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和生物登陸港交所:多款拳頭產品商業化再提速 未來盈利可期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10月7日,嘉和生物藥業有限公司(下稱「嘉和生物」,06998.HK)正式登陸港交所,上市首日,嘉和生物高開21.67%,報29.20港元。

  嘉和生物是一家正在進入商業化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主要聚焦在腫瘤及自身免疫抗體藥研發。公司成立於2007年,原是沃森生物(300142.SZ)的子公司,2018年,沃森生物將嘉和生物的大部分股權出售給了高瓴資本和康恩貝(600572.SH)。

  嘉和生物執行董事兼執行長郭峰表示,和其他生物科技公司相比,嘉和生物在市場差異化產品研發管線和股東支持等方面具有優勢。

  以大股東高瓴資本為例,可謂全程押注,從公司A輪到B輪,甚至IPO融資,均有其身影,也印證了高瓴資本在生命科學領域的長線布局。

  上市前,高瓴資本旗下的HHJH and HM Healthcare持有35.49%的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上市後,高瓴資本不再是公司控股股東,持有26.6%的股權,計入高瓴資本的基石投資,最高會持有29.38%股權,仍是單一最大股東。

  「在中國的產業版圖中,醫藥醫療行業一定會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對醫療瓴域的投資,核心在於以患者為中心,發現真正能夠為醫療生態帶來創新活力的長期要素。」高瓴資本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在其《價值》一書中如此表示。

  產品管線優勢顯著

  根據介紹,目前嘉和生物擁有15種候選藥物,其中進度靠前的靶點包括:PD-1、CD20、VEGF、HER2、TNF-α。與此同時,嘉和生物已經挑選出6款在治療腫瘤、自身免疫等慢性疾病適應證方面具有潛力的藥物,正在亞洲進行18項臨床試驗,預計在未來12-18個月內分別向國家藥監局及FDA提交三樣新藥上市申請以及多項臨床研究用新藥上市申請。

  郭峰介紹,嘉和生物此次赴港上市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加速推動三款核心腫瘤藥物和一款自身免疫藥物的商業化步伐,具體包括被市場寄予厚望的一款差異化口服CDK4/6抑制劑GB491(Lerociclib)和新型PD-1單抗候選藥物GB226,以及一款新型HER2單克隆抗體候選藥物GB221。此外,還有一款幹擾素基因刺激蛋白激動劑(GB492)預期將聯合GB226發揮協同效應

  有趣的是,嘉和生物在CDK4/6和HER2的布局均顯示了其聚焦乳腺癌治療的企圖心。其從美國G1 Therapettics獨家引進的CDK4/6抑制劑GB491(Lerociclib)已經顯示出了優於同類產品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而靶向單抗藥物HER2(GB221)也並非「單槍作戰」,在其候選研發管線中,還有另一個靶向HER2的在研單抗GB235。郭峰表示,GB235雖然也是靶向HER2,但是與HER2胞外域的結合位點不同於GB221,與GB221聯用時顯示出了更強的抗腫瘤效果,而且未產生單一療法導致的耐藥性。

  此外,嘉和生物還開發了靶向HER2的ADC藥物GB251,進一步充實了針對HER2+腫瘤的武器庫。「排名前三的企業才能獲得市場,未來公司希望通過赫賽汀的商業化實現在本土企業中突圍,成為乳腺癌治療領域的領頭企業。」郭峰並不掩飾其對乳腺癌治療市場的野心,「60億元是存量市場,未來還有增量。」

  而其布局的PD-1(GB226),郭峰介紹到公司未來布局其與目前市場上其他PD-1的差異性策略。首先是在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嘉和生物以外周T細胞淋巴瘤為突破口。因其是國內第一個治療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PD-1單抗,也從而獲得了國家藥監局的優先審評審批。

  據了解,復發或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患者預後差,在全球範圍內都存在極大的未滿足臨床需求。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都尚未有PD-1單抗被批准用於該疾病的治療。在其他適應證上,GB226圍繞罕見淋巴瘤、宮頸癌及不可切除的復發轉移性腺泡狀軟組織肉瘤臨床研究也正在進行中,這些適應證都儘可能避開已經相對擁擠的市場。

