩,而是用色彩去創造戲劇性。


老謀子對顏色費盡心思,但他的色彩美學卻也常常被批評是「土味美學」,「形式化」。



特別是從《英雄》開始,當他的電影色彩進入歷史的宏大敘事,往往就搶了風頭,人物淪為蒼白的符號,顧此失彼的問題敗露突出。


五顏六色的《三槍》和《長城》,更多是表面上的眼花繚亂。《十面埋伏》的顏色使用過度奪目,肆意揮灑。


一言難盡的《三槍》


《英雄》以不同的色塊意象暗示故事段落,但當這些單色調輪番出現時,角色置身其中,一個個都成了被動的無意識工具。有了華麗的造型,缺了撼動的靈魂。



《影》的色彩美學,是張藝謀的一次轉變。他不像《英雄》《長城》等商業大作裡那樣直接粗暴地使用各種明亮單色。


以黑白兩色為主,但不是只有黑白,還有人的膚色和武打對決中一次次滲透而出的血色。



這些顏色互不爭搶,它們一體成形,就連血色這麼好的發揮空間,老謀子也不會再重回《黃金甲》那般特意加重它的紅。


《影》的形式美感是拿捏得當有分寸的。


所有的人事物都在《影》裡被融進一副煙雲舒捲水墨圖裡,人物各個穿有水墨花紋的衣服,仿佛隨時就會隨雨融化。



它營造了濛籠水墨淡如煙的氛圍,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意境。而戲劇情節就被封閉在一段虛擬的水墨歷史時空之中。


水墨色彩有形,也有戲,但它不刻意去強調其中黑色與白色的象徵意義,而是如同故事裡的真身和影子,主公、子虞和境州那種對立又互為表裡的複雜關係,暗暗傳遞出陰陽黑白的美學價值。



