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峰團隊發現觸發細胞焦亡的新途徑

2021-01-19 科學網

邵峰團隊發現觸發細胞焦亡的新途徑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8 14:29:59

近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團隊發現,細胞毒性淋巴細胞來源的顆粒酶A切割GSDMB從而觸發靶細胞焦亡。2020年4月16日,《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研究人員發現,自然殺傷細胞和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通過細胞焦亡殺死gasdermin B(GSDMB)陽性細胞。細胞焦亡是打孔蛋白gasdermin家族介導的促炎性細胞死亡形式。殺傷作用是由淋巴細胞來源的顆粒酶A(GZMA)切割GSDMB產生的,從而釋放了其打孔活性。

 

幹擾素γ上調GSDMB表達並促進細胞焦亡。GSDMB在某些組織,尤其是消化道上皮,包括衍生的腫瘤中高度表達。將GZMA可切割的GSDMB導入鼠類癌細胞可促進小鼠體內的腫瘤清除。

 

這項研究表明,gasdermin介導的細胞焦亡是一種細胞毒性淋巴細胞殺傷機制,可以增強抗腫瘤免疫。

 

據了解,細胞毒性淋巴細胞介導的免疫依賴於顆粒酶。儘管尚不完全了解其潛在機制,但人們認為顆粒酶可通過誘導細胞凋亡殺死靶細胞。

 

附:英文原文

Title: Granzyme A from cytotoxic lymphocytes cleaves GSDMB to trigger pyroptosis in target cells

Author: Zhiwei Zhou, Huabin He, Kun Wang, Xuyan Shi, Yupeng Wang, Ya Su, Yao Wang, Da Li, Wang Liu, Yongliang Zhang, Lianjun Shen, Weidong Han, Lin Shen, Jingjin Ding, Feng Shao

Issue&Volume: 2020/04/16

Abstract: Abstract Cytotoxic lymphocyte-mediated immunity relies on granzymes. Granzymes are thought to kill target cells by inducing apoptosis, though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Here, we report that natural killer cells and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kill gasdermin B (GSDMB)–positive cells through pyroptosis, a form of proinflammatory cell death executed by the gasdermin family of pore-forming proteins. Killing results from the cleavage of GSDMB by lymphocyte-derived granzyme A (GZMA), which unleashes its pore-forming activity. Interferon gamma up-regulates GSDMB expression and promotes pyroptosis. GSDMB is highly expressed in certain tissues, particularly digestive tract epithelia including derived tumors. Introducing GZMA-cleavable GSDMB into murine cancer cells promotes tumor clearance in mice. This study establishes gasdermin-mediated pyroptosis as a cytotoxic lymphocyte killing mechanism, which may enhance antitumor immunity.

