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當年「三顧茅廬」是假的,不可信?誰在說謊?

2020-12-23 重讀歷史新發現

歷史疑案:劉備當年究竟有沒有「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這一段故事早已是耳熟能詳,羅貫中在其小說三國演義中對這段故事進行過大筆墨的渲染。劉備禮賢下士,廣納賢才的人均風法和諸葛亮雄才大略,韜光養晦的臥龍形象也更加深入人心,為世人所稱頌。

三顧茅廬插圖

然而當年劉備有沒有三顧茅廬,還是諸葛亮毛遂自薦,今天仍是一個頗有爭議的歷史疑案。

正方認為歷史上劉備的確曾三次拜訪諸葛亮,請出山輔佐帝業。

理由有二:

1、此事被史料記載下來,有史可考證據確鑿。陳壽的三國志有記載:"凡三往乃見」,諸葛亮本人在《出師表》也說過「臣布衣一,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身,三顧臣於草廬志宏,諮臣以當事之事,由事感激,訴許先帝,以驅馳。」

對於此事諸葛亮不可能冒欺君死罪的風險,無中生有。

劉備

2、是從當時的局勢來考慮,劉備正面臨著曹操幾十萬南徵大軍的威脅,確實急需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幫著他走出困境。

反方的觀點是劉備三顧茅廬,是假,諸葛亮毛遂自薦才是真。

一起來來看劉備屯兵於樊城時,曹操方已統一黃河以北下一步計劃是攻擊荊州。諸葛亮帶著自己的預測北行見劉備,劉備與諸葛亮初次相見時,看諸葛亮年紀輕輕沒有重視他,後來諸葛亮通過談論對當時局勢的對策,才逐步改變了劉備對自己的冷淡態度,最後劉備以上客之禮之。

諸葛亮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也做過相同的記載。換個角度思考,當年天子,劉備三顧茅廬之中應算是轟動之舉,各家史書理應爭相記載核爆料,事實上,縱覽整個三國史料及相關歷史人物,除陳壽一家外竟無一人提及劉備三顧於諸葛亮茅廬之間,這在現在看來是無法想像的。

還需要指出的是,陳壽的三國志,準確的來說就是諸葛亮的出師表,再說當時的諸葛亮只不過是二十幾歲的青年,正是滿腹才略無用武之地憂愁。與其說劉備需要諸葛亮,還不如說諸葛亮需要劉備。

電視劇

相反劉備只是一個有聲望的政治家天下誰人不識君,劉備不可能三次拜訪諸葛亮,諸葛亮向劉備自我推薦,導致很有可能這符合他積極進取的性格,寒窗苦讀剖析天下之大事,待時機成熟主動求見。

三顧茅廬

《三國演義》之所以對三國茅廬予以濃墨重彩,無非是為了增加小說的精彩,多更多地佔領市場份額罷了,三顧茅廬的故事在教科書中的中是本不朽的經典,在民間,、百姓故事裡是不老的傳說,不論三顧茅廬真假性如何,三顧茅廬的精神是永遠不可能被否定的,故事本身也會因此永放光芒。

(感謝關注,喲喲加油~)

