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與東協經貿合作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

2021-01-0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廣州市新聞中心副主任周振偉:各位領導、記者朋友們:

  下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廣州與東協經貿合作情況新聞發布會,參加今天發布會的領導有:

  廣州市外經貿局局長肖振宇先生;

  廣州市外經貿局副局長高耀宗先生;

  廣州市外經貿局副局長李越先生。

  現在,我們請肖振宇局長通報廣州與東協經貿合作的相關情況。

  廣州市外經貿局局長肖振宇:新聞界的朋友們:

  下午好!感謝大家參加今天的發布會。今年1月1日,全球第三大的自由貿易區——「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CAFTA)正式建成,它的建立標誌著廣州拓寬了對外開放新空間,以及為廣州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提供了新機遇和新舞臺,也提出了新挑戰。為抓住機遇,我局將「加強與東協經貿合作」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來著力推動。下面我主要向大家通報以下三方面的情況。

  一、廣州與東協經貿合作現狀

  自2002年中國-東協自貿區框架協議籤署以來,廣州與東協經貿合作不斷深化。

  (一)對外貿易

  1、增速快。從2002年到2009年期間,廣州與東協雙邊貿易額年均增長23.3%,高於同期全市進出口平均增速近8個百分點。在去年金融危機影響廣州對外貿易總體下降的情況下,廣州與東協進出口額同比仍增長了9.3%。

  2、佔比高。東協成廣州對外貿易新亮點,東協已經成為廣州第五大貿易夥伴,2009年廣州對東協的進出口額、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達81.9、31.2和50.7億美元,佔全市比重分別為10.8%、8.3%和12.9%。2009年廣州對東協出口佔全省、全國比重分別為11.6%和2.9%;進口比重分別為13.9%和4.8%。

  3、企業多。目前,廣州有2250家企業從事對東協貿易,其中貿易額超5000萬美元的有80多家,主要業務集中在機電、家具、塑料、棉花等類商品上。

  4、互補強。廣州對東協出口產品中機電產品約佔五成,以機械設備、運輸工具和電器及電子產品為主;從東協進口以資源性產品、消費類電子和電子配件為主,機電產品約佔進口的三成。貿易方式以一般貿易為主,一般貿易約佔六成,加工貿易約佔三成。

  5、基礎好。廣州歷來就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貿易往來的重鎮。近幾年來,省、市領導多次下南洋推動與東協國家的經貿合作,為廣州開展與東協合作打下良好基礎。而廣交會更是對推動雙方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來自東協的採購商成廣交會常客,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東協採購商光臨廣交會。以106屆廣交會為例,僅馬來西亞就有7000名貿易商蒞臨廣州,人數僅次於香港、臺灣位列第三。

  6、潛力大。由於廣州與東協合作互補性強,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雙方共贏的商機非常多,廣州民間對與東協合作熱情高漲。廣州產品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在東協享有較高聲譽,而東協產品及旅遊資源也對廣州市民有著很強的吸引力。

  (二)利用外資

  1、投資來源地較集中。東協是廣州FDI的主要來源地,在穗投資項目總數前三位的東協國家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分別佔東協在穗投資項目總數的51.5%、20.9%和11.9%。

  2、投資項目質量較高。中新「知識城」是東協對廣州投資的典範,將建設成為引領珠三角、廣東省乃至我國產業轉型升級、高端發展,特別是知識經濟發展的新引擎。2009年,製造業項目佔東協在穗投資項目總數的64%,主要集中在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等高端製造業領域;服務業項目佔東協在穗投資項目總數的34.7%,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商務服務業等。

  3、利用外資潛力較大。截至2009年底, 除寮國外,東協其它9個國家在穗累計直接投資項目724個,合同外資19.8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14.1億美元,僅佔全市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合同外資及實際使用外資的3.6%、2.6%和3.0%,還有進一步挖掘的潛力。

