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入關帶了多少人?為何能迅速擊潰李自成和南明小朝廷?

2021-02-06 血戰到底123

清朝軍事力量的核心是八旗,而八旗的核心是滿洲八旗,根據《順康雍三朝八旗丁額淺析》一文,順治五年八旗丁額是這樣的。

當然,這個數字是入關後漢人大量投充到旗下以及滿洲貴族採買家奴之後的數據。

文中的臺尼堪屬於努爾哈齊起兵前居住在口外的遼東漢人,他們被大量編入滿洲包衣佐領;

漢軍八旗當中的漢軍旗分,包衣佐領和漢軍一樣,都有獨立的戶籍,因此可以視臺尼堪為正身旗人,不過包衣阿哈尼堪則不屬於此例。

包衣阿哈尼堪為清朝入關後投充到八旗的漢人,包衣阿哈即家奴,屬於八旗當中奴隸這一階級,這種人的數量最多,他們沒有獨立的戶籍,只能附屬在主家的戶籍下,其數量遠多於滿洲、蒙古、漢軍正身旗丁的總和。

根據《八旗通志》,清初八旗當中滿洲旗分佐領有310個,蒙古旗分有佐領120個,漢軍旗分有佐領164個,合計594個牛錄,這個數據並不全面,因為沒有區分佐領和丁額不足額的半分佐領,而且完全按照旗分統計,沒有區別滿洲旗分下佐領的民族構成。

不過這不妨礙我們得出一個清初人口的大致數據,因為皇太極時期一個佐領的丁額是兩百丁,雖然未必是全面數據,但是也可以得到一個大致數據。

通過計算清初八旗共有壯丁11萬8千人,如果在算上未滿兩百丁的佐領以及百丁左右的半分佐領,清初也約有十万旗丁。

現在可以得出一個大致結論,清初旗丁大約有十萬,根據丁口和人口一比五的此例來換算,清初八旗共有約五十萬人口。

至於清初為什麼能擊潰李自成和南明小朝廷,其實無外乎兩點,第一是軍事優勢,第二是因為內地地主階級傾向於清朝。

清朝得軍事優勢除了部隊戰鬥力之外,再就是清軍戰略正確。

從歷史來看,清軍往往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集中兵力、火力發起快速突擊,爭取儘可能殲滅敵軍有生力量,並佔領重要節點。

而南明以及農民軍殘部因為部隊戰鬥力問題很難能扛得住清軍的快速突擊,尤其懼怕滿洲八旗。

因為清初有很多例子,都是綠營打著滿洲八旗的旗號,往往能把敵軍嚇破膽。

金聲恆就打著八旗鐵騎已到江西的旗號佔領了江西,李成棟更是輕鬆拿下廣州城。

而且在野戰當中,清軍滿洲重騎兵往往發動一次衝鋒就能快速擊潰反抗勢力。

正因為清朝的軍事優勢,讓地主階級和清朝合作。因為地主階級發現只有清朝足夠強制,能重建已經崩潰的社會秩序,清朝一統天下只是時間問題,再加上對農民軍的痛恨,所以他們迅速採取了和清朝合作的態度。因為要治國離不開知識分子,而知識分子大多數出自家境殷實的地主階級;而清朝想要管理基層,又離不開地主階級所組成的鄉紳群體的支持。畢竟取天下靠武力,但是能否得天下必須取得知識分子、地主階級的支持。