  其次,嘉和生物緊跟國際大藥廠的策略,其在大癌腫適應證的布局以探索更為廣泛的聯合治療為主,從而爭取獲得更優的臨床效果。2018年10月,嘉和生物就已經與和記黃埔醫藥達成合作協議,共同探索GB226與呋喹替尼的聯合治療。此外,GB226也正在探索與嘉和生物旗下另一款VEGF單抗GB222連用。

  未來盈利潛力可期

  郭峰形容:「中國有巨大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未來公司將以成為創新療法發現、研究、開發、生產及商業化領域的生物製藥引擎,造福中國乃至全球患者為使命,致力在行業中突圍而出,擴大市場份額,為股東爭取最大的價值。」

  他指出,正式登陸港交所意味著公司從生物科技公司向生物製藥公司轉型。其中,成熟的商業化團隊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公司目前正在組建內部商業化團隊,以支持前兩至三款獲國家藥監局批准的藥物資產(包括GB226)的上市。短期內,公司還計劃招聘管理人才,分别致力於PD-1及乳腺癌產品的商業化。

  「核心市場會以自建的商業化團隊為主,相對遙遠一些的五六線城市則是會交由其他企業一起做。預計到2021年底,將會建立150~300人的商業化團隊以支持GB226的初始發售,並計劃參加公家醫保目錄談判。」 郭峰說,未來公司還將進一步拓展商業化團隊,以滿足2022年推出更多產品的需求,包括GB221和GB242。

  據了解,當前該公司已經在中國設立了上海張江、雲南玉溪和北京辦公室等辦事處產業基地,在美國舊金山市建立了研究中心,不過,近400名員工中有近80%為科研和臨床開發人員。

  在生產體系方面,位於上海張江及雲南玉溪的生產設施均具有產能。其中,玉溪工廠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預計能夠滿足未來三年到五年的商業化生產需求,包括GB226、GB221及GB242等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於創新藥,嘉和生物在生物類似藥的步伐相對較快,例如CD20和TNF-α,嘉和生物為加速商業化進程則多是以全球試驗為主。目前其曲妥珠單抗目前處於III期臨床。

  業內分析認為,嘉和生物未來關鍵的看點或許在雙抗藥物和它的獨家平臺上。據悉,嘉和生物通過收購ABT獲得了一個雙抗開發平臺,主要用於ADC和雙抗藥物的研發。雙抗ADC已成為細胞免疫治療領域的熱門靶點,未來有望出現潛力較大的藥物。

  縱觀國內創新藥企業,大部分都是依靠license-in模式或CRO,擁有獨家開發技術平臺的企業相當少。依託平臺優勢,嘉和生物將更容易開展全球臨床試驗。郭峰多次強調,得益於公司計算輔助抗體設計(CAAD)功能的差異化雙特異性單抗抗體平臺,嘉和生物還擁有尖端雙特異性抗體候選藥物組合目前處於臨床前階段。

  豐富且具遠見的候選管線布局疊加「卡位」在商業化窗口期的候選產品足以窺見嘉和生物盈利潛力,也讓其從眾多生物科技公司中脫穎而出,轉軌進入生物製藥公司的行列。

  郭峰表示,中國的生物創新藥企正遇到一個百年難遇的好時期。之所為這樣認為是因為當前的中國醫藥產業生態,監管日益完備,市場日益有序,資本更願意進入,同時在國家醫保機制下,尤其是將腫瘤藥納入醫保等因素,均對企業創新注入了極大的活力。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DF524)