插圖

相關焦點

  • 「三顧茅廬」是真是假?諸葛亮劉備誰先找的誰?
    三顧茅廬,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然而這又是一段被演義籠罩的歷史。"三顧茅廬"是諸葛亮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諸葛亮由此成為劉備一生中最重要的謀士。在《三國志》裡,有關"三顧茅廬"的記載只有五個字:"凡三往,乃見"。更有史書記載,是諸葛亮毛遂自薦,而不是劉備三顧茅廬。那麼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三顧茅廬"的故事為什麼會一再傳唱?
  • 劉備【三顧茅廬】背後的故事
    當時襄陽有一個名士司馬徽,擅長識別人才,人稱「水鏡」。備找他訪問天下大計。司馬徽自稱「儒生俗士,不識時務」。而在備面前誇獎號稱「臥龍」和「鳳雛」的兩個年輕俊傑。備問是誰?他說就是諸葛亮和龐統。第二點,劉備是需要人才,但他需要的是一群人,不是一個人;諸葛亮需要老闆,他需要的不是一批老闆,是一個老闆。那麼請大家想一想,是需要一群人的迫切呢,還是需要一個人的迫切呢?這是第二點。第三點,劉嘯先生說,以諸葛亮的智慧和當時他的社會地位,他發現劉備應該比劉備發現他要早。劉備因為很有名了,天下梟雄了,真是天下誰人不識君,誰不知道有一個劉備呢?劉備未必知道有一個諸葛亮。
  • 三顧茅廬到底是不是真的,劉備到底有沒有去三次呢?
    三國這一段歷史,有很多地方都有回味和嚮往,其中劉備的三顧茅廬便是其中之一,在歷史上到底是真是假呢?陳壽的《三國志-諸葛亮傳》裡面有記載:先主遂諳亮,凡三往乃見!就這十個字,被羅貫中搞出來一個典故,硬是弄成六千多字。可見文筆多麼的厲害。但是劉備尋訪諸葛亮的時候是在陳壽20多年的時候,那麼陳壽又是怎麼知道三朝呢?
  • 劉備三顧茅廬的地方在哪裡 有南陽臥龍崗,襄陽古隆中兩種說法
    知道《三國演義》的網友肯定也都知道「三顧茅廬」的典故,這是《三國演義》中最有名的一個事件之一,劉備誠心邀請臥龍出山,為此三次親自上門請諸葛亮,最終諸葛亮死心塌地的跟著劉備打天下。那麼劉備「三顧茅廬」的「茅廬」在什麼地方呢?根據網上的資料顯示,劉備三顧茅廬,當時諸葛亮住的地方叫隆中,是位於湖北襄樊的隆中。
  • 劉備三顧茅廬,臨時改變主意不去了,三國會如何
    在易中天先生講三國時說,其實據考證,不是劉備三顧茅廬,而是諸葛亮先去了找了劉備。在三國時期,主公是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名聲而去尋他,更何況「臥龍鳳雛」、「徐庶臨行推薦」都是《三國演義》編撰的。所以諸葛亮當時就是一個鄉野村夫,只不過和荊州高官沾親帶故,有些士族身份,但這些都不足以讓劉備上門。劉備何許人也?討伐董卓的時候,劉備就是十八路諸侯之一;後來做了徐州牧,又被荊州劉表推為荊州牧,還是當朝皇帝的叔叔,人稱劉皇叔。可以說劉備當時是天下有數的大豪傑,雖然兵力、地盤都不多,但是名號很響。
  • 世人只知劉備三顧茅廬,殊不知曹操此前已有三顧之舉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的故事是三國歷史的一個經典篇章,諸葛亮在草廬為劉備定下了三分天下而後一統的戰略,並切切實實的幫助劉備得到了三分天下。三顧茅廬的故事也成為了經典的求賢之舉。然而世人只知劉備三顧茅廬,卻不知有另一人,早在劉備之前就有了三顧之舉。此人就是三國裡的一代梟雄曹操。
  • 三國迷案:「三顧茅廬」的不同版本,《後出師表》的作者爭議
    「三顧茅廬」的歷史記載以及幾種合理說法「三顧茅廬」較可信的來源就在於《三國志》中收錄的「隆中對」一文: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如果從字面意思來說,可以翻譯成劉備聽說了諸葛亮的能力之後,就去拜訪他,去了三次才見到。而諸葛亮在《出師表》當中也這麼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 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還是諸葛亮主動北上投靠劉備?
    在《三國志》中,曾提及劉備對諸葛亮有三顧茅廬的舉動。在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這段時間裡,劉備拜訪了由水鏡先生司馬徽與徐庶舉薦的人才。當時劉備帶領關羽和張飛先後三次到南陽拜見諸葛亮,而在見到諸葛亮後,書中並沒有記載劉備到底有沒有邀請諸葛亮出山,只是諸葛亮向劉備說出了一番話,為劉備規劃好了將來的戰略方向,而劉備則只說了一個「善」字,在此之後,只提及諸葛亮與劉備之間的關係日益交好,而沒有其他的記載。
  • 劉備三顧茅廬的真正用意
    三十五回之前劉備是不知道有諸葛亮其人的,只是在水鏡庄司馬徽向其推薦說「今天下之奇才盡在於此……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方引起了他對諸葛亮的好奇。諸葛亮真的如司馬徽說的那樣才識非凡嗎,劉備固然是要自己做出考查。三顧茅廬的過程就是劉備考查諸葛亮的過程。  劉備通過對司馬徽和徐庶的詢問了解到諸葛亮。三十五回司馬徽告訴劉備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 論提升身價:管仲拜相齊桓公齋戒三日,諸葛亮出山劉備三顧茅廬
    但是鮑叔牙堅決不受,並表示,管仲之才,十倍於自己。雖然,鮑叔牙有些誇張和謙虛,但是管仲之才在鮑叔牙之上也確實不假。齊桓公見鮑叔牙如此推薦管仲,也就同意採用當時的最高禮儀來請管仲做丞相。(諸葛亮)劉備還沒有找上門時,他已經學習了治國之道,熟讀兵法。但是他不能親自去找劉備,因為容易得到的東西人們往往不懂得欣賞和珍惜。