士為秀民,所以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如此。

相關焦點

  • 清軍入關後,為什麼一路勢如破竹,農民軍和南明均不是對手?
    就這樣,清軍入關了。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清軍入關後,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反抗。農民軍和南明均不是對手,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吳三桂投降滿清,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在很多人眼裡,也只是一場戰爭的勝利罷了。李自成是撤出了北京,但是仍然佔據大量地盤,軍隊數量也不少。況且南方還有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存在。
  • 很傻、很天真、很愚蠢的南明小朝廷!
    李自成的農民軍與吳三桂明軍展開激戰。吳三桂感覺要輸,終於下定決心投降清軍。滿洲人很看重吳三桂,已經私下招降他好幾次了。吳三桂投降清朝,引清兵入關,結果農民軍全面潰敗。清軍入關後,輕而易舉佔領了北京,並壓制關內反對者,成功入主中原。與此同時,明朝殘餘勢力擁護萬曆皇帝的孫子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稱帝,建立了南明小朝廷。但當南明建立後,弘光帝朱由崧卻主動向清朝送禮,這是什麼操作呢?
  • 入關後僅用一年多時間就滅李自成和弘光政權,清軍是怎麼做到的?
    南明政權建立後視李自成等流寇為首要敵人,對於清兵的入關,南明政府居然非常高興,還提出「聯虜剿匪」的外交政策,試圖拉攏清廷圍剿李自成。 而在清廷這邊,由於是剛剛入關,多爾袞也不願意四面樹敵,因此他一直宣稱清軍入關是為了給崇禎皇帝報仇,並沒有爭天下的意圖,還下令終止剃髮令,以此麻痺南明,防止南明與李自成抱團。
  • 寧予外族,不予家賊:南明弘光小朝廷是如何在一年內作死自己的
    弘光小朝廷建立後幹了點啥呢? 一是皇帝享樂,大臣爭權;二是圍剿李自成;三是向清王朝乞憐。 李自成的大順軍為抗清向西收縮兵力,弘光政權建立後,先後收復了宿遷、歸德、開封、汝寧等地。南明在七月至八月時的控制範圍包括黃河下遊以南,今京廣線黃河長江中間段以東、武昌上遊的長江以南的半壁江山。
  • 清軍佔領北京後休整近半年,南明為什麼沒有北伐?
    為了進一步安撫民心,清廷暫時無暇對外發動戰爭,所佔領地區僅限於北京周邊,除一支部隊派到山西追趕李自成以外,大部分清軍留在北京附近休整長達近半年。在這半年中,由於李自成迅速西撤,而明朝降將官紳紛紛打出「復明」的口號,山東、河南等地紛紛脫離大順,翹首等待南明弘光朝廷的招撫,進一步北伐北京、恢復舊都。
  • 明末為何沒有出現大清、大順和南明三足鼎立的局面?
    明末為何沒有出現大清、大順和南明三足鼎立的局面?人們在聽到「三足鼎立」這個詞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不過是東漢滅亡後的三國時期,而明朝末年大清入關時的局面與此卻頗為相似。以李自成為首的起義軍在攻下北京城後,建立大順,並且在倉促之下稱帝。然而,因為李自成所率領的部隊大多都是由百姓組成,沒有管理經驗,這就導致了其在政治上、軍事上犯了許多重大錯誤,其中之一便是吳三桂降清。
  • 為什麼李自成不到北京去抵抗清軍呢,山海關一破就不能守北京?
    在攻破北京之後,李自成進行了一次翻新,大明王朝就此滅亡。而李自成只停留了很短的時間,便一路向山海關進發,去消滅不服大順政權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但李自成想不到,吳三桂勾結關外滿清,多爾袞的八旗兵與吳三桂的關寧鐵騎聯合,擊潰了大順軍。
  • 兵敗如山倒,人多也無用,闖王李自成為什麼會被清軍打趴呢?
    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此時,李自成的大順擁兵近百萬,而關外的清軍,滿、蒙、漢八旗兵總共不過20萬。可是,僅僅1年後,李自成就兵敗身死。李自成,為何敗得如此之快呢?背對虎狼攻入北京後,大順軍控制了河南、陝西、甘肅、寧夏及青海、陝西、河北、山東、湖北大部,總兵力近百萬之眾,實力雄厚。
  • 南明最後一戰:李自成侄孫全家殉難,為大明流盡最後一滴血
    1662年6月1日,南明永曆帝被處以絞刑,20多天後,李定國因病去世,他的兒子和總部相繼返回清朝。但是部分義軍高舉南明的旗幟,堅持抗戰。直到1664年,清朝才動員10萬大軍徹底消滅了這一力量。在南明的這場最後決戰中,李自成的孫子拒絕投降,全家殉難,為大明流下最後一滴血,到底是怎麼回事?李自成推翻了明朝的統治,但清軍入關改變了當時天下的形勢。李自成死後,大順郡軍龍沒有首領,又陷入了流動作戰狀態。大順郡與否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接受了明朝的呼籲,李通和高日公將軍隊改編成了「忠英」。起初,忠英為南明設立了很多專業,但仍然受到南明小朝廷的懷疑。
  • 南明時期,弘光朝廷還有幾十萬人的軍隊,為什麼很快就垮掉了?
