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亡了108年,此國公然「復活」大清,穿清朝長袍,稱:我是中國人

2021-01-18 騰訊網

清朝作為我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朝代,1912年正式宣布滅亡,從此中國結束了上千年的封建王朝時代。雖然清朝政府最後以滅亡作為結局,但是作為封建王朝,清朝政府曾經是無數國家心目中的偶像。

在德國的巴伐利亞州,這裡的居民十分喜歡中國文化,小鎮每年舉辦活動的時候,中國很多領事館的人員都會過來參加。據悉,這裡的每一個居民都聲稱自己是中國人,通用文字也都是漢字,過年也會流行貼福字,在過節的時候,還會穿上清朝的服裝,有人將自己裝扮成皇帝,有人穿上大臣的官服,儼然一副清朝復興的樣子。

雖然他們的裝扮看上去頗為滑稽,但是可以看出他們十分的喜歡清朝文化。這個小鎮在了解清朝政府之後,對於清朝文化十分的崇拜,在得知清朝政府滅亡之後,小鎮的居民十分憤怒。

於是他們決定復活清朝政府,將自己作為清朝的居民,並且自稱自己為中國人,在這裡重新書寫中國清朝政府的歷史文化。並每年都在這裡舉辦復活清朝的活動。巴伐利亞州是德國面積最大的一個州,這裡也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地方,面對古老的文化,巴伐利亞州的居民非常崇拜,並且希望能夠一直延續完整的保存下去。

1945年,德國面臨全面的改革,唯獨巴伐利亞州被完好無損的保留了下來,由於歷史文化悠久,巴伐利亞州也因此成為了德國一個非常重要的旅遊勝地,對於文化遺產,巴伐利亞州的居民非常看重,當他們得知中國清朝的文化以後,更是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讓這個傳統文化保留下來。

因此每年的清朝活動都成為了吸引海外遊客的重要時間,甚至更讓人意外的是,在這裡隨處可見漢字,很多人甚至還說漢語,因此很多國人在旅遊的時候表示如果不是因為建築物的不同,根本沒有感覺到自己在海外旅遊。

小編覺得,雖然清朝封建王朝曾經腐朽不堪,但是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我們不能否認這個朝代曾經存在的意義,而這個朝代也曾經給華夏民族帶來過無數的榮耀,讓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都曾經為之震驚。

