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更願意做一個「佛系健身愛好者」

2020-12-27 騰訊網

前言:

從2011年開始接觸健身,轉眼到了2020年了,當別人問我健身多久,我一般都說剛接觸,沒練多久。害怕說出真實的時間,大家會說,練了這麼久,還練得這麼水。因為我是一個佛系健身愛好者。

今天來分享一下,如何做好一個佛系健身愛好者,讓你更長久的健身。

為什麼選擇佛系健身?

剛開始健身的時候,和大多數人一樣,摸索,學習,慢慢看到自己的改變,自信心增強,慢慢的轉變為熱愛。並且對於身材的嚮往都是那種緯度不大,線條好看的身材。

但隨著健身的深入,審美也在變化,覺得緯度小是「弱」的表現,也就慢慢的嚮往更大的緯度發展。但大緯度不是那麼容易練出來的,需要大量的時間,金錢,精力去打造。常常在還沒有下班的時候,就想著我今天要練胸呢?還是背呢?也常常由於工作加班沒有時間鍛鍊而懊惱。

和朋友出去吃飯,看到滿桌子的不是菜,而是碳水,是蛋白質,是脂肪。也常常因為自己的言論遭到朋友的挖苦。

慢慢的發現,對於我這個個體來說,已經很難做到健身和生活的平衡。過度的熱愛反而給自己帶來了更多的壓力,這個壓力不是來自於健身本身,而是生活的壓力。我選擇了向生活妥協。

選擇佛系健身,回歸健身的本質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健身只是一種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亦或者是個人業餘的愛好。

如果在健身上面賦予太多的東西,你會感受到很多無形的壓力。

飲食方面: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我們不說職業健美運動員,沒有必要那麼嚴格的要求自己。即使是職業運動員,非賽季也不是做到非常嚴格的飲食)。

運動方面:每天想著只有漸進超負荷的原則,才能變得更強,不斷的想著臥推啥時候突破120公斤,深蹲突破150,200。把自己的訓練計劃安排的滿滿當當。

生活方面:要給健身安排足夠的時間,時間少了你會感覺沒有訓練到位。沒有時間訓練那就更誇張了,你會感到深深的懊惱。

一個水貨健身愛好者,把自己活的比職業運動員還累。

佛系健身有什麼好處呢?

1:更容易讓你堅持下來。健身本身是追求健康,追求快樂的運動,如果哪天不想練了,那麼就放鬆一下,不用像健美運動員一樣,給自己太多的壓力。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你每次都感受到運動的快樂,而不是想到運動,都是痛苦的回憶。

2:更好的生活。健身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全部。家人,朋友,工作,生活,都需要我們用時間去關懷和維繫。

3:更好地維持身材。我們不用像健美運動員一樣練出非常大的肌肉緯度,也不需要去比賽,把自己的體脂降得很低。當你擁有一個不錯的身材時,維持住就好。大無止境,從剛開始接觸健身,臂圍34,幻想著什麼時候臂圍超過38,什麼時候超過40。過了40又掉回38怎麼辦?

4:防止運動損傷。不用為了提高臥推的成績,為了提高更大的緯度,去挑戰大重量造成運動損傷。

佛系健身不是逃避的藉口,而且自身選擇的結果

其實大多數人都很難,或者說根本就不具備相對時間充裕,規律鍛鍊的條件。那麼我們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能讓自己更長久堅持下去的運動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

健身有很多種,廣義上的健身包括了一切以健康為目的的運動方式。它不僅僅局限於健身房的擼鐵,以肌肥大為訓練目的的方式。戶外跑步有氧,籃球,足球,都是健身。並且健身的訓練目標也有很多種,追求肌肥大,追求力量,追求速度爆發力,追求協調性。或者是這所有的平衡。找到你最熱愛的目標,堅持下去。

特別提出:佛系健身是一種基於無奈生活的選擇,基於生活態度的選擇。它不是一個逃避的藉口,更不是放縱的理由。你不能說你的佛系健身是一個月鍛鍊一次,甚至是一年鍛鍊一次。佛系健身應該在我們有限的條件下,追求一種健身與生活的平衡。

總結:健身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應該追求的是誰更厲害,而應該是誰堅持的更久,誰更長久的堅持這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關焦點

