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布克獎公布後,人們問得最多的問題是,保羅·比第是誰?
沒多少人知道他。他不愛社交,不混圈子,對名氣毫無追求,儘管出過四部小說,儘管評論界一致肯定,但就是叫好不叫座。直到他拿下布克獎,大家才發現,原來他是垮掉派領軍人物艾倫·金斯堡的學生,是美國詩歌界和小說界的先鋒人物,是第一部小說就被奉為「天賦之作」的喜劇天才。
保羅·比第
1962年,保羅·比第出生在洛杉磯的一個單親家庭。母親是一名熱衷亞洲文化的護士,帶孩子們去看黑澤明,送他們學武術。耳濡目染,保羅·比第愛上了日本文學、溝口健二,也愛上了功夫電影和李小龍。
家中沒有電視,只有母親巨量的藏書。和所有孩子一樣,比第愛漫畫書,崇拜蝙蝠俠;但同時,沉迷俄羅斯文學,珍視卡爾維諾、馮內古特、《第二十二條軍規》。他讀書,也聽嘻哈、爵士,喜歡籃球和街舞。所有這些,日後都將在比第的文學星圖中擁有屬於自己的位置。
1980年代末,在波士頓大學讀了八年心理學的比第萌發文學夢,毅然扔下博士學位,去了紐約,進入布魯克林學院,成為艾倫·金斯堡門下弟子。在一間滿是蟑螂老鼠的地下室,比第專注寫詩。1990年,他初入詩壇就拿下美國著名詩歌比賽「詩歌大滿貫」第一屆總冠軍,以融入嘻哈音樂元素的創作驚豔四座,人稱「嘻哈詩人」。
保羅·比第1990年參加「詩歌大滿貫」比賽,現場朗誦錄像截圖
不出三年,比第對商業裹挾的詩歌活動感到厭倦,激流勇退,轉投小說創作。《白人男孩曳步舞》於1996年出版,關注種族與性別,幽默大膽、語言獨特,被譽為「嘻哈文學的先鋒之一」(但他多次強調,他討厭任何稱號與標籤)。
再四年,《巖石》出版;又八年,《夢鄉》面世;都與族群和身份有關,都以比第標誌性的幽默與犀利著稱。他的創作如此緩慢,仿佛完美主義的工匠,顯然也很難維持財務。比第自述,之所以開工第四部小說,完全是因為窮到揭不開鍋。一家基金會給他提供了資助,他用接下來的五年時間,完成了《背叛》。
《背叛》一舉拿下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布克獎,橫掃各大媒體年度榜單。保羅·比第再一次驚豔四座,在更大的地理範圍。《紐約時報》稱它是「喜劇文學裡程碑」,《衛報》說它是「美國多年來最為尖銳的諷刺文學作品」。
NPR更加直接——
《背叛》是21世紀第一部堪稱偉大的諷刺小說。
《背叛》的笑料密度令人震驚。
2016年布克獎評委、英國演員奧利維亞·威廉士說,家人不準她在床上讀這本書,因為她笑個不停,讓人無法入睡。
當代美國,加州洛杉磯,有個名叫「狄更斯」的小城,長期貧窮,犯罪橫行。某日,洛杉磯決定從地圖上抹除這個髒亂差小城,以保聲譽。面對家園「被消失」的魔幻現實,一個年輕農民決定抵抗。
這個在心理學家父親一系列怪異的精神實驗中長大的男孩,先是在大學三年級時遭遇父親的橫死,又在畢業一年回到狄更斯務農時遭遇家鄉的消失。失落中,他開啟「找回狄更斯」的另類計劃。有人熱烈支持,說他是個天才;有人卻以死抗議,罵他是個叛徒;而他最終坐進最高法院,成了這個國家的罪犯……
這個瘋狂的故事,保羅·比第的講述方式同樣瘋狂。《背叛》的情節推進,是無數笑料嚴絲合縫、首尾相接,堪稱句句皆有笑點,包袱信手拈來。他站在馬克·吐溫、約瑟夫·海勒和馮內古特的肩膀上,為幽默的文學事業注入了嘻哈音樂和單口喜劇的靈魂。
憑藉超常的知識視野,比第仿佛鍊金術士,把自童年時代就兼收並蓄的哲學、歷史、法律、心理學和漫畫、音樂等流行文化煉入同一個智慧的丹爐。他可以在插科打諢的長篇諷刺中,同時談論卡夫卡和李小龍、榮格和鞏俐、二戰和瘸步舞、孔子和文身。《背叛》的幽默,智識豐富,可上天可入地。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本書
《背叛》的幽默也極度直白,保羅·比第不怕冒犯任何人。上至總統、法官、警察,下至學校教育、城市規劃、職場潛規則,《背叛》百無禁忌,朝哪兒都敢開火。
他嘲諷五角大樓,「並不意外,在五角大樓,你除了啟動一場戰爭之外,完全無事可做」;嘲諷迪士尼樂園,「如果迪士尼樂園真是地球上最幸福的地方,那你要麼對此保密,要麼免費開放,而不是一張門票的價格相當於撒哈拉沙漠以南一個國土面積相當於底特律的非洲小國的人均年收入」。
《背叛》是當之無愧的黑色幽默強旋風。每一個長句、每一個段落都一氣呵成,仿佛智力的託馬斯大迴旋,讓人頭暈目眩。正如保羅·比第自己所言:「我很邪惡。我覺得所有事情在某種程度上都挺好笑。」
幽默,是對現實的復仇。
《背叛》直指我們的時代。保羅·比第對美國和林肯開玩笑,對身份和財富開玩笑,甚至對民權運動和馬丁·路德·金開玩笑,玩笑背後,隱藏著這個世界的灰色地帶、沉默隱情。
「如果林肯能夠重回人世,他會發現他所拯救的那個聯邦現在成了一個功能失調、富豪掌控的國家,發現他所解放的人民現在屈膝成了節奏、說唱和掠奪性貸款的奴隸嗎?」
這個看似荒誕的故事,道出了當下社會的荒謬本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醒目地刻在最高法院的門楣上,但當小說主人公Me成功實施他的怪誕計劃,一切都現出了原形。貧富差距、階層固化、種族藩籬、性別不公、教育分化——平等,只是一個謊言。
《背叛》充滿笑聲,即便觸到感情柔軟之處,就要溢出眼淚時,保羅·比第也總是筆鋒一轉,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將句子引向一個玩笑。然而,它犀利,卻並不刻薄;它冷眼注視一切,但並不冷血。他全力諷刺,為了刺破假象、刺破幻覺、刺入真相。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看見那些無法發聲的人,看見那些無權無勢者、貧窮者、落後者受到的隱形壓迫與人為區隔。
「我們總喜歡把歷史想成一本書,這樣我們就可以翻篇,然後他*的向前走。但歷史可不是歷史印刷於其上的紙。它是記憶,而記憶是實踐、情感與歌。歷史是那些與你如影隨形的東西。」
《背叛》放聲大笑,吵醒那些裝睡的人。
《背叛》
[美國]保羅·比第 著
鄧曉菁 譯
擊敗庫切,勇奪2016年布克獎
「21世紀第一部堪稱偉大的諷刺文學」
用一萬個笑話,嘲諷一萬種現實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本書↓
本期編輯:恰恰貓 油燜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