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什麼決定了你的未來?

2020-12-26 騰訊網

你好呀,歡迎來到谷思青年~

1994年,吉姆·柯林斯曾就創辦諮詢公司的想法請教德魯克,德魯克的第一個問題是,「是什麼驅使你這樣做?」他說是好奇心和受別人影響。於是德魯克說,「噢,看來你陷入了經驗主義,你身上一定充滿了低俗的商業氣息。」

今天的文章同樣是德魯克的幾個提問,關於如何成就卓爾不群的自己。與柯林斯的故事相通的是,它們都直接點出了事情的本質:未來取決於深刻地認識自己。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充滿著前所未有的機會:如果你有雄心,又不乏智慧,那麼不管你從何處起步,你都可以沿著自己所選擇的道路登上事業的頂峰。

但前提是,你必須成為自己的執行長,知道何時改變發展道路,並在可能長達50年的職業生涯中不斷努力、幹出實績。

要做好這些事情,首先要對自己有深刻的認識,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知道自己是怎樣學習新知識和與別人共事的,並且還明白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自己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貢獻。

因為只有當所有工作都從自己的長處著眼,你才能真正做到卓爾不群。

作者 | 彼得·德魯克

編輯 | 谷思青年文創團

來源 | 彼得·德魯克《21世紀的管理挑戰》機械工業出版社

01

我的長處是什麼?

比起知道自己不擅長什麼,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以前的人沒有什麼必要去了解自己的長處,因為一個人的出身就決定了他一生的地位和職業。但是,現在人們有了選擇。我們需要知己所長,才能知己所屬。

要發現自己的長處,唯一途徑就是回饋分析法。

每當做出重要決定或採取重要行動時,都可以事先記錄下自己對結果的預期。9到12個月後,再將實際結果與自己的預期比較。

持之以恆地運用這個簡單的方法,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可能兩三年),發現自己的長處。

同時也能發現,哪些事情讓你的長處無法發揮出來,哪些方面自己則完全不擅長。

根據回饋分析的啟示,需要在以下幾方面採取行動:

首先,專注於你的長處,把自己放到那些能發揮長處的地方。

其次,加強你的長處,改善自己的技能或學習新技能。

第三,發現任何由於恃才傲物而造成的偏見和無知,並且加以克服。

第四,糾正你的不良習慣。

02

我的工作方式是什麼?

令人驚訝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平時是怎樣把事情給做成的。相同的兩個人長處一樣,但每個人的工作方式卻是獨一無二的。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你是讀者型(習慣閱讀信息)還是聽者型(習慣聽取信息)的人。絕大多數人都沒意識到這種分別,對自己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德懷特·艾森豪擔任歐洲盟軍最高統帥時,一直是新聞媒體的寵兒。不管記者提出什麼問題,他都能對答如流。

十年後,他當上了總統,但當年對他十分崇拜的同一批記者卻公開瞧不起他。他們抱怨說,他從不正面回答問題,而是喋喋不休地胡侃著其他事情。

艾森豪顯然不知道自己是屬於讀者型,而不是聽者型。當他擔任歐洲盟軍最高統帥時,他的助手會確保媒體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在記者招待會開始前半小時以書面形式提交。

這樣,他就完全掌握了記者提出的問題。而當他就任總統時,他甚至連記者們在問些什麼都沒聽清過。

幾年後,林登·詹森把自己的總統職位也給搞砸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聽者型的人。

他的前任約翰·甘迺迪是個讀者型的人,搜羅了一些出色的筆桿子當其助手。詹森上任後留下了這些人,可是他根本看不懂這些筆桿子寫的東西。

沒有幾個聽者型的人可以通過努力變成合格的讀者型——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努力,反之亦然。

因此,試圖從聽者型轉為讀者型的人會遭受林登·詹森的命運,而試圖從讀者型轉為聽者型的人會遭受德懷特·艾森豪的命運。他們都不可能發揮才幹或取得成就。

03

我如何學習?

所有的學校都遵循這樣的辦學思路:只有一種正確的學習方式,而且人人都得遵從。但是,對學習方式跟別人不大一樣的學生來說,被迫按學校教的方式來學習就是地獄。

實際上,學習大概有六七種不同的方式。

有人靠寫來學習,有人在實幹中學習,還有些人以詳盡的筆記來學習。例如,貝多芬留下了許多隨筆小抄,然而他作曲時從來不看。

當被問及他為什麼還要用筆記下來時,他回答道:「如果我不馬上寫下來的話,我很快就會忘得一乾二淨。如果我把它們寫到小本子上,我就永遠不會忘記了,也用不著再看一眼。」

在所有最重要的自我認識當中,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是怎樣學習的。

當被問到:「你怎麼學習?」大多數人都知道答案。但是當問到:「你根據這個認識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嗎?」沒有幾個人回答「是」。

我們必須明確對自己的認知:我是在壓力下表現出色,還是適應一種按部就班、可預測的工作環境?我是更適合當決策者,還是作為顧問?

