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界,絕沒有哪種茶比「紅茶」走過的「路」更多了。「紅茶」不是在路上,便是在準備去的路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漂洋過海,看異國風光,浪跡天涯,「紅茶」就是那麼灑脫。
想弄到一張頭等艙的船票?很簡單,只需出示ID身份卡。上面的「紅茶」二字,便赫然顯示著身份的不凡。這「紅茶」,到哪都是搶手貨。作為「VIP貴客」,怎能怠慢!眾多「傭人」小心翼翼,將其輕拿輕放,陰雨天怕這嬌貴的「主子」受潮,大晴天又怕被太陽曬傷,無人敢有絲毫怠慢。
英國人的午後小憩少不了它,紅茶加糖的喝法更是被眾人效仿。至於虛心好學的日本,更是費盡心思,好不容易從「老師」中國的手裡將這稀世寶貝運回國內,好好對待那可是必須的!
「紅茶」踏出國門,浪跡天涯的時間相當久遠。它的第一站,便是由有著「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一路風風火火地趕往阿姆斯特丹,然後又兜兜轉轉來到歐洲。英國人對「紅茶」尤為寵愛,豈能讓荷蘭這一介粗野「車夫」怠慢「貴賓」?隨即,「紅茶」在1637年被英國直接從廈門護送到了英國。此外,1644年,英國還在廈門設立了專門的茶貿所,正式為「紅茶」的英國之旅保駕護航,並為其提供一站式的貴賓服務。
你以為「紅茶」是來隨便玩玩的嗎?即使遠渡重洋,它依然無時無刻不在散發著自身獨特的魅力。在日本人眼裡,這「褐色的飲料」是西洋貴族的至尊之選。貴婦們衣著精緻,在茶桌上輕舉茶杯,紅茶「高貴典雅」的形象便已躍然指尖。東洋與西洋在文化上對紅茶「尊貴典雅」的高度認同,竟讓東西方自此多了交流。
從「中國」到「歐洲」再到「日本」的旅途繞了一大圈的「紅茶」,還順帶將「西式」、「時尚」的潮流引入了日本,文化開始碰撞、交融。日本打破了閉關鎖國的僵局,學起了西洋技術,甚至模仿起西洋的生活習慣。
看,那西裝革履喝下午茶便是一種「西化」的表現,與「明治維新」推行全面學習西方正相契合。不僅如此,在眾多日本文人的筆下,「紅茶」亦成了文學作品中的「常客」。在宮澤賢治筆下,「紅茶」是「拜金」的文化象徵;在夏目漱石筆下,「紅茶」又被賦予了多元而又複雜的文化意象……
總之,作為一個「老江湖」,「紅茶」可謂是見多識廣了。亦因這「紅茶」,東西方搭建起了文化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