  (三)對外經濟合作

  截止2009年底,廣州企業在東協設立了44家境外機構,總投資額6679.6萬美元,主要涉及醫藥、機電、輕工、紡織等領域。以上僅是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廣州有許多有實力的企業在東協投資發展取得成功,如廣州市佳力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2005年分別與越南三省四地(胡志明市SCTV、歸仁市有線電視中心、藍天貿易電訊技術服務股份公司、南定市有線電視中心)籤訂了有線電視網絡建設與運營協議,短短三年時間在越南發展了近15萬用戶,為中越兩國有線電視網絡友好合作開了先河。廣州市百花香料廠在泰國設立的工廠2009年銷售額為1億8千萬銖,約合3600萬人民幣。車間管理人員、銷售人員、生產工人都是請當地的,較好地幫助當地人的就業,近幾年銷售額連續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四)服務貿易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協自貿區正式成立以來,東協國家來廣州旅遊考察人員大幅增長,僅1月份便超2萬人,同比增長78.8%。我們的服務外包雖然規模較小,但是潛力巨大。

  二、中國-東協自貿區建成的戰略意義:機遇與挑戰

  在國際經濟形勢風雲變幻,尤其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球經濟仍未完全復甦的當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對廣州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帶來了重大機遇:

  一是有利於落實中央戰略部署和省委決策。推動與東協經貿合作是中央做出的戰略部署,也是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重大決策,同時也是今後幾年市裡的重要工作。自貿區的建立,對於廣州按照中央、省裡的部署和決策提供了重要契機。

  二是有利於擴大貿易規模。廣州與東協間貿易潛力巨大,互補性強。自貿區的建立有利於推動雙方互利共贏。東協國家優勢產品大都集中在金屬礦砂、熱帶植物產品、農產品、紡織品等方面,而廣州產品具備「廣貨」物美價廉的特性,尤其是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在東協國家市場具有一定的競爭力,自貿區啟動後,雙方的大部分產品以零關稅進入彼此市場,為擴大貿易規模提供了無限商機。

  三是有利於廣州產業轉型升級。東協十國產業跨度很大,產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例如新加坡、泰國的服務業處於高端,越南的製造業正期待發展,廣州可以從低端到高端產業鏈來選擇合作夥伴。可以既將高端產業「引進來」提升廣州產業水平,也可以「走出去」將一些低層次的產業轉移到欠發達的東協國家,有利於優化升級產業結構。

  四是有利於進口廣州發展必需的資源能源。東協諸國自然資源豐富,從東協進口的原油、成品油、塑料原料、天然橡膠、鐵礦砂和煤炭等能源型商品,可有效解決廣州生產性原材料和能源不足的難題。

  五是有利於規避貿易壁壘。自貿區的啟動將進一步加強廣州與東協國家在貿易上的聯繫,從而降低廣州對歐美市場的依賴性,減少其市場波動和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出口風險。同時,關稅取消後,廣州產品可以取道東協,在當地完成加工,然後轉口到歐美市場,可以有效避開貿易摩擦,降低貿易風險,獲得穩定的貿易環境。

  六是有利於企業「走出去」。自貿區投資協議籤署後,東協國家的投資政策和投資環境將更加規範和透明,這更有利於廣州企業到東協去投資,通過就近資源產區、就近市場的「雙就近戰略」,為今後走向歐美、走向國際舞臺積累實力和經驗。

  自貿區建成在給廣州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挑戰,主要有:

  一是進口產品形成競爭壓力。我市和東協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有較高的重合度,自貿區啟動後關稅的降低,必將會加劇雙方同類產業與商品的競爭。
 
  二是我市企業到東協投資面臨後發劣勢。歐、美、日等國一直是東協的主要投資國,他們在東協的時間較長且已經完成生產布局,作為後來者,我市企業進入東協將面對眾多強勢競爭對手。

  三是部分企業準備不足。許多企業對投資東協的政策層面還不了解,對東協目標市場的情況熟悉不夠。

  三、進一步加強與東協經貿合作的措施

  目前,我局已經成立「廣州與東協經貿合作專責工作組」,各項工作正在或即將開展。

  (一)搭建平臺推動合作

  我們高度重視與東協的經貿合作,去年就已經出臺支持企業走出去的有關政策,今年還將出臺加強與東協經貿合作的實施意見。我們將召開廣州-東協外貿交流會,吹響了我們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加快進軍東協的集結號,我們將力爭走在全省前面,為推動與東協合作貢獻力量。

