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王遊戲業務潰敗,國產遊戲主機為何屢戰屢敗?

2020-12-23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陳彬,編輯石燦,原標題:《小霸王遊戲業務潰敗,國產遊戲主機為何屢戰屢敗?親歷者講述了背後原因》,36氪經授權發布。

益華控股提供的資金,卻在最後關頭枯竭了。小霸王上海分公司關閉之前,已有 3 個半月未發工資,所有員工的五險一金也沒去繳納。

此時,已經有 3000 多臺小霸王Z+遊戲電腦完成了生產,在代工廠的某個倉庫中躺了數月。在小霸王的生產線上,數千份原料已經備好,只需要短短幾周時間,就能加工成產品。運輸、銷售,都需要一定的成本,小霸王卻無力維持。眼前的產品,幾乎沒有什麼價值了。

「到現在剛好一周年了,周年祭。」    

吳松在今年上海 China Joy 展館裡,回憶起很多關於「小霸王Z+遊戲電腦」的事情。去年同一時期,作為小霸王上海分公司 CEO 的吳松,正在 China Joy 的舞臺上,向所有玩家宣布「小霸王Z+遊戲電腦」即將面世的消息。    

一年時間過去了,小霸王Z+遊戲電腦卻再沒了音訊。    

今年 5 月,小霸王上海分公司解散,並拖欠了所有員工3個半月的工資和遣散費。卸任 CEO 之後,吳松將工作的重心放在了為大家討薪上。至今為止,吳松只討回了一半的錢。         

改成倉庫的小霸王上海分公司/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吳松在自己的微博中感慨道。   隨後,他將自己的微博名改成了「吳松再接再厲越挫越勇」。         

吳松的經歷挺曲折的。從微軟 Xbox 入華,到第一臺國產遊戲主機戰斧 F1,再到如今的小霸王Z+遊戲電腦,每一次失敗都有他的身影。可他仍認為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我幾乎經歷了所有跟中國相關的遊戲主機項目。          

截自微博@吳松再接再厲越挫越勇    

混亂不堪的Xbox

2013 年年初,一些風聲開始在遊戲從業者之間流竄。    

遊戲機要解禁了!    

此時,吳松正在世界頂級顯卡晶片開發公司英偉達任職,每天和海內外的遊戲開發團隊打著交道。在此之前,他曾在九城、EA(美國藝電)以及騰訊等一線遊戲公司打拼多年。多年的經驗讓他預感,一個新的遊戲時代要來了。         

第二年 6 月,吳松從英偉達離職,滿懷理想成為了微軟 Xbox 國行項目的第 2 名員工,負責遊戲陣容規劃與內容引進。此時,距離Xbox國行版正式發售,還剩不到 3 個月的時間。         

入職當天,吳松沒來得及進辦公室,就直接飛往美國洛杉磯,參與了當時的 E3 遊戲展。     

E3 發布會   現場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E3 展會期間,洛杉磯的一個大劇院中,擠滿了四五千人。幾分鐘後,Xbox 部門主管 Phil Spencer(   斯賓塞)將在大劇院中央舞臺上公布新一代的《光暈》遊戲。《光暈》是 Xbox 平臺上最受歡迎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暢銷了近 20 年。    

吳鬆快遲到了。由於沒有提前預留座位,他好不容易才在劇院的3樓硬擠了一個座位,遠遠地望著舞臺中央。接下來發生的事,讓他至今難忘。    

《光暈》的經典插曲才響了開頭的第一個小節,大屏幕仍一片漆黑,現場的四五千人卻已激動地開始歡呼跳躍,掌聲久久沒有停息。「我身邊一個美國妹子直接眼淚就蹦出來了,全場被綠色的光給照亮,你所有身邊的人,都在為這樣一款史詩級遊戲的發布而感動。」吳松回憶到。              

他暗自下定決心,希望能有一天,在國內重現這般盛況。     

發布會現場/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幾天後,吳松回到上海,此時的辦公室已經坐滿了員工。「當時我用幾個詞來形容當時的情況,一個是『激動』,一個『期待』,但最關鍵的是『混亂』」,吳松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   。       

