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運動醫學會推薦:科學運動7分鐘,勝過跑步數小時

2020-12-23 澎湃新聞

醫聊科普

►美國運動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在《健康與健身雜誌》(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發表一篇文章,只要7分鐘12個動作的高強度循環運動,其效果就勝過數小時的跑步或有氧運動。

什麼是高強度循環運動( HICT )?

►高強度循環運動( High-Intensity-Circu­it-Training ,簡稱HICT )是結合有氧運動及阻力訓練、肌力鍛鍊,搭配高強度及極短的休息時間,改善心肺功能及肌肉力量,消耗的熱量比跑步更高,具有燃脂及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效果。

7分鐘訓練菜單

►此組7分鐘科學運動,是由12組動作結合而成,不需要任何器材,只需要一張椅子和一面牆即可,且隨時地都可訓練。

動作訓練須知

►每個動作必須持續進行30秒,訓練次數為15-20次(可依個人情況調整)。

►每完成一個訓練動作後必須休息10秒,然後再進行下一組動作。

►完成12個動作為一組,約7分鐘可完成一組動作,但不是只做一輪就收工了,要做2─3輪。

►美國研究發現,每周進行5天的HICT訓練,持續6星期,不但可達到肌肉鍛鍊的效果,還能使體脂大幅下降。

第1 開合跳

►預備姿勢立正站好,向上跳躍同時兩腳打開、兩手於頭部上方拍掌,再跳躍回到立正姿勢。

第2 坐太空椅

►找一面牆,將背部貼牆,懸空坐下,想像自己坐在一張隱形的椅子上。

►【POINT】大腿與小腿間呈90度,注意膝蓋與腳尖的相對位置

第3 伏地挺身

►手指張開,手朝前,手肘自然張開,腳打直,收小腹,身體下壓至胸口與臉儘量靠近地面,以不觸碰到為則,再撐起身體回到預備姿勢。

►【POINT】在進行下推動作時,讓身體背部維持平行,切記勿翹屁股!

第4 捲腹

►手放在耳朵旁邊,不是後腦勺, 運動時儘量專注利用腹肌向前向上出力,背部稍離地就好。為了避免頸椎受傷,身體彎曲時吐氣,身體伸直時吸氣。

►【POINT】下背貼近地面,但也不要像平常的仰臥起坐,整個做起來,也不能用力拉頭。

第5登階運動

►準備一張固定不易搖晃的椅子,或是在階梯上練習此動作。先將單腳抬起,右腳站上椅子後,左腳隨之跟進,並維持平衡,離開椅子時,要讓先抬起的那隻腳(右腳)先下去。

►【POINT】注意左右兩邊的協調度,若第一次進行動作時是左腳先抬起,隔次可以輪替方式換腳進行。

第6 深蹲

►兩腳約與肩同寬,抬頭挺胸,雙手向前伸直,進行深蹲動作,用屁股往後坐方式下蹲,讓臀部與地面維持平行。此鍛鍊以「Training2做太空椅」的訓練為軸,進而提升。

►【POINT】動作進行時要將背部保持自然挺直,膝蓋絕對不可超過腳尖,由腳後根和腳掌均勻承擔全身重量。

第7 三頭肌撐體

►雙手放在椅子上,用雙手支撐並且腳跟著地,接著慢慢往下坐,直到你的手肘彎曲呈垂直狀態之後用雙手力量支撐起身。

►【POINT】初學者可試著將腳向內收起,維持半坐的姿勢進行訓練,能減輕負擔。

第8 棒式

►上半身用手肘支撐,手肘垂直於肩膀正下方,緊縮腹部核心,以腹肌為中心撐起身體,骨盆保持水平,膝蓋打直。

►【POINT】手與身體呈垂直,背部打直,勿翹屁股!

