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辦打折年卡健身房就「跑路」了 這些騙術要看清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慧眼識騙術,做聰明消費者

□ 本報記者 範天嬌

存錢越多折扣越大、小額投資換免費旅遊、微信截圖群發可領贈品……春節是外出旅遊、購物的高峰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附條件」消費。但有不少這些看似合算的背後,挖的卻是消費陷阱。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0年春節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保護人身財產安全和個人隱私、選擇正規商超購買年貨、提高對預付式消費的警惕等,尤其是老年人群體,要防範「小恩小惠」,不要被忽悠上當。

忙完了年底各項總結工作,安徽合肥市民王蕊本想著去「密集」健個身,過年時保持個好狀態,但當來到辦了會員卡的健身房時,等著她的是緊鎖的大門和關停告示。

王蕊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這家健身房剛開業不久,雖然健身器材、環境並不是很好,但考慮到這是自家附近唯一一個有遊泳池的健身房,開業優惠力度也還可以,就花了1600多元辦了為期兩年的健身卡。

「現在各大健身房都是實行會員制,辦理的基本上是年卡,辦的年數越多折扣越大,所以當時也沒考慮會不會跑路的事。」王蕊算了算說,自己總共去了還不到10次,虧大了。

以打折優惠吸引消費者辦理預付卡,早已是不少商家的慣用營銷手段,消費者也習以為常。但是一旦商家捲款跑路、經營不善倒閉,消費者將要承擔消費風險。甚至有的無良商家為了謀利,會假裝倒閉後換個「馬甲」重新開業,或是與同行私下協商「接盤」,消費者到新店必須附加消費條件。無論是哪種方式,商家都可以籌集資金,利益不會受損,而為此買單的還是消費者。

預付式消費不僅存在商家跑路風險,也存在退款難的問題。合肥市民許女士曾在美容店的推薦下,辦理了美膚面雕、塑身保健衣項目,籤訂協議預付消費款合計5萬多元。許女士的丈夫覺得這些項目不靠譜,陪同許女士到美容院要求退款,對部分款項達成了退款協議。後因退款事宜雙方存在分歧,許女士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審理後認為,在合同解除的情況下,被告應退還原告預付的消費款,考慮到被告為原告定做相關衣服及產品支付了一定成本,該款可從退還的款項中予以扣除。

記者注意到,美容院在合同中約定「服務消費辦理後不予退換」,並以此作為拒絕退款的理由。法院認為,因該約定明顯系排除原告主要權利的格式條款,應為無效。

合肥市廬陽區人民法院法官王鵬告訴記者,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並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中國消費者協會提示,選擇美容美髮、健身、洗車、社會學習、教育培訓等方面的預付式消費方式時,應全面考察企業信譽和經營狀況,重點關注其他消費者的點評,對捲款跑路問題頻出的行業企業應當提高警惕。

打消「用小錢賺大錢」念頭

花上幾千到數萬元不等,購買錢幣、郵票等藏品,投資絕對賺錢,一年不到就可以兌現,盈利翻倍。接到這樣的推銷電話,能信嗎?不少老年人就信了。

合肥警方曾破獲一起收藏詐騙案,不法分子成立了藏品公司,從事所謂郵票、紀念幣的銷售,並通過電話邀約等方式吸引受害人到公司,隱瞞郵票、紀念幣實際價值及並無稀缺性的真相,虛構會有較大升值空間的事實,將郵票、紀念幣以原進價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價格銷售出去。而受騙的,主要是老年人。

據涉案人員交代,公司主要客戶群是不具有識別能力的中老年人。他們會找老一點的手機號段,這個號段是中老年人群的可能性大一點,把這些號碼分配給邀約部的員工,讓員工一個個地打電話,說公司有紀念品可以免費領取,通過廣泛撒網,把客戶吸引來。

在宣城法院審理的方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中,受騙的也多是中老年群體。在該案中,方某成立了一家商行,在店裡給老年人上課,宣傳老媽樂業務的投資模式。該業務對外以明顯高於商品市場價格購買產品(實際是投資)消費全免的名義、以高額回報及免費旅遊、給予贈品為誘餌,承諾在投資第二天開始給投資人按一定的比例返本、返利。後老媽樂與德和合作,停止返利。截至案發,老媽樂、德和會員損失400多萬元。