這個項目在微軟內部被稱為「Pegasus」(天馬),由微軟總部的一個團隊牽頭,完成了小部分前期規劃性工作。直到 6 月上海的團隊成型之後,這項工作才逐漸從美國西雅圖轉移到上海。3 個月後,國行版Xbox就將開賣,此時卻連首發陣容和遊戲的送審都還沒開始。    

吳松在當時負責遊戲陣容的戰略規劃與引進,確認首發陣容時就碰上了巨大的困難,幾乎沒有多少遊戲工作室願意在中國市場投入自己的作品。         

對遊戲工作室來說,這樣的嘗試風險巨大。在中國市場尚未發布,裝機量為 0 的情況下,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的遊戲能賣出多少份,最後甚至有可能收不回遊戲適配國行主機的成本。吳松協同微軟的 AM 團隊飛國外,一對一地做工作,這才籤下了一些遊戲。    

即便如此,Xbox國行版的首發陣容依舊有些慘澹,僅有《Forza 5》(《極限競速5》)等寥寥幾款遊戲大作。         

在遊戲送審方面,吳松和團隊因為臨時被趕鴨子上架頂替未招聘到位的送審經理,沒有一丁點的經驗,更是吃了大虧。              

「從確定要把這個遊戲帶到中國來,再到去跟第三方發行商和開發商談判,談完了之後還有本地化,本地化完了還牽涉到平臺的對接,跟國行版本技術上的一些對接,再到送審工作的準備,以及審批及反饋這一整個流程,每個環節都有可能出問題。」吳松告訴刺蝟公社,因為主機遊戲的審批工作是解禁後新創立的,總是有個磨合的過程。    

也正是如此,送審雖不是吳松的本職工作,卻佔用了他 80% 的工作時間。    

忙活了一個月之後,微軟在上海召開發布會,宣布將推出國行版Xbox遊戲主機。謝恩偉是微軟 XBOX 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他在演講中難掩激動之情。不少玩家也翹首以盼,吳松和眾多工作人員卻盼著發布會早點結束。         

「大家手頭上那些工作都還沒有完成,人力很欠缺,恨不得女員工當男員工用,男員工不當人用」,吳松調侃道。     

截自微博@Xbox   

比起前期的匆忙,Xbox 發布後的混亂更加「致命」。         

Xbox 遊戲主機在歐美家喻戶曉,但對國內消費者來說,卻是一個認知盲區。除去一些資深主機玩家之外,大多數人並不知道 Xbox 是什麼,買來能做什麼。在這種市場大環境下,發行和營銷至關重要。   所謂發行,工作內容包括遊戲主機的營銷策劃、宣傳推廣與曝光等等。        

但當時的市場團隊,卻得不到足夠的資金和資源支持。         

「當時印象很深的是我們的市場負責人,他做一些活動,都是利用 Xbox 的品牌效應,靠自己在行業內刷臉,蹭了別人的活動來做的」,吳松說,「我覺得這種方式沒可能做下去。         

在他看來,混亂的背後,和當初的分工有關。    

吳松向刺蝟公社透露說,早在遊戲機禁令解禁之前,微軟就開啟了與百視通的談判,試圖將 Xbox 帶入中國。    

限於遊戲機禁令的限制,微軟無法直接在中國開設公司售賣 Xbox,國內公司也無法售賣任何一款遊戲主機。為此,微軟找到了主打新媒體視聽業務的百視通,希望將Xbox定位成機頂盒,再通過百視通來進行售賣。   

一年後,遊戲機禁令正式解除,談判開始出現了改變。    

最終,微軟和百視通合資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由合資公司負責遊戲主機的發行,微軟負責銷售與市場。正是將「發行」與「銷售」強行拆開,讓 Xbox 的中國之行走得格外艱辛。    