第9 原地高抬膝

►雙腳張開與肩同寬,在原地進行抬膝動作,身體維持穩定,保持正常呼吸。

►【POINT】看似為原地踏步,但應該儘可能把膝蓋往胸部貼近,依照個人情況,可在短時間內提升抬腿的速度。

第10 弓步

►身體維持站姿,右腳往前跨步,左腳在後,如同弓箭步姿勢般,進行下蹲動作。

►【POINT】Lunge要注意,將背部保持自然挺直,且膝蓋絕對不可超過腳尖,前後腳大腿與小腿間呈現二個90度,最後,利用前腳的力量讓身體回到立姿。

第11 T型伏地挺身

►伏地挺身的進階版,多增加一個單手上舉的動作。先做一下伏地挺身,再將單手撐撐地,另一手向上抬舉,儘可能提到最高在收回,左右兩側可交換進行動作。

►【POINT】單手撐地,另一手向上高舉時,應注意平衡。

第12 側棒式

►單手撐地,運用側腰腹力量將身體往上抬,將上半身撐起,但臀部也要離地,雙腳打直。

►【POINT】此組動作要進行兩次,左右手各一次,左手撐地訓練後,再換邊進行

►每組做30秒,休息10秒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正確運動7分鐘!效果勝過跑步數小時!
    不過,運動時間不是最重要的,練的科學,也能達到鍛鍊效果。美國運動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在《健康與健身雜誌》(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發表一篇文章:只要7分鐘12個動作的高強度循環運動,其效果就勝過數小時的跑步或有氧運動。
  • 超火的七分鐘運動(7-minute Work Out)
    7-minute Work Out,只要運動7分鐘,效果勝過跑步數小時!
  • 運動一分鐘 = 跑步一小時?健身網紅,不要再侮辱跑步了
    不過最近小編注意到一類運動視頻,簡直要毀了我的三觀。前幾天我打開抖音看到這樣一條內容:每天十分鐘,勝過慢跑兩小時。這類視頻還不在少數,基本套路就是:這個蹦蹦跳跳的動作,每天5分鐘10分鐘,勝過跑步1小時2小時,瘦腰瘦腿瘦全身在微博還看到一些健身視頻,一個躺在床上的拉伸動作,
  • 7分鐘HICT高強度循環訓練效果勝似跑步30分鐘
    結合了有氧及阻力訓練,搭配高運動強度和極短的休息時間,一套動作持續約7分鐘,根據自身富餘的時間可重複2-3次,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美國研究發現,每周進行5天的HICT訓練,持續6星期,不但可達到肌肉鍛鍊的效果,還能使體脂大幅下降。只要7分鐘12個動作的高強度循環運動,其效果就勝過數小時的跑步或有氧運動。
  • ACSM宣傳片(美國運動醫學會)
    推薦閱讀:籃球體能培訓(北體能)(7.22-7.27開營,持續接受報名)                                                   ——陸鵬ACSM宣傳片>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為業內權威學術機構,具濃厚運動醫療生理學背景,標誌口號為「運動是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其著名官方科學期刊《MSSE》會定期發表最新研究,獲廣大運動科研人員和醫療專家推崇。
  • ACSM美國運動醫學會
    ACSM(AmericanCollegeof Sports Medicine )是美國運動醫學會的英文縮寫。
  • 美國運動醫學會專家:「運動是良醫」並非只是「說說而已」
    來自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專家們指出,「運動是良醫」的理論並非空泛的概念,其背後是由大量長期的理論論證和對照試驗結果進行支撐的。原美國運動醫學會主席斯金納教授說,大量循證醫學數據表明,規律的體育活動能夠預防和治療高血壓、預防結腸癌和冠心病、緩解心理壓力。
  • 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養?專家推薦:常做4項運動,防病又延壽
    英國《衛報》也稱,即使是四五十歲才開始運動的人,如果能每周堅持7小時也能延年益壽,早逝風險降低35%。而之所以有生命在於靜養的說法,是因為人們發現心率快的動物壽命短,心率慢的壽命長。比如大象的心率是每分鐘30次,壽命為70年,而老鼠的心率是每分鐘450次,壽命只有1年。
  • 跑步跑多少公裡合適告訴你怎樣才算科學運動
    跑步愛好者信奉的「每天跑步一小時,多活七年」的信條,受到網上一則信息的衝擊:「每天跑步不要超過7公裡,跑得太久、太多,對心血管反而會造成傷害,其危害相當於抽菸、吃垃圾食品。」一說堅持跑步可以長壽,跑得越多越好,另一說則予以否定,到底如何是好?
  • 跑7公裡可多活5小時?跑步App顯示運動後可延長的壽命,專家這樣說
    那麼,跑步真的能延長壽命嗎?是否有科學依據存在?記者就此採訪相關專家。軟體跑步7公裡,延長壽命5.49小時李女士提供的跑步記錄截圖顯示,6月14日晚9點左右,李女士通過悅動圈APP記錄跑步裡程,7.03公裡,平均配速6分41秒,運動時長49分1秒,延長壽命5.49小時。