警方提醒,老年人的防備較弱比較容易被蠱惑,成為騙子眼中目標。中老年人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貪圖小利,不輕信他人謊言,打消「用小錢賺大錢」「免費的午餐」的念頭,不能輕易將自己的錢拿出來、送出去。平時要多關注各種新聞媒體、社區內黑板報等宣傳,了解當前多發的各類詐騙手法,加強對詐騙伎倆的識別能力。

當拿不定主意時,還可以向親友以及社區工作人員通報情況,徵求意見,商量對策,需要報警時要堅決。不要參加所謂公司提供的講座、免費旅遊、免費茶話會及免費參觀公司經營等活動,防止受其蒙蔽;不要相信有高額回報的各種投資,防止利令智昏;不要和「陌生人」過於親熱,不要隨意告知家中的基本信息,對不熟悉的電話提供的服務也要謹慎。

千萬不要輕信「飛來橫福」

「恭喜您,中獎了!」周先生走過一次「好運」,接到自稱是江西華中物流中心工作人員打來的中獎電話。不過,這個獎很「重」,對方說將來拍賣能賣到15萬多元。但是這個獎很難拿。工作人員遊說周先生購買了很多紀念品,又支付了拍賣費用,先後花了197079元。結果獎品沒拍賣掉,錢還打了水漂。其實,這夥人並不是物流、拍賣公司等單位員工,而是來自曾偉軍、王陽成立的鴻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他們用事先編好的話術,冒充或編造單位經理、主任、總經理、拍賣師等身份,利用固定電話或網絡電話,謊稱可以贈送銀條或參加抽獎中獎,需交過戶費、保險費、鑑定費、拍賣費等虛構事實,單獨或合夥對全國各地被害人實施詐騙。記者近日從壽縣人民法院獲悉,這夥人均已獲刑。

隨著智慧型手機和社交軟體的普及,「飛來橫福」也不斷升級。從集「贊」換獎品,到現在的假公眾號騙取個人信息,不停地研發新騙術,移植老騙術。

據合肥警方介紹,有打著某旅行社旗號的公眾號,通過朋友圈發布「集贊贏海島遊」消息,要求參與者將自己的電話和姓名發到微信平臺。而該旅行社並沒有通過微信發布此類消息,證實發布該消息的微信號也是假冒的。該騙局目的是套取人們的真實個人信息,一旦所徵集的信息數量夠多了,該信息或網站就會自動消失。

還有的公眾號文章聲稱,只要群發廣告圖片給每個微信好友,然後截圖發給指定公眾微信號,就可以領取一些獎品。而送獎品是假,竊取網友簡訊驗證碼,從而盜取微信帳號是真,導致網友的微信錢包和捆綁銀行卡等財產安全受到威脅。

中國消費者協會提示,在保護人身財產安全和個人隱私方面,不要見碼就掃,注意保護個人隱私,不輕信「飛來橫福」「中獎信息」。

為防止被騙,警方支招,不下載、不安裝來歷不明的軟體、插件;網購時不要通過賣家發來的QQ號、微信號聊天交易;不進入來歷不明的網站網頁;不要掃來源不明的二維碼;綁定的網銀裡不要存放太多錢;填寫個人詳細信息的問卷調查、網購優惠不要拿。如果發現被騙,要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

