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搬到城裡的打算丨貞豐縣長田鎮瓦廠村普子二組...

2020-12-11 天眼新聞

我叫鄭體合,是貞豐縣長田鎮瓦廠村普子二組的村民。我家是2013年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的,2015年脫貧。雖然脫貧了,但是,按照「脫貧不脫保」的政策,該享受的,我還是享受了。

幫扶我的幹部叫李登祥,他是隴塔小學的老師。他沒少往我家跑,和我拉家常、宣傳政策,為我爭取政策上允許的項目,像養牛,像易地扶貧搬遷……我家也是在他把政策一一宣傳到位中,於2018年5月搬到永豐街道珉城社區的。  住進的第一天,我有一種不適之感,畢竟,土生土長了五十多年,突然離開了眷戀的故土,不適是在所難免的,好在來幫忙搬遷的李老師開導我,「叔,如果你覺得無事可做,可以去應聘當保安,還有,確保一人就業,到公益性崗位上去嘛!」想到兒媳婦韓會患有哮喘,幹不得重活,我還是把名額讓給了她,再說,還有兩個孫女和一個孫子,不如我在家照管他們,我的兒子鄭照找事做,也實現李老師說的「搬得放心,住得安心」。  這算得上是我搬到城裡來的打算了,沒想到說出來,兒子兒媳竟一致贊成,說我是一個好爸爸,就連黏著我的孫子孫女,也說有我在,會快樂很多。「誰說不快樂呢?」 搬到城裡來,這是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沒想到變成了現實,讓我們一家老小受益。按李老師給我算的感恩帳,我只得說:「感恩這個時代,感恩黨和國家,感恩習近平總書記,感恩鎮村兩級的領導,感恩我的幫扶責任人!」

我應該懂得「知足」,是的,我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打算,是想讓兒子鄭照在附近打零工和兒媳婦韓會在公益性崗位上上班的收入,能夠撐起這個家,能夠讓這個新家越過越美好。  一年下來,兒子鄭照打零工的收入,少說也有兩小萬,兒媳韓會在公益性崗位的收入,也有一萬多一點。雖然說不上富裕,但是,工資性收入和我家的土地流轉收入、退耕還林補助,以及搬到城裡來領取的低保,生活還是不成問題的。  其實,我還有打算,就是等孫子孫女再大點,不用人接送了,我去應聘當保安,或者掃掃地,一來藉以打發時間,二來增加收入嘛!我始終信奉這一人生至理名言:只有錢袋子鼓起來,幸福的生活才能長久。   我希望一切在我的打算中得以實現。但其實,一切,不正在我的打算中慢慢實現麼?我們,已經在新家開啟了幸福的生活……