    其實江北四鎮及武昌的左良玉所部,雖然號稱百萬大軍,其實都是李自成農民軍的手下敗將,驚懾於李自成大順軍的兵鋒,紛紛從北方逃到南方,不為別的,只為躲避李自成大順軍的攻擊。說實在的,南明這幾十萬軍隊都是由殘兵敗將、又搜羅來散兵遊勇,才組建起來的,缺乏訓練,戰鬥力相當差勁兒。
  • 李自成死後,紅娘子率領娘子軍抗清,一條妙計擊潰清軍4萬鐵騎
    順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城縣九宮山被殺(一說出家),起義軍四分五裂。李自成手下大將李巖之妻紅娘子,帶領一支人馬參加南明抗清隊伍,投到南明小朝廷鄂王麾下,繼續抗擊清軍。何老七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到伊阿琦耳朵裡後,伊阿琦氣得跺腳大罵,並且發誓要為何老七報仇雪恨。紅娘子用竹竿為何能打敗何老七?因為她使用的竹子是大別山裡特有的毛竹,這種竹子筆直、堅硬、細巧和輕便。紅娘子讓人砍來竹子,將前端削尖,用大鐵鍋熬桐油,把竹槍浸泡七七四十九天,然後再撈出來曬乾。此時的竹槍變得比鐵還堅硬,成了一種銳利的殺人武器,而且竹槍輕便,適合女兵使用。
  • 清軍南下,流亡的隆武政權,究竟為何難以光復明朝大業?
    曾經福建地區堅決抵抗清軍的進攻,恢復明朝的政權。不過結局還是清軍的成功而告終。隆武政權究竟在反抗清軍時表現如何?又是為何而敗呢?隨後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事。最終李自成1644年建國大順並攻克北京。崇禎在煤山自縊,明朝正式滅亡。
  • 李自成和項羽均為失勢的英雄,但為何世人重項羽而輕李自成?
    將李自成和項羽並列,許多人肯定會不以為然,但事實上二人確有相似之處。
  • 李自成為什麼會打不過清兵?
    5.當時清軍主事的是多爾袞。他是攝政王不是皇帝,地位並不牢靠。滿清內部矛盾重重。多爾袞很可能是想依靠徵伐,立下功業,鞏固自己的地位,所以選擇入關。如果換成另一個人統領軍隊,很可能作出不一樣的選擇,歷史也將被改寫。6.清軍曾經多次聯繫李自成,李自成從來沒有任何答覆。也就是說,清軍是不可能招降李自成的。大順軍在山海關之戰前從未和清軍交過手。李自成很可能不知道清軍的實力。
  • 大明王朝究竟是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推翻的,還是大清王朝推翻的?
    所以,南明肯定也是明朝,只不過與東晉、南宋相比,南明僅僅存在了18年而已。如果我們是明朝人,在公元1644年這一年,我們將會看到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崇禎自縊於煤山,可是中國將走向何方?大順能統一天下嗎?清朝會入關嗎?南明能中興大明嗎?一切其實還存在極大的變數。
  • 歷史南明之殤,弘光朝廷為何無法延續大明王朝?
    今天歷史小課堂又開課了,前面我們看了劉邦為何必殺韓信和老子西出函谷關最終去了哪裡?今天我們把目光放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明朝年間,其實記得在很老的歷史書中,明朝一般在崇禎自盡於煤山歪脖子樹後,北京城破,後面的南渡的南明不到30年的歷史幾乎被一筆帶過,南明的屈辱史今天就不細說了,不然幾天幾夜也講不完,今天主要來分析下為何南渡的南明弘光王朝不能繼續抵抗大清延續大明王朝的血脈。
  • 吳三桂不打開山海關,清朝能入關嗎?不能,大清還會亡國
    說的是,明朝將領吳三桂為了愛妾陳圓圓,一怒之下打開山海關,聯合關外清軍將李自成打得落花流水,清朝由此而得以從東北入主中原,進而席捲四海八荒,定鼎燕京,華夏大地就此沉淪兩百餘年。那麼,如果吳三桂不打開山海關,清朝還能入關嗎?對此,許多人會說,當時滿清鐵騎天下無敵,就算吳三桂不打開山海關,他們遲早會入住中原,只是時間長短而已。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 李自成能推翻明王朝卻擋不住清軍南下,只因不重視根據地建設
    然而一個月之後的山海關大戰,卻被多爾袞和吳三桂的聯合部隊打敗,從此一蹶不振。李自成從18騎兵被迫潛入深山,到推翻明王朝用了6年。為何失敗卻只用了短短數月?毛主席一語道破:只因其不重視根據地建設!起義軍最後18騎而13家義軍之所以能齊聚滎陽開大會,卻是因為他們遭遇了起義以來最強大的敵人,洪承疇和孫傳庭。在這之前朝廷雖說剿撫並用,但多以招安為主。起義軍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投降,養精蓄銳後又接著造反。
  • 南明弘光政權曾委派一位登萊巡撫,但始終不敢到登州上任
    他就是南明弘光小朝廷委派的登萊巡撫——王瀠(ying)。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之後,明朝在南方的剩餘勢力,經過一番內訌爭鬥之後,擁立福王朱由崧繼統,因後來改年號為弘光,史料一般稱之為「弘光政權」或「弘光小朝廷」(譏諷其內訌有餘,進取不足)。
  • 清軍四次繞過山海關入關劫掠,為何搶完就跑?
    清軍為何不佔領攻下的城池,而是搶完又跑了呢?從1629年開始到1642年,這之間13年時間,清軍四次入關劫掠,攻克88城,掠走數以萬計的金銀財寶、綾羅綢緞、各種物資,擄走幾十萬人口,為後金(清)後來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