來源:法制日報

相關焦點

  • 低價健身房年卡不要碰 遇到健身房跑路可以這樣做
    對於健身房跑路這一熱點話題,鄭州市二七區一工商所副所長呂先生表示無奈,「這些健身房,職能部門只要給它註冊成立了,就是合法的。法律法規對於預付卡也沒有強制性規定。」  鄭州市二七區另一工商所工作人員介紹,預付卡其實相當於是消費者和商家籤訂的一個合同,且是法律上認可的民事合同。健身房閉門停業,是健身房一方違約,嚴格來說,消費者和「跑路」的健身房產生的糾紛是一種合同糾紛。
  • 縣城裡一家健身房跑路了,想安安心心辦張卡怎麼就這麼難呢?
    之前就看過有地方的健身房吸引人辦卡後就立刻關門跑路的新聞,沒想到在我們縣城裡也有一家健身房這樣跑路了。在縣城中心區域的一家健身中心在突擊辦理大量會員卡後突然關門,人去樓空,負責人不知去向,很多消費者都上當受騙。
  • 健身房教練猥褻女學員:健身房的亂象,刷新你的認知!
    「美女,辦年卡送私教課哦!」走在路上,你被健身房發傳單的人騷擾過嗎?不拿傳單,覺得不尊重人。拿了之後,健身房發傳單的小哥就會對你糾纏不休,要加微信要半年卡要請私教,各種套路防不勝防……然而,這只是表面現象,在健身房暴利的背後,還存在著不堪入目的亂象。
  • 健身房年卡收費兩種標準
    健身房年卡收費兩種標準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5.03.18 星期三     □青島日報/青報網記者 胡相洋    3月16日,市北區李女士通過青島日報官方微博反映:2013年在市北區周口路全民健身中心辦了一張年卡,收費
  • 預付費辦5年卡 健身房卻跑路?監管部門出手了!
    消費者辦健身卡遇煩惱深圳的金女士遇到了一件讓她一年來都很煩心的事情。去年7月,金女士在小區裡遇到了自稱是深圳賽樂威健身管理有限公司的推銷人員,他聲稱在這個小區裡馬上就要開一家分店,預存一定金額並且在一周內辦理健身年卡就可以給很大優惠。消費者 金女士:就說他們要有一個健身房要開業了。因為他們在深圳有三家店,所以我覺得就是我還挺放心的。
  • 健身房跑路現象頻出 行業亂象何時方休
    本報記者 劉波報導2019年10月,就讀於天津某高校的小李,在學校附近辦了一張2100元的健身年卡,不料才2個月的時間,健身房就人去樓空。據小李介紹,她算是個健身發燒友,碰到類似的事情已有三次,先後損失近萬元,其中一家還是全國連鎖的健身機構。以最近辦的年卡為例,即使在2019年11月中旬,這家健身房都絲毫沒有要跑路的跡象。
  • 健身房辦卡跑路的套路已經用太多了
    「健身遊泳瑜伽了解一下,買一年送一年」「帥哥\美女,新開的健身房,看你也是喜歡健身的人,開業優惠促大銷錯過就可惜了」你是否也會在街上碰見一群一群的健身房推銷員?不勝其煩地向你推銷辦卡呢?小區外面的健身房正在裝修,每天下班時或者出門遛狗時,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不停的推銷辦健身卡,煩不勝煩。去年中的時候小區門口開了一個健身房,美國環球國際健身中心,查了一下也是連鎖店,然後小區裡每家每戶每天發小廣告。因為是租的本小區臨街商鋪,所以針對本小區用戶,在買一年送一年的基礎上,特別增加可帶一人的優惠措施。
  • 鄭州又一知名健身會所捲款跑路,數百會員被坑,涉及金額或達90萬
    近日,有網友反映:鄭州中原區建設路工農路自來水公司院內的雷奧健身遊泳會所最近突然倒閉,老闆跑路,數百名會員被坑騙,無處健身,也沒法退款……有的市民去年底剛辦的卡,還沒去幾次,健身會所就倒閉了……對此,網友議論紛紛。
  • 剛辦了張卡,健身房就關門了!海口一健身房疑「跑路」,監管部門介入...
    8月17日下午,海口市民肖女士反映,她前天剛辦健身卡,還給女兒辦了健身年卡學舞蹈,該健身房卻貼出通知宣布「關門」,卡裡的錢咋辦?隨後,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瓊山分局工作人員來到現場稱,他們已介入調查,將聯繫該健身房負責人及法人代表,並要求其解決問題。
  • 你的健身房「跑路」了嗎?
