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荒王朱檀:朱元璋親手賜以惡諡,後世子孫羞於提及的荒唐親王

2020-12-14 樓哥看歷史

前言:1969年冬,在山東省濟寧市下轄鄒城市區東北25裡的九龍山之南麓,當地群眾正在開挖防空洞之時發現一座古墓。1970年春至1971年,山東省博物館和濟寧市考古工作者對該座古墓地宮進行發掘,確認該墓主人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魯王朱檀。魯王墓中共出土各類隨葬品1100餘件,經修繕後於1988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1992年魯王墓被列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又被國務院確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魯王墓出土文物中有當世僅存的明初親王冕冠—九旒冕及明初親王制皮弁實物—九縫皮弁。還有山東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鑲嵌了各色寶石33顆金鑲玉帶。那麼這位享受了如此奢華陪葬品的魯王究竟是一位什麼樣的人物呢?他的一生及其後代又有些什麼傳奇故事呢?

魯荒王墓出土金鑲玉帶

魯王其人

朱檀,生於大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二月十七日,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生母寧妃郭氏,是大明開國功臣郭興和郭英的妹妹。在當年十一月的大封功臣之時,郭興被封為鞏昌侯,郭英也在日後被封為武定侯。

四月七日,朱元璋第一次大封諸王,剛剛滿月的朱檀被封為魯王,是當次冊封的所有親王之中年齡最小的一個。由於朱檀年紀太小,根本無法出席冊封典禮,老朱特地設立「保抱」一職,專門負責抱著年幼親王行禮。

魯王之寶

隨著魯王年齡增長,朱元璋開始考慮他的封國所在。當時秦王、晉王、燕王等成年親王都被派往邊境線上戍邊,但對於魯王,老朱顯然還是網開一面。洪武十二年三月,朱元璋下旨設立兗州護衛指揮使司,標誌魯王封國被確立為兗州。兗州位於山東省西南部,為古九州之一,本屬於濟寧府管轄。但在冊封魯王之後,朱元璋將兗州升格為兗州府。洪武十三年三月,又下詔在兗州動工興建魯王宮殿。

洪武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開國元勳信國公湯和的女兒被冊為魯王妃。十月二十一日,魯王攜王妃一起就藩兗州府。

表裡不一,死於非命

在《明史》的記載中,魯王朱檀是一個好文禮士,善詩歌的優秀親王。也許魯王表面上確實像《明史》說得那樣,有著賢王的做派。但是《明太祖實錄》中卻在朱檀就藩兩年以後突兀地又記了一條魯王成婚的記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洪武二十年七月)甲申,冊信國公湯和女為魯王妃。妃,前妃之女弟也。—《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八十三

從《實錄》刻意強調這次的魯王妃是前妃的妹妹來看,魯王的這位前妃身上必然發生了不可明言的變故。但是《實錄》和《明史》都對此事諱莫如深,讓人不得要領。好在明初大內密檔《太祖皇帝實錄》這本書,為我們透露了湯妃的下場。

洪武二十年二月十六日魯,至無禮,其妃當凌遲處死。這等撥東西,一日著內官召回宮來凌遲了。如何將民間十歲、七八歲將在宮中玩耍,三五日才方將出。為火者,怒及當境人民。此夫妻二人,死不可逃。又將軍家營裡小孩兒拿宮中,有放的,有不放的,嚇得軍家小孩兒見火者去,都藏在床下。如此教人難過。這夫妻兩個,死罪絕不可逃,合當凌遲信國公女。《太祖皇帝實錄》

魯王九旒冕

魯王夫婦二人將大量民間及軍中孩童綁入王府閹割,傳說所閹割之物被用來當作藥引,配合夫婦二人煉丹。如此傷天害理,自然讓平民出身的朱皇帝怒不可遏。二人被帶回南京後,朱元璋下令對魯王被施以「髡刑」,即剃光犯人的頭髮和鬍鬚,是上古五刑之一,對犯人極為羞辱。至於王妃湯氏,雖然朱元璋氣急敗壞說要將她凌遲,但想來老皇帝不至於讓一個大男人劊子手去給兒媳這樣用刑,王妃大概率是被勒令自盡了。

這件皇家醜聞,朱元璋一定是自感沒臉,同時對於老夥計湯和也過意不去,這才有了冊封湯和次女再為魯王妃的舉動。

可惜的是朱元璋的一片苦心,並不能為兒子朱檀所理解。他繼續服食著金石丹藥,甚至毒性發作把眼睛給弄瞎了。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魯王朱檀終於毒發身死,年僅20歲。

