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的時候記憶是如此深刻的東西,等到消逝了便認為那只是插曲。手機的提醒一早就響鈴,其實就算沒有任何提醒我仍舊會記得。我曾經有個非常好的朋友,算算時間,應該認識有十幾年了。我從來不是溫柔的女生,因為她是。我就像安生一樣,一直飄著飄著,走很多地方,遇見很多人。
她出生在七月,也很像七月,淡定安然的生活,做令自己欣喜的事情,聽那些CD。安生和七月,真的不會分開吧?我記得這個問題我問過很多人。但是沒有人確定地給過我任何答案。即便是她,也沒有。2016年的時候《七月與安生》被拍成了電影,我很欣慰監製是陳可辛,導演是曾國祥。
看過很多曾國祥打醬油的電影,也看了他所有參與拍過的電影,《拍的不錯》、《戀人絮語》和《醉後一夜》雖然不乏爛片,但是好在他態度認真,對這個行業擁有敬畏之心。慶山·安妮寶貝2014年安妮寶貝宣布把名字改為「慶山」,她把很多曾經的過往和那些爭議全部丟掉,藏進抽屜的深處。
自此之後我好像很難再讀懂她的文字。她把疼痛類文學帶起來,一陣風後,那些會無病呻吟的人走進了社會。殘酷的現實使沒有人再理會心靈的疼痛有多重要,於是大家都變得接地氣起來,包括我。為了這部電影我又重新翻看了原著,翻開書的剎那連同2004年看完再也沒拿出的書籤一起掉落出來,時間也好像回到了17歲。
文章其實很短,細節幾乎一筆帶過,沒有太多心理戰和撕逼。那個年代其實任何感情都是點到為止,不需要費心經營,全憑心靈交互,或許你的一個眼神對方便會理解。如今會不會抬眼時你的眼神只是呆滯?七月,家庭和睦,生活朝著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一步步前進,她溫柔又細膩。
安生,她一點也不安生,能鬧能吵能作能造,一切吵鬧都是為了掩蓋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孤獨感,她需要依賴,但是也恐懼別離。如果她們來自一樣的家庭,年少的友情濃烈又真摯,初中畢業後,一個入高中一個入職高,第一次開始生活在不一樣的環境,而後社會和大學又有了千差萬別。
那麼兩個人裡總有那麼一個人是願意一直維繫這段感情的。就如七月所說,她一直是被選擇的那個人。我曾有太多友情在每一次環境改變時丟掉,能夠長久維繫的大多經過時間的洗禮。太多朋友隨著結婚生子逐漸淡漠,不再關注風花雪月人世滄桑,多了勞累,抱怨與世故。反正你們都遵循生命規律做了自己想要的,而我,卻從不想改變。
安生第一次從七月嘴裡聽到蘇家明的名字時她沒有跟七月一樣開心,她愣了片刻心裡滿是酸楚,開始有了危機感,她內心肯定覺得自己種了多年的白菜快要被豬給拱了。如果七月心裡父母排在第一位的話,那麼在安生心裡,七月排在第一位,她對七月的依賴超越了父母。安生獨自一人去找家明,擺明立場,言辭犀利。
剛學會大人講話的她在家明眼裡就是個異類人,她混跡於各種聲色場所,愛自由的心從內而外的散發出來。家明大概從未見過這樣的姑娘,她和七月不一樣,七月像自己,而安生,是自己想要的那種人。其實整部電影裡我最喜歡這一幕,在這一幕之前,一切都是按照完美幸福生活的劇本再走。
這一幕後,就像公主吃了毒蘋果,王子被蒙蔽了雙眼一樣。好朋友為了一個男人撕逼,而男人搖擺不定,最終總要死一個。電影裡的三個結局處理手法我非常喜歡,也很讚揚這樣的處理手法,曾國祥真是理解少女情懷,他把每一個眼神和心理糾結都拍的那麼真實。第一個結局,安生真的安生了,她嫁人過起了安穩日子。
而七月和她交換了之前的人生變得「男兒志在四方」了。其實這是很現實的結局,生命中不乏很多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姑娘最終都會選擇這樣一個結局。第二個結局,家明在婚禮上逃跑,七月變成了安生。好在當過好學生的她在一開始漂泊時就沒有過得很悲愴,聰明的人從不輕易外露。
她就是這樣一個聰明人,從她開始砸下消防栓的那一刻,命運就已經被她自己掌控了。第三個結局,《挪威的森林》裡木月死後,渡邊寫到:唯有死者永遠十七歲。可死在27歲的除了Kurt Cobain還有七月,之前所有的結局其實都是編的,只有這一個才是真的結局也是最殘酷的,而七月也真的能夠自由自在又坦蕩的生活下去。
相比原著裡死去的卻是安生,好像安生這樣的女生最後的結局如果不是被自己作死應該也沒有更適合她的生活。安生的媽媽說:七月,你要幫我管住安生。七月的媽媽則說:其實,女孩子不管走哪條路,都是會辛苦的。曾國祥把安妮寶貝的故事拍的更加立體,讓一個活在小說也死在小說裡的安生第一次能夠體會到責任感和擔當。
而七月,他給了她一個打破現實的機會。這樣多好,其實也許她們本來就是一個人。周冬雨大概是下了苦心,之前看過她的《同桌的你》和《宮鎖沉香》後覺得老謀子是不是真的選錯了人,或許她演技沒有提高太多只是碰到了合適的導演和合適的本子,安生更像現實裡的周冬雨。馬思純在《左耳》裡演的黎吧啦倒是更像安生多一些。
其實七月這個角色很難讓人塑造。馬思純的克制和隱忍把那種其實「心裡都明白」演的淋漓盡致,撕逼大戰再次讓她走上演技的新臺階,從臺詞到鏡頭表現再到情緒釋和面部表情,在那一刻我覺得她就是七月。如果說《大宅門》裡她還是那個需要小姨蔣雯麗帶著的小孩兒,那麼現在她可以帶著小姨走紅毯了。
男主角,只能說他真的把渣男塑造的好成功,渣到無話可說,渣到車見車爆胎了。雙女主這幾年火到不行,沒想到金馬一口氣肯定了兩個女主角,這才叫平分秋色,皆大歡喜。看完《七月與安生》後我發現其實身邊的每一個朋友都曾有過這麼一個閨蜜,曾經要好,逐漸分離,直到變成加了微信卻也講不了幾句話的陌生人。
也許我們都長大了,我和那位好友以前都喜歡安生,覺得她風流倜儻,四海為家,如今我們竟都變成了七月,也變得聯繫越來越少。曾經無論是否相愛相殺過,時間久了,她也不過是你身體裡一種疼痛和美好的記憶。人生本來就是這樣,你走哪條路都會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