    但許多健身房經營者將注意力集中在預售期,也有合理原因:周邊的潛在客戶在開業初期被迅速消耗後,會員卡會越來越難銷售;健身房的分工以前臺賣卡、教練賣課為主,從銷售水平和客戶需求來說,私教課程比卡要難賣得多。 「半年是一個坎,健身房很容易在這個時機跑路,」柔王丸說,「如果這次沒跑,說明前期資金回收不錯,消費者可以放心在這邊健身。」
  • 收完錢就跑路?健身房的「大騙局」,遇到這4種情況千萬要避開!
    《2018-2019健身行業白皮書》也顯示,2018年共有3099家健身房關閉,而成立一年內關閉的健身房就有528家。除了這些收了錢之後跑路的,健身房的「套路」其實還有很多。包括忽悠辦卡的,各種開業大酬賓和周年慶,一搞就是一個月,嘴上喊著低價辦卡,結果一看費用還是高得不行。
  • 健身房「跑路」前大肆宣傳 律師:不要輕易辦長期年卡應保管好消費...
    健身房「跑路」前大肆宣傳 律師:不要輕易辦長期年卡應保管好消費憑證 2021-01-14 09:48:07 來源: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 「花8640元買了36節私教課,才上了12節,這個健身房就『跑路』了。」
  • 健身房怎麼就非「跑路」不可?
    最近幾年,健身行業就像中了邪一樣,從16,17年開始「跑路」這個詞似乎就與健身房畫上了等號。上網隨便一搜就是上萬條關於「健身房跑路」的信息。從19世紀中葉在歐洲興起的健身這件事,作為一個產業在中國的發展也不過短短幾十載,就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套路。
  • 一兆韋德11個耳光背後 傳統健身房要「跑路」了
    (原標題:一兆韋德11個耳光背後,傳統健身房要「跑路」了)
  • 健身房紛紛倒閉,是經營不善還是「圈錢跑路」?
    老闆:暫時沒錢退》一文下方,網友紛紛留言:「唉,和上次吉某達一模一樣的套路,健身市場太亂了,都是圈錢跑路」「自從被吉某達關門跑路、『割韭菜』後,我就不敢去玉林健身房充會員了」……▼上午9時,健身房內已有市民在健身。業內人士統計,僅去年至今,玉林城區約有15家健身房閉店,目前僅剩雙成、旋遊等為數不多的幾家健身房。
  • 機構跑路,捲款關門,又一龐氏騙局突然崩塌!
    一「舞蹈、遊泳、瑜伽、健身,辦年卡打五折,了解一下?」上下班路上,經常能遇到這樣推銷健身卡的人員。如果你因為「錢少離家近」而動了心,此時還得多一個心眼,因為,可能你前腳辦完卡,後腳健身房的人就會卷錢跑路。
  • 南京一家健身房突然關門,數百名會員想退款卻聯繫不上負責人
    「七月剛辦的健身卡,沒去幾次老闆就關門跑路了。」10月13日,南京市民侍先生向記者投訴稱,自己所在的健身房,「十一」後突然關了門。「花了2400塊剛辦的家庭卡,結果不到三個月就關門了,現在老闆電話也沒人接,太糟心了。」記者了解到,這家位於雨花臺區名叫斯邁爾的健身房,法人聯繫不上,已被市場監管部門列入經營異常。目前,遭受損失的會員已經準備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 健身房「跑路」不止 預付費怪象亟待整頓
    新華社福州1月14日電(記者張逸之、趙雪彤、林德韌)健身房禁止會員進店、會員打砸門店、工作人員與會員肢體衝突……去年10月以來,福州市拓福體育多家門店發生群眾維權事件。衝突的起因,是福建浩沙健身的「接盤者」拓福體育宣布從2021年1月1日起,不再為原浩沙會員提供免費健身服務。
  • 溫州又一家健身房關門大吉!老闆疑似「跑路」……
    圍繞著樂清,尤其是柳市那一帶的健身房,我們最常聽到的是兩個字:「跑路」。 當然不是顧客在跑步機上跑,而是健身房老闆連夜帶著巨款跑路。 這不,近日就有網友在論壇上爆料:樂清又一家健身房關門了!
  • 中國健身房的末日最大騙局
    行業魚龍混雜,健身房大規模倒閉開健身房門檻低,來錢快,幾乎是健身圈裡心照不宣的秘密。剛辦卡,健身房老闆就跑路的案例不在少數。……這些話應該覺得挺耳熟吧,都是健身房推銷員慣用的伎倆,總之就是營造出一種你很胖必須要減肥,瘦下來的人生有多健康多美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