DOI: 10.1126/science.aaz7548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4/15/science.aaz7548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院士課題組發現抗腫瘤免疫的新機制
    隨後,其他課題組也發現Caspase-8也可引起細胞焦亡,並可影響炎症小體功能【4-7】(詳見BioArt報導:重點推薦!Science+PNAS更新認識,賦予Caspase-8參與細胞焦亡過程的新功能——邵峰點評)。
  • 研究發現新的細胞焦亡途徑
    研究發現新的細胞焦亡途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5:45:37 中國藥科大學郝海平和曹麗娟團隊合作揭示Apaf-1體感知線粒體通透性轉變機制。
  • 【中國科學報】細胞焦亡新機制增強腫瘤治療可能性
    4月1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邵峰課題組在《科學》發表文章,報告了細胞毒性淋巴細胞中的絲氨酸蛋白酶(GZMA)可以經穿孔素進入靶細胞,通過水解Gasdermin B(GSDMB)蛋白Lys229/Lys244位點誘導靶細胞發生焦亡。
  • 新研究揭示細胞毒性淋巴細胞誘導細胞焦亡機制—新聞—科學網
    細胞焦亡又稱細胞炎性壞死,是近年來發現並證實的一種新的程序性細胞死亡方式,表現為細胞不斷脹大直至細胞膜破裂,導致細胞內容物的釋放進而激活強烈的炎症反應。
  • 邵峰西湖大學分享經歷:讀博過程中他也曾想要quit……
    首講嘉賓是邵峰博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2019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得主。這一次,他與西湖師生分享的是細胞焦亡和機理的科學發現,並特別講述了兩個關於自己和學生的小故事。看似仍在說科研,透露的卻是他對人生的思考和領悟。而這,恰是求是西湖大講堂想要傳播和傳承的精神和文化。
  • ...交叉研究院教授邵峰實驗室發文發現細菌LPS合成的前體庚糖分子...
    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邵峰實驗室發文發現細菌LPS合成的前體庚糖分子可以被宿主的新型免疫受體激酶ALPK1所識別,進而激活宿主天然免疫反應清華新聞網8月19日電 (記者 趙姝婧)8月15日,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邵峰院士團隊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α激酶1是細菌二磷酸腺苷庚糖的細胞質天然免疫受體
  • Science:我國科學家揭示細胞毒性淋巴細胞在靶細胞中引發細胞焦亡...
    再者,GZMA敲除小鼠在細胞凋亡上不存在明顯的缺陷,而且小鼠GZMA可誘導呈現扭動形態(writhing morphology)的非凋亡性細胞死亡。因此,GZMA的真實功能和作用機制仍然不明確,這可能是因為缺乏足夠相關的實驗系統。作為一種促炎性細胞死亡形式,細胞焦亡是先天免疫中的一種至關重要的效應機制。
  • Cell論文詳解在SARS-CoV-2感染和細胞因子休克症候群中,TNF-α和...
    這些作者在發現與COVID-19相關的過度炎症免疫反應通過觸發炎症細胞死亡途徑導致小鼠組織損傷和多器官衰竭後,確定了候選藥物。他們詳細介紹了炎症細胞死亡信號通路如何發揮作用,從而有助於開發潛在的治療方法來破壞這一過程。
  • 蘇士成團隊發現補體信號決定B細胞在化療誘導免疫中的相反作用
    蘇士成團隊發現補體信號決定B細胞在化療誘導免疫中的相反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6 13:43:22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蘇士成團隊取得一項重要進展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細胞可以觸發脂肪組織中的炎症,將導致治療肥胖的...
    現在,UT西南大學的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一種細胞,至少在老鼠身上,可以觸發脂肪組織中的這種炎症。他們的發現發表在自然代謝最終可能導致治療肥胖症的新方法。 研究帶頭人拉娜·古普塔(Rana Gupta)說:「肥胖人群中的脂肪細胞炎症與我們所認為的超重有關--癌症、糖尿病、心臟病和感染。」研究帶頭人拉娜·古普塔(Rana Gupta)是內科副教授。
  • PNAS專家點評丨王福俤團隊等發現鐵死亡是心臟疾病發生的關鍵機制
    長期以來,細胞死亡方式主要分為經典的壞死(Necrosis)和凋亡(Apoptosis)兩大類型。然而,隨著對細胞死亡機制的深入研究,程序性壞死(Necroptosis)、自噬(Autophagy)、鐵死亡(Ferroptosis)、焦亡(Pyroptosis)、Parthanatos(基於PARP-1的激活的一種程序性細胞壞死形式)等多種新的細胞死亡方式被相繼發現【1】。
  • 發現新機制!脫水可幫助細胞處理廢物
    (原標題:脫水幫助細胞處理廢物)—福斯格斯研究所(FMP)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以前未知的機制:滲透壓,即水和離子平衡的改變,在數小時內觸發反應,導致自噬體和溶酶體的形成和活性增加。現在,研究人員發現水分損失能誘導溶酶體的形成和自噬。「當脫水發生時,我們會突然在細胞中看到更多的溶酶體,這裡聚集的蛋白質分子被降解。」論文共同作者、FMP博士Tanja Maritzen說,「這是一種聰明的適應,因為細胞水分的流失同時促進了蛋白質的聚集,必須迅速清除這些聚集物,以確保細胞的持續功能。」研究還揭示,離子轉運體NHE7負責開啟該新通路。
  • 核糖體碰撞觸發應激反應來調控細胞命運
    核糖體碰撞觸發應激反應來調控細胞命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 13:21:56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Rachel Green研究組發現,核糖體碰撞觸發應激反應來調控細胞命運
  • 浙大團隊發現腫瘤細胞特異性脂質合成代謝機制,成果登《自然》!
    在人類與腫瘤的較量中,科研人員總試圖從正常細胞與腫瘤細胞的代謝差異中,找尋腫瘤細胞快速增殖的秘密,進而通過靶向治療遏制腫瘤生長。正常細胞脂質轉運及代謝通路的科學發現,獲得了1985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 高山/高福團隊發現,PD-1、PD-L1普遍在腫瘤細胞同時表達
    接著,為了研究PD-1和PD-L1在腫瘤細胞系的功能,研究團隊利用在細胞中敲減或過表達PD-1和PD-L1進行實驗,發現PD-1和PD-L1都是腫瘤抑制性分子。同樣地,小鼠皮下移植瘤實驗也驗證了與體外實驗同樣的結論。那麼PD-1/PD-L1是如何影響了腫瘤細胞的增殖?
  • 年終盤點:CAR-T細胞重磅研究解讀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在小鼠B細胞淋巴瘤模型中,經過改造後共同表達CASTAT5和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體(CAR)的T細胞的過繼轉移導致多功能性CD4 + CAR-T細胞產生。這一發現使得CASTAT5具有潛在的治療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