魯荒王墓出土陶俑

接到訃報的朱元璋又氣又傷心,作為一個62歲的老人,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是巨大的。魯王是洪武朝第一個去世的成年親王,他的喪制怎麼定,老朱讓禮部官員考察宋朝的制度進行制定。

禮部尚書李原名等奏曰:考之宋制,宜輟朝五日。皇帝於諸子無服,宜素服五日而除。諸王齊衰期年,以日易月,皆十三日而除,素服期年。世子、郡王服與親王同。公主服齊衰期年。下嫁者服大功九月,郡主服同公主。諸王妃及靖江王世子、郡君皆服小功五月。

對於朱元璋本人來說,魯王去世,他要做的是素服五日。但是三年後皇太子朱標去世,老朱則需服齊衰十二日。可見太子的身份畢竟還是比親王尊貴許多。

俗話說「生封死諡」,朱檀生前是魯王,死後必然也要有個諡號。但是兒子如此胡作非為,該用一個什麼樣的諡號來蓋棺定論呢?朱元璋思考了很久,最終這位開國雄主並沒有徇私舞弊,實事求是地給了親兒子賜諡曰荒。諡法「外內縱亂、好樂怠政」,是一個十足的惡諡。

嗚呼!父子,天性也。法,公議也。朕於爾親雖父子,得以私恩廢公義?今特諡爾曰荒,昭示冥漠用戒方來—《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九十八》

魯王府獨苗

魯荒王死的時候雖然只有20歲,但卻留下了一個兒子,為王府留下了香火。洪武二十一年六月十二日,魯王側室戈氏為朱檀生下一子,名朱肇煇。魯王死後,宮眷是待在兗州王府,還是回了南京,似乎是一個謎。

魯王府左長史胡秉忠在魯王死後曾上奏朝廷,稱由魯王歲祿五萬石所折收的金銀鈔錠已由山東布政使司送至王府,未敢即收。朱元璋認為魯王雖然薨逝,但國用不可缺,命如數收受。由此看來,似乎第二任湯妃、側室戈氏帶著魯荒王獨子一直居住在兗州王府。

但是在靖難戰爭後,朱棣於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三月命朱肇煇襲封魯王,同時下旨重新修繕魯王府宮殿,似乎朱肇煇又是在南京長大。永樂六年七月,魯王朱肇煇之國兗州。

魯王嶽父信國公湯和劇照

筆者另外查到洪武二十三年正月信國公湯和入朝見駕時中風,老朱特旨命魯王妃歸寧侍疾。而湯和死於洪武二十八年,意味著湯妃在鳳陽待了近五年。想必是朱元璋覺得戈氏一人帶著自己孫子住在兗州並不妥當,因此將其母子召回南京照顧。

魯荒王妃湯氏,死於明宣宗宣德八年三月。朱肇煇生母戈氏,死於明英宗正統四年十月。朱肇煇本人死於明憲宗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七月,享年79歲,諡曰靖。和他荒唐的父親不同,魯靖王朱肇煇禮賢敬士,素稱賢王。《明太宗實錄》記載了朱棣對這位侄子的喜愛:

永樂十四年十月)乙丑車駕次濟寧。先夕夢魯王肇煇侍立於前甚恭。既,肇煇來。上甚喜,賜敕獎勵,加賜彩幣、米千石。蓋肇煇居國簡靜,奉法謹禮,上素重之雲。—《明太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一》

朱肇煇共六子,庶長子朱泰坾封安丘王,嫡長子朱泰堪封魯世子(即魯惠王),第三子朱泰壆封樂陵王,第四子朱泰墱封鉅野王,第五子朱泰野封東阿王,第六子朱泰塍封鄒平王。此後魯王府一脈子嗣在兗州枝繁葉茂,一直繁衍到明末。清軍南下之時,魯荒王九世孫魯王朱以海在浙東起兵,稱監國。永曆帝登基後復稱魯王,永曆十六年(公元1662年)於金門病故。我大清修纂的《明史》中稱朱以海為鄭成功所殺,是真是假,自有金門島上的「明監國魯王墓」作證。

久之,居金門,鄭成功禮待頗恭。既而,以海不能平,將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明史卷一百十六·列傳第四》