遭遇外部與內部種種因素限制之後,吳松認識到,在中國這個獨特的市場下,只有中國公司打造的國產遊戲主機,才有可能在這片尚未被開發的藍海闖出一片天。    

很快,吳松迎來第一個打造國產遊戲主機的機會。         

2015 年 1 月,藍港在線 CEO 王峰開始試著與吳松接觸,希望吳松能加入自己的團隊,共同打造一款名為「戰斧F1」的主機。戰斧F1是第一款國產遊戲主機,於 2016 年 5 月正式發售,曾一度轟動國內遊戲圈。    

吳松有些猶豫。    

在往後的 4 個月中,王峰的三次邀約,使得吳松最終選擇歸入他的麾下。    

但真正吸引到吳松的,其實是另外兩個因素。一是斧子科技在當時已擁有比較完善的產業結構,王峰也願意在業務上給到吳松足夠大的自由度。    

「我是所有聯合創始人當中花了王峰最多錢的人,包括買遊戲投資什麼的。當然不是說感激他讓我花錢,而是說我感激他對我的這份信任,願意讓我去把之前的經驗和教訓運用到斧子這個項目上。」吳松入職後,再次做回了遊戲陣容戰略規劃與引進的老本行。         

就結果來看,吳松也沒讓王峰失望。短短 10 個月內,吳松在全球範圍內籤下了 56 款獨佔遊戲產品,平均下來每個月要籤 5-6 款遊戲。為了籤下這些遊戲,最忙的時候他平均每個月都要往國外飛好多次。         

頻繁出差不是最困難的。即便是飛到了海外見了面,也不代表這些遊戲廠商會和吳松合作。   「我們跟育碧籤的幾個合同是真是曠日彌久」,他說到。         

即便拋開戰斧F1裝機率為 0 的問題,斧子科技仍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想與全球一線的遊戲工作室合作談何容易?   

為了談下育碧的合作,吳松不僅提出會分攤育碧的成本,更是動用了一些多年累積的銷售技巧。   「把我們的一個願景賣給對方,逐步展示項目的進展以及未來規劃,通過一些技巧去獲取這些潛在合作夥伴的信任,最終來促成合作。   」    

最終,吳松從育碧手中籤下了《刺客信條:編年史》。這至今都是他的驕傲。          

圖源:百度百科   

吳松在全球四處奔波的同時,斧子科技內部卻出現了不小的麻煩。    

對一款遊戲主機來說,晶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最終的質量,戰斧F1的晶片原本由英偉達提供。幾個月後,英偉達突然宣布與愛奇藝合作,將在國內推出帶有遊戲主機功能的家庭娛樂終端 Shield TV,自己入局做主機。    

一眨眼,斧子科技最核心的原材料供應商,變成了自己的競爭對手。              

英偉達不願向斧子科技提供最新一代的 X1 晶片,作為代替只提供了上一世代的 K1 晶片,出貨量也無法保證。但 K1 晶片實際上早已被主流廠商拋棄。例如後來火遍全球的任天堂 Switch 遊戲機,使用的就是英偉達 X1 晶片。    

最終導致戰斧F1的性能參數,要低於相同類型的遊戲主機PS4。吳松也告訴刺蝟公社,受限於平臺的性能,導致他無法籤約近一年新發售的遊戲,因為再怎麼「優化」都跑不動。              

戰斧F1遊戲主機,圖源:百度百科    

斧子科技「腹背受敵」之時,同樣開發晶片的高科技公司 AMD 向斧子提出了合作意願,吳松作為代表之一出席了這次談判。通過 AMD 開發的晶片,確實能夠解決戰斧F1性能不足的問題,卻要更換遊戲主機的整體架構,時間和開銷巨大。    

負責引進內容的吳松和 CTO 張嘉,起初更傾向於 AMD 的方案,可最終卻遭到了王峰和總裁張曉威的否決。    

「他們認為一方面AMD的要價也實在比較高,第二是時間周期也等不及了,不能拖個一年半,最終我也認同這個觀點,的確那兩個因素可能更要命,」吳松說到。    

晶片供應的問題仍沒有解決,最終成為了戰斧F1的阿克琉斯之踵。    

「這個項目是走不到頭的。」2015年11月,此時距離戰斧F1發售還有半年時間,吳松卻向王峰遞上了辭呈。王峰是個有風度的領導者,曾多次挽留,可吳松還是買了回上海的機票。    