  1、編制《在東協開展投資貿易指引》,通過介紹東協產業、投資貿易法律、政策及鼓勵措施,為企業指明方向。2、舉辦一系列經貿活動為企業提供助力。這個月我們還將組織召開「廣州-東協投資貿易交流會」,推動廣州與東協企業家對接。組織開展「中國-東協自貿區政策法規說明會」,深入區縣和園區舉行「廣州企業『走出去沙龍』系列活動」,幫助企業了解東協國家市場情況。3、加大與東協國家商協會、使領館、當地僑領的溝通與聯繫,充分藉助他們的力量推動合作。4、在政府網站增設「東協合作」專欄,及時發布我市與東協經貿合作的信息,加強對廣州與東協企業的信息諮詢服務。

  (二)積極推動企業走進東協

  1、組織企業到有關東協國家進行市場考察,了解當地的產業結構、投資法律、政策及鼓勵措施;組織企業參加第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幫助企業對接東協,推介廣州企業與產品,擴大投資規模,實現以投資帶動貿易增長。2、引導我市優勢企業積極穩妥推動廣州企業投資東協,重點加強境外加工生產、農林漁業和資源開發合作、建立境外產業合作園區、生產基地或展示平臺、營銷網絡。3、引導已在東協投資的企業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尊重投資目標國傳統文化和生活習俗,努力實現本土化經營,在當地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三)優化貿易結構,進一步擴大進出口貿易

  廣州與東協產品結構較強的互補性造就了雙方巨大的貿易潛力。

  1、加大機電、紡織、家具、輕工類產品、醫藥保健品等有比較優勢產品的開拓東協市場,建立營銷網絡拓展市場。2、加大支持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有品牌產品的出口力度,提升廣州出口東協產品競爭力。3、開展貿易促進活動,組織企業參加東協國家知名國際性展會,如印尼、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展覽會,探索在重點目標市場舉辦「廣州?廣貨」產品展銷會的可行性。邀請東協企業來穗參加中國(廣州)國際汽車展。4、擴大東協具有比較優勢的煤炭、木材、天然橡膠及礦產資源產品進口,建立長期穩定的供應渠道。

  (四)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吸引東協投資

  1、加快中新合作「知識城」項目建設,推動在「知識城」建立「中國—東協」創新中心和面向東協的教育培訓產業國際化示範區。2、分析東協國家具有資源、壟斷行業優勢的大財團和主權基金等機構的投資取向,有針對性地做好引資增資工作。3、積極協調推進新科宇航等項目。4、抓住南沙港區三期建設機遇,吸引東協相關物流企業進駐。5、積極推動雙邊旅遊發展,加強與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在服務外包領域合作。加強與汶萊在石化產業的合作。

  (五)利用友城資源開展經貿合作

  目前廣州與東協友好城市包括:印度尼西亞泗水市(2005年12月建立)、泰國曼谷市(2009年11月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城市有越南胡志明市(1996年4月建立)。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友好城市及友好交流合作城市資源推動我市與東協經貿合作及發展。

  1、建立東協友城經貿交流聯絡協調機制,定期通報雙方經貿情況,商定開展經貿活動計劃。2、推進友城文化招商。與印尼泗水、越南胡志明或泰國曼谷聯合舉辦文化經貿推介會。3、在「一對一」交往模式的基礎上,積極開拓友城周邊及地區的市場,增強區域合作的凝聚力和輻射力,實現「雙贏」或「多贏」。4、在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胡志明市、泗水和曼谷的資源,針對友城的特點,開拓我市「走出去」的新市場,促進與友城優勢產業的交流及合作。5、緊密跟進建立新友城的進展,配合開展相關經貿活動。