整理 李登祥

編輯 王琳

編審 王璐瑤 楊韜

相關焦點

  • 貞豐縣長田鎮瓦廠村:踏破門檻,才能走進心坎
    貞豐縣長田鎮瓦廠村:踏破門檻,才能走進心坎 發布時間:2019-09-20 14:17:19      來源:黔西南日報   9月14日,農曆八月十六。
  • 「我的扶貧故事」來到這片土地就要對得起這方百姓丨貞豐縣長田鎮...
    我叫王天祥,2017年3月,從縣委宣傳部派駐長田鎮瓦廠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深知農村生活的艱辛,感恩農村這片熱土培育了我,也感激組織對我的信任。來到這片土地,就要對得起這方百姓。瓦廠村郎所組是長田鎮布依八音坐唱的發源地,作為少數民族村寨,一定要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我白天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夜晚便思考如何發展民族文化。首先要有活動場所,這樣村民們農閒時不僅可以拉拉家常、也能表演八音坐唱等,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幾番思考後,我決心申報修建民族文化活動場所。
  • 「我的扶貧故事」當產業扶貧的領路人丨貞豐縣長田鎮長田村黨支部...
    我叫趙強,是長田鎮長田村黨支部書記。2016年,我從縣城回到我的家鄉,長田鎮金葉社區。也是這一年,參加了鎮的脫貧攻堅工作。作為土生土長的長田人,我從小就從老一輩人口中知道長田鎮的長田村在很早以前就已經種植了茶樹。根據組織的安排,我來到長田村當黨支部書記。
  • 「我的脫貧故事」搬進新家,我們的童年很幸福|貞豐縣第六小學二...
    聽說記者要來採訪,我有點緊張。晚上七點半,我正在寫作業,來的3個客人都穿著黑衣服,這可是我最不喜歡的顏色,我緊張得聲音比蚊子還小。  我今年7歲,在貞豐縣第六小學讀二年級。我的老家在貞豐縣挽瀾鎮納坎村。
  • 「我的扶貧故事」從「等靠要」到「主動幹」丨貞豐縣永豐街道必克...
    2017年,貞豐縣扶貧工作進入攻堅階段,我榮幸被選派擔任永豐街道辦必克村第一書記,由此,我就與必克村結下不解之緣。我叫石正榮,貞豐縣文化館的一名幹部,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初入必克村,村莊環境髒、亂、差,貧困群眾思想意識淡薄,脫貧政策領會不深,這成為了必克村脫貧攻堅指揮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駐村幫扶,我又兼任了必克村脫貧攻堅指揮所副指揮長,「五人小組」成員之一。除了抓好基層黨建工作外,更要和指揮所並肩作戰。
  • 「我的扶貧故事」為村民修通發展致富路丨貞豐縣龍興街道五裡崗村...
    我叫彭龍,是貞豐縣審計局派駐龍興街道五裡崗村第一書記。剛參加工作不久就被派到基層鍛鍊,從此開啟了我的駐村扶貧之路。駐村7年來,輾轉兩個鄉鎮三個村,我始終堅守初心,心繫群眾。2017年年初,我被組織任命為五裡崗村第一書記。
  • 「我的脫貧故事」「豬仔」讓我過上幸福生活|貞豐縣長田鎮長田村...
    我叫韋金華,今年41歲,家住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長田鎮長田村。記得小時候我得了重感冒,高燒到40幾度,雖然治好了,但打針留下了小兒麻痺後遺症,只能靠拄拐杖走路,我曾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直到2001年5月,我參加州殘疾人聯合會舉行的殘疾人技能培訓,讓我直面人生。
  • 「我的扶貧故事」我覺得我還要做得更好丨貞豐縣者相鎮者相村幫扶...
    我叫詹興彭,2016年當選為者相鎮第十六屆人大代表。當選後,正值脫貧攻堅推進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一路走來,看到了一戶人的變化,也見證了一個村的發展。現在就來說說我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陳海萍。  陳海萍是者相村大樹腳組人,患有先天的小兒麻痺症,她家裡還有丈夫和兒子共三口人。由於疾病她終身需靠輪椅代步,但她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總能感染到身邊的人。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我們一家四口不缺席︱黔西南州公安局...
    這六年,也是正是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最關鍵的六年,在工作中,我們不但竭盡全力為脫貧攻堅工作保駕護航,還開展對轄區內貧困戶各種大走訪,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了解他們的發展意願,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幫助他們,讓轄區內的貧困戶順利脫貧。我的妻子蔣嫻,是貞豐縣第二中學的一名人民教師。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姚必高:從工作對象到生活牽掛|羅...
    從工作對象到生活牽掛貞豐縣沙坪鎮尾俄村駐村幹部 姚必高下了班,拎上雞蛋、米糧、還有幾件衣服,驅車前往那個坐落在山坳裡的尾俄村,這是駐村扶貧幾年來我工作的日常。2018年剛到貞豐縣沙坪鎮參加工作,我被鎮裡選派到尾俄村任駐村幹部,同時包保幫扶5戶貧困戶。尾俄村距離縣城66公裡,是貞豐縣29個深度貧困村之一,貧困發生率最高時達85.3%。駐村兩年下來,尾俄村民從最初的工作對象,漸漸變成朋友親人,包保的那幾個人成了我長久的牽絆。最讓我放心不下的是韋乜望家。
  • 貴州貞豐縣長田婦女互助做大茶產業「讓葉子變成銀子,幸福生活過...