一些人作為團隊成員工作最出色。另一些人單獨工作最出色。一些人當教練和導師特別有天賦,另一些人卻沒能力做導師。明確自我,才能更好地與人合作,同時在學習中明確方向。

不管怎麼樣,不要試圖改變自我,因為這樣不大可能成功。但是,應該努力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

04

我的價值觀是什麼?

要進行自我管理,最後不得不問的問題是:我的價值觀是什麼?

我們所遵從的倫理道德要求我們問自己:我每天早晨在鏡子裡想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人?在一個組織或一種情形下合乎道德的行為,在另一個組織或另一種情形下是否也是合乎道德的?如果一個組織的價值體系不為自己所接受或者與自己的價值觀不相容,人們就會倍感沮喪,工作效率低下。

一個人的工作方式和他的長處很少發生衝突。但是,一個人的價值觀有時會與他的長處發生衝突。一個人做得好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好、相當成功的事情,可能與其價值體系不吻合。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人所做的工作似乎並不值得貢獻畢生的精力,甚至沒必要貢獻太多的精力。

05

我屬於何處?

少數人很早就知道他們屬於何處。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至少要過了二十五六歲才知道這點。只有知道自己的長處、工作方式、價值觀是什麼,才能夠決定自己該向何處投入精力,或者能夠決定自己不屬於何處。

已經知道自己在大公司裡幹不好的人,應該學會拒絕在一個大公司中任職。已經知道自己不適合擔任決策者的人,應該學會拒絕做決策工作。

知道上述這些問題的答案,也使得一個人能夠坦然接受一個機會、一個邀請或一項任務。

「是的,我將做這件事。但是,我將按照我自己的特點,採取這樣的方式來做這件事,進行這樣的組織安排,這樣來處理當中所牽涉的關係。這是我在這個時間範圍內應該會取得的成果,因為這就是我。」

成功的事業不是預先規劃的,而是在人們知道了自己的長處、工作方式和價值觀後,把握機遇水到渠成的。

知道自己屬於何處,可使一個勤奮、有能力但原本表現平平的普通人,變成出類拔萃的工作者。

06

對人際關係負責

除了少數偉大的藝術家、科學家和運動員,很少有人是靠自己單槍匹馬而取得成果的。不管是組織成員還是個體職業者,大多數人都要與別人進行合作,並且是有效的合作。

首先是要接受別人是和你一樣的個體這個事實。他們會執意展現自己作為人的個性。因此,要想卓有成效,你就必須知道共事者的特徵。這個道理聽起來讓人很容易明白,但是沒有幾個人真正會去注意。

一個習慣於寫報告的人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因為他的老闆是一個讀者型的人,即使下一個老闆是個聽者型,他也會繼續寫著那些報告。這位老闆因此認為這個員工愚蠢、無能、懶惰。

但如果這個員工事先研究過新老闆的情況,並分析過這位老闆的工作方式,這種情況本來可以避免。

這就是「管理」上司的秘訣。每個人都有權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工作。提高效率的第一個秘訣是了解跟你合作的人,以利用他們的長處、工作方式和價值觀。

人際關係責任的第二部分內容是溝通責任。大部分衝突都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別人在做什麼,他們又是採取怎樣的工作方式,專注於做出什麼樣的貢獻以及期望得到怎樣的結果。

而不了解的原因是:我們沒有去問。

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不一定要彼此喜歡對方,但一定要彼此了解。

自我管理中面臨的挑戰看上去比較明顯,其答案也不言自明。但是,自我管理需要個人做出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

歷史上每一個社會,甚至是個人主義傾向最強的社會,都認為兩件事情理所當然:

第一,組織比員工更長壽;

第二,大多數人從不挪地方。

如今,情況恰恰相反。工作者的壽命超過了組織壽命,而且他們來去自如。於是,人們對自我管理的需要在人類事務中掀起了一場革命。

— THE END —

關於作者:

