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航空難令人心碎!但飛機還是要坐的!這些謠言你都聽過嗎?

2021-01-11 她鄉LaChic

最近埃航空難的事大家都知道吧?

朋友圈傳的沸沸揚揚的

各大媒體渲染鼓動大家的恐慌情緒

還有什麼陰謀論都出來了。。。

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大呼再也不敢坐飛機啦!

飛機真的那麼危險嗎?

一直以來

每次飛機出點什麼事

就會被鋪天蓋地的報導

我家門口兩輛車撞飛了

隔天倒是什麼新聞都沒看見

這次小編就跟大家聊聊坐飛機到底安不安全

以及那些「騙」了我們很久的謠言

飛機到底安不安全?

噹噹當!先說結論:飛機仍舊是當前最安全的出行方式!

據美國全國安委會對1993~1995年間所發生的傷亡事故的比較研究,坐飛機比坐汽車要安全22倍。

飛機重大事故發生,造成多人傷亡的事故率約為三百萬分之一。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6大最常見的飛機謠言

和真相到底是怎樣的

下次不要被騙啦!

謠言1:

飛機越大越安全

因為發動機引擎系統更好

相信很多人都對此深信不疑。每次我定出去玩的機票,我那個死摳的媽媽總是念叨著讓我一定不要省錢,要坐大飛機,說大飛機安全。

▼▼▼真相▼▼▼

對於同類的民航客機,相比較小的機型來說,大型客機的巡航高度往往更高。

這意味著乘坐大型客機遭遇氣流顛簸的概率更低,也會提高乘坐的舒適性。

但平均巡航高度與飛機的事故率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因此飛機大小所影響的主要是舒適性,而非安全性。

謠言2:

飛機上後排座位更安全

據說,有那麼一個大眾機械師雜誌統計了1970年~2007年發生在美國的空難生還率,發現後排座位比頭等/商務艙和飛機中前部經濟艙座位有更高的安全係數。哎呀?那看來窮還是有好處的?

▼▼▼真相▼▼▼

這個統計的樣本數過少,缺乏說服力。

飛機上並不存在一定比其他座位更安全的位置。

相比於執著於座位玄學,繫緊安全帶,仔細閱讀安全須知卡其實更實在!

謠言3:

飛機起飛和降落階段較安全

飛得越高風險越大

很多人想當然覺得剛起飛或者降落的時候離地面近,應該會比較安全。飛到萬米高空後,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就只能坐以待斃了。

▼▼▼真相▼▼▼

根據統計,飛機起飛和著陸其實是事故發生率最高的兩個階段,絕大多數空難都發生在起飛階段的3分鐘和著陸階段的7分鐘,因此有「黑色10分鐘」之說。比如這次埃航就是起飛後6分鐘出的事故,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飛到一半了才掉下來。

謠言4:

飛機上只有一副降落傘,是給機長用的

飛機上只給機長和機組人員配備了降落傘,出事故後他們可以跳傘逃生,而乘客們只能絕望地祈禱著奇蹟降臨。

▼▼▼真相▼▼▼

這是最不用擔心的一條了。

放心,機長的首要職責就是保障航班的安全,不可能裝備讓機長獨自逃生的設備。《民用航空運輸機長職責》的第十一條明確規定了,機長應該是最後一個離開航空器的人。(突然腦海裡出現鐵達尼號的場景。。。)

謠言5:

飛機上的高空輻射致癌

有磚家稱:人們在高空受到的輻射,要比地面上高出100倍至300倍。一個月內兩次長途飛行,就會吸收4.5mSv的輻射,比X光醫師還多。聽得我嚇死了,每次坐飛機都擔心自己是不是要基因突變了。。

▼▼▼真相▼▼▼

然鵝,這只是謠言~ 高空的輻射確實強於地面,但長途飛行增加的輻射接觸很低,即便是每年飛行數千小時的空乘人員,由於飛行每年增加的輻射劑量也不過2mSv左右!