  (六)利用華商網絡促進與東協經貿往來

  東協是粵籍華僑的主要聚居地,達1480萬人,其中泰國華人中祖籍廣東的佔79%、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華僑中祖籍廣東的分別為49%、12%、57%和45%。目前,東協各國的華人經濟,主要是成千上萬的中小型商貿企業,逾七成的上市公司由華商資本控制。我們將有針對性地利用華僑、華人優勢,促進與東協各國經貿往來。同時,爭取與廣東籍僑胞民間社團聯繫,組織系列經貿交流活動,利用良好的人緣優勢,拓展與東協的經貿合作空間。

  (七)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用好出口信用保險

  積極了解企業在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經驗,研究採取措施,充分利用廣交會、專業市場等平臺,採取提供出口信貸和貼現優惠的方式,鼓勵東協國家產品和技術供應商採用人民幣報價和結算,營造有利於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政策環境。聯合中信保公司積極推廣對東協市場的出口信用保險,充分利用國家和省市扶持政策,鼓勵企業運用出口信用保險應對和規避貿易風險。

  下面我再向大家發布今年一季度廣州市的外貿預測情況。第一季度廣州的進出口額超過了220億,增長了60%,出口額我們預計超過100億美元,增長超過30%,進口額是120億美元,超過80%的增幅。這些數字表明我們廣州今年一季度外經貿進出口已經超過了金融危機發生之前的2008年同期水平(2008年廣州地區1-3月份進出口總值182.51億美元,增長15.27%,其中出口94.56億美元,增長16.56%,進口87.95億美元,增長13.91%。)

  廣州市新聞中心副主任周振偉:謝謝肖局長的通報。以下是記者提問環節。各位記者可以就自己所關心的問題向在座的領導提問。

  贏周刊:很多企業到東協投資都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說價值觀和習慣的不同,還有當地政府機構和我們這邊辦事程序的不同或者說一些隱性的規則,企業在這方面都遇到了不少困難。廣州市外經貿局有沒有一些指導性意見或者一些投資手冊,去幫助企業克服很多由於文化不同造成的問題?

  廣州市外經貿局局長肖振宇:你這個問題實際上講的是價值觀以及企業家怎麼水土適合的問題。我想任何外來的企業進入到異地或者異國,它必然會產生水土不服的情況,同時適應當地的一些法律法規、風土人情、民俗民風這個過程也需要一段時間,我們考慮到儘管廣州和東協地域靠近,但是由於畢竟東南亞有著獨特的民俗風情,文化跟我們不一樣。更特別的是它也是逐漸融入到國際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之中,而且其成員國的發展也是有所差異的,發展比較快的比如說新加坡,發展得稍微慢一點的,如寮國、緬甸,我們外經貿局在推動企業走出去東協的時候我們已經考慮到,針對不同的國家、針對不同的民族特點以及它的社會制度。因為在東協國家社會制度都不一樣,我們過去在收集一些資料的情況下,為我們的企業家以及我們組團出去,編制過類似的材料。現在,我們外經貿局已經在編一本《東協投資貿易的手冊》,這本手冊不僅對東協各成員國的政治制度、風土民情,以及它們的「10+1」的政策,以及怎麼投資、怎麼做貿易,都做了一系列的說明。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引導企業去認清他的風險和商機,趨利避害。當然最終能不能水土服,能不能適應當地所謂的區域化經營或者本土化經營,主體是企業,主要還是靠企業自身。

  廣州電臺: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與國內兄弟城市相比,廣州與東協的合作有什麼優勢?另外一個問題,肖局長你剛才簡單提到了廣州今年第一季度外經貿進出口的幾個數據,那麼廣州在外經貿這一塊是不是已經走出金融危機了?

