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鄭體合,是貞豐縣長田鎮瓦廠村普子二組的村民。我家是2013年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的,2015年脫貧。雖然脫貧了,但是,按照「脫貧不脫保」的政策,該享受的,我還是享受了。
幫扶我的幹部叫李登祥,他是隴塔小學的老師。他沒少往我家跑,和我拉家常、宣傳政策,為我爭取政策上允許的項目,像養牛,像易地扶貧搬遷……我家也是在他把政策一一宣傳到位中,於2018年5月搬到永豐街道珉城社區的。 住進的第一天,我有一種不適之感,畢竟,土生土長了五十多年,突然離開了眷戀的故土,不適是在所難免的,好在來幫忙搬遷的李老師開導我,「叔,如果你覺得無事可做,可以去應聘當保安,還有,確保一人就業,到公益性崗位上去嘛!」想到兒媳婦韓會患有哮喘,幹不得重活,我還是把名額讓給了她,再說,還有兩個孫女和一個孫子,不如我在家照管他們,我的兒子鄭照找事做,也實現李老師說的「搬得放心,住得安心」。 這算得上是我搬到城裡來的打算了,沒想到說出來,兒子兒媳竟一致贊成,說我是一個好爸爸,就連黏著我的孫子孫女,也說有我在,會快樂很多。「誰說不快樂呢?」 搬到城裡來,這是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沒想到變成了現實,讓我們一家老小受益。按李老師給我算的感恩帳,我只得說:「感恩這個時代,感恩黨和國家,感恩習近平總書記,感恩鎮村兩級的領導,感恩我的幫扶責任人!」
我應該懂得「知足」,是的,我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打算,是想讓兒子鄭照在附近打零工和兒媳婦韓會在公益性崗位上上班的收入,能夠撐起這個家,能夠讓這個新家越過越美好。 一年下來,兒子鄭照打零工的收入,少說也有兩小萬,兒媳韓會在公益性崗位的收入,也有一萬多一點。雖然說不上富裕,但是,工資性收入和我家的土地流轉收入、退耕還林補助,以及搬到城裡來領取的低保,生活還是不成問題的。 其實,我還有打算,就是等孫子孫女再大點,不用人接送了,我去應聘當保安,或者掃掃地,一來藉以打發時間,二來增加收入嘛!我始終信奉這一人生至理名言:只有錢袋子鼓起來,幸福的生活才能長久。 我希望一切在我的打算中得以實現。但其實,一切,不正在我的打算中慢慢實現麼?我們,已經在新家開啟了幸福的生活……
整理 李登祥
編輯 王琳
編審 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