其實對於中國人來說,巴伐利亞州的活動讓我們深切的感覺到原來中國文化能夠如此被人喜愛,這更是一件讓國人為之驕傲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南懷瑾:「穿長袍」意想不到的力量
    幾十年來一樣都沒有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四個字最為重要,就是「文物衣冠」。像我這衣冠(長袍)是滿洲的,三百年來都是滿洲的,當然我們現在是五族共和了,勉強可以說是中國人的文物。但現在各位身上穿的,那不是中國人的衣冠,也不是中國人的髮型啊!文物衣冠都不是,尤其吵「死人」的葬禮更不是。又不是佛教,又不是道教,不知道是些什麼教!結婚的禮也不是。
  • 清朝覆滅後,此國拒絕與我國建交,至今沿用大清龍旗
    1911年武昌起義的成功,加速了清王朝的覆滅。在時代的要求下,清室只能選擇順應潮流,於次年宣布清帝退位,中國的封建王朝自此結束。隨著近代西方列強的不斷入侵,清王朝丟掉了大量的國土和財富,這也是其被後人詬病的一個原因。但作為區域大國,清朝和歷代大一統王朝一樣,也是周邊許多國家的宗主國。
  • 大清帝國的19個附屬國,哪些國家曾歸附於清朝?
    二、琉球自1372年,琉球一直是中國的正式朝貢國,1652年清順治年間,歸附中國。1879年,日本強佔琉球。琉球國王兩次密令使節拜見李鴻章,請求清政府出手相救。奈何此時的清王朝內憂外患,自顧不暇。到最後,甚至於琉球大臣在北京總理衙門長跪哀號,請清王朝看在琉球二百年歸順的份上,出手相救。
  • 大清都亡了108年,但還有人在日夜看守皇陵?是誰在給他們發工資
    這還是因為中國人講究風水,再加上皇室匯集了當時全國的資源,其墓中的文物價值不言而喻。就像大家知道的,清朝時期,慈禧太后去世後嘴裡是含著夜明珠的,據說光這個寶貝就價值連城。而後世人為了保護他們的陵墓,就開始安排專人看守皇陵,但是大清都亡了108年,如今怎麼還有人在日夜看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 清亡了108年後,多爾袞10世孫現世,大鬧火車站,要求享皇室特權
    說到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想必大家最為熟悉的應該是清朝了吧?畢竟清朝是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因此也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從1636年,皇太極改後金為大清開始算起,到1912年溥儀下詔退位,清朝一共延續了276年,迄今已經滅亡108年了。
  • 奪回東沙島,大清國對小日本唯一一次說NO
    西漢伏波將軍馬援在南徵交趾過程中到過西沙群島,東漢人楊孚著《異物志》,對當時或以前中國人對南海及南海諸島的認識做了原始性的地理記載。此後歷朝歷代都對南海行使主權。直至清代逐漸改稱南海。清朝前期和中期基本沿襲明制不變。至清明後期,東沙群島歸屬惠州管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仍由海南的萬州管轄。自此南海諸島分屬於不同的兩個州級地方行政機構管轄。
  • 大清亡了108年,皇室後裔至今留辮子,為保血脈純正拒娶普通人
    這群所謂的皇親國戚,自從清朝被推翻,再也不能和以前一樣享受所謂的特殊待遇。 曾經的滿清皇室,雖然早已不復存在,但是他們也留下了很多後代,這些清朝皇室後裔,有些改了姓氏,還有些雖然不避諱自己的身份,但是生活得也很低調,也對國家和人民做出了貢獻。
  • 清亡了不過108年,上千萬的滿族人,為何還是讓滿語迅速消亡了?
    從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開始,滿族貴族便開始了對全國兩百多年的通知,一直到辛亥革命清廷滅亡。滿文在這些年中伴隨著滿族貴族進入中原,就算清廷滅亡後,滿族的人也不在少數。根據調查顯示,滿族人口直到2000年還有著1068.2萬人,在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中間僅次於漢族。
  • 清亡後,溥儀7個妹妹最後嫁給了誰?如今很多當紅明星都是她們後人
    文/清亡後,溥儀7個妹妹最後嫁給了誰?如今很多當紅明星都是她們後人大家好,小編帶你看歷史,今天的歷史故事已更新。1912年2月12日,溥儀在隆裕太后的協助下頒布了退位詔書。剛開始的時候他依然是皇帝的待遇,只是不用再掌管國家大事,但不過是過了十二年,溥儀就被趕出了紫禁城。
  • 穿長袍,做篆刻,天天穿越到民國丨中國人的一天
    她把匠人精神安放在古宅裡,用長袍和篆刻表達著自己的嚮往。午後暖陽、古門牌坊、白牆黛瓦、青石子路...冬日的浙江浦江縣虞宅鄉新光村,散發著醉人的氣息。在一間透著暖陽的小四合院裡,一個女子戴著圓框眼鏡、圍著長圍巾、穿一襲長袍,讓人恍如穿越到了民國。這位女子叫周荷英,是浦江縣周家刻字的第五代傳人。(圖/文 洪建堅 朱舒蔚 成弘)
  • 龍洋中的精品: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清朝最後一批機制銀元
