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問答:六祖慧能在獵人眼中是個什麼樣的人?

2020-12-16 禪意流心

#佛教文化#六祖慧能現在已經成為我們公認的大師級人物,他的一生也是充滿離奇與波折,可是我們如果還原當時歷史,六祖慧能在當時獵人隊伍中又該是個什麼樣子呢?

01「不務正業」

據《六祖壇經》記載,六祖慧能被賜予衣缽之後跟隨獵人隊伍進入山林,獵人隊伍以捕獵為生,吃的都是肉食。每次吃飯時,六祖只吃肉邊菜。大家都對六祖從不吃肉,很是看不過眼。有次竟有人威逼六祖吃肉,六祖當然是堅決不從。

又說獵人讓他守網捕獵,他見到生命落入網中,又會偷偷放生。

我們用「佛眼」來看的話,這自然是六祖的慈悲之心。可是如果我們用凡夫的眼光來看當時六祖的行為的話,這又該是怎樣一種行為?

本來混跡在獵人隊伍之中,因獵人隊伍而受到保護,而獵人隊伍以捕獵為生,六祖不僅不捕獵,相反卻還破壞人家捕獵。如果你是獵人,你難道不會因此生氣嗎?甚至還會為此和六祖大打出手。因為六祖破壞了這些人的生產勞作,不能讓這些獵人正常生活。

但是六祖卻因為自己的信仰,這樣堅決地做了。

02「軟弱無能」

六祖躲在獵人隊伍之中,從來捕不到獵物,卻又常給人添上很多麻煩,自然身份最低,也最是被欺辱的一個。

六祖還常發表一些違背獵人常理的怪論,因此大家看六祖的眼光也是怪怪的。一個人一旦只說好話,卻不敢說反抗或者抵抗的時候就難免讓人感到軟弱。還好六祖還保護了一位女子,堅持不讓這位女子受到傷害。可是面對他人的報復,六祖也只是一味地忍讓。

電影版《六祖慧能傳》中六祖多次受到加害,但每次都能神奇般地化險為夷。一方面這可能是為了使電影產生戲劇性的效果,另一方面可能也為了展現六祖修行所得的福報。

只是我們想,如果六祖當時已經具備那種神乎其神的能力,又何必躲在獵人隊伍中十五年,勢必應該早點出山?所以那種過於神奇的傳說不能全信。

在獵人眼中,六祖無非是一個軟弱可欺,但又非常滑稽難以理解的人,甚至是一個「腦子進了水」的人。

03破蛹化蝶

這凡夫俗子都是看利益的,在《六祖慧能傳》這部電影中,六祖被獵人重新認識,還是由於後來獵人由於長期殺生,遇到了刀兵劫,遭到一夥強盜的屠殺。

這時候六祖慧能終於施展了「神通」,把所有人全部救下。眾人於是感恩戴德,才對六祖慧能另眼相看。

要不怎麼說,這人都是需要有一些能耐的,如果沒有能耐,又不能按照大家的心意去處事,那恐怕在這個世界上的資糧慢慢就全部被人剝奪了。

04什麼是佛法?

我們今天談這個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讓大家認清什麼是佛法?

首先,佛法是單純地迎合眾人的想法嗎?當然不是,因為在獵人隊伍中眾人的想法,就連對六祖最好的那位女施主的想法也是捕獵;

其次,佛法是工作順利,不被人欺負嗎?六祖在獵人隊伍之中,身為捕獵人員卻從不捕獵,而且還偷偷放生,這工作做的可稱得上差到家了,但這是大菩薩。當然我們引用此也不是說大家不應該做好工作,相反,如果是為了眾生,還應該勤勤懇懇地努力;

再次,無論是誰,最終被世人承認,還是依靠大家努力做出的成就,對他人帶來的利益。佛法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是如果不帶來利益,有多少人又吃你那種苦口婆心的一套。

所以,潛心修己,靜心提升自己的能力,時候一旦到來,我們就會成就。對於其中波波折折的東西,可以權且放下!