  廣州市外經貿局局長肖振宇:你提了兩個問題,第一個講廣州的優勢,我強調幾點:

  第一,廣州與東協多數成員國人員相親、文化相通,地緣相近。從鄭和下西洋首先到了南洋,廣州歷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到達東南亞的出發點,歷來就是我們做投資貿易的主戰場,更加上現代廣交會落在廣州,進一步加大了廣州和東協貿易的分量,這是從人緣、地緣、文化方面講。

  第二,廣州有別的城市不可比擬的另外一個條件,廣東省委早在長春同志和德江同志主政的時候明確提出過一個口號,就是「廣州必須帶動全省、影響華南、輻射東南亞」,它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再加上我們現在展開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加上最近國務院明確的把廣州作為位於北京、上海、天津之後的第四個國家級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作用就是輻射帶動。

  第三,經過改革開放這麼多年的發展,廣州的現代產業體系已經建立,而我們和東協的產業上的互補性是非常明顯。因此,我們影響東南亞已經成為可能和現實。

  第四,廣東和東協國家有良好合作基礎。儘管比起廣西來說,我們離東協國家還遠一些,但是去年我們對東協是80多億的進出口量,相當於廣西的3—4倍。這是因為廣州歷來起著中心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所以廣州在東協合作裡面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發揮它獨特的作用。這是我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再重申一遍,我們這個數據是根據我們推測的,但是估計不會有錯,至於您剛才說的是不是意味著金融危機對廣州而言已經過去了,實際上我剛才在我的通報材料裡面已經講了,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個人認為至今陰霾未散,還是道路曲折,不確定因素非常多。很多國家為了自身利益會不斷創造出一些貿易糾紛和摩擦,這也導致外經貿工作存在不少不確定因素,因而現在還不能說金融危機已經過去,只能說前途光明、道路依然曲折。

  記者:剛才您發言的時候提到廣州與東協之間存在的產品有一定的同質化問題,廣州是怎麼樣在競爭之中保證不產生惡性競爭,並且取勝呢?第二個問題,您剛才講到人民幣升值,這個想請您分析一下,它對今年廣州春交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廣州市外經貿局局長肖振宇:差異化的問題,剛才我在匯報的時候也講到了,東協各成員國的發展層次不一。按年人均GDP大概可以分幾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1—4萬的美金,包括新加坡、包括汶萊。第二個層次是四千美金到一千美金,包括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第三個層次就是一千美金以下的,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大家可想而知,經濟基礎決定了產業結構,這兩者跟我們廣州都是有差異的。那麼我們就針對不同的國家,不管是在投資還是在貿易上,可以運用我們差異化發展的手段,對於新加坡這些發達國家而言我們著重引進他的先進的技術、先進的服務業,對於其它的馬來西亞這些一千到四千美元的國家,既加大貿易同時也吸引他的投資,對於一千美金以下的這些國家我們著重於走出去,這就是我們剛才講的。當然在產品上我們確實有同質的現象,但是我剛才已經說了,廣州走出去的企業完全可以利用當地資源、當地勞動力來帶動他的就業,消化資源,帶動就業和稅收,從而達到雙贏。當然裡邊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同類產品的,東協國家的產品質量和性價比不同,而形成對方貿易之間的摩擦,這是市場經濟釋然,也是政策釋然。出現這種情況我們會按照市場經濟和WTO的規則來妥善解決。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人民幣升值對這次廣交會的影響。廣交會過兩天就開,暫時對我們沒有太大的影響。如果假設人民幣最後會產生一定的升值的話,我想對我們的出口企業不可避免的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大公報:廣州市通過了一個中新知識城的決定,南沙港三期希望吸納東協物流企業來這裡,我想了解一下廣州市與東協合作這些項目具體的進展情況是怎麼樣的。

  廣州市外經貿局局長肖振宇:剛才大公報的記者就廣州和東協具體的項目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我可以告訴各位的是:第一我們的知識城這個項目正在有序的推進,我們現在力爭把這個知識城提升到國家級的層面,能夠納入到國家計委的重點項目。在推動知識城這個問題上,因為這個名稱已經決定了,知識城是以知識密集型的服務業為主導,這一點我們定位非常清楚,同時以高附加值的先進位造業為支撐,以宜居產業為配套的這麼一個產業結構,把它建設成為全球有影響力、有競爭力的這麼一個知識經濟的高地。這項工作在我們昨天通過的決定裡面已經細化到每項工作有哪個部門去推動,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站在歷史戰略的高度,為我們的未來做了很好的謀劃,我們下一步工作就是政府各個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去穩步推進,以點帶面,把它步步為營的做好。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南沙的建設問題,南沙港三期都在熱火朝天地建設,我剛剛到香港拜訪了香港的企業,他們提出鹽田港已經趨於飽和,它的飽和就釋放了一個信號,我們的南沙要抓住機遇進一步做大,做好我們的三期,包括把新加坡的物流,包括新加坡的造船、修船吸引過來,同時加大我們的貨物的中轉。當然還要利用南沙的物流體系做好南沙港區的建設。

