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國號為何是「大明」 正解明朝國號的由來

2020-12-14 騰訊網

明太祖朱元璋在驅逐蒙元,恢復中華後,中國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中原文明又迎來了嶄新的一頁。那麼,朱元璋為何把這一新生國家的國號定為「大明」,其實在當時朝野對此國號出處已經明確,並且達成共識,不存在太多爭議。但隨著時間推移,明朝國號的由來逐漸又變成了一個爭論的話題,持續多年,各種說法層出不窮,最主要的有兩種。

其一:明教說

明教也被稱為「摩尼教」,是公元三世紀的時候波斯人摩尼創立的,因此也叫摩尼教。其認為世界上存有兩種對立的力量, 即光明和黑暗,分別代表善和惡。公元六九四年,摩尼教傳入我國,被稱之為明教,明教又吸收了佛教、祆教、基督教的教義因素。

經過五百多年的民間傳播,在中原有了廣泛信眾,宣揚「彌勒降生,明王出世」。元朝末年,民眾不堪壓迫,韓山童稱「明王」,終率三千明教徒起義。朱元璋投奔紅巾軍,尊「小明王」為主,也就與明教「明」字結下了不了之緣。小明王死後,朱元璋為了標榜自己的合法性依然沿用「明」這個字。

其二:五行說

中國人相信五行學說,尤其是五行相剋理論。當時強調北方是水德,南方是火德,蒙古人是以水德取勝,南方的朱元璋是以明喻火,以明朝取代元朝。又因皇室姓朱,稱朱明。對儒生來說,他們雖然不信明教,但認為明代表光明,分開即是日月,與古代的祭祀禮制相符。而且,明朝起自南方,用陰陽五行來說,南方為火,神是祝融;北方為水,神是玄冥;當時蒙古政權起自北方,正好因應陰陽五行相剋的道理,另一方面,上古神話中也有「朱明」一說,正好又應了明朝皇帝的姓氏。

中國歷代國號

國號可以說是中國的特色,是古代歷史的標誌。在夏商周並不存在國號,只是後人對先秦時代的追記,夏商周其實都是部落名。從先秦開始到宋代,王朝大多用封爵或者封地作為國號。如,劉邦封為「漢王」,國號為「漢」;曹操封為「魏王」,司馬昭封為「晉王」,楊堅封為「隋國公」,李淵封為「唐國公」,趙匡胤的封地是「宋州」。

但是,從元朝開始這些講究就不存在了,因為,元朝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不可能有什麼封地,更沒有封爵,也不會尊重中原那一套規矩。所以從《易經》中取了國號,而且元朝是「單字國號」和「雙字國號」的分水嶺,元朝之前的國號都是單字的,如「唐」「宋」,但元明清三朝的正式國號是「大元」,「大明」,「大清」。

明朝國號的由來

那麼,重點來了,上面已經指出,中國自元朝以後又形成了兩種定國號的制度,如果按宋朝之前取國號的方法,那朱元璋稱帝前被封為「吳王」,他的國名豈不是要叫「大吳」了,很顯然朱元璋並沒有用封爵封地名稱這種舊制來定國號。那麼「大明」這個國號到底出自哪裡呢?很明顯朱元璋用了後一種元朝定國號的新制。眾所周知,元朝的國號「大元」出自《易經》「大哉乾元」,其實並不知道的是「大哉乾元」後面還有幾句,也就是明朝國號「大明」的出處。

《易經》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充分說明了,朱元璋取「大明」為國號的意思就是繼承元朝的正統,而不是《倚天屠龍記》裡的「明教」。