更重要的是,在這種水墨色彩裡,張藝謀的內容敘述十分得當。


他揚長避短,對於國家利益和政治權謀的複雜鬥爭,做了減法,一切只點到為止。



「影子」境州暗流湧動的成長轉變和人性厚度才是他的主筆。


這便是《影》高明的地方——人的戲劇價值,才是電影色彩的最大價值。


相關焦點

  • 《影》水墨風格驚豔四座,這是張藝謀迄今為止,最令人驚豔的電影
    張藝謀新片蹤跡正如它的名字一般鬼魅難測,充滿了神秘的期待。事實上《影》似乎可以說是張藝謀的一部回歸之作,一是從好萊塢團隊回歸華語班底;二是重回本世紀初《英雄》式古裝武俠巨製。而從《英雄》到《影》這漫長十六年,張藝謀的變與不變,似乎也就要在此交出一個階段性答卷。
  • 張藝謀影結局解析分析 張藝謀影最後結尾是什麼意思
    張藝謀繼《長城》之後再推新作《影》,這部作品在豆瓣以及購票網站上評分很高,不少人都感慨國師回到了以前的水準上,本片的結尾十分有意思,孫儷扮演的小艾一臉慌張,不知道看到了什麼。  第三種猜測是我們從張藝謀的採訪中得知的,那就是為續集做鋪墊。  境州在最後階段逆襲,影子「代替」了主人。張藝謀稱這是一個開放性的結局。  「其實到這裡還沒有看出來他是不是迷戀權力,說不定他會拂袖而去。」  張藝謀解讀稱,境州是在那個瞬間掌控了大局,掌控了自己的命運,再做選擇。
  • 備受爭議的《影》到底講了什麼?張藝謀說:長恨自己才華不夠
    張藝謀的電影,從《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活著》的對鄉土中國的審視和畸形文化的批判,到《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用色彩和特技開啟中國的大片時代,再到因為市場裹挾,完全倒向市場的《三槍拍案驚奇》,到與西方合作嘗試中國「好萊塢」片的嘗試之作《長城》,每一種選擇都看到了時代的影響,更看到了張藝謀在電影路上求新求變跳出自我舒適區的自我選擇。
  • 張藝謀看完《影子武士》後,就拍攝了這部古代替身故事,《影》
    愛生活,愛電影,愛暴富 張藝謀看完黑澤明的《影子武士》後,就想拍攝一部中國古代替身的故事,電影最初的靈感來自於《三國『荊州》,而且最初的劇本跟「替身」沒有關係,在立項半年到一年後,才確定了「替身」這一主題。在最終的故事中,三國的歷史被架空。
  • 張藝謀的《影》與黑澤明的《影子武士》
    張藝謀的《影》與黑澤明的《影子武士》張藝謀導演的《影》正在火熱上映中,以張藝謀特有的攝影美學加以東方傳統水墨打造世界級唯美畫面的電影,確實很震撼,但中國的公眾並沒有多少人看得懂。《影》這部是講一個關於替身的故事。替身自古有之,人稱「影子」。
  • 古裝武俠類電影,還應看第五代導演:張藝謀
    《英雄》和《影》作為古裝傳統類影片,張藝謀在兩者中關於中國傳統器樂元素的巧妙運用,展現出東方深厚的文化底蘊。影片不僅在視聽上滿足觀眾的審美,而且在內涵上也推廣了中國元素,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張藝謀的許多影片,在色彩上具有獨樹一幟的一面,大場面中那鮮豔的色彩將影片所表達的主題渲染得淋漓盡致。在《英雄》,顏色延續一成不變的完美,音響變成了一個新的亮點,從氣勢如虹的大場面到兵器碰撞的特寫鏡頭,那聲音總是清脆、立體、空靈、獨特、優美,並且音響的旋律節奏、聲音大小都恰到好處的將所處片段的影像內容及主題襯託得近乎完美。
  • 「躺」在功績薄上的國師——張藝謀
    《影》可能是張藝謀最為驚豔的作品,他曾經以運用色彩聞名世界,但這一次卻帶來全新的突破。——《好萊塢記者》我覺得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電影導演,電影是藝術和商業的結合,我不認為我是什麼文化代言人或者形象代言人。
  • 電影攝影簡析及學習構圖、用光必看的23部電影推薦
    下面好機友攝影為您推薦23部攝影愛好者值得看的電影  大紅燈籠高高掛  張藝謀是一個敢於突破傳統色彩、尋求色彩的視覺衝擊力的創作型導演, 在他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就凸顯出強烈的畫面色彩感, 營造了唯美、濃烈的色彩藝術。
  • 張藝謀《一秒鐘》:一部迷影電影中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愛電影」?
    從某種程度上說,《一秒鐘》應該放在迷影電影的類型下來看待。所謂迷影電影,即片中雖有故事獨立發生,但電影的主題集中在表達導演對電影黃金時代的追憶,說到底還是在表達創作者對電影的熱愛。在作者電影的範疇下,迷影電影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迷影電影往往不僅只有一層內涵,除了表達對電影的熱愛外,往往還有別的指向。
