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77.5億港元創下最大金額配股融資,碧桂園服務為了規模很拼)
不久前宣布要做「國際領先新物業服務集團」的碧桂園服務,正馬不停蹄地開展新一輪融資擴張動作。
12月10日晚間,碧桂園服務發公告宣布,公司與配售代理訂立配售協議,擬以每股45港元的價格配售1.73億股股份,所得款總額及所得款淨額估計分別為77.85億港元及約77.45億港元。這是碧桂園服務,也是物管行業最大規模的一次配股融資。
配售股份佔碧桂園目前已發行股本約6.27%,配售完成後,原股東的股份將被稀釋。楊惠妍女士及其聯繫人持股比例將從52.59%下降至49.49%,其他股東從47.41%減少至44.61%,而承配人從零增加至5.9%。
來自IFR的報導顯示,騰訊、高瓴均參與了本次配售。這兩個「門外漢」現時已經躋身不少物業公司的股東行列,騰訊此前認購過世茂服務、卓越商企服務,高瓴則投資了建業新生活、合景悠活、保利物業等。
跑馬圈地是碧桂園服務本次配股融資的主要目的。碧桂園服務稱,配售事項獲得的所得款項淨額擬用作未來潛在收併購、戰略投資、營運資金及企業一般用途。
碧桂園服務執行董事兼總裁李長江在12月11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直言,「沒有規模就什麼都沒有,現在不抓緊布局,未來5年千億營收哪裡來呀?」此前11月26日在一場發布會上,李長江公開透露,碧桂園服務計劃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實現收入超千億。
行業最大規模配股融資
2020年,物業行業在資本市場備受追捧,不少上市物業公司的股價像坐上火箭一般飛速攀升,部分表現突出的漲幅高達2-3倍。以碧桂園服務為例,該公司12月11日收盤價為每股47.2港元,較首個交易日暴漲377%。
股價飆升為配股融資提供了重要基礎,這意味著同樣的股票可以賣得更貴。今年上半年綠城服務、永升生活服務、佳兆業美好已經率先行動,其中綠城服務更是在不到兩個月時間配股了兩次,累計集資39.9億元。
年底才行動的碧桂園服務並未在股價最高峰時配股。據時代財經了解,碧桂園服務的股價巔峰出現在8月的最後一天,最高時達到56.5港元/股,此後開始出現回調,11月25日達到下半年以來的最低位,收報41.8港元/股。
此次每股45港元的配售價雖較下半年的最低位有所上漲,但較巔峰時亦便宜了約20%。對於這個節點的選擇,李長江解釋道,此次配股融資表明了碧桂園服務的信心,優秀的企業在任何時候都有窗口期。
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較低的股價顯然是好事。時代財經獲悉,在正式發布配股公告前,市場已經有消息傳出碧桂園服務要配售1.1億股集資49.53億港元。最終披露的結果顯示,配售股份及集資規模分別提高至1.73億股和77.45億港元。媒體援引知情人士說法是,由於強勁的投資者需求,碧桂園服務擴大了配股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77.45億港元的所得款淨額是目前為止所有上市物業公司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配股融資。
碧桂園服務上市沒有採用傳統的IPO,而是選擇以介紹形式上市,介紹形式上市不發行新股,這意味著碧桂園服務上市時沒有像恆大物業那樣,率先融得一筆資金。
但上市之後,碧桂園服務很快就採取相應的股權融資手段彌補缺失。據時代財經了解,早在2019年1月10日碧桂園服務就曾宣布以先舊後新方式進行股份增補配售,集資19.39億元。加上12月11日這一次,碧桂園配股融資累計已募集96.84億港元。
除此之外,碧桂園服務在今年4月27日還發行了一筆本金總額為38.75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兩次配股,一次可換股債券,這是碧桂園服務自2018年上市以來僅有的三次融資,但募集資金總額已經達到135.59億港元。
「沒有規模就什麼都沒有」
無論哪個行業,規模都是至關重要,它意味著增長空間,意味著市場地位。儘管物業行業已經存在了許多年,但近兩年上市熱潮的興起才讓其真正進入競爭的狀態,規模成為了首要命題。翻閱各大上市物業公司的招股書,IPO所得資金首要用途都是用於潛在併購、戰略投資。
發起全行第一大規模配股融資的碧桂園服務,同樣有對規模的渴求。碧桂園服務稱,配售事項獲得的所得款項淨額擬用作未來潛在收併購、戰略投資、營運資金及企業一般用途。
另據12月10日公告披露,碧桂園服務4月發行的38.75億港元可換股債券,已經有35.91億港元用於已發生的收併購。
招銀國際分析師文幹森向時代財經表示,目前資本市場對於物業公司的考核標準,一般有三個:規模、利潤水平、增值服務,而規模很大程度影響利潤水平和增值服務。
「沒有規模就什麼都沒有,現在不抓緊布局,未來5年千億營收哪裡來呀?」李長江亦直言。此前11月26日在一場發布會上,李長江公開透露,碧桂園服務計劃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實現收入超千億。
今年上半年,碧桂園服務實現收入約62.71億元,全年收入或將超過百億,這意味著碧桂園服務要用五年的時間實現收入10倍的增長。
收併購是快速擴大規模和增加收入的捷徑。中報顯示,碧桂園服務上半年外拓速度明顯高於內生式增長,期內來自獨立第三方的收費管理面積為8591.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3.5%,佔總收費管理面積的比例從去年同期的20.5%上升至26.9%,而來自碧桂園集團的收費管理面積為2.3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6.05%。
獨立第三方貢獻的收入增速同樣高於內生式。上半年,來自獨立第三方的所得收入為11.16億元,同比增長100.9%。來自碧桂園集團的所得收入為28.83億元,同比增長45.1%。
碧桂園服務首席戰略官徐彬淮曾表示,碧桂園服務未來的持續增長有足夠的增長曲線來支撐,第一條增長曲線是仍具備高增長空間的基礎物業服務,第二條是正在高速發展的社區增值服務,第三條和第四條則分別是賦能中小物業及城市服務。
在通過收併購增加獨立第三方收費管理面積的同時,碧桂園服務同樣通過收併購來切入社區增值服務。據時代財經統計,碧桂園服務今年以來公開發布過5筆收購,並藉此進入新業務領域,包括收購從事保險的文津國際、從事一手代理的合富輝煌、電梯媒體城市縱橫、從事城鄉環衛管理運營的滿國康潔,以及垃圾處理、河道治理的福建東飛。
可以預見的是,在規模效應的影響下,不僅僅碧桂園服務,上市、融資、收購投資將成為整個物業行業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