相關焦點

  • 《千年菩提路》六祖慧能
    他手捧一朵金婆羅花,舉過頭頂,奉獻佛陀,並將自己的身軀化作莊嚴寶座,然而這一次釋迦牟尼卻沒有說話,他只是輕輕地拈起一朵金色的婆羅花,默默地展示在弟子們面前。眾弟子不明所以,都感到十分茫然,只有一個人發出了會心的微笑,他就是摩訶迦葉尊者。在釋迦牟尼的五百個弟子中苦行第一。
  • 佛教:六祖慧能,以及「南禪宗」的確立
    中國特有的禪宗,確立過程很長,經歷了自達摩東來,開創全新的禪學派別,到五祖弘忍,建立禪師僧團,到六祖慧能,形成了中國佛教特有的南禪宗,經神會至馬祖道一,完成南禪宗對北宗的壓倒性勝利,最後到百丈懷海,確立禪師僧團的清規和生活方式。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這個過程之中的佛教:六祖慧能,以及「南禪宗」的確立。
  • 東方聖人----六祖慧能大師
    與六祖慧能相關的史實可以作出令人滿意的回答:         ——慧能出身貧寒,是個未接受過教育的文盲,卻得五祖弘忍的慧識,密授衣缽,成為中國禪宗的第六代祖師,完成了印度佛教中國化的過程,創立適合中國國情的佛教,至今在世界各地仍有廣泛而巨大的影響:        ——《六祖壇經》是中國人寫的、唯一被尊為「經」的佛禪典籍,被譯成多國文字,流布五大洲。
  • 慧能大師與《六祖壇經》
    慧能大師是禪門六祖,是中國的佛陀,慧能大師的《六祖壇經》是佛門唯一的一部由中國人宣說的經典,這是教界公認的。印度佛教傳至中國,變成了禪,禪是真正的中國佛教,也是地道的中國文化,這種轉換的樞紐便是慧能。孔孟的學說著眼於世間法的為人之道,而六祖慧能的禪法則不僅包含了世間法的為人之道,同時又透徹地揭示了生命的真相,明白指示了出世間的解脫之路。從這個意義上講,慧能的禪法是升華了的儒教,是生活化了的佛教。
  •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一生
    禪宗六祖是曹溪慧能大師。慧能大師是唐朝高僧,唐貞觀十二年(638)生於嶺南新州,三歲喪父,由母親撫養成人。成人後,家境愈發貧寒,只能靠上山打柴和幫人做零活維持生計。因聞客讀《金剛經》,有所感悟,遂往黃梅東山,弘忍大師默而識之,後傳衣法。慧能得法之後,隱居獵人隊。
  • 慧能聞經即悟道(六祖慧能與《金剛經》)
    慧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明禮辭。慧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於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吃肉邊菜。」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遁。」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
  • 千年菩提路——六祖慧能禪師(上)
    慧能法師德相(圖片來源:資料圖) 六祖惠能大師(638年2月27日[二月初八]-713年),俗姓盧氏,河北燕山人(今河北省涿州市),隨父流放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 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憲宗追諡大鑑禪師。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陳寅恪稱讚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摧陷廓清,發聾振聵,固我國佛教史上一大事也!」六祖的法號,歷來志為「慧能」或「惠能」的均有。
  • 六祖慧能!
  • 最奇特的祖師:六祖慧能,不識字,為什麼可以成為一代宗師?
    學佛的人都知道,中國佛教有八大宗派,其中的禪宗,可以說影響最大最廣的教派之一,也是最為奇特的教派之一。,很多人就算是花了一輩子的時間,也無法讀完,但這種情況,到禪宗這裡,卻完全相反,不但主張不持於文字,甚至強調不立文字,這對於佛教來說,無疑是一次顛覆,這是奇特之一。
  • 二月初九丨 六祖慧能大師聖誕日
    慧能三十三歲的時候,母親去世。安葬了母親之後,慧能便取道韶州曹溪(今韶關)北上求法(此說與《六祖壇經》所記不同)。在韶州,他結識了德行之士劉志略,因為情投意和,結拜為兄弟。劉志略有個姑姑,是位比丘尼,名無盡藏,住在當地的山澗寺,經常讀誦《涅槃經》。慧能白天與劉志略一起參加勞動,晚上則聽無盡藏比丘尼讀誦《涅槃經》。
  • 《金剛經》:慧能六祖本來目不識丁,為何能開悟,名流千古?
