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冊封的光榮稱號,數千年來只有四人功成名就,可無一人善終

2020-12-10 三史看鑑

相信很多人對於古代稱號來說都會有些了解,畢竟在歷史中獲得帝王冊封非常不簡單,那可是需要對國家有傑出貢獻的人才能得到。所以來講獲得稱號之人,在古代歷史中聲望不是一般的高,通常都是受人尊敬的。因此,古人對於冊封名號之事還是很執著。

可就有這樣一種稱號,數千年來僅四人獲得冊封,並且每一位的聲望都極高,由此可見這種稱號會有如此的分量。可為什麼世人卻對這個稱號避而遠之,非常懼怕?

原來這個稱號叫做「武安君」,這個稱號所蘊含的意義重大,那可是需要殺戮很多人才能得到的稱號,殺氣極其濃重,古往今來,似乎誰被冊封為武安君,都沒有一個好下場,今天就來跟大家談談都有哪些人獲得「武安君」稱號。

第一位:白起,這位大人物,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誰!戰國時代赫赫有名的軍事家,排兵布陣樣樣精通,人生中最精彩的一次戰役,那就是長平之戰,白起巧用計謀,坑殺趙國四十五萬敵軍,從此之後趙國一蹶不振。

這樣一位國家英雄,為秦國作出如此之大的功勞,自然而然受到帝王的尊重,所以帝王便冊封白起為武安君。可誰都沒有想到,剛被冊封不久的白起,就早早離開人世。

原來是帝王讓白起帶兵攻打邯鄲,白起抗命便拒絕,白起預言秦軍必敗,無奈之下白起被賜死。

第二位:蘇秦,也是一位戰國時代的領軍人物。在古代歷史裡他可是曾提議合縱六國來抵擋秦國的政治謀略家,同時也是擔任六位國家的當朝宰相,更是讓秦國十五年中不敢在函谷關踏出一步。

蘇秦的計謀能力已達到人生頂峰,仰仗這些貢獻,順利冊封為武安君」,在一次與大夫爭奪帝王的賞識,意外被刺客所擊殺,最終卻已悽慘收場。

第三位:李牧,同為戰國時代的大人物。隻身一人承擔起趙國的興衰,不畏懼敵國帶來的威脅,徵戰到最後,那英勇奮戰的精神屬實讓人敬佩。

所以來講李牧的功勞也是最大的,因而被冊封為武安君」。可沒有想到的是,李牧太過優秀,秦國人為此傳播流言蜚語,說他想要造反。無奈被帝王猜疑,而後含冤而終。

第四位:項燕,也是戰國時代的一位出色將軍,而且還是當年西楚霸王項羽的長輩。項燕在戰爭中帶兵攻打秦國,將秦國敵軍攻打的節節敗退,就憑項燕在楚國奄奄一息之時拉上一把,就足以被冊封為武安君」。