    &nbsp&nbsp&nbsp&nbsp□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高峰&nbsp&nbsp&nbsp&nbsp□肖雄&nbsp&nbsp&nbsp&nbsp春光明媚,眼下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長田鎮布滿山頭的茶園一片忙碌景象。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姚必高:從工作對象到生活牽掛||羅...
    2018年剛到貞豐縣沙坪鎮參加工作,我被鎮裡選派到尾俄村任駐村幹部,同時包保幫扶5戶貧困戶。尾俄村距離縣城66公裡,是貞豐縣29個深度貧困村之一,貧困發生率最高時達85.3%。駐村兩年下來,尾俄村民從最初的工作對象,漸漸變成朋友親人,包保的那幾個人成了我長久的牽絆。最讓我放心不下的是韋乜望家。
  • 「我的脫貧故事」「終於有點家的樣子了」丨普安縣九峰街道板橋...
    我叫李成德,今年68歲,是黔西南州普安縣九峰街道板橋社區十一組的村民,因為缺少勞動力,沒有收入來源以及沒有贍養人成了村裡的五保戶。這幾年,在政府和幫扶責任人的幫助下,生活才漸漸有了起色。到了近幾年,情況更是糟糕了,經歷了幾十年的雨打風吹,每一片瓦、每一面牆都早已不堪重負,變得搖搖欲墜,住在裡面每天都是擔驚受怕的。不過,「幸運之神」還是眷顧我的,讓我遇到了這個偉大的時代。我的幫扶責任人鄧婷婷到我家宣傳脫貧攻堅政策的時候告訴我,讓每一位群眾都擁有安全住房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我聽後非常的開心,知道這大半輩子的新房夢終於要得以實現了。
  • 破瓦廠改造的度假村,歐巴馬夫人為什麼也要來看看?
    「瓦廠(Brickyard)」前身是一家琉璃廠,因經營不善而廢棄。後被改造成一家藝術氣息濃鬱的鄉村酒店。「小園」、「小廬面」和「大路館」是薩洋改造的3家餐廳。小園(School House Restaurant)的前身是一所小學,因為村裡學生的逐漸減少而被迫關閉。
  • 「我的扶貧故事」大家越來越「看好」我這個從城裡來的書記丨正安...
    龍江村距離正安縣新州鎮18公裡,土壤貧瘠,資源匱乏,脫貧攻堅欠帳多、難度大,這也是龍江村一直以來的現狀。我叫陳光國,是遵義醫科大學學生工作部(處)副部(處)長,2018年3月被選派到正安縣新州鎮龍江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脫貧故事」三副「藥方」讓我家脫了貧丨貞豐縣珉谷街道河堡...
    2017年秋天,政府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給我們家派來了幫扶幹部盧興濤。盧興濤既是我這個多災多難的貧困家庭的包保人,也是我們河堡村的駐村幹部。我叫王厚琴,那時我們家有三口人。盧興濤第一次來到我家的時候,看著他瘦削的身子,我心裡不禁有些疑慮,這樣一個自身都「肥」不起來的年輕人,怎麼能幫我。  我們家的勞力力是我和我丈夫汪仁倫,但他後來患上了間歇性精神病,兒子出門打工,家裡常年就剩下我一個人,要負責全家6畝多田地的農活。
  • 「我的扶貧故事」金杯銀杯換不來的百姓口碑|貞豐縣龍場鎮對門山村...
    我叫陳勇,是貴州大學派駐貞豐縣龍場鎮對門山村第一書記。查看村居環境整治情況2017年5月起,我擔任貞豐縣龍場鎮對門山村第一書記,從那時起,我把曾經教育學生畢業後要「到基層去、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念,轉變成自己在脫貧攻堅駐村幫扶一線幹事創業的信心和動力。
  • 「多彩貴州網」「我的脫貧故事」李遠鴻:搬出大山後的我
    在去年,我們關注了楊武鄉貶王村白墳組的建檔立卡戶李遠鴻的搬遷之路,在政府的幫助下,從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貶王村搬遷到了城裡的易地扶貧搬遷點彩虹社區,如今,一年半過去了,李遠鴻一家現在過的怎麼樣呢?走,我們一起去看看。我叫李遠鴻,今年45歲,是西秀區彩虹社區的新居民,現在是早上7點鐘,每天早上,我都要把這四個小孩叫醒。
  • 「我的脫貧故事」幸福是要靠自己奮鬥的丨貞豐縣珉谷街道旗洋社區...
    他們定期來我家和我共同整理庭院、室內,營造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幫我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逢年過節,梁軍哥哥很關心我和家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不僅送來肉、米、面、油、被子等生活必需品。去年,爸爸和媽媽都住院了,這對我來說就像晴天霹靂。  爸爸媽媽住院期間,梁軍哥哥和其他叔叔阿姨跑前忙後聯繫協調住院、報銷問題,還申請了相關補貼。一邊還要安慰不知所措的我,讓我好好上學,不要太擔心錢的問題。
  • 「我的脫貧故事」有志者事竟成丨興義市捧乍鎮大坪子村楊家丫口組...
    我是興義市捧乍鎮大坪子村楊家丫口組的吳明春,2015年6月我參加高考入讀大學本科。2016年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人口有4人,包括母親王蘭鳳,弟弟吳明澤以及90多歲的奶奶李朝芬。我的父親吳光友2015年5月份因病去世,提起自己的父親,我都感到自豪,因為父親吳光友生前在村裡口碑很好,他通過自己言傳身教教會孩子最樸實的真善美。在這樣的家庭教育背景下,我們姐弟成長為正直有志氣、善良樂觀的孩子,遇事大膽不退縮。大學期間,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我們姐弟二人勤工儉學賺取生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