然後也沒有因為商業飛行中的電離輻射給從業人員帶來某種癌症發病率提高的流行病學證據。

謠言6:

隆胸不能乘飛機,矽膠假體會爆炸

很多愛美給自己身材「加了點料」的仙女聽到這個是不是嚇得都不敢坐飛機了。吶!這年頭造謠是不要錢是吧!

▼▼▼真相▼▼▼

正常飛行時客艙內的壓力會維持在海拔約3000米的水平,這時矽膠假體在飛行過程中會輕微膨脹,而即便飛機在最高巡航高度機艙破裂失壓(12000米左右)的環境下,假體體積會膨脹到原來的兩倍,但仍不會爆炸。仙女們可以大大方方安心坐飛機,不要覺得有什麼心理負擔!

30年前

重大事故的發生率為每飛行一億四千萬英裡一次

如今是14億英裡才發生一起重大事故

安全性提高了十倍

航空業事故發生機率非常低

即便是一個人天天坐飛機

也要一萬四千年才有可能遇上一個航空事故

與其擔心飛機安全惶惶不可終日

還不如小心路上不長眼的汽車呢!

相關焦點

  • 致敬洛杉磯球王,盤點足壇那些令人心碎的空難
    大年初三的凌晨,所有人的手機上都被同一個名字刷屏了,科比布萊恩特。起於凌晨四點的信仰,歸於凌晨四點的安詳,如今,我們和青春徹底告別。這場空難帶走了NBA歷史上最偉大的控球後衛,同時還帶走了我們年少時的那份輕狂。而2020年用最黑暗的方式告訴我們,要更加敬畏生命。
  • 三月,撩撥情緒的謠言蠢蠢欲動
    為此,我們刨根問底、還原真相,讓這些聳人聽聞的謠言失去生存的土壤。 謠言一 食用5顆櫻桃核就會中毒 早春時節,櫻桃總會早早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帶來春的氣息和甜美。最近,一則「女子食用5顆櫻桃,咬破櫻桃核被毒暈」的消息在網上傳播,更有甚者說食用5顆櫻桃核就會帶來致命的威脅。那麼,甜美的櫻桃我們還能放心吃嗎?
  • 美司法部稱波音隱瞞缺陷致空難罰款25億,空難家屬律師:這是逃避...
    衣索比亞航空波音737MAX 報導稱,伯恩斯說:「獅航610航班和埃航302航班的悲慘空難暴露了世界主要商用飛機製造商之一的僱員的欺詐和欺騙行為。」波音公司承認,其兩名技術飛行員在737Max的MCAS失速預防軟體的安全性問題上欺騙了監管機構,而這兩起空難都與此有關。據事後對這兩起空難的調查顯示,錯誤的傳感器和一個反覆壓下機頭的設計缺陷是這兩起空難的原因。在一份聲明中,波音再次指責其前僱員。該公司表示,「該協議是基於兩名前波音員工的行為,他們故意不向聯邦航空管理局的飛機評估小組(AEG)通報機動特性增強系統(MCAS)的變更。」
  • 一天一次空難!兩架飛機凌空對撞炸成火球,目擊者聽到巨大聲響
    最近,在埃航波音客機空難發生後,各類空難事故不在少數,就連一開始全都因波音這一全球民航業霸主遭受慘痛損失而「鬆了口氣」的其他客機製造商,也難逃一劫。近日,紐西蘭馬斯特頓的天空中,傳來了一聲令現場不少目擊者均震耳欲聾的巨響——兩架飛機凌空對撞,炸成一團火球,碎片和燃燒的油料散落一地。如此場景之下,即使周邊的民眾迅速展開救援,兩機上的駕駛員仍殞命當場、機毀人亡。據報導,涉及這次事故的兩架飛機,分別屬於瓦拉拉帕飛行俱樂部和惠靈頓跳傘俱樂部,據警方確認,兩機的飛行員均已死亡。
  • 埃航空難遇難者家屬要求歐盟航空安全局推遲批准涉事機型復飛
    埃航空難遇難者的家屬們12月22日聯名向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致信,要求該機構推遲批准737 MAX客機復飛,原因是他們認為波音(Boeing)未完成對自身安全性能的評估工作。2020年9月16日,美國眾議院運輸和基礎設施委員會發布了關于波音737 MAX事件的最終報告,認為波音在明知737 MAX系列飛機存在設計缺陷的情況下刻意向航空公司、飛行員以及監管機構隱瞞相關信息,並通過商業關係影響監管機構的管理和審查。不過此舉並未對涉事機型獲批覆飛一事造成重大阻礙。