魯荒王陵園

結語:朱檀「幼聰慧」,本來深得朱元璋的喜愛,免去他戍守邊疆的風霜之苦。可這位魯王不知好歹,信奉金石之道,不但辜負了父皇的期待,也害死了自己的王妃。自朱檀以後的歷代魯王牢記先祖之恥,在宗室中口碑甚佳。那麼對於先祖這個「荒」的惡諡,魯府子孫該怎麼稱呼呢?湯和有個曾孫叫湯文瓚,娶了朱肇煇的女王福山郡主,在他的墓誌中提到朱檀時稱之為「魯先王」。

,字器,姓湯氏。別號梅軒,為鳳陽縣人。洪武間,上軫念元勳,冊信國公女為魯先王妃。

相關焦點

  • 魯荒王九旒冕:傳世唯一真品,你以為親王的帽子,只是頂帽子嗎?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一、平庸的魯荒王朱檀 朱檀的生母郭寧妃家族顯赫,其父郭山甫在朱元璋未發跡之時便通過相面而判定此人必定成大貴人郭寧妃在馬皇后去世後曾經主管六宮事務,正因為如此,朱檀出生之後享受到了朱元璋的超出其他子嗣的寵愛。 14歲時,朱檀與開國功勳湯河的女兒結為夫妻,15歲魯王朱檀與魯王妃前往山東封地。年輕的魯王在山東先是擔任了兗州知府,後又將其封地不斷擴大,他喜歡讀書並廣交名士,這使得朱元璋對其十分欣賞。
  • 山東鄒城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墓,為何稱為明代親王第一陵?
    文圖 若愚明魯荒王朱檀墓,俗稱「荒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1370--1389年)及其妃子的陵墓。位於山東省鄒城市鄒縣和曲阜縣交界處東北12公裡處的九龍山南麓,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魯王即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第十子朱檀。朱檀生於洪武三年二月十七日(1370年3月15日),於同年四月初七日(5月2日)被冊封為魯王,洪武十八年十月二十一日(1385年11月23日)之國兗州府,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390年1月12日)薨,時年二十歲。
  • 魯王九旒冕:19歲命喪黃泉的「荒唐親王」的「烏紗帽」
    在山東博物館,藏有迄今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明初親王冕冠。它用9道旒、162顆寶珠象徵親王的尊貴地位,同時表示與皇帝的尊卑之分。它的形制,寄寓著明代帝王對國家長治、政治賢明的期望。這件鎮館之寶屬於朱元璋的第10個兒子——魯荒王朱檀。
  • 朱元璋十九歲兒子煉丹求長生,藥引子太殘忍,朱元璋懲罰方式絕了
    更是不崇信什麼神丹妙藥,不過有一點有趣的是朱元璋雖然反對道教神鬼論,但自己依然靠道家思想修身,這不得不說是朱元璋身上的過人之處。而御史所說的魯王,正是朱元璋的第十個兒子朱檀,他的封地就在今天山東一帶。在當時兗州是富庶之地,朱元璋對待這個十子也是格外喜愛,便讓他前往魯地。也許是富貴的生活,讓朱檀沉迷,他想著如何能延年益壽,久享富貴。
  • 國寶魯王九旒冕:全國唯一一件,背後是20歲短命親王的荒唐一生
    魯王九旒冕(明) 這件魯王九旒冕,1971年出土於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子魯王朱檀墓,目前館藏於山東博物館,它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明朝初年親王冕冠實物
  • 魯王朱檀犯了什麼錯,朱元璋要對他施以髡刑,讓他受辱?
    朱元璋劇照魯王朱檀其人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子,母親是郭寧妃。因為郭寧妃深得朱元璋寵愛,所以在馬皇后和李淑妃死後,朱元璋就命她統攝六宮。因此,朱檀算是含著金鑰匙出生。有這麼一個地位尊崇的老媽,朱檀也享受到了其他皇子沒有的待遇,僅僅在兩個月大時,就被封為了藩王。想想後來被逼造反的朱棣,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 歷史記載:大明王朝的寄生蟲,朱元璋後代們的荒唐生活
    ,一代傳奇帝王,開局一個碗,打下一片天下,從一個四處要飯的和尚成長為開國皇帝,其創業之艱辛超過歷代帝王,或許是成長經歷太過艱難,成為皇帝的朱元璋對子孫後代可謂是格外關愛,給予子孫們超高的福利待遇,這些在明朝地位高貴又有著大量財富的皇室子弟,逐漸成為大明王朝的一幫寄生群體,他們的生活狀態也是向著荒唐的樣子轉變。