  另外我們還有一些對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招商,我們前兩次到香港、到北京先後與馬來西亞的一個著名的公司進行了接觸,我們很多區縣都和這個公司進行了聯繫,應該在不遠的將來會把它引到廣州來。總之廣州正在有序的推進和東協國家的一些重大的項目的合作,在不遠的將來也會出現很好的成果、成效。

  廣州市新聞中心副主任周振偉:謝謝各位記者朋友。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中國與東協進入經貿合作黃金時期
    國新辦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相關情況。據了解,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將於11月27日至11月30日在廣西南寧舉辦,在舉辦實體展的同時,同步推出「雲上東博會」。
  • 中國東協經貿合作:後浪來了
    > 今年以來,中國與東協經貿合作經受住了全球疫情衝擊,熱度持續上升。更為值得期待的是,2021年中國與東協將迎來建立對話夥伴關係30周年,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正式生效實施也已進入倒計時階段,各界均看好中國與東協之間充足的經貿合作後勁兒。在此背景下,業界應當如何進一步抓住契機,推動雙方經貿合作再邁上一個臺階?
  • 湖南對接東協經貿合作座談會在南寧舉行
    湖南對接東協經貿合作座談會26日在廣西南寧召開,湖南副省長何報翔出席會議時強調,企業、政府、商會三方要共同發力,不斷深化湖南與東協的經貿合作。   今年以來,湖南省對東協進出口保持了較強的韌性,東協成為湖南省最大貿易夥伴。
  • 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將於11月27日開幕 推動中國—東協經貿...
    9月27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少剛、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周紅波介紹相關情況。李成鋼說,今年以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各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貿易大幅萎縮的背景下,中國與東協國家經貿合作逆勢增長。今年1—8月,中國與東協貿易總值達4165.5億美元,同比增長3.8%,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4.6%。
  • 商務部:前8月中國與東協貿易總值達4165.5億美元
    東協歷史性的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形成了中國與東協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的良好格局。9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東協經貿合作情況暨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有關情況。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出席並答記者問。
  • 中國與東協合作邁向縱深
    本屆盛會以「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為主題,充分展示了中國—東協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全方位深化了中國—東協友好關係和經貿等領域交流合作。碩果纍纍第17屆東博會成果豐碩。據11月30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介紹,本屆會議首次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辦展形式,實體展總展位5400個,線上參展企業1600多家。
  • 2017中國—東協農資產業高峰論壇將於9月下旬舉行
    央廣網北京8月29日消息(記者劉天思、通訊員王曉晶)8月29日,「2017中國—東協農資產業高峰論壇」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國—東協農資產業高峰論壇組委會主任、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業生產資料局局長、中國東協農資商會會長、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李殿平在會上通報了論壇的基本情況、籌備工作進展和本屆論壇亮點,並回答了記者關心的問題。
  • 東西南北中,推動中國-東協經貿發展不放鬆
    望當前更多的省市召開此類會議,更多的企業參與對接,在雙方增進了解新情況中,在相互推介商機中,提高合作效率效益,實現共贏發展。福建省副省長郭寧寧在致辭中表示,福建與東協經貿互補性強,交流與合作密切,近年來,東協已成為福建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福建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是對外開放的排頭兵。福建願與東協國家加強在貿易、金融、人文等方面的合作。
  • 商務部:中國—東協自貿區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自由貿易區之一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今天(9月27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少剛、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周紅波介紹中國—東協經貿合作情況暨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有關情況。
  • 2017雲南-東協羽毛球賽新聞
