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幾年前發心讀金剛經,為日常功課,久讀日深,雖然對於原文皆是瞭然於心,但其文理深奧不能深入,只是跟隨文字隨讀隨解,常自思維此經是說空性,以至於後來自言心不著物,事事常說空性,陷入惡趣卻不自覺。後學習夢參大師講讀金剛經,又至南懷瑾先生(金剛經在說什麼),無奈天資愚鈍也是不甚明了。後來得讀蕅益大師所著《金剛經破空論》才知道從前所作目盲心暗,妄談空性。蕅益大師造此論的原因便是「為治群盲惡取空故,一切眾生,生無慧目,不能得見實相真體,亦復不知觀照,不知文字,猶如群盲
不見乳色,隨語生解。聞鶴謂動,聞雪謂冷等,聞此經亦爾。經本破一切相,令達實相。而諸盲但聞破相,便執非相,取著於空,成惡知見。」佛言:寧起有見如須彌山,莫起空見如芥子許。
初學金剛經時,總說萬物皆空,便自認為是空,實非已經心生斷滅。是故大師著此大論取名破空。又說言:「令達實相。」實相者即是離一切相,遍為諸法作相,,故名實相,也是般若之體,以一切眾生皆具足實相之體。此經喻法合一,名金剛者其象堅固,物不能壞。其中所喻實相般若,為諸法中尊。喻觀照般若,愛見莫侵。又喻文字般若,能斷眾疑。般若者即是智慧,其體有三,三者本自一體,體用相合。三即實相,文字,觀照。以實相統諸法,而為修證根本。故大師言:實相常住為體,體即法身。觀照契理為宗,宗即般若。文字斷疑為用,用即解脫。
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