令吳松沒想到的是,他離職之後,戰斧F1在內容規劃上竟崩潰得如此迅速。獨佔主機遊戲不僅沒有進展,反倒是上了一批手機遊戲。    

「我覺得這份堅持最終沒有做到底,是蠻遺憾的一件事。因為當時我們的一個賣點,就是絕對不會讓用戶在我們的機器上玩手遊,因為用戶已經有手機了,你何必去再花 2000 塊?」吳松轉念一想,斧子團隊也有自己的無奈。         

戰斧F1發售一年不到,斧子科技的辦公室就已人去樓空,王峰的一場遊戲主機夢也就此畫上了句號。   

截自微博@王峰        

倒在錢上的小霸王

但吳松仍有機會。         

飛回上海沒幾日,吳松的一位朋友聽說他離職,當即帶著項目前來拜訪。這個項目背後的公司,正是之前沒能達成合作的 AMD。隨後,益華控股董事長陳建仁入局。益華控股,正是如今小霸王公司最大的股東。    

「我陳建仁來全權的資助這樣一個項目,資金小霸王這邊能夠出,哪怕我砸鍋賣鐵,我也把這個項目資助出來。」吳松轉述稱,「這是他的原話,我覺得他能夠那麼豪氣,讓我佩服之餘,我也願意跟他一樣去投入做這個項目」。         

對許多 80 後 90 後來說,「小霸王」的名字並不陌生。    

他所生產的遊戲機與學習機曾在 90 年代一度風靡中國,品牌上更請到了當時紅遍全國的成龍代言。   其創始人段永平,在之後更是創辦了如今家喻戶曉的步步高集團。但在 2000 年以後,網路遊戲開始崛起,小霸王逐漸落後於時代,最終從神壇上跌落,不再涉及遊戲業務。    

十多年後,昔日霸主試圖東山再起,這個擔子就交到了吳松身上。         

憑藉著行業內的影響力,吳松成功拉攏了斧子科技的兩位聯合創始人,以及圈子裡的一些熟人,一步一步地組建團隊。團隊從最早只有吳松一個人,擴張到了巔峰時期的五十多人。2016 年到 2018 年這兩年多時間內,吳松全部的精力都投在了產品研發、團隊建設和業務規劃上。     

與英國Codemasters籤約小霸王的獨佔遊戲《ONRUSH》/圖由受訪者提供   

 不同於此前的戰斧F1,吳松根據自己的經歷與判斷,將小霸王的新項目做成了「Z+新遊戲電腦」,即電腦與遊戲主機的結合體。他將小霸王Z+新遊戲電腦的價格,定得比當時同等配置的電腦更低。   除此之外,還在電腦的基礎上,加入了額外的主機遊戲模式,可以遊玩所有他們籤約的獨佔遊戲。    

吳松解釋說,遊戲主機在國內認知度過低,對市場開拓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曾有訪客來到他的公司體驗產品,接過手柄後竟是倒著拿的。也正是如此,吳松更確信了自己的理念:除了遊戲和系統需要被本地化之外,硬體也需要被本地化。所以Z+新遊戲電腦等於是將遊戲主機,嵌入到用戶已有廣泛認知的個人電腦中,「其實這是我非常非常寄予厚望的一個產品。         

用戶的反饋,也證明了這個產品潛在的價值。    

2018 年 4 月,小霸王的官網悄然上線了一則關於遊戲業務的公告。吳松本沒想大肆宣傳,卻讓界面新聞的記者彭新撞見了。彭新當即就將這條消息發布了出去,意外引起了不少玩家的關注。   所有人都在期待,當年「其樂無窮」的小霸王,會以什麼樣一種形式回歸。   