相關焦點

  • 嘉和生物赴港IPO:一體化生物製藥平臺,3款新藥即將實現商業化
    新股 嘉和生物赴港IPO:一體化生物製藥平臺,3款新藥即將實現商業化 2020年7月3日 07:56:04 醫藥魔方本文轉自微信公號「醫藥魔方」從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推出「上市新規」以來,短短兩年時間裡,港股資本市場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企業上市中心。
  • 嘉和生物上市首日漲16.5%,市值134億港元:乳腺癌藥臨近商業化
    有六款核心靶向候選藥物,乳腺癌藥GB491、GB221臨近商業化。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 作者|羅賓 微信公眾號|據IPO早知道消息,嘉和生物10月7日於港交所主板成功掛牌,代碼為6998.HK,募資約28億港元。
  • 醫療影響力排行榜:甘李藥業、海吉亞、嘉和生物、博奧晶典
    在企業動態方面,精準醫療企業索元生物宣布完成5.9億元規模的C輪融資,「胰島素中茅臺」甘李藥業正式登陸上交所,國內最大腫瘤醫院集團海吉亞醫療在港交所上市,博奧晶典完成超過8億元Pre-IPO輪融資並啟動科創板申報,聚焦吸入製劑領域的長風藥業宣布完成F輪3.6億元融資,生物藥企嘉和生物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募資24.8億港元,聚焦隱形正畸服務的微適美完成1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 生物藥迎來黃金髮展期,天士力生物衝刺科創板
    去年,天士力生物完成普佑克300L反應器生產線安裝、調試,300L生產線一次試生產符合工藝預期並遞交了生產工藝的註冊申報。未來預計產能可達 200 萬支/年,保障普佑克產品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銷售方面,天士力生物已經具有7年生物藥商業化的成功業績,依託母公司天士力形成了強大的營銷網絡覆蓋能力。
  • 科創板之後 百奧泰生物港交所IPO申請獲受理
    2020年2月,百奧泰生物以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適用於尚未盈利的生物醫藥公司)正式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交易。此次百奧泰生物赴港交所上市,意味著該公司即將邁向新的徵程。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該公司已實現首款產品格樂立(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的商業化。根據百奧泰生物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其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972.61萬元,主要來自格樂立的銷售收入。
  • 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加速上市 已有7家登陸科創板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生物科技企業往往存在產品研發周期長、新藥獲批生產前幾乎無收入等現象,但同時其又需要大量資金進行研發投入,因此海外資本市場設立了一定機制,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上市。其上市標準的最大特點就是靈活變通,設置了三個難度的市場層級,任何一個層級都給予了企業虧損上市的可能,企業只要在盈利、淨資產規模、資產規模、市值規模、運營時間等指標中有部分指標較為理想,即有機會申請上市,不用做到面面俱到。自港交所2018年修改《上市規則》引入18A章,允許生物科技公司來香港上市以來,已有超過20家未盈利生物製藥公司登陸港交所。
  • 復宏漢霖港交所上市首日破發 能否拯救復星醫藥市值?
    然而復宏漢霖的盈利能力看起來與高估值並不匹配。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一季度,復宏漢霖的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3391萬元、742.1萬元及92.4萬元,研發開支分別為2.57億元、3.65億元及1億元,淨虧損分別為3.84億元、5.05億元及1.58億元。此外,復宏漢霖還自述其在可預見的未來會繼續產生虧損。
  • 【港股直通車】踏入第四季 再有兩家生物科技IP0港交所上市
    ▶ 財經生活頻道《1919創財經》戳△ 踏入第四季 再有兩家生物科技IP0港交所上市踏入2020年第四季,香港上市鑼聲源源不絕,在上周,香港交易所再迎來三家公司在主板上市,當中包括兩家生物科技公司,分別是:嘉和生物藥業和雲頂新耀,上市後表現如何,對於生物醫藥股,投資者究竟該PICK哪一個?
  • 天士力生物IPO:一款產品「打」天下 短期內難以盈利
    其主營業務為圍繞生物藥全生命周期,覆蓋藥物發現、產品開發及臨床研究、商業化生產及銷售的全過程,產品管線主要針對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及自身免疫疾病和消化代謝三大治療領域。數據來源:天士力生物招股書節點財經注意到,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天士力生物主要產品管線擁有19個產品,除了普佑克,其他18個均處於臨床前研究或臨床試驗階段,純屬一款產品「打」天下。就新藥研發漫長的周期而言,這一經營模式短期內恐難以改變。
  • 天士力生物IPO:一款產品「打」天下,短期內難以盈利