  • 最佳運動方法出爐:哪種運動、運動多久,13~65歲都說得很清楚
    走路作為一項簡單、低風險的鍛鍊,曾被世衛組織評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在不少國家的《運動指南》中專家都十分推薦。 早上起來走一走,吃完飯了走一走,走路正成為一種流行的保健方法,尤其受中老年人的歡迎。
  • 孕期運動好生娃?愛跑寶媽上午跑步下午生,孕期運動建議這幾種
    楊勇不是第一次帶女兒參加跑步比賽了,上個月還帶著女兒參加了濟南15公裡的越野跑,如今9個月大的女兒已經17斤了。在三個小時跑完全程半馬的過程中,9個月大的女兒,不僅沒有哭鬧,還在中途睡了一覺,看來是繼承了父母熱愛大自然,熱愛跑步的基因。
  • 運動猝死到底多可怕?跑步的你,需要注意這些
    博捷君今天就來跟廣大跑友們聊聊關於跑步中的安全問題。 01 猝死到底多可怕 從症狀體徵出現後6-24小時內的死亡稱為猝死。但是在運動中常常見到的是在數分鐘、數秒鐘乃至來不及出現症狀就迅速死亡,稱為即刻死亡。 跑步猝死多發生於半馬,普遍是男性,平時沒怎麼系統訓練過;年輕,血氣方剛;對馬拉松沒有畏懼。 從這裡就能看出,猝死發生十分突然,有的短短幾秒、幾分鐘就發生,常常患者得不到及時的救治,死亡率極高。
  • 「乾貨」每星期運動指南,科學完美搭配
    ​資料: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成立於1954年,是世界上第一個職業認證健康健身專家的機構,同時也被世界公認為在運動醫學、體適能訓練、運動損傷與康復、特殊人群訓練、健康關愛等領域中的行業權威,是健康運動乃至體育產業中運動科學的航向標,為全世界人民推廣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 漲知識|跑步防癌再添科學依據,每周你只需要50分鐘
    近日,《英國運動醫學雜誌》刊載了一項新研究——長期跟蹤試驗表明,每周只需跑步至少50分鐘,就可以降低因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引發的早期死亡風險。更重要的是,不管每周跑步的頻率和配速如何,只要堅持,都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 常見的有氧健身運動2——跑步
    二、跑步的種類根據跑步的速度分類,可分為慢跑、中速跑、快速跑和變速跑。慢跑:速度在6.0~7.0千米/小時左右,能量代謝當量 (MET)值約為7左右,持續30分鐘以上。慢跑對大部分人來說是最好的有氧健身運動,由於速度不是很快,能夠堅持較長時間(30分鐘以上),不易造成運動損傷,對健身來說,既有效又安全。中速跑:速度在7.1~9.5千米/小時左右,能量代謝當量 (MET)值約為8左右,持續30分鐘以上。
  • 運動時間不代表減脂效果,跳繩20分鐘和跑步一小時,效果有些不同
    減肥就需要運動控制飲食,其實這是可以的,但讓很多人覺得心酸的事,明明自己運動時間更長,控制飲食,甚至還比不上別人運動二三十分鐘,這也讓很多胖妹胖哥在減肥道路上越來越寒心。在眾多運動減肥中,最受大眾歡迎的兩種有氧運動無疑是跑步和跳繩。因為跑步和跳繩付出代價小,更容易堅持關鍵耗費的時間,金錢各方面相對於其他動作也更小一些,帶來的減肥效果也更直觀更明顯。
  • 全民健身日 | 運動降低7種癌症風險!一文告訴你怎麼運動防癌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美國癌症協會和哈佛大公共衛生學院對超過75萬成年人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運動時遵循指南推薦的時間和強度,即每周運動7.5-15 MET小時,與男性結直腸癌、女性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腎癌、骨髓瘤、肝癌、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等7種癌症的風險降低有關
  • 科學燃脂的運動,跑步1年減30斤,這個時間段跑步減肥效果好
    (文|甲魚)要問我什麼運動最燃脂,甲魚的回答是跑步。兩個理由,跑步是最方便的運動,基本沒什麼門檻,只需要你有一雙跑鞋即可。跑步是減肥界公認的大哥,中強度運動30~45分鐘效果最佳。 科學、安全、燃脂的運動?這三點全都要滿足,我依然推薦跑步為什麼?
  • 你真的會運動嗎?科學運動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統計,當運動的耗能達到每周14630-16720千焦耳時(7-10小時,中到大強度),總的健康收益不再增加,即此時會出現健康收益的「屋頂」效應。 那些希望以每周更高強度或更長時間運動的人,將持續產生更高水平的體適能,但同時過度訓練所帶來的風險也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