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炸機、戰鬥機、殲擊機、運輸機都是空軍作戰的主體,也都是必須擁有的機種,相對於運輸機,其他的機型早已被大眾所知道,運輸機也越來越被空軍強國所重視,戰略運輸機和戰術運輸機的地位在國際上持續升溫,我國也不例外。
我國空軍也十分重視運輸機的研發和應用,在運20這家大型運輸機面世後,我軍對於運輸機的研發上也絲毫不敢有任何懈怠,反而愈加迫切的想要研發出更高端更實用的新型運輸機。在新造的運-9也逐批的投入服役後,一定程度上給我軍運輸機研發事業帶來了慰藉,極大的平衡了我軍運輸機的忙碌程度。
對於我國引進伊爾二手76和運-20的研發成功和服役,是我軍科研路上一個新的裡程碑,良好的解決的了我軍在戰略運輸機上所遇到的難題。而一個運輸機機隊,只在戰略運輸機上有所突破是不夠的的,更加不可缺少的是戰術運輸機,例如運-9、運-8、運-7這一類型的,就是戰術運輸機。運-9雖然已經批量生產,大批的投入使用,但因為設計靈感是衍生於運-8,即使經過我軍的大改造,運-9骨子裡還是運-8的特質,導致某些結構上的缺陷是不可避免的。正因如此,運-9並不能達到我軍的期許,對於量產運-9其中也會有很多無奈,這並不是我軍的終極目標。
運-9在性能上有所不足,究竟誰能扛起運輸機的這面大旗呢?答案其實早已顯而易見了。在這之前展會上運-30運輸機已頻頻亮相。運-30若想要被廣泛應用,需要更改的地方不僅是機艙寬度這些問題,更多的則是在實際應用上做出突破,包括可搭載其他武器裝備、恐將搭載和立即方式等問題。
據悉,與運-8和運-9相比,運-30的設計是新的,不是哪架運輸機的衍生版,最大速度可達到每小時600-700公裡,航程在6000-7000公裡。搭載的重量也有所提升,約為35噸,超過了普通的運輸機的平均水平。貨艙的設計也比之前要更寬闊,有如A-400M的設計,雖不及A-400M大,但是對於自行火炮,飛彈發射車,裝甲車輛和野戰雷達這些武器的搭載是易如反掌的。在未來飛機競爭的時代,只有在相同性能下保持價格上的優勢,才能成功運輸機市場的一個挑戰者。
在運-30的預備研發過程中,最大的煩惱就是對於今後運輸機在應用上的搭載問題。因為我國的大型機械裝備較多,運-30的容量還達不到可以針對各種裝備進行完美匹配,過大,過長的車輛都不符合,只有基本型的步兵戰車可以裝載進運-30的機艙。偵察車,自行高炮,突擊炮這些裝備就需要運-20來執行任務了。所以運-30的預研更多的要參考我軍常用的陸軍和空軍空降兵的車輛尺寸,在這方面,顯然要不斷發掘新的科技。
運-30運輸機首先要先完成測試才能被正式投入到應用中,這個過程預計還需要五年的時間,才可以正式服役,也就是說,繼運-20之後,我國又一款自主研發的運輸機即將於2025年正式參軍。在這麼短時間內,我國便可取得如此成就,為我國的科研和航空事業做出巨大貢獻,期待運-30的正式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