  • 同是招人才,劉備能三顧茅廬,姜子牙為何三請不成就把人才砍了?
    三顧茅廬是我們家喻戶曉的三國故事。此事最早見於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劉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後來,《三國演義》又對這個事件進行了擴寫。前兩次,劉備虔誠的前往南陽隆中拜訪諸葛亮,可都是失望而回。
  • 劉備是真英雄還是假仁義?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劉備究竟是真英雄還是假仁義?我們知道,在東漢末年的十八路諸侯當中,屬劉備的出身最為低下,在當時那種門閥勢力錯綜複雜的年代,劉備原本是最沒有資格爭奪天下的人。劉備出身貧窮,雖然說祖上闊過,但到了劉備這一代,已經是一無所有。幼年喪父的劉備為了生存,只能跟著母親去賣草鞋。
  •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真正目的只是因為才華嗎?其實另有隱情
    諸葛亮的三顧茅廬眾所周知,那麼歷史上的三顧茅廬真實是什麼樣子的?劉備只是為了請諸葛亮出山當軍師這一個目的嗎?在三國時期,可謂是人才濟濟,眾多優秀的將領和高深的謀臣輩出,諸葛亮其實在眾多謀臣裡並不算是最優秀的一位,但是劉備卻三次前往拜訪,想請諸葛亮這樣的人出山效力,這又是為什麼?
  • 三顧茅廬時諸葛亮考驗劉備,劉備表現出的哪些品質打動了諸葛亮?
    「三顧茅廬」是小說中的華章精彩,對不同的人物形象,我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對劉備來說,體現了他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而對諸葛亮來說,則是他對劉備的考驗,考驗他是否值得自己效忠。通過諸葛亮的考驗,劉備表現出如下品質:誠心劉備頂風冒雪,不畏嚴寒,三顧而往,尤其在第三次,在諸葛亮「無禮」的情形下,劉備對諸葛亮顯示出了極大的尊重與誠意。當時,劉備四十七歲,以仁義著稱,天下皆知;而諸葛亮二十七歲,躬耕南陽,默默無聞。
  • 三顧茅廬被傳為佳話,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如果不出山會是什麼樣
    前言相信大家都知道劉備三次去諸葛亮家是三國時期的一個非常完美的故事,當年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先生來幫自己,還曾經三次去跑到諸葛亮的府邸來進行求人才,諸葛亮在感受到劉備這麼強大的真實能力以及誠意之後,和劉備談了自己的看法,在劉備的誠懇的要求之下,諸葛亮決定出山輔佐當時勢力還不是很大的劉備
  • 年齡相差20歲,三顧茅廬是做秀?歷史上真實的劉備與諸葛亮關係
    劉備三顧茅廬得臥龍諸葛孔明,這段歷史求賢若渴的佳話,也成為了後代君王和臣子為之稱頌的經典;但如果說歷史上沒有所謂的三顧茅廬,那麼也許,許多人對這對君臣的關係就又是另一番看法。可是諸葛亮偏偏就自信自己的能力,他認為如果自己輔助一個仁義的君主,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這才能夠不枉度過一生,於是諸葛亮是自己去見劉備的,並不是劉備請他出來的,所以說,被後世人稱讚的「三顧茅廬」,很大成風是一場作秀而已,做給世人看,一方面能彰顯劉備禮賢下士,另一方面也凸顯諸葛亮才華橫溢。試想一下,一個四五十歲的老頭子會拉下臉,去求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幫自己嗎?根本不可能嘛!
  • 劉備三顧茅廬,前兩次諸葛亮都不在,那他究竟去哪了
    更何況他手中還有一份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圖(沒錯就是西川的地圖,和張松的地圖差不多,其實劉備不缺地圖,只缺內應)這不是一個小農民該有的手筆,所以他的本心還是非常願意出山的。徐庶的造訪之所以讓諸葛亮心中不喜,那是因為徐庶投靠劉備如魚得水的時候沒想到他(徐庶可能是考慮到自己不及諸葛亮,怕諸葛亮一來把自己比下去,所以沒有馬上推薦,自己先站穩腳跟再說),現在要走了留下爛攤子讓自己收拾,換誰誰都會不高興。不高興歸不高興,諸葛亮內心的真實想法還是要實施的。劉備雖然口碑不錯,但還需要實地考察考察,看看劉備是不是可保的明主。
  • 《三國志14》三顧茅廬怎麼觸發?三顧茅廬觸發條件詳解
    三國志14三顧茅廬怎麼觸發?想要觸發三顧茅廬需要達成一定的條件,有些萌新玩家還不知道具體的觸發條件,這裡給大家帶來了三國志14三顧茅廬觸發條件介紹,一起來看下吧。想要觸發三顧茅廬需要達成一定的條件,有些萌新玩家還不知道具體的觸發條件,這裡給大家帶來了三國志14三顧茅廬觸發條件介紹,一起來看下吧。
  • 三國演義:三顧茅廬諸葛亮就出山了?你看他試探了劉備多少次?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一直是一段流傳至今的佳話,劉備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放下身段去求得人才,這樣的場景實在讓人感動不已!
  • 三顧茅廬是謊言?陳壽和魚豢到底誰說得對?《出師表》裡說明一切
    在多方打聽之下,劉備得知了臥龍諸葛亮就在荊州鄉野中耕種讀書,所以劉備帶著自己的兩位知己好友關羽張飛,一起前往諸葛亮的住處求見。不過很可惜,前兩次都沒有見到諸葛亮。不知道是諸葛亮有意試探,還是的確不湊巧。所以劉備直到第三次前來,才真正見到了諸葛亮。原本待價而沽的諸葛亮,一直躲在山野間讀書種地,倒也過得清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