  • 埃航墜機前一刻,飛行員大喊4個字!乘客發出尖叫,157人瞬間死亡
    4日,埃航數據部分內容公布,進一步確定了空難與波音系統故障有密切關係,數據顯示,事故客機的左側顯示器有問題,傳遞了錯誤的「迎角」信息,先報出11.1°,然後突然暴增到35.7°、74.5°近乎與地面垂直,導致自動安全系統MCAS控制飛機「降低」迎角,飛機向下俯衝。
  • 一組飛機失事動圖,永遠牢記安全第一
    5、仔細閱讀安全指南手冊,認真傾聽乘務員的安全講解這些飛行時的例行程序,也許您之前都聽過無數遍了,一次也沒用得上也許您認為自己早對這些安全指示爛熟於心了,但是請注意,不同機型有著並不完全一樣的安全說明。6、別與家人分開如果你與家人一道旅行,應該堅持不讓航空公司將你們分開。原因很簡單,如果你們坐在機艙裡的不同地方,在逃生前,你們總想先團聚,而這是很危險的。對一個4口之家來說,他們應該坐在一起,並準備好分別逃生。
  • 飛墜毀,奇蹟還活著,這部空難電影無尿點
    埃航事故的最終調查結果尚未公布,然而讓我們看一看電影《迫降航班》關於空難和空難背後的故事。維普惠特克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民航機長。在一次任務中,飛機從奧蘭多飛到亞特蘭大,那天天氣很糟糕維普在穿越雲層時發生故障並失去控制。
  • 空難事故地點竟成網紅景點,冰島這一飛機殘骸堪稱「網紅」鼻祖
    說起空難,人們的心情都會非常沉重,前段時間的埃航時間,幾年前的馬航,無一不是讓人感到非常傷心,然而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一場空難卻造就了一個最近才火起來的網紅景點,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空難1973年11月21日的一天,一架美國的飛機正在飛躍冰島南部美國海軍航空站,然而冰島位於高緯度地區,再加上11月份多變的天氣,本應一帆風順的航程卻遭遇到了突如其來的寒流,氣溫驟降至零下10度,飛機的化油器開始結冰,發動機也被凍結
  • 為什麼總要坐在飛機上等除冰?
    為何還要專門給飛機除冰?還有,除冰就除冰唄為何要旅客先登機再進行飛機除冰呢?為何總要人在飛機上傻傻等?這些問題專業人士為你揭開答案答疑嘉賓天津航空運行調度主管 簡學鑫首都機場運管委協調員 陳鑫大興機場 供圖 問只是很薄一層冰,也會影響到飛行嗎?按照嚴格的飛機安全檢測程序,飛機必須將薄冰完全除掉後才可以起飛。為使飛機平穩飛行,飛機外形角度經過嚴格的測算。
  • 小夥被預言將死於空難,於是在家閉門不出,最終還是被飛機砸死
    有的人相信生命,有的人不相信生命,伏爾泰曾經說過:「沒有所謂的命運,一切都不過是一場考驗,一場懲罰,一場補償。」在比利時,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有一個小夥子為求姻緣而佔卜,佔卜師卻預言他將在不久的將來死於空難,為了躲避這場災難,他的小隊開始閉門不出,最後還是沒能躲開。
  • 烏柏林根空難:兩架飛機萬米高空相撞,遇難者家屬千裡復仇!
    此時,2937號航班的防撞系統卻發出相反的指令,要求飛機上升高度。面對截然不同的指令,機長認為還是空管比較靠譜,於是選擇下降高度。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極其錯誤,後果極其嚴重。若2937號航班上升高度,兩架飛機將會擦肩而過,有驚但無險。
  • 埃航遇難者遺體未移交 家屬用事發地焦土舉行葬禮