    宣統為清朝第十二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年號,也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最後一個年號。宣統三年也就是1911年,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辛亥革命就發生在這一年,隨著革命號角的吹響,風雨飄搖的腐朽的晚清政府也走向了它的終點。宣統這個年號自1909年啟用至1912年2月12號後廢除。
  • 誰禍害了大清國?清朝貴族不怪慈禧,卻怪這個王爺
    就連溥儀也說:「奕劻受袁世凱的錢,勸太后讓國,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裡。」這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怪奕劻呢?我們介紹一下這位仁兄,奕劻可以說是清朝最後一個鐵帽子王爺了。清朝的鐵帽子王爺大多是剛打江山時候封的,都是以軍功來論的,是謂軍功鐵帽子,後面就沒啥軍功了。就是有,也輪不著清朝的貴族來立。比如太平天國時,鹹豐皇帝說誰給我滅了長毛,我就封誰為王爺。
  • 列強在清朝設租界?大清也在此國設過租界,持續29年,此國是哪國
    和割讓土地不同,租界地在名義上仍然屬於出租國。1845年11月15日,英國在中國上海設立了近代史上第一塊租界,嚴重侵犯了我國的領土主權完整。 有了英國人開的惡頭,其他列強也紛紛「跟上」,自1845年到1902年,前後共27處租界(也有說37處、33處)在中國開啟,其中英國佔了7處,日本佔了5處,成為我國近代史的屈辱史
  • 西方認可清朝國名為「中國」,日本為什麼不同意清朝使用?
    為了正統,爭奪「中國」這個國名公元386年,鮮卑族在北方建立北魏,420年,漢族人在南方建立劉宋,中國的南北朝出現,雙方出現敵對。為了說自己是正統,北魏稱自己是「中國」,中央之國,稱南朝為「島夷」。南朝更不甘示弱,雖然自己脫離中原,但南朝是漢族人建立的政權,怎麼說更比你鮮卑族正統,南朝也稱自己是「中國」,稱鮮卑為「索虜」。更有趣的是,遼朝和北宋,南宋和金朝,他們都自稱自己是「中國」,都不承認對方是「中國」,為了這個國名,遼朝、金朝不斷南下,宋朝不斷北上。
  • 揭秘:大清帝國時期 我國究竟有多少屬國
    當年,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把朝鮮國王的親爹大院君弄到保定管制了3年。朝鮮的國王稱為大王,並不叫皇上。我們看韓劇,裡面都是皇上皇后的亂叫。如果那時真的這樣叫,大清皇帝不殺你,也得給個重處分。歷史走到1897年的時候,朝鮮的大王才可以稱帝,因為從這年開始,朝鮮不再是中國的屬國了。
  • 準噶爾汗國與清朝之間有何仇怨,為何清朝一定要將其徹底消滅?
    歷史上的噶爾丹以及他所建立的準噶爾汗國,可以說是康熙皇帝以及當時的大清王朝最為危險的敵人,以至於康熙要連續三次御駕親徵直至噶爾丹敗亡。在這之後,噶爾丹的繼任者們依然給清朝製造了大量的麻煩,最終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才最終將準噶爾問題徹底解決。而伴隨著準噶爾汗國的覆亡,大清王朝也來到了其疆域最為鼎盛的時期,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裡。
  • 中國的文化一直影響此國—不丹,此國的國旗竟然採用的中國龍旗!
    中國古代雖然有5000年歷史,但是一直沒有國旗的概念,直到清朝鴉片戰爭後,大清帝國才有了國旗,當時李鴻章代表大清到西方開會,發現到會的國家桌前都有國旗,於是回到皇宮,最終選定了龍旗作為大清的國旗,並發放到各藩屬國,以後場合要用龍旗。
  • 中國人寫的這本書,催化了明治維新,但是在大清絕版
    要學習就得有教材,大清魏源的《海國圖志》,對日本明治微信的催化起了很大作用。魏源是清朝新思想的倡導者,這本書詳細記錄世界各地和各國歷史政治、風土人情,還有關於海防的介紹,主張學習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劃時代巨著。
  • 大清做錯了什麼?老百姓居然配合八國聯軍?前有因後有果(附精彩評論)
    來源 :網易號  憑闌聽史公元1900年,是中國的庚子鼠年,這一年,註定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年份,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再一次陷入到無盡的深淵之中
  • 清朝本叫後金,為何皇太極更改國號為「大清」
    說到清朝的建立,也是歷經了一番波折,首先大家想到的肯定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畢竟他才是清朝的奠基者,正是因為他建立了後金才逐步有了後期的清朝。但是清朝的建立和另一個人也是繞不開的,那就是清太宗皇太極,為什麼這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