  • 張藝謀新片《影》預售票房一千多萬,被開心麻花電影預售票房壓制
    截止發稿時,張藝謀新片《影》的預售票房僅僅一千六百萬,這個數字有點寒酸,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開心麻花的喜劇片《李茶的姑媽》,預售票房已經高達三千四百多萬。從目前開始《影》的預售票房已經被《李茶的姑媽》壓制,我有種不好的預感,可能從頭到尾《影》都會被開心麻花碾壓。
  • 看過這組《英雄》的高清劇照,才發現張藝謀的電影色彩如此美
    《英雄》2002年在國內上映,由當時還不能稱為「國師」的張藝謀執導。在當年因為該片比較前衛,主要是敘事方式,和表現的故事內涵,相對當時觀眾的觀影水平太過超前。以至於票房飄飛,卻口水一片。但是這麼多年後再看到這部電影時,才發現導演真的是在各個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 黃海設計張藝謀電影《一秒鐘》海報釋出,網友:很一般
    《影》電影海報「陰陽版」 最近,張藝謀導演的電影 《一秒鐘》定檔> 由黃海操刀設計的系列海報也已釋出 這不是雙方第一次合作了 早在2018年 黃海就為張藝謀的電影《影》 創作過海報 並且讓人拍案叫絕 但這次卻有很多網友表示
  • 張藝謀20年來最好的電影
    喜歡看電影的人,一定不會沒有聽過張藝謀這一個名字。張藝謀這一個名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中國電影的名片。從《紅高粱》這一部電影開始,張藝謀就用具有中國色彩的電影,讓全世界的觀眾為止驚嘆。後來的《英雄》等,直到《影》的中國水墨風,張藝謀的電影,一直都在時光中驚豔著。
  • 何以為《英雄》,解讀張藝謀的色彩美學盛宴
    電影是一門視覺藝術。一部電影的美感營造,需要畫面、色彩、構圖、空間等各個視覺元素的合理搭配,而其中作為最具視覺衝擊力且最易被人們認知、理解的,便是色彩元素了。色彩在電影中的地位與導演密切相關,它是導演風格的體現,而提到它,就不得不提到國內把色彩藝術運用得爐火純青,甚至已經成為個人電影象徵符號的第五代導演張藝謀。
  • 張藝謀的視覺天才之路,用光影色彩講述驚豔世界的動人畫卷
    張藝謀以他獨特的宏觀視野和藝術造詣,可以說是『謀』色聲香般展示了光與影的變幻莫測,再次創下他藝術生涯的高峰。在2008年張藝謀導演奧運會開閉幕式就驚豔了世界,在一次採訪中他也說到,這是國際奧委會公認的所有開幕式中最無與倫比的一次,偶爾的驚豔可以說是運氣,但是多次讓觀眾驚豔那只能證明張藝謀的已經邁入光影藝術殿堂了。
  • 張藝謀的《影》,這幾個細節的真相是怎樣
    張藝謀的《影》雖然上映一段時間了,仔細的看一看,這部片還是比較不錯的,雖然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人說沒水準。但是影片以水墨風格為基調,水墨丹青、山水煙雨、琴箏奏鳴。再加上「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的影子故事,讓影片值得回味。
  • 張藝謀《影》中這3處刻意留白,有誰真正看懂其深意?細思極恐!
    不過其中最讓筆者「著迷」的,還是要數張藝謀的最新水墨大片——《影》這部以架空三國故事為背景的古裝權謀片,主要講述了「影子」(替身)境州,在各種因緣際會下,一步步取代真身的暗黑故事。鄧超在電影中一人分飾了兩角,分別扮演了削瘦病態的真身都督子虞和他的「影子」境州。
  • 張藝謀:迄今為止還是希望語不驚人死不休
    1986年,張藝謀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老井》。當時這部電影的導演吳天明廣發英雄帖尋找男主角孫旺泉,最後才選中張藝謀。張藝謀也憑藉這個角色拿到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次年,張藝謀著手執導自己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
  • 張藝謀,華語電影唯一的國師
    攝影師出身的張藝謀對視覺畫面和色彩搭配的要求極高。從《大紅燈籠高高掛》、《我的父親母親》、《滿城盡帶黃金甲》、《英雄》到《十面埋伏》。他都用誇張熱烈的色彩塑造了許多美妙的畫面,不僅增添了影片的觀賞性和審美性,還締造了別致的鏡像世界。
  • 被低估的《英雄》,被低估的張藝謀的色彩敘事
    史匹柏曾說過:「我不懂中文,但通過色彩,我看懂了張藝謀的《英雄》。」張藝謀的一部《英雄》,是他轉向商業片的契機片。而影片中通過黑、紅、藍、青、白五種色彩作為一串連接整個故事的線,可謂影史上史無前例的一個創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