    暨第三屆雲南省羽毛球錦標賽」新聞發布會賽事火熱報名中9月19日上午10時,「2017年第一屆雲南-東協全民羽毛球爭霸賽暨第三屆雲南省羽毛球錦標賽」新聞發布會在雲南省體育局召開。雲南省體育局副局長趙建軍、雲南省體育局競賽管理和青少年體育處處長廖煒、昆明市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局副局長李繼剛、雲南宏量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昆琥、雲南省羽毛球協會主席代川、美兒SMA 創始人馬斌等出席發布會。
  • 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 介紹抗擊疫情國際合作有關情況
    央廣網北京3月6日消息(記者潘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國新辦昨天(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抗擊疫情國際合作有關情況。2020-03-06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介紹,在中國人民有力抗擊疫情的鬥爭中,國際社會給予我們寶貴支持;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國際社會同舟共濟、攜手抗擊疫情。
  • 中國—東協體育旅遊活力月新聞發布會在南寧召開
    12月9日,2020年「三企入桂」百家健康運動企業廣西行暨中國—東協體育旅遊活力月新聞發布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李寧體育園舉行,廣西壯族自治區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甘永輝,防城港市副市長羅真分別介紹了活力月主要內容、組織籌備等有關情況,並就媒體關注問題答記者問。京東運動創新業務部總監賀楠介紹了活力月線上促消費活動方案。
  • 2020中國—東協媒體合作論壇成功舉辦
    論壇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中國外文局和中國—東協中心主辦,中國報導雜誌社、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承辦。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東協秘書處副秘書長康富、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馬來西亞駐華大使努西爾萬、汶萊駐華大使拉赫瑪尼和中國—東協中心秘書長陳德海等來自中國和東協10國的近60位新聞官員、駐華使節、媒體代表和專家學者圍繞「守望相助、合作共贏:助力中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提質升級」主題進行了探討交流。
  • 中國-東協第2次國際海事勞工公約履約合作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中國-東協第2次國際海事勞工公約履約合作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2020-12-10 0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西特色產業項目挺進東協
    山西日報記者劉通攝   中新網太原3月27日電 (楊傑英)內陸省份山西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組團遠赴東協推介特色產業項目。27日,山西品牌絲路行(東協站)活動代表團結束在馬來西亞為期三天的經貿文化推介活動,前往活動下一站泰國。
  • 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 為中國—東協多領域合作做「加法」
    2020/11/26 16:42:29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天(26日
  • 中國—東協自貿區:「黃金十年」塑造世界經貿新格局
    由於受新冠疫情衝擊相對較小,中國和東協貿易一如既往的強勁,今年1月至5月雙邊貿易總額同比增長4.2%,東協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2010年1月1日,中國—東協自貿區正式建成。10年來,雙邊貨物、服務貿易高速增長,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自貿區用「黃金十年」塑造了世界經貿新格局。
  • 電影《愛要狠 幸福不能等》新聞發布會在南寧舉行
    發布會現場 國際在線消息: 3月25日,由廣西星港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新藝城影視娛樂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視美星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愛要狠 幸福不能等》啟動儀式新聞發布會在廣西南寧珀麗菲大灑店舉行。
  • 中國海事局在廣州舉辦中國-東協第2次國際海事勞工公約履約合作研討
    中國海事局在廣州舉辦中國-東協第2次國際海事勞工公約履約合作研討 2020-12-09 2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7東協•湖南名優產品交易會12月在長沙舉辦
    華聲在線11月7日訊(記者 李昆勵) 今天上午,2017東協•湖南名優產品交易會新聞發布會在長沙市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由湖南省商務廳、長沙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7東協•湖南名優產品交易會將於2017年12月8日至12日在長沙紅星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屆時,省人民政府領導和東協國家政要以及參展商、採購商、省內參展企業等將參加此次盛會。 本次交易會以「東協瀟湘,開放共贏」為主題,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湖南省商務廳、長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將是一場特色鮮明、國際化程度高、影響深遠的交易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