  • 李晨健身房吃個漢堡就被佛系了?其實,佛系健身或許會更好
    說起來,之前對李晨也並不是很熟知,注意到他也是因為會在有意無意之間看到他的一些我們所熟知的那些過往而已,不過最近大黑牛李晨的熱度還是比較高的,不只是在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和電視劇《幸福裡的故事》都看到了他的身影,還因為在健身房吃漢堡一事上了熱搜,被網友調侃佛系健身。
  • 佛系健身就要有一個沙袋玩一生的覺悟
    自己從幾年前開始健身來,經歷過急於求成的冒進期,也有半途而廢的掙扎期,這來來去去現在看起來更像走上了一種無欲無求的佛系健身。從第一次跑完五公裡之後就制定了全程馬拉松的目標,到現在已經三年了,不用說全馬了,就是半馬也很少跑了!
  • 對不起,我現在是一個佛系球迷.
    佛系追星、佛繫戀愛、佛系買家、佛系學生、佛系員工...這樣的一群人,他們看淡一切,絕不輕易動怒,能省事則省事。任外界風吹雨打,我還是不爭不搶。在球迷圈,我發現也有這樣一批群體:佛系球迷。他強任他強,我涅我的槃。
  • 佛系女生裸考清華: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不願意努力了?
    結果他回了我一句:人間不值得。從網上的道聽途說到身邊的真實案例,年輕人中的佛系比例真是越來越高,他們不求奮鬥,事事隨意,也不想面對競爭,只要一問就是看透了人生。而且,這種情緒已經滲透到了更年輕的年輕人中。
  • 佛系健身的他們,可能是世界上最健康的人
    周末健身,在佛系中保持健康。 這些高齡人群聚居之地被稱為藍色區域(blue zones),他們佛系健身日復一日。
  • 什麼是佛系跑步?
    在一個跑團中,快的可能全馬跑進3小時,慢的可能日常5公裡配速8都嫌喘。於是人們便常以「大神」、「跑渣」調侃歸類。然而,大神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都自黑為「跑渣」,不求上進自認佛系,口口聲聲稱自己跑步為「慢搖」或「佛系跑」。什麼是佛系和佛系跑步?
  • 佛系跑者!
    70年末出生的我,經過保溫杯、經過白髮禿頂之後,就這樣直接皈依了「佛門」。佛系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始終告訴自己:萬物皆有緣,就任他去吧。但佛不是無欲無求,佛在修行的路上尋求真理。我選擇跑步,都因一個理由,或為健身,或為解壓,但不為榮譽。
  • 你為什麼讓娃學樂器?西安高中生調查發現家長的理由更佛系了
    張藝凡說,當時只看到了光鮮的一面,並不知道練琴是一個辛苦而枯燥的過程。  「回想起來,我小時候學琴從未體會過音樂帶給我的快樂。」張藝凡說,剛學琴半年時間裡一直在練習調指、抬指等基本功,完全沒有樂趣,她又屬於比較調皮的小孩,練不好父母就會打,練琴成了一項任務。就這樣一直持續到小學四年級,張藝凡開始消極怠工,任憑媽媽打斷了三根塑料尺,她就是窩在彈鋼琴的角落裡不願意繼續。
  • 別讓所謂的「佛系」毀了你
    很多流行語來了又走,但有一個詞,來勢兇猛,且持續走高,它就是「佛系」。其實,「佛系」雖然是近兩年才出現的新詞,但它所表達的含義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幾年前流行的「平常心」、「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表達的也是類似的意思。很多人認為,「佛系」之風的盛行,會讓年輕人變得愈發消極。
  • 擺脫假期慵懶,也靠佛系訓練
    沒到中午就兩眼冒金星,比平常更著急倒數幾點下班,說的是不是你?那麼,既然吃的可以一步一步來回到減脂正途,為什麼訓練「佛系」一點就不行呢?今天就給大家幾個tips,讓身體慢慢緩過勁兒來的同時,又可以舒服出一身汗,要是收到教練的微信奪命連環call,你就能有底氣地說,我可是沒偷懶,健身一點沒落下!
  • 冬季室內佛系健身10式