在同年 8 月的 China Joy 展會上,吳松宣布小霸王回歸後,「催賣」成了玩家間的日常。   即便到了今年 3 月,在微博號「小霸王遊戲新生態」的評論區,仍能看到玩家滿懷期待的評論。     

CJ現場的吳松,圖源微博@小霸王遊戲新生態   

可惜世事無常,吳松又在他意想不到的地方栽了跟頭。    

「好不容易覺得說,我之前各個主機項目積累的經驗,踩過的坑,都能夠在小霸王這個上面繞開。性能也好,團隊配置也好,供應商也能穩定支持,這些都繞開了,結果還是倒在了一個之前我們都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沒錢了。」吳松激動地說到。         

益華控股提供的資金,卻在最後關頭枯竭了。小霸王上海分公司關閉之前,已有 3 個半月未發工資,所有員工的五險一金也沒去繳納。    

此時,已經有 3000 多臺小霸王Z+遊戲電腦完成了生產,在代工廠的某個倉庫中躺了數月。在小霸王的生產線上,數千份原料已經備好,只需要短短幾周時間,就能加工成產品。運輸、銷售,都需要一定的成本,小霸王卻無力維持。         

眼前的產品,幾乎沒有什麼價值了。     

圖源微博@小霸王遊戲新生態    

小霸王上海分公司關閉後,吳松就開啟了漫長的討薪之路。    

如今,仍有一些業內朋友、投資人對吳松發出了合作邀約。但在討回欠薪之前,吳松還沒準備好再次出發。    

「我自己也在考慮下一階段,可能過一段時間會比較明朗,現在思緒還是有點亂。但在這之前,無論是對陳建仁老先生,還是對曾經跟我一起奮鬥的這些兄弟們,我兩方面都要有一個交代。」吳松說。  