相關焦點

  • 很多人都弄錯了,明朝國號不是明,清朝建國後抄襲了明朝的國號
    沒錯大明王朝,這才是明朝真正的國號,那麼清朝為何在所有官方文獻裡都記錄說國號明呢? 比如在史書《明史本紀》裡,有句話叫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 可是在清朝人編寫的《明史》中原話是「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沒錯就是貶低明朝,如果明朝不腐朽那裡還有滿族人堂堂正正的統治中原呢?
  • 大明國號的由來
    ,到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號,朱由檢在北京煤山自縊身亡,前後276年,是中國傳統歷史紀年中的明朝,開創了將近三百年大明王朝的歷史。明朝的正式國號是大明,「大」表示的是偉大,高妙,壯美等等的美意。我們主要談這個「明」字是怎麼來的,朱元璋為什麼以明作為國號?社會上面流行的說法可以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作為代表。
  • 朱元璋曾被封為吳王,為何國號是明朝而非吳朝?
    秦國的國號是周朝天子所定的,所以秦國統一天下後,命名為秦朝。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所以他的國號就被稱為大漢。曹操被封為魏王所以他的國家被稱為衛國。隋文帝稱帝前被稱為隨國公。李淵在建立唐朝之前被稱為唐國公。1351年5月,韓山童、劉福通領導紅巾軍起義爆發。而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同學為了混口飯吃,只好參加了郭子興起義軍。
  • 明朝國號「大明」起源於明教?別開玩笑了!
    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登上皇位後以明教為號建立了大明王朝,真相是這樣的嗎?韓山童死後他的兒子韓林兒被尊為「小明王」,朱元璋借「小明王」名號開始了創業之路,最終逐鹿中原,建立了大明朝。這麼來看的話,朱元璋信仰明教或者白蓮教嗎?答案是否定的,朱元璋信仰的是權力。對他有利的東西就拿來用,危害到他的江山穩固的就一律除掉。
  • 中國古代十三個國號的由來,唐朝國號最唯美,隋朝國號最晦氣
    從皇帝建立華夏民族以來,中華民族經歷了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先後建立了數百個割據政權,但被列入史冊的僅有十幾個朝代,今天小編便和大家來了解下中國古代十三個朝代國號的由來。可周朝為什麼叫周朝呢,根據甲骨文『周』字的寫法,周字是為『田』形,國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周朝國號的由來便直接體現了國家對農業的重視。
  • 明朝國號是否與明教有關?
    顛沛流離的家族史朱元璋的出生地安徽鳳陽,在明朝稱之為「中都」,象徵意義尊崇。但是,在元朝統治時期,鳳陽並不是經濟發達的區域,數百年的戰亂致使名城變為廢墟,因此百姓四散、土地荒蕪似乎也不是那麼罕見。朱元璋的家族史就是這片無常土地的災難史。
  • 國號之大|國號如此重要,中國古代為什麼還有朝代更改國號
    國號,一個國家的大名,我們尋常人家改名都是一件大事,更何況是一個國家改名,但是放眼歷史,筆者發現有一些朝代和政權竟然對國號進行了更改,這樣的舉措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這些改國號的皇帝和朝代又如何了呢?國號的由來
  • 明朝的國號從何而來?真的跟「明教」有關?歷史專家們眾說紛紜!
    歷來封建王朝的國號都很講究,以至於每個朝代的國號單拎出來都是一個故事,為世人所侃談。今天不提別的,咱們單討論明朝的國號:「大明」一詞從何而來?真的跟「明教」有關?歷史專家們眾說紛紜!元朝末年,民不聊生。
  • 皇太極為何要改國號後金為大清?
    清朝最初是由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的,原本叫後金,但是二十年後,即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皇太極為何要將國號後金改為大清呢?女真族古代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黑龍江和松花江流域,歷史上有多個名稱,如挹婁、勿吉、黑水靺鞨等。女真之名最早出現在唐朝初年。到了遼朝時,為避遼興宗耶律宗真的諱,女真改稱女直。
  • 中國主要朝代的國號來源:明朝的國號的確來源于波斯明教
    十六國期間,先後有兩個政權定都關中,都以秦為國號,史稱「前秦」「後秦」。漢朝的名字也來源於地名。項羽分封時期,沛公劉邦被分封到了漢中,成為漢中王。此後,劉邦的就以「漢」為旗號,不斷和項羽爭霸。前202年,劉邦稱帝,就直接用了漢這個國號。