    佛系健身,胖瘦隨緣 寒冷的冬天阻礙了許多人去健身房的腳步,但是每天吃吃吃又覺得對不起自己的身材,怎麼辦?只能在室內進行鍛鍊了,下面本司令為大家推薦10個室內訓練動作,多練少練全靠大家自覺。
  • 你,為什麼要健身?
    你為什麼要健身?你可能覺得我又要餵你喝一碗雞湯,其實不是… 我只是想找個話題和你們聊聊天;如果運氣夠好,你喜歡或者你打算健身,那我們肯定有得聊,如果運氣不好,你對健身沒有興趣,你就當我是自言自語,自說自話!
  • 不做「佛系軟體」,只做你的智能管理大師!
    最近,90後被佛系之後,越來越多的佛系出現:佛系工作、佛系旅行、佛系金融、佛系軟體…於此同時,還衍生出了道系、儒系、魔系…小編你說管理軟體中是否也有佛系軟體呢?最近我也看到很多關於佛系90後的話題,其實小編認為佛系只是一種態度,無關於褒貶,對於管理軟體這塊,我不否認也是有「佛系軟體」的。軟體也能佛系?
  • 第五人格中,空軍玩家臨走使用分手炮,激怒佛系監管者
    佛系監管者都很善良,所以在他們手上逃生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有些佛系監管者就不會管你,你可以大搖大擺的逃走,然後有些佛系監管者有很奇怪的樂趣,會讓你陪他做一些奇怪的事,不會立馬把你弄死,也就是這樣,這些佛系監管者是很受大家喜愛的,畢竟逃生中是道送分題了。不過現在要是從遊戲的局面來看的話,我們現在是很難能遇到佛系的監管者了,這是為什麼呢?
  • 如何看待「佛系老師」?你是佛系老師嗎?老師:我太難了!
    網友一道之所系,不止是餬口而已。趨吉避兇,是人之常情。但因為懼「可能有」的禍,做了佛系教師,工作就只為餬口了。決定佛系而不是決定改行,這就是因為心中沒有本該有的敬畏。沒有敬畏,連盡忠職守都不能,做什麼都是不行的,何況是現在還有些特殊的教師呢?網友二我還有三年多就退休了,面對個別學生,我就是佛系。因為跟家長說了很多次,家長不管,有時耍混。那我只好明哲保身。
  • 訓練 | 冬季室內佛系健身10式
    佛系健身,胖瘦隨緣寒冷的冬天阻礙了許多人去健身房的腳步,但是每天吃吃吃又覺得對不起自己的身材,怎麼辦?只能在室內進行鍛鍊了,下面本司令為大家推薦10個室內訓練動作,多練少練全靠大家自覺。所謂佛系健身就是,只要能通過運動消耗一點熱量,就能安心多吃兩塊肉。1.
  • 這屆年輕人,該不該佛系?
    大家稱這類人為「佛系青年」。以前有個人問我:你這麼努力、這麼拼命,是為了什麼?為了錢?對此,我不予否認。我承認,很多時候這麼拼命就是為了錢,也明白,張口閉口提錢真的很俗。在我二十多歲的時候,也崇尚自由、熱愛詩和遠方,想過人生還是佛系一點的好。
  • 「武僧男團」佛系走紅,滿屏肌肉,卻講述心靈雞湯
    更有健身愛好者因為身材好而逐漸走紅,入行娛樂圈,發家致富。這位95後女孩就是其中之一,不注意看,還誤以為是專職模特。,告別以前只是跑步健身的時代。因身材好的健身網紅無處不在,但作為遠離紅塵卻身懷絕技的「少林寺」而言,憑藉運動者硬朗的身材和「佛系」語錄走紅的確實罕見。
  • 「佛系文化」範文示例:尚未成人,豈能成佛?
    我們看到,一些主流媒體和學者也都關注到這一獨特的「佛系現象」。其中 ,《人民日報》所刊文章《也談佛系青年》最具代表性。文中明確指出,「佛系青年」,跟宗教沒有任何關係,就是借這個符號,講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無可無不可的「佛系」一夜風行。對此,你有哪些看法?朋友,聽說最近,你成佛了?
  • 《動物森友會》火了,為什麼「佛系」遊戲總能刷屏?
    而曾經那些簡單樸素的快樂,比如小時候玩的過家家、抓夏蟬、釣魚、換裝小遊戲,反而是更真實的感動和快樂,只可惜,當我們成為成年人後,就落入了名為「成熟」的框架裡,怎麼好意思再重複孩子的遊戲? 如果你不玩遊戲,最近一定有很多問號:Switch是什麼?為什麼遊戲機還能漲價?為什麼大家都開始釣魚?最關鍵的問題是:《動物森友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