    原標題:埃航遇難者遺體未移交 家屬用事發地焦土代替遺體舉行葬禮飛機墜毀幾天後,衣索比亞航空公司為遇難者點燃蠟燭。(路透社)海外網3月17日電距上周日(10日)的衣索比亞空難已經過去一周。雖然各項後續工作正在緊張的進行中,但因為事發慘烈,困難和阻礙總是難免。
  • 空難的死亡率接近100%,為什麼乘客不能跳傘逃生?原因有三點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此前就在巴基斯坦和印度正面交鋒的時候,印度飛行員駕駛的飛機被擊中,飛行員立刻選擇了彈射逃生,逃生成功了。近幾年的空難墜機事件已經屢見不鮮了,這些事件的死亡率接近100%。
  • 史上荒謬空難,機長:飛機無油了,劫機者:假的吧,繼續飛
    ——劉方平《春怨》在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每天都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事情。有的事情很好,有的事情很壞,有的事情很可笑,有的事情很悲涼。但是,荒謬的事情也是不少的,今天,我們要的事情就非常荒謬,希望你能聽我細細說與你聽。
  • 空難生存手冊:巴基斯坦空難倖存者是如何生還的?
    這不禁使人感到好奇: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知識、技術和運氣,才能在空難中揀回性命呢?每年死於空難的人遠遠小於汽車事故,但還是會有不少人對乘坐飛機產生恐懼。這主要是因為飛機這種東西飄在空中,一旦出事往往悉數罹難,而且容易登上頭條,對心理的衝擊比較大。但就算在萬米高空,空難事故也不是沒有倖存者。
  • 東京成田機場驚現「123號班機空難事件」飛機飛行蹤跡……
    報導稱,該空難為世界上涉及單一飛機的空難中死傷人數最多的,也是全球第二大嚴重空難。「j-cast」新聞網表示,失事飛機的航班號在日本被稱為「欠番」,航空公司通常情況下不會再次使用。日媒還注意到,這架飛機的遇難日,正好就在距離這起「詭異事件」發生的一星期之後。更奇怪的是,據官網顯示,6日上午,該飛機又以「JL711」的航班號再次飛往了新加坡。
  • 波音737 MAX復飛後:美國航司「扛雷」、空難家屬嘲諷、波音員工不...
    當然,波音所要面對的遠遠不止是那喪失殆盡的信任。全球蔓延的疫情正在衝擊著航空業的方方面面。對波音而言,且不論疫情以來,各大航司的財務狀況每況愈下,對飛機訂單的需求大幅下降。而就算波音能夠接到一定量的737 MAX的訂單,其交付能力同樣受到影響。
  • 兩場空難背後是波音、空客兩大巨頭之間的龜兔賽跑遊戲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鈦禾產業觀察(ID:Taifangwu) 作者:劉愛國,數據支持:鈦禾產業研究院五個月,連續兩起空難,346條生命。波音這一次無論如何不能淡定了。這不是波音第一次面臨如此重大危機。對於一個產品出口全球的民用飛機製造商來說,安全是最大的命門。每一次安全事故,都相當於在腦門上頂著一支上膛的手槍,隨時可能扣響扳機。
  • 空難:飛機在8000米高空解體
    然而,任何在10000米高空的小問題都會導致空難!這可能是因為身體部位,或是因為飛來的鳥兒,甚至是因為大氣中無序的氣流。一旦發生,概率是100%。遭遇與不遭遇只有區別,倖存者在空難史上是罕見的。眾所周知,1971年秘魯空難是概率為0.1%的事故之一,也是秘魯歷史上最悲慘、最難以想像的空難。船上有92人,一人倖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