彼得·德魯克,本文來源於北京彼得德魯克管理研修學院(ID:Drucker_Academy),暫未找到原出處,若作者和來源標註有誤,請及時聯繫我們處理。

相關焦點

  • 德魯克:身為管理者,你必須堅守的6大原則
    來源 | 摘自《管理未來:卓有成效的德魯克》作者 | 詹文明企業管理者所面臨的衝擊和壓力,不是局外人所能想像和理解的。為此,究竟怎樣才能守住原則,洞察先機,開創新局,迎接勝利呢?德魯克告訴我們,務必秉持六項守則,它們是「自我管理」的最高指導原則。原則一:需要做什麼?
  • 德魯克:不能管理時間,就什麼也不能管理!
    作者:杜紹基,德魯克·卓有成效訓練營領銜教練、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榮譽院長、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領導力中心首席專家。來源:德魯克管理路徑要知道,你的忙碌,是因為你在錯誤的工作方式中浪費了大量時間。德魯克認為時間管理是從認識你的時間開始的,他甚至說:「不能管理時間,就什麼也不能管理!」因為相比其它資源,時間屬於制約性因素,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儲存,也影響著其它資源效能的發揮。假如你希望透過有效的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這就是一篇值得你花10分鈡學習的短文。
  • 德魯克共學日:共學共勉共成長,企業管理事半功倍!
    ,才能有所成就,這也是德魯克先生堅持的思想。德魯克強調社會、企業與人是三位一體的不可分割的有機聯繫。企業存在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即保留每一個人的自由意志,激活他們的個性,使他們的天賦、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出來,並約束他們為共同的事業與目標做貢獻。一家企業想要長遠發展應該鼓勵員工創新,不斷的創新才能增強企業在社會中的競爭力。德魯克的很多思想是站在未來看未來,洞悉趨勢、把握趨勢。
  • 德魯克經典五問:什麼決定了你的未來
    只有當所有工作都從自己的長處著眼,你才能真正做到卓爾不群。我的長處是什麼比起知道自己不擅長什麼,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以前的人沒有什麼必要去了解自己的長處,因為一個人的出身就決定了他一生的地位和職業。但是,現在人們有了選擇。我們需要知己所長,才能知己所屬。
  • 德魯克:比能力、資源更重要的,是你的態度
    德魯克似乎常常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性格。在考博士之前,我問了不少教授應該看些什麼書,或在準備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只有德魯克先生叮囑我:「不要閱讀或學習額外的東西。你已經為綜合考試做足了準備。」 儘管我聽取了他的建議,但我還是得繼續使用各種方法進行減壓。
  • 德魯克共學日:團隊共學德魯克,成為有效管理者!
    其中張一鳴談到在組織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德魯克的很多啟發:「知識型組織中,每一個人都是管理者」,這是德魯克關於管理者的重新定義。德魯克對於目標管理的思考,啟發了我們對於組織有效性的重視和OKR的實踐。德魯克和科斯的想法,促使我思考企業邊界是什麼,以及如何從外部視角衡量組織內部的交易成本。
  • 德魯克創新理論過時了嗎?
    解讀德魯克的《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一書不可迴避的問題題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理德魯克在30多年前的著作對企業創新活動還有指導作用嗎?或者說,時至今日德魯克的企業創新理論沒有過時嗎?事實上,我一直是帶著這樣的疑問學習《創新與企業家精神》這本書的。
  • 問道德魯克 | 管理思想精髓的17個關鍵詞
    如果你有這個念頭,請你把它放一下。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機器暫停,就是停了;人如果暫停,思考和創意才會真正開始。越是想從德魯克的思想當中得到啟發,越需要我們把有些功利的念頭稍微放一放。二人類文明階段,企業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 問道德魯克|管理思想精髓的17個關鍵詞
    如果你有這個念頭,請你把它放一下。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機器暫停,就是停了;人如果暫停,思考和創意才會真正開始。 越是想從德魯克的思想當中得到啟發,越需要我們把有些功利的念頭稍微放一放。
  • 問道德魯克:管理思想精髓的17個關鍵詞