相關焦點

  • 小霸王遊戲主機復活失敗,這家國產遊戲掌機玩出新花樣
    #小霸王被申請破產#「小霸王!,屬於80後的回憶結束了,以前的小霸王把遊戲機包裝成學習機,絕對是小朋友霸佔電視的王者。小霸王能堅持到現在也是奇蹟,山寨FC遊戲機到處都是,對玩王者和吃雞的小朋友已經沒了吸引力。前幾年,小霸王還推出一款Z+遊戲主機,說白了就是PC遊戲電腦主機,靠賣情懷沒復活成功也是意料之中。
  • 小霸王終落幕,國產遊戲機為何沒有能做起來?
    但國內有很多的遊戲玩家,市場是足夠大的,為何國產的遊戲機廠商都沒有能做起來呢?小霸王的三十年,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小霸王在1989年進入電子遊戲機市場,主導人便是段永平,那個時候的小霸王推出了很多款吸引人的遊戲產品,比如魂鬥羅、影子傳說、超級瑪麗等,但事實上這些遊戲都不是小霸王自主研發的,很多都是山寨的國外的FC主機遊戲,之所以能在國內流行,就是因為當時的國內沒有一家做這個產品業務的企業平臺,小霸王先入為主,才趁勢拿下了這個市場。
  • 小霸王重啟AMD Z+遊戲主機項目 攜「健康遊戲」概念主打老年人市場
    10月16日消息,芯智訊獲悉,自去年小霸王將負責研發AMD Z 遊戲主機項目的團隊撤回中山之後,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研發,小霸王已經成功將AMD Z 遊戲主機平臺及軟體調試完畢,即將正式推向市場,而這次或將以「健康遊戲」概念主打老年人市場。
  • 小霸王遊戲,一夜「爺青回」?-虎嗅網
    在新的遊戲時代,這部分業務表現並不亮眼,而小霸王的其他業務,恐怕連聽說過的人也不多。小霸王的「本體」還活著,但已經不見早先的蓬勃生機。曾經傳奇小霸王的成功本身,有很強的故事性。三十多年前,它險些真的破產。
  • 霸王終別「機」,小霸王被申請破產,為什麼國產遊戲機很難站起來?
    《新京報》援引小霸王遊戲機業務某中高層的言論稱「大概是 2017 年前後,我們和 KONAMI(科樂美)等公司合作,準備做遊戲主機和遊戲內容平臺,這些都很燒錢,當時拉了一個風投,準備借這個項目運作上市,這樣可以再集資,把真正的國產遊戲主機做起來。後來風投撤了,資金鍊跟不上,我們自己燒錢就燒了十億多」。
  • 小霸王破產迷霧:一場遊戲一場夢
    原標題:小霸王破產迷霧:一場遊戲一場夢來源:南方plus沉寂數年,小霸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小霸王」)還是走到了被申請破產重組這一步。這距離其高調宣布重啟遊戲機業務,僅過去了四年時間。在網友高呼「爺青結」時,小霸王近年來重啟又折戟的故事仍籠罩著一團迷霧。2016年,年過六旬益華控股的控股人陳健仁為何要「一腔熱血」高調重啟小霸王業務?又為何迅速失敗?而2016年年收益達5.83億元的益華控股,又何以迅速墜入深淵?500億「遊戲夢」「小霸王,其樂無窮。」
  • 小霸王最後一次「復活」失敗!國產遊戲機真就敵不過任天堂?
    相信80、90後玩家們最初的電子遊戲體驗中,除了《紅色警戒2》、《帝國時代2》這樣的老遊戲之外,就是需要連接電視遊玩的FC小霸王了。在遊戲機被當作毒品海嘯的年代裡,小霸王將任天堂FC包裝為學習機,算是保住了很多玩家的遊戲體驗,甚至讓很多玩家以為小霸王才是FC的原廠商而非任天堂。
  • 遊戲、教育、VR都想玩,小霸王光靠情懷還不夠
    今年4月份,小霸王公司宣布要重返遊戲市場,而且是要打造更重視玩家體驗的遊戲主機與遊戲平臺。說實話,當時筆者甚至以為是一則假新聞。誰知時隔一個多月,小霸王的新產品有了消息,據界面新聞報導稱,傳聞已久的小霸王遊戲機項目已基本完成,即將公開。據悉,新機將主打VR教育和遊戲競技。
  • 從家庭遊戲主機之爭看中國遊戲產業的出路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讀到了一則最近遊戲產業熱議的新聞,文中提到:索尼最新的家庭主機PS5由於產能不足,玩家只能通過官方的預購渠道來進行購買,而那些沒有預購成功的玩家則只能被迫去尋求黃牛的渠道來一睹新機的風採,亞馬遜的PS5至尊版主機的價格也因此漲了8倍,5萬日元的主機賣到了40萬日元(約合25000RMB)。
  • 小霸王重返遊戲市場失敗!被申請破產,從輝煌到沒落,它錯在哪?