    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2017-2019年,天士力生物營收快速增長,但依賴於單一產品,公司尚未實現盈利,且存在毛利率下滑、新藥研發風險大等問題。  數據來源:天士力生物招股書  節點財經注意到,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天士力生物主要產品管線擁有19個產品,除了普佑克,其他18個均處於臨床前研究或臨床試驗階段,純屬一款產品
  • 對話康方生物創始團隊:志同道合,以開發、生產及商業化全球病人可...
    康方生物以開發、生產及商業化全球病人可負擔的下一代創新治療性抗體為己任,致力實現成為全球領先生物製藥公司的願景。作為一家聚焦原創抗體藥物開發的公司,我們將持續專注於滿足腫瘤、免疫及其他治療領域在全球的未決醫療需求,進一步加速現有產品管線的發展,保持開放多元的創新發展策略,建立並強化商業化運營能力,為早日實現我們的目標和願景而努力。
  • 瑞博生物科創板IPO:尚無一款產品商業化存累計未彌補虧損超6000萬...
    小核酸遞送技術是制約全球產業發展的瓶頸技術,瑞博生物截至當前在研產品仍處於早期階段,尚無一款產品進行商業化。另外,對於瑞博生物等專注於小核酸藥物的企業,市場認知水平不夠或存在產品商業化不達預期的風險。蘇州瑞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瑞博生物」)科創板IPO申請於2020年12月29日獲上交所受理,國泰君安擔任公司保薦機構。
  • 加科思-B(1167.HK)登陸港交所,創新研發打開商業化前景
    圖表一:加科思產品管線數據來源:招股書,格隆匯整理研發進度上,JAB-3068是國內臨床唯一進入IIa期的公司,針對三種實體瘤,於中國的臨床進度最快。公司強大的創新研發能力,將使得產品不斷可持續地孵化創新能力決定優勢地位,商業化前景無限其實,加科思的牛氣從很多側面都可以反映出來,公司執行董事、執行長兼董事長王印祥博士在製藥行業擁有超過20年的經驗,是浙江貝達藥業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曾擔任耶魯大學Koleske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專注於分子生物及生物化學領域研究多年
  • 加科思-B(1167.HK)登陸港交所創新研發打開商業化前景
    圖表一:加科思產品管線數據來源:招股書,格隆匯整理研發進度上,JAB-3068是國內臨床唯一進入IIa期的公司,針對三種實體瘤,於中國的臨床進度最快。公司強大的創新研發能力,將使得產品不斷可持續地孵化創新能力決定優勢地位,商業化前景無限其實,加科思的牛氣從很多側面都可以反映出來,公司執行董事、執行長兼董事長王印祥博士在製藥行業擁有超過20年的經驗,是浙江貝達藥業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曾擔任耶魯大學Koleske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專注於分子生物及生物化學領域研究多年
  • 康方生物-B(09926.HK)打新分析:第16隻未盈利生物醫藥股
    目前,以正在內部開發的下一代單克隆抗體數目計算,已經成為中國的領先公司,並擁有中國生物製藥公司中最豐富的針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創新生物製劑產品管線之一。在此治療領域,目前有兩款候選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一款候選藥物已在澳洲獲得IND批准 (AK120,為一款IL-4R抗體),還有一款(AK114,為一款IL-1 beta抗體)處於IND研究階段。
  • 北大生物:從產品開發到商業化生產 一站式生物製藥賦能平臺
    北大生物為中國乃至全球客戶提供生物醫藥從產品開發到商業化生產的全過程、定製化的一站式服務,實現打造中國優秀CDMO企業,助力生物醫藥研發、造福患者的使命。  一、乘勢而上,借力醫藥行業創新發展  生物藥是製藥行業近年來發展勢頭最迅猛的行業之一。
  • 8年研發燒掉30億仍無產品問世,「美女博士」執掌的康方生物IPO拼死...
    近日,生物製藥公司康方生物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申請主板上市,募集的資金約75%用於產品研發和商業化,約15%用於在中國廣州及中山發展生產及研發設施,約10%用於公司運營資金,具體募資規模招股書中並未透露。   今天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就和大家聊聊——康方生物IPO的「生死時速」。
  • 8年燒掉30億仍無產品問世,「美女博士」執掌康方生物IPO拼死一搏
    近日,生物製藥公司康方生物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申請主板上市,募集的資金約75%用於產品研發和商業化,約15%用於在中國廣州及中山發展生產及研發設施,約10%用於公司運營資金,具體募資規模招股書中並未透露。今天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就和大家聊聊——康方生物IPO的「生死時速」。
  • 多款產品即將進入收穫期,大面積回購的聯康生物集團(00690.HK)還要...
    多款產品即將進入收穫期,大面積回購的聯康生物集團(00690.HK)還要被低估多久?但市場並不總是有效的,有時候市場也會犯錯誤,導致估值被低估,如港股的聯康生物科技集團(00690.HK)就是被遠遠低估的企業,從研發進度來看,公司多款在研產品即將上市,且近期該公司回購不絕,但市場卻忽視這兩個重大利好因素。  巴菲特曾說過:「市場有時是錯的,有時是對的,在大錯特錯的時候,謊言會被戳穿。」同樣的,在市場犯錯的時候買入,顯然是一筆比較划算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