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愛好者要求今天我們來說說遊泳運動中短距離自由式與長距離自由式它們不同的運動能量代謝與遊進技術的區別。希望可以幫助我們愛好者更好的理解遊泳運動中不同距離的能量的供能以及「常見的6次腿」與「愛雙拐的2次腿」。
不同距離的運動能量代謝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短距離與長距離的運動能量的供能方式。
我們要先知道運動能量的代謝主要是有氧供能和無氧供能兩種形式。有氧供能是指體內的能量物質在氧的作用下分解產生的能量供應我們肌肉收縮;無氧供能是指利用身體內磷酸原和糖原的無氧分解產生的能量來提供我們肌肉的收縮。由此可見,我們人體的肌肉運動的能量來自3個路徑,就是磷酸原(ATP和CP)供能,糖酵解供能及有氧代謝供能。
這三個供能都有各自的特點,講簡單理解一些,就是無氧供能的速度快,單位時間供能多,但時間短。有氧供能剛好相反,速度慢、時間少、維持時間長。
由上圖可見,現在我們知道短距離與長距離的不同能量功能代謝特點,那麼在我們看遊泳比賽或者自己遊的時候就可以更清楚是哪種功能在為我們提供力量了。
不同距離的技術動作簡析
很直觀的說就是我們看遊泳比賽,其中50m和100m短距離自由式項目屬於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群;200m、400m、800m和1500m中長距離自由式項目屬於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項群。說到這裡,咱們根據上面不同距離的不同運動能量代謝所講的,現在我們是不是已經可以看出它們都是什麼供能了吧~
那麼今天我們主要以自由式技術來簡析一下短距離與長距離技術上的不同。為什麼以自由式為例呢,自由式是競技遊泳比賽的主要項目,嚴格而言自由式不是一種遊泳姿勢,在競賽規則上你可以選用任意泳姿(一種),甚至是你累了,你可以停下來休息,腳踩池底也可以只要不移動,只要你不嫌慢就可以。並且,遊泳項目有典型的50米短距離,也有典型的1500米長距離。
我們都知道取得好成績的關鍵是「快」,其快的含義是指快速完成全程。自由式技術的特點是人體俯臥水中,頭肩稍高於水面,遊進時軀幹繞身體縱軸適當左右滾動,兩臂輪流划水推動身體前進。手入水後划水路線呈S形,呼吸與划水動作協調。當手臂用力划水時,利用水流在頭兩側形成的波谷吸氣。
在短距離50米自由式項目中,多用6次腿技術,50米全程不換氣或者少換氣進行完整配合。那場面就是風火輪直臂輪,火爆打腿憋著氣,中後交叉直臂抱,波瀾壯闊才叫勁。會有人問,那還有S型划水麼?沒有了,劃臂的速度已經來不及做S型抱水了,直臂高肘抱水,因為要速度,需要有非常快速的划水頻率與打腿頻率,這個時候體現出爆發力。
那麼在長距離1500米項目中,我們就很少看到一直是6次腿從頭衝到尾的情況,大部分會用2次腿來進行遊泳,換氣會出現2次臂換氣或3次臂換氣。手臂動作就是屈臂移動,並且水下多為S型抱水,主要是拉長滑行軌跡,抱推更多的水。
那麼如果我們仔細看1500米自由式比賽,會發現優秀的選手用兩次腿來過渡之後會四次腿遊進,最後衝刺還是會過渡到6次腿。
那麼講解一下2次腿自由式是如何配合的:
首先我們打腿時在心裡默數1、2、1、2……
其次配合節奏為左右入水,右腿向下打腿;右手入水,左腿向下打腿。
也就是說兩次腿的節奏像我們走路擺臂一樣,做動作時候要注意「雙拐」情況。並且在練習時,我們要儘量放鬆並放慢我們的動作的去體會練習。
小結
短距離與長距離我們今天就簡析到這裡。希望我們可以通過今天的文章理解到我們遊進的距離不同我們的供能系統也是不同的,以及在距離不同自由的技術特點也不同。讓我們靜等泳池開放,我們去下水試試2次腿節奏的自由吧~歡迎留下您的技術問題,我們相互溝通,共同進步。
感謝您的關注!祝2020年遠離運動損傷,遊出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