這一舉動成功將秦王惹火,當場下令讓王翦帶兵圍攻楚國,很可惜,楚國的弱小又怎能與秦國抗衡?絕對力量面前,任何技巧都為泡影。最終項燕為抵抗敵軍慘死疆場。

好像再往後,古代中再也沒有能被冊封為武安君之人,畢竟古人的思想會盲目相信一些事情,不過這也無法避免,誰被冊封就會死亡,換做是皇帝也無法接受。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有個封號,威武霸氣,2000年來只有4人獲得,卻無一善終
    貴族爵位在古代時是一種尊貴的身份象徵,爵位的所有者能夠享受到與之爵位對應的政治和經濟權利。在古代中國,延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貴族等級制度就是從商周時期確立的五等爵位制度,五等爵獎分為公、侯、伯、子、男這五個等級。五個等級的貴族按照嚴格的等級分別使用不同的禮器。
  • 中國畫與古代建築數千年來是如何靈感互鑑的?
    比如這句:「不知中國畫理,無以言中國園林。」數千年來的藝術長河裡,作為二維平面藝術的中國畫與作為三維空間藝術的古代建築之間,的確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虛」與「實」相互滲透,相互借鑑,相伴相生,美美與共。中國古代山水畫擔當建築效果圖時,才達到繁盛;而中國特有的建築形式,亦隨山水的畫境而演變有著空靈、悠遠意境的山水畫,代表著中國古代繪畫的最高水平。
  • 鬼谷子四大弟子,都是良臣,為何只有一人善終?孫臏有何過人之處
    而鬼谷子的四大徒弟,卻只有一人得到善終,這是為何?為何只有孫臏一人善終,孫臏有何過人之處?鬼谷子一生徒弟眾多,而且一個比一個厲害。最出名的四位徒弟,分別是張儀、蘇秦、孫臏、龐涓,這四位還有另外一個稱號,是鬼谷四友。
  • 古代歷史上象徵死亡的封號,一旦被冊封就離死不遠了,四大名將無一...
    在封建社會中,皇帝一般都會喜歡給人起封號,又被稱作「分封」,而被冊封的人大多都是對國家有功之人,因此也出了很多個好聽的封號,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榮耀與權力。這本是件好事,但在古代歷史上卻有這樣一個象徵著死亡的封號,一旦被冊封就離死不遠了,我國的四大名將中無一人能倖免。
  • 古代最禁忌的一個字,只有3個人拿來取名,千年來無人再用
    但是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字,用在名字中是非常忌諱的,不是說它寓意不好,而是不會有人輕易敢取這個名字,在中國古代兩千年來也只有三個人曾在名字裡加了這個字。這個字就是「王」。我們都知道,「王」這個字在古代並非有什麼貶義,相反它還是一個很常用、很有褒義的字,只不過「王」這個字用在名字裡的話,就會很不合適,我們都知道,古代帝王封號一般都是什麼什麼王,為了避嫌,所以在民間一般就會禁止使用這些字來起名。可以說,從夏商周時期開始,「王」就成了最高統治者的專屬稱號。一般人還真是不敢用。那麼,歷史上就真的沒有人起名字叫王的嗎?
  • 朝廷官員想要剪頭,巧問剃頭匠:郭子儀可有後代?剃頭匠:我就是
    古代歷史上人才眾多,英雄之輩數不勝數,而要講到哪一位最有影響力、最受世人尊敬的,我猜古代將軍郭子儀一定是首選,郭子儀曾拯救過大唐於水深火熱之中,扭轉乾坤。一生輔佐過四位帝王,晚年八十五歲高齡然後離世,後輩子嗣多數皆為朝中大臣,郭子儀一輩子功成名就,晚年也能善終,古往今來甚是少見。在公元781年時,郭子儀身患重病,李适派人探望郭子儀,而郭子儀因為病重無法行跪拜之禮,無奈以作揖禮來回應。
  • 日本只有天皇而沒有國王,那中國古代所稱的「日本國王」是什麼?
    不過,對於古代自認為天下中心的中國來講,根本不可能承認日本的「天皇」稱號,所以中國一直以來基本直接矮化一格稱日本天皇為「王」的。但是,12世紀之後,日本武士勢力崛起,天皇和朝廷被虛化,並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政治倫理,那對於中國來說,稱呼就麻煩了。
  • 古代封侯的稱號有什麼講究嗎?
    自從爵分「公侯伯子男」五等以來,封侯可謂是古代男性一生仕途的追求,比封更高一等的公爵還要時髦。南宋陸遊在詩中寫道:當年萬裡覓封侯,匹馬戍梁州。唐朝李賀寫道:「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古詩詞中,反而寫「封公」的很少。
  • 秦始皇創「皇帝」稱號後,我國古代帝王的尊號為何再無更改?
    不過,我國國君的稱號最初並非皇帝,而是經歷了長期演變的過程。1、夏朝國君稱「後」這裡的後,並非後世的皇后,而是有文字可考的華夏族最高統治者的第一個正式尊號。此外,斧鉞既是兵器,又是刑具,古代的「大闢之刑」便是用斧鉞斬殺,用斧鉞表示王權象徵著王權的威嚴和不可侵犯。
  • 老師這個光榮的稱號豈容隨意加冕
    02在古代舊時,「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 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後來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一詩:「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 《易筋經》玄妙在哪裡,為何只有四人練成,到底誰的內力最強?