  • 探索發現之大明魯王朱檀
    一 魯王朱檀是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親王據說他出生能語,兩月封王,兩歲會詩,精騎射,武功高強,多才多藝。首先,魯王朱檀武功高強。這在史書上沒有記載,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二十四個受封的兒子都是自小文武兼修,既在大本堂學文,又到鳳陽練兵,個個武功高強。而魯王朱檀的條件更比其它弟兄優越。
  • 曾是朱元璋最寵愛的皇子,在封地卻做下這種事情,死後被賜惡諡
    朱檀畫像《明史》謙恭下士,博學多識,好文禮士,善詩歌。朱檀,他是朱元璋的第10個兒子,他的母親是郭寧妃,也是開國功臣的妹妹。朱元璋建立王朝之後,開始分封自己的兒子為藩王,當時朱檀才剛滿周歲也被封為了魯王。
  • 朱元璋將兒子朱檀處「髡刑」,兒媳處凌遲,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雖然髡刑不像其他肉刑會讓人感覺到疼,也不會將人折磨到死,但精神受到的折磨不亞於讓他死,統治者一般也不會輕易用髡刑對待犯人,除非是非常生氣,歷史上朱元璋就對他的愛子朱檀施以髡刑,朱檀究竟是做錯了什麼讓朱元璋不念父子之情施加這麼重的刑罰?
  • 朱元璋的「鞋拔子臉」,不是醜化,是「龍形」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十歲的朱元璋去世,半身像正是其晚年的寫照,神情慈藹但雙目含威,帝王之氣猶不少減。 兩幅畫像中的朱元璋都身穿皇帝常服。魯荒王朱檀墓出土了兩頂烏紗折上巾,形制基本相同,都由「前屋」、「後山」和折角三個部分構成,所用材質稍有區別,一頂以竹篾絲編成六邊形網格狀胎,邊沿襯鐵絲,內外髹黑漆,內襯與外裹之物皆已朽盡,冠後折角用鐵絲彎成輪廓,所附織物亦已不存。另一頂內外都用烏紗製成,髹黑漆,邊沿亦襯鐵絲,折角內襯多層麻布片,外裹織物已朽。
  • 朱元璋子孫的下場:兩百年的狂歡宴席原來不是免費的
    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繁衍至100萬人之多。作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團,皇族確實是「最幸福」的群體。但李自成兵鋒所至,朱姓王爺幾乎沒有人能活下來。明皇族兩百多年的狂歡宴席,原來不是免費的……朱元璋種下的惡果 朱元璋在歷史上留下的形象至為冷酷。
  • 如何一眼看出誰是朱元璋的子孫?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早年的家庭成分是貧農,祖上幾代人連飯都吃不飽,大字更是不識一個,這樣的家庭自然不可能去琢磨字輩排行。事實上,朱元璋家的前幾代人名字都是日曆,他爺爺生於初一,因此取名朱初一。他爸爸生於五月初四,因此取名朱五四。他自己生於八月初八,因此原名朱重八。
  • 朱元璋建國時的這個政策,讓他18代100多萬子孫,全被殺了個精光
    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經繁盛到一百萬人。作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團,皇族確實是「最幸福」的集團。但是,李自成兵峰到達的時候,周姓王子幾乎沒有人能生存。明朝皇族200多年的狂歡節本來就不是免費的。朱元璋種下的惡果朱元璋在歷史上留下的形象是冷酷的。
  • 少年朱元璋無力埋葬家人,劉繼祖好心贈他墳地,福澤子孫300年
    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裡寧,為善事者子孫;白話譯文含義:交良友有利於培養自己的好品德,存心善良能使家庭和睦安寧,做好事會使子孫興旺。明朝劉繼祖當年一個善意舉動,蔭及後世子孫三百年,與明朝相始終,這便是劉繼祖好心贈送朱元璋墳地埋葬家人。
  • 西漢「七國之亂」教訓在前,朱元璋為何還分封同姓王
    這裡,讓人頗感匪夷所思的是,明朝在漢朝之後,「封藩制度」帶來的種種弊端,後世帝王都是「更有後人知警也」,可論機智勇武皆過人的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他卻為何就偏偏不知警劉邦當初由封藩制度帶來的深刻歷史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