    在產經觀察家丁少將看來,小霸王沒落有幾個方面原因: 品類方面,十幾年的監管收緊,導致主機遊戲認知度下降,解禁之後,再與大廠競爭又沒什麼優勢,小霸王出線很難,至於其他產品,要麼基本已經被時代淘汰,要麼單靠低價難獲得市場。
  • 「80後回憶」小霸王破產重組,國產遊戲機為何打不過任天堂?
    不少人感慨「爺青結」的同時,也有人評論說「小霸王破產的第一天,想它。第二天,switch真香」,玩笑歸玩笑,但也讓人不免疑惑,為什麼國產遊戲機打不過任天堂呢?宣布破產,榮光不再這幾年小霸王的消息很少出現在大眾面前,但零星的資訊都顯示,小霸王處境不佳。
  • 《賽博朋克2077》狂歡下,是國產主機遊戲市場的悲哀
    文 | 翟菜花專欄可能很多非主機遊戲玩家最近都不能理解,為何最近你的朋友在看到一張黃色打底,黑色字樣的圖片能激動的無以言表?為何企業員工在12月10日這一天集體病倒、受傷,紛紛請假?為何「一起去燒不夜城」這樣的話術成為他們的接頭暗號?
  • 國產遊戲機發展始末:和PS相比我們還差什麼?
    [PConline 雜談]遊戲主機一直以來都是索尼、微軟和任天堂御三家的天下,但不少國內的遊戲迷希望這個領域能出現中國廠商的身影,可能這是國人的好勝心吧,每一個領域都希望看到祖國強大,事實上確實有國內廠商曾插足這個領域,但無一例外,它們最後都以失敗告終了。為何國內廠商做遊戲主機很難成功?今天曉邊就通過敘述國產遊戲主機的發展史,揭開背後的原因。
  • 最強國產遊戲主機?獨角獸Unicorn家用娛樂主機首發圖賞
    遊戲機的解禁,讓國內眾多遊戲廠商將目光移向遊戲主機這一片空白領域,而隨著索尼PS4與微軟Xbox One的入華,各種安卓遊戲主機層出不窮。如今,一款號稱國產最強遊戲主機也即將出現,電科技作為首發評測也在第一時間拿到了這款由蘿拉遊戲提供的非安卓系統的獨角獸Unicorn家用娛樂主機。
  • 小霸王,Game Over
    短短兩個月裡,圍觀群眾剛剛消化了小霸王居然還在的消息,它就又不在了。 1. 霸王別「機」 小霸王的的確確曾經是國產遊戲機市場上的霸王。 80年代初,任天堂FC紅白機橫空出世,短短幾年就席捲了「宅文化」大國日本和美國。
  • 霸王終別「機」,為什麼國產遊戲機很難站起來?
    《新京報》援引小霸王遊戲機業務某中高層的言論稱「大概是 2017 年前後,我們和 KONAMI(科樂美)等公司合作,準備做遊戲主機和遊戲內容平臺,這些都很燒錢,當時拉了一個風投,準備借這個項目運作上市,這樣可以再集資,把真正的國產遊戲主機做起來。後來風投撤了,資金鍊跟不上,我們自己燒錢就燒了十億多」。KONAMI 遊戲人物合集.
  • 魔蛋主機成了國產遊戲界的雲視鏈
    儘管微軟Xbox One和索尼PS4以國行身份進入國內已經時間不短,但國內的遊戲和硬體廠商似乎還是沒搞清遊戲主機究竟是個什麼狀況。遊俠X、雲視鏈鬧劇在國產遊戲界重演神州大地上的創業浪潮讓各種不靠譜的產品遍布可能存在創業機會的幾乎所有角落,前有學歷造假的雲視鏈,後有15個月完成山寨特斯拉的遊俠電動車,而伴隨著魔蛋主機的出現,這種趨勢也逐漸蔓延到了國產遊戲和主機界。
  • 小霸王否認主機項目重啟——早被註定的失敗,終於可以體面離開
    對許多70、80、甚至90後玩家來說,「小霸王」三個字足以概括那個懵懂的遊戲時代。每逢把酒憶童年,關於「小霸王,其樂無窮」的故事就歷歷在目,好像就發生在昨天,但又一去不復返了……好在小霸王並沒有與那些童年回憶一起留在過去:在小霸王D21發布之後的1993年就又推出了升級版的D25款,後續電視遊戲機款數數不勝數,中間摻雜著一些音響、收音機等至今已經到了D102款遊戲主機供玩家回憶童年。
  • 霸王別「機」,國產遊戲機的明珠「小霸王」,要跟80後說再見了
    「明珠蒙塵」、霸王別「機」國產遊戲機,一個陌生的話題,因為國內的遊戲產業多數以電腦遊戲、手機遊戲為主;除了兒時遊戲廳的「千機變」遊戲機以外,恐怕只有聯華電子廠生產的「小霸王」遊戲機才是80後、90後的美好回憶:魂鬥羅、超級瑪麗、坦克大戰、冒險島……1991年,「小霸王
  • 「小霸王」遊戲機的「窮途末路」
    作為一代國民遊戲機品牌,小霸王曾經是很多80後、90後心中的童年記憶,而小霸王從輝煌到沒落也不過短短數年光景。為何這家名噪一時的遊戲機廠商如此經不起「折騰」?帶著這一疑問,《商學院》記者來到小霸王公司所在地,試圖從中找到一絲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