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中國」系列短視頻雲南篇
今天登場的是
景頗族
遠目青黛綠岫,近及蒼林翠竹,山腰平地間,低壩河谷處,建著連片的村寨,一個「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景頗族,就生活於此。
景頗族,是雲南特有民族
主要聚居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的
隴川、盈江、芒市、瑞麗、梁河等5個縣(市)
景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音樂與舞蹈常常融為一體
舞蹈多為集體舞
形式多為環舞、巡迴舞,曲折行進
(「可愛的中國」系列短視頻雲南篇·景頗族)
縱歌包括多種舞蹈形式
排列成陣,舞步有序,節奏鮮明
表現了群舞的較高水平
目瑙縱歌節
作為景頗族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
有「萬人狂歡舞」的美稱
景頗語翻譯過來是「大家一起來跳舞」的意思
舞場上,「瑙雙」(景頗語音譯,指舉行「目瑙縱歌」時,帶領群眾進行舞蹈的領頭人。)頭戴插著孔雀尾、嵌著犀鳥頭的竹篾冠,身著紅綠綢緞制龍袍,手執長刀,在激昂的鼓鑼聲中,帶領數萬人踩著同一鼓點豪放起舞。
縱歌隊伍中,男子手舞銀光閃閃的長刀,女子翻飛手中的舞扇或手絹,伴著衣服筒帕上耀眼的銀泡碰撞出的清脆叮噹聲,人們完全沉浸其中。
趙保忠,是景頗族目瑙縱歌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趙保忠從小就對目瑙縱歌表現出濃厚興趣,哪裡有舞蹈,哪裡就有他的身影。
1983年他開始學習目瑙縱歌,得到瑙雙老前輩嶽麻通(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嶽衛東的言傳身教和精心指導,至今已堅持學習長達36年之久。
36年的熱愛與激情,36年如一日的堅持與恆心,目瑙縱歌已經成為趙保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說,「要有興趣和堅持的決心,才能成為瑙雙領舞人」。
如今,趙保忠已學有所成,熟練掌握了瑙雙圖譜,能夠獨立領隊領舞,在每年舉行的「目瑙縱歌」節盛會上,他都擔任瑙雙領舞角色,得到前輩瑙雙和廣大群眾的肯定和公認,已成為解放後隴川第三代瑙雙代表性傳承人。
隴川縣被譽為「中國目瑙縱歌之鄉」。
雲南廣山景頗園位於隴川縣章鳳鎮廣山寨,距縣城2公裡,是一個以景頗族文化體驗為主的綜合旅遊區。
景頗園自然環境優美,森林植被面積達70%,整個村寨被樹林、竹林環抱,並擁有數十棵形態優美,蒼勁高大的古榕。幽深的森林,茂盛的花草,一棟棟景頗式的茅草房籬笆房若影若現的出現在視野裡。
景頗族十分熱情好客
有親戚朋友來到家裡
會用景頗族特別有特色的綠葉宴招待
在隴川縣城邊的一家環境清幽的餐廳
光明網和雲視網記者拍攝到了景頗族的
綠葉宴
2018年9月
景頗綠葉宴被評為「中國菜」之雲南十大主題名宴
綠葉宴是景頗山寨中既古樸又帶點野性的名宴
以當地極為豐富的山菜和野味為主
採用傳統的烤、煮、炸、醃等手法烹製
用肥大的樹葉或芭蕉葉包盛飯菜
用樹葉疊成勺、盆盛湯
因滿席翠綠、全不用碗筷而得名
逐一打開「綠包」:
有噴香的糯米飯,有鮮美的魚腥草,
有蜂蛹荷包蛋,還有飛螞蟻煎餅、
舂烤綠斑鳩、帕滾酸菜魚等
面對整桌碧色、滿席佳餚
再加上醇香的米酒、
水酒和景頗族同胞的熱情好客
心都醉了
「可愛的中國」系列短視頻雲南篇
由雲南省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
雲南省廣播電視局
指導
雲南省民族宗教委員會
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支持
光明網和雲視網聯合攝製、出品
共有16集
於9月9日開始
在雲視網(http://www.yntv.cn/)
雲南手機臺
雲南廣播電視臺官方微博、微信等平臺推出
每天1集
敬請關注!
記者:陳 欣/文 桑 秋/圖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楊維涵
責編:趙小強
「可愛的中國·雲南篇」:多彩非遺 大美雲南
【非遺雲南】阿昌族:削鐵如泥,吹發即斷, 「戶撒刀王」用40年鍛出最鋒利的刀
【非遺雲南】怒族:美景,美食,天籟……沉醉在老姆登的時光裡
【非遺雲南】納西族:一家四代8個人,用198年的時間做這件事……
【非遺雲南】哈尼族:離開家鄉,心裡沒底,梯田裡生長出的多聲部民歌
【非遺雲南】傈僳族:現編現唱,這種舞蹈將原始的記憶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