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繫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詞的表面意思是人們自身的生活行為與規範如果和自己的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匹配,一定會有招災禍。
最近生活中頻頻出現德不配位的新聞:渣男「八爪魚」有幸中招;李國慶夫婦,從情人到仇人,不顧隱私,對簿公堂……楊坤diss《驚雷》引熱議,《驚雷》涉嫌抄襲侵權(果然很「驚雷」);蔣凡因私人原因遭阿里降職,職級從M7(集團高級副總裁)降級到M6(集團副總裁)……數不勝數。
我國自古講:德為先,能為上,行為善。生活中所有人都做到的話相信多家文娛媒體會消失;律師職業將不復存在,賭場將無人經營,法律則將是人們永遠觸碰不到的紅線……當然這是過於理想化、不可能存在的社會。
有人說「錢」乃萬惡之源,我倒不這麼認為:德肯定會影響你的錢,但是錢絕對不會影響人的德行;有人講你說這不對,人家有的有錢之前是好人,在有錢之後才變壞的;我想請問有這種問題的人,他如果真有德行、又怎麼會變壞的呢?金錢本無所謂善惡之分,用得好不僅是自己的好朋友 ,而且能和家人帶來幸福感和滿足感。
倘若現在心存抱怨,不妨冷靜下來思考下環境,反省下自身,是不是存在「德不配位」這麼一個狀態,保持良好的心態,無則加勉,有則改之。
德又有境界之別:厚德載物、德高望重。古人將德細分為以下多種:口德(不揭短、留餘地),掌德(喝彩),面德(體面的臺階),信任德(交人不懷疑),禮節德(禮多人不怪),謙讓德(人前不聲張、人後低調),尊重德(把別人放心上),理解德(換位思考),方便(與人~於己~)德,幫助德(無私),誠信德(重諾守信),實惠德(利益不是第一位),虛心德(謙遜),欣賞德(肯定別人),感恩德(及時感恩),援助德(能幫一把就幫),激情德(開朗熱情),形象德(形象無價,請善待它),愛心德(仁愛之心),笑臉德(微笑),寬容德(好的關係是忍出來的),合作德(合作共贏),善良德(勿以善小而不為),傾聽德(傾聽是最好的恭維),寬恕德(和為貴)等二十五種德行,都做到了,也就成了古語中的君子。
許多人喜歡在辦公室掛「厚德載物」來勉勵自己,看是為雅間裝裱,做不到實在沒意義,真正做到了既是渡人,也是渡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