    禪宗,是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於菩提達摩,又稱達摩宗,盛於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徵之一。禪宗的禪,可以理解成是禪定的意思,不過其實是「禪那」的簡稱,漢譯為靜慮,是靜中思慮的意思,把心專注在一個法境上,一心參禪,以期證悟本自心性,所以名為禪宗。說《金剛經》,還有一個故事。
  • 禪鬥的故事:六祖慧能的成功之路
    ,唐朝鹹亨年間,佛教禪宗第五祖弘忍大師年事已高,他要在弟子中選擇衣缽繼承人。次日僧人們圍觀神秀詩,其中有個廚房火頭僧叫慧能,目不識丁,旁人讀給他聽。他聽後也囗念一首,並請旁人寫在神秀詩旁邊,內容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知道後,差人把慧能叫來,當著眾人的面說慧能寫得亂七八糟,遂用鞋底把慧能詩擦掉,並在慧能的頭上打了三下後離去。
  • 淺談對神秀和六祖慧能佛偈的理解
    禪宗是佛教在中國本土化的過程中產生的一個實踐性色彩很濃厚的派別。禪宗作為一個佛教宗派的創立雖遲,但是禪宗中人卻將它的起源追溯的十分久遠。從達摩祖師開始,經過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六代相傳,也就是「東土六祖」,禪宗成為了在中國社會中影響深遠、流播範圍最廣的佛教宗派。    學界認為禪宗形成宗派,應從唐朝中葉(公元7世紀下半葉)算起,慧能被推為禪宗六祖,是禪宗正式形成的標誌。六祖慧能家境貧寒,父早喪,母寡居。他靠賣柴養母,從他早年的生活經歷判斷,他應該是沒有讀過多少佛教經典的。
  • 元宵佳節話六祖——中國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剃度出家紀念日
    正在神秀苦思不出的當時,有一個小和尚口中念著神秀的偈子,經過慧能碓米的地方,慧能一聽到這首偈子,知道作者尚未悟道,便問那個小和尚是誰寫的,小和尚大叫道:「你真是個南蠻,連這個都不知道」!然後便把經過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慧能。慧能要求說:「老兄,我在這裡碓米已有八個月,未曾到過堂前,請你帶我去看看那首偈子好嗎?」
  •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小傳
    慧能禪師聽了,心中遂產生北上求法的念頭。但因為母親尚在,不能立即前往。慧能禪師三十三歲的時候,母親去世。安葬了母親之後,慧能禪師便取道韶州曹溪(今韶關)北上求法(此說與《六祖壇經》所記不同)。在韶州,他結識了德行之士劉志略,因為情投意和,結拜為兄弟。劉志略有個姑姑,是位比丘尼,名無盡藏,住在當地的山澗寺,經常讀誦《涅槃經》。
  • 六祖慧能的故事,山野樵夫成了禪宗一代祖師
    一般學佛者都知道,中國漢傳佛教的禪宗始祖是達摩祖師。但整個佛教創世以來的禪宗祖師是大迦葉。作為佛陀的首座弟子,由於他在靈山大會上在千百眾人還不明所以的時候,既與佛陀拈花一笑心領神會,由此一段公案開始,才有後來兩千五百多年的禪宗風起雲湧。而後在中國禪宗代代相傳,屢有高僧大德輩出。
  • 恭迎六祖惠能大師圓寂紀念日!《六祖壇經》傳世,中土唯此一人
    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慧能禪師出生在新州,入寂於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八月初三。慧能禪師為佛教禪宗三十三祖,中國禪宗第六祖。後人把慧能禪師的教言編成《壇經》流傳於世。並渡他過江,囑咐其此去一路向南,不要急於出來弘法,以免遭人迫害。
  • 世人皆知六祖慧能,我卻覺得更應該多參悟神秀禪師
    傳說五祖弘忍因為慧能禪師的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選擇了慧能傳承衣缽,也就是後來的六祖慧能。慧能的師兄神秀,原本是六祖的最熱門的人選,五祖卻覺得神秀「未見本性,未付衣法」,於是與六祖失之交臂。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生平壁畫
    母親與舅父無計可施之際便指著一塊大石頭說:「如果你能掰開這塊大石頭,你就去吧。」慧能誠心跪拜,日復一日。一天,烏雲密布,雷電交加,一道亮光及一聲霹靂將巨石劈成兩塊,舅父和母親十分驚愕,只好同意慧能學佛的請求。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5)六祖慧能大師悟道因緣
    慧能聽了,心中遂產生北上求法的念頭。但因為母親尚在,不能立即前往。       慧能三十三歲的時候,母親去世。安葬了母親之後,慧能便取道韶州曹溪(今韶關)北上求法(此說與《六祖壇經》所記不同)。在韶州,他結識了德行之士劉志略,因為情投意和,結拜為兄弟。劉志略有個姑姑,是位比丘尼,名無盡藏,住在當地的山澗寺,經常讀誦《涅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