  • 「田氏篡齊」後,為何卻不改國號而仍然沿用「齊」的國號?
    但是,以後人的思維理解會發現這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國號沒改!是的,田氏代齊後,並沒有更改齊國的國號,齊國,仍然是齊國。這在之後的歷史根本不可能,之後歷史上如果是內亂使得皇權系統變更,除非是皇族內戰(比如明朝靖難之役),都一定會改國號的,是謂「改朝換代」,比如杯酒釋兵權,宋朝取代周朝(後周);再比如曹丕篡漢與魏晉革命,國號都改了。為何田氏不改國號呢?
  • 對待明朝鐵桿小弟 朱元璋欽定了朝鮮國號 卻為何不肯封李成桂為王
    但是,一開始,朱元璋的洪武朝時期,同樣都是新建國的大明與朝鮮的關係卻並不融洽。至少在朱元璋這邊,就一直毫不掩飾自己對朝鮮的不滿。朝鮮的國號是朱元璋定的,可是朱元璋就是不封李成桂為王,而且還屢次威脅要發兵討伐。
  • 明朝的國號「明」是來自明教嗎?
    明朝的國號「明」是從明教來的嗎?明教在華夏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它原來的名字叫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Mani)所創,這個教其實是個大雜燴,涵蓋眾多,糅合了襖教、佛教、基督教等,其教義是說世界上有兩股力量,一明一暗,明就是善,是理,暗是惡是欲,光明所到之處黑暗勢必會被消滅。
  • 取「國號」的習慣流傳已久,那依據什麼來取,意義又是什麼呢?
    而元朝選擇"大哉乾元"中的"元"字作為國號,想必有著非常明顯的美好願望,和對未來統治順利的希冀。同樣的,元朝對於國號命名從《易經》中原則的做法,實際上也影響了接替元朝的明朝。明朝的國號"明"字其實也是出自《易經》中的"大明終始"一詞。
  • 朱棣篡位為何不以燕為國號?
    朱棣不可能改國號的原因:朱棣父親是朱元璋,朱元璋是大明王朝創建者,朱棣作為朱元璋兒子,本身就具有皇位合法繼承權,沒必要滅亡父親辛苦建立政權,改國號燕。朱棣若朱元璋合法性都不承認,那麼天下就會陷入大亂,忠於明朝封疆大吏必然起兵討伐,這會讓大明王朝陷入無限內亂中,朱棣本身就是個極為精明之人,不可能讓天下陷入大亂,他必須承認大明王朝合法性,而且還要在南京稱帝。既然天下未變,讓原本忠於大明臣子並未舉兵反對朱棣理由,朱棣新政權也會穩定。朱棣留著大明國號,對自己有不少益處。
  • 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國號的由來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歷朝歷代的國號是怎麼來的呢?決定朝代的國號大致有這幾個來源:用原所在地的地名;用創建者原有的封號爵位;用文字的含義;用特殊的物產。其中前兩種為國號的主要來源。日後某個朝代的建立者,其發跡之地在某處,便以此地的名稱為國號,如秦,如漢。上面說有些朝代的國號來自建立者原來的封號或爵位,而有趣的是,古代統治者給臣下封的爵位,也多出自受封之人所在的地域。這些人建立新朝之後,以封號為國號,其實也與地名有關。如三國時期的曹魏,其國號來自曹操曾經的爵位「魏公」或「魏王」。曹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爵位?
  • 中國曆朝國號的由來及中國疆域圖之變遷
    每個朝代的開國帝王立國之初要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自己的國號,也就是國朝的名稱。《論語·子路》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名正方可言順,確立了國號也就是名正了,一個新的國朝從此誕生。《史記五帝本紀》說到:「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 朱棣篡位後為什麼沒有更改國號,而是繼續使用「大明」?
    明朝也是我國歷史上非常有故事的朝代,首先從朱元璋說起,真正的一個布衣皇帝,但是他開創了276年的大明基業!朱元璋登基以後,立朱標為太子,朱標作為朱元璋的長子,在他的諸多兄弟裡面威望也比較高,如果不是因為英年早逝,大明的格局將會被打破。
  • 中國古代18個朝代國號的由來!
    司馬炎後來代魏稱帝,就用晉作為國號。 李淵是隋朝時行宮居晉陽留守,以尊「隋」為名起兵,每戰必克,直入長安,在隋恭帝楊侑禪讓後便以「唐」為國號。因國君姓李,故稱李唐,尊稱為大唐。
  • 唐宋元明清:中國古代18個朝代國號的由來!
    司馬炎後來代魏稱帝,就用晉作為國號。 朱元璋畫像 明朝 統治時間:1368年——16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