    相信喜歡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讀者,對於至高無上的《易筋經》寶典絕對不陌生,在金庸先生構築的武俠世界裡,《易筋經》是一門「易筋洗髓」的無上寶典,在絕學雲集的江湖中更是少林寺諸多絕學的代表。《易筋經》從天竺傳到中土,歲月變遷,從達摩寫下《易筋經》傳到中土,再到僅有四人練成,最後成為少林寺的壓箱絕學,這門上乘內功心法的威名起起伏伏,卻始終不墮「少林寺至寶」的名頭。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裡,按照文中記載,以時間段劃分,有「瘋僧」,遊坦之,方證大師和令狐衝四人練成了完整的《易筋經》。
  • 古代的「一字王」和「二字王」有什麼區別?
    在我國古代,同樣的王爵,分為「一字王」和「二字王」。而這兩者之前,存在哪些區別?個人感覺,這要從「王號」發展史說起。王爵的分化在我國歷史上,最高統治者的尊號,存在著變遷。夏朝的君王稱為「後」,商朝的君王稱為「帝」(比如商紂王的正式尊號叫帝辛),而周朝起,君主的稱號為「王」,秦以後則為皇帝。在周朝,王號只能由周天子一個人來使用。因此楚王、吳王等番邦蠻夷雖然也稱王,但多是關起門來偷摸使用,一旦遇到天子強勢的時候,楚王、吳王則會自去尊號,防止天子討伐。戰國時代,天子威嚴不在。
  • 有這樣一個地方,我發文我光榮
    很多同學與自媒體工作者在寫文章或創作視頻內容時,有時感到自己的詞量較少,語言比較枯燥,缺乏吸引力,其原因在於語言積累比較少,必須加大自己的閱讀量,甚至學過的書本要去背誦與抄寫,學過的名言佳句需再溫故知新,但畢竟這些是基本功,只有學會了更多的文章寫作技巧、與時俱進,並能巧妙造句分段,日積月累, 自己的詞彙量才會不斷提升。
  • 河南的千年古樹,有著「樹王」的稱號
    河南是中原文化最重要的發源地,也是享譽國內的旅遊勝地,這有不僅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還有著非常多的千年古樹,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有著樹王稱號的千年古樹,讓你體驗不一樣的感覺。在平頂山文殊寺中有著5棵千年的銀杏樹,他們的樹枝高度就有著25到43釐米,其中最古老的一顆已經有了6.9米直徑,並且高度有著43米,有著3000多年的年齡,並且被人稱為世界樹王的稱號,每年都有大批的遊客前來觀看。
  • 扎洛|清朝冊封布魯克巴德布王禮儀探析——第十七任德布王強巴貝冊封案例分析
    適才布魯克巴之僧俗眾人呈文內開:先是,我等原以索特那木隆日布人品尚可,共同舉薦。蒙主上眷佑,令其任額爾德尼第巴。至是,其人無德,使我等困苦難耐,彼亦逃至藏地。此人萬萬不可任第巴,懇請將伊交我等。我等共同薦舉顯宗喇嘛扎木巴巴勒 ( 即強巴貝——筆者 ) 繼任第巴。伏乞轉呈駐藏大臣,仍照舊例,啟奏主上,敕賜第巴封號,管理事務等呈來。
  • 古代四大美女的真相,竟只有一人真實存在過?
    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四人被並成為古代四大美女,後人常常以「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形容她們四人的美貌。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一直被流傳的原因不僅僅是他們傾國傾城的容貌,而且還和他們坎坷的命運故事有關。四人的共同點在於都經歷了坎坷的人生,不過可能讓大家意料不到的是,古代四大美女能夠在史書中確認的只有楊貴妃一人。
  • 古代君王高高在上,衣食無憂,為何這四人卻會被餓死
    在古代,別說戰亂時期了,就算是和平時期,也時常出現有人餓死的情況。不過這種情況,都發生在老百姓身上。古代君王高高在上,衣食無憂,要說他們被餓死,恐怕沒什麼人肯相信。不過歷史上,還真有四位君王被餓死。既然是高高在上的君王,為何這四人還會被餓死呢?
  • 自稱「德兼三帝、功蓋五皇」的秦始皇為什麼沒有冊封皇后?
    秦始皇(圖片借鑑,侵權可刪)秦始皇嬴政為什麼沒有冊封皇后?(圖片借鑑,侵權可刪)至公元前221年,嬴政統一了六國,自認為「秦王」這個稱號已經不足以彰顯他的身份和地位,於是改稱「皇帝」,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誕生了。
  • 古代皇帝後宮妃嬪等級、稱號、排名是如何劃分的?
    可事實上,在古代許多時期,皇帝後宮佳麗還遠不止三千人,因為後宮佳麗不僅僅包括了那些妃嬪,同時也包括了眾多宮女。不過在三千後宮佳麗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有幸得到皇帝垂青,並獲得某種名分。今天夜讀史書就來和大家聊聊後宮妃嬪等級、稱號、排名的劃分。
  • 杜三策冊封琉球王
    冊封是世子繼位受到中國認可,獲得國際聲威的重要手段,已經是琉球王國百年來的傳統和定律。明朝於洪武二十五年派出閩人三十六姓到琉球,他們「知書者授大夫、長史,以為貢謝之司?習海者授通事、總管,為指南之備」,琉球國王把他們安置在一處叫久米村的地方居住,稱為「唐營」,後因顯榮者多,改稱「唐榮」。所謂對琉球的「冊封」,指的是「修外藩禮,王薨則世子嗣位,遣使請命,朝廷遣文臣二為正、副使,持節航海冊為中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