    作者:康至軍來源:領教工坊(ID:ClecChina)1人如果暫停,思考和創意才真正開始估計大家會有一個期待:德魯克的管理思想中,有哪些可以拿來就用的方法?如果你有這個念頭,請你把它放一下。德魯克提醒創業家說:你要當心,打造管理團隊,不要等到你『覺得』他們已經能夠成為高管的時候再做。因為你永遠都會覺得,他們離高管、離你的要求還差一些。德魯克說,如果你經常有這種感覺,就說明你到了突破的瓶頸。一針見血,又意味深長。
  • 個人的管理:決定德魯克一生的7次經歷,我們能學到什麼?
    英特爾董事長安迪·格羅夫說:「德魯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作品和思想在那些渴望追求時尚理念的人當中非常清晰和獨特。」美國管理協會評論他說:「如果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是管理,那麼彼得·德魯克無疑是最偉大的發明家。」正是這樣一個人——彼得·德魯克——一個處於領先時代的思想家,一個在充滿利己主義者和騙子的行業中真正有獨創性的思想家。
  • 跟著管理大師德魯克,你才能真正成為更好的自己
    因此在時機成熟時,他們都會產生相當的影響。」德魯克舉例道。 其實仔細想來,雖然德魯克涉足多個領域,卻對每個領域都研究得很透徹,想來也是他之所以稱之為大師的原因吧。  當面臨一份看似不錯的工作時,你知道該如何取捨嗎?或者說,你真的清楚地知道什麼工作適合自己嗎?
  • 德魯克:在職業選擇的通道上,每個人都該做自己的CEO
    管理學之父 「德魯克」 曾說過:在職業選擇通道上,每個人都該做自己的CEO,讓自己變得卓越。當人們對自己工作的選擇感到困惑時,他建議思考以下問題:自己的優點、長處和價值觀是什麼?如何與別人共事和學習新知識?自己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貢獻?
  • 德魯克的四種創新戰略
    德魯克創新管理的關鍵這4篇文章裡分別進行了解讀。今天談談德魯克關於企業創新戰略的觀點。德魯克舉了王安電腦、梅奧兄弟創建梅奧診所、洪堡建立柏林大學等案例說明「孤注一擲」戰略在企業和公共服務機構中都有應用。全球網際網路巨頭基本都是這樣的企業。但「孤注一擲」戰略的的特點決定了它是風險最大、收益最大,同時失敗率最高的創新戰略。德魯克提出的第二種創新戰略叫「攻其軟肋」,分別包括「創造性模仿」和「企業家柔道」。
  • 德魯克認為的「破銅爛鐵」相當於什麼?從人物故事學習管理
    他們是伴隨作者各個人生階段的人物,有他孩提時代常常見到的奶奶和小學老師,還有弗洛伊德和赫姆時常與他的父母往來的朋友,還有德魯克移居美國後遇到的魯斯和斯隆這樣的大亨。這15個人物構成了不同的15個故事。這本書成為了一本「像模像樣」的文學作品。
  • 2萬字深度|德魯克:理解人是理解其它一切的前提
    德魯克認為「自由」是一種「負責任的選擇」,「是加諸人的最大負擔」;人的自由不僅「決定自己的個人行為,同時也決定社會的行為,並為這兩項決定負責。」[6]這便是德魯克覺得「自由不好玩」的敏感覺察:人性與社會性是相通的,人的自由與社會的自由息息相關。
  • 德魯克的最後誘惑-虎嗅網
    德魯克在《公司的概念》裡一陣見血,說通用汽車體系裡的這些超大分部,運作起來和蘇聯的「託拉斯」一模一樣,有著很高的生產效率,但是不接受市場調節。既然效率都差不多,到底是分權還是集權呢?德魯克決定一錘定音。
  • 管理大師德魯克經典收藏版
    德魯克從小生長在富裕的文化環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傳體小說《旁觀者》對其成長曆程作了詳細而生動的描述。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魯克出生於奧匈帝國統治下的維也納,祖籍荷蘭。其家族在17世紀時就從事書籍出版工作。父親是奧國負責文化事務的官員,曾創辦薩爾斯堡音樂節;他的母親是奧國率先學習醫科的婦女之一。德魯克從小生長在富裕文化的環境之中。
  • 德魯克創新管理的關鍵
    德魯克的企業創新原則解讀了德魯克的創新選擇理論。德魯克的創新管理閉環重點解讀了德魯克的創新管理的閉環系統。德魯克認為企業必須創建一種結構,它必須以企業家精神為中心設計各層關係,必須確保其獎勵和激勵措施、薪酬待遇、人事決定和政策都鼓勵企業家行為,而不是懲罰這種行為。具體而言,德魯克認為企業應該做到以下3點:1.必須將全新的具有企業家精神的項目與舊的、已有的企業分開組織。
  • 德魯克:有明確的目標,才可能獲得成功
    就像德魯克一樣,由於希特勒上臺,他放棄了去科隆大學教書的目標。這表明,在放棄或以其他方式改變目標之前,你首先應弄清楚是不是需要調整策略,並保持目標基本不變。03 有明確的目標,才可能獲得成功這就把我們帶到了全面定義每個具體目標的重要環節,你如果不知道具體目標是什麼,肯定不可能實現目標。因此,全面定義每一個目標非常重要。定義目標,應該用所需要的儘可能多的描述性詞彙,並應包括實現每個目標的具體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