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轉會史話系列「十一」:球員工會

2020-08-08 鋒言鋒語

沒有組織,一事無成。

這麼說吧,沒有職業球員工會,不僅福特等人解禁遙遙無期,限薪和轉會制度的改革也無從談起。勞資糾紛最早出現在英國,英國是世界工人運動的發源地。

馬克思寫《資本論》,提出「剩餘價值」,是出於對當時產業工人悲慘境地的同情。他認為資本家拿走剩餘價值【也就是利潤】的大部分不公平。「剩餘價值」更多的是政治理論,而不是經濟學理論。

受工潮推動,1833年英國推出《工廠法》,紡織工人,尤其是童工,每天工作不超過10小時。這個立法逐年完善,大大改善了工人的生存狀況,也為職業足球提供了最寶貴的發展資源:球迷。

如果沒有《工廠法》允許工人周六隻上半天班,他們如何進場看球?彼時沒有夜場照明,更沒有電視直播,俱樂部的生存發展,繫於足夠多的「客戶」。

職業球員算不算工人?球員憑「腳藝」謀生,計時支薪,很多人還另有營生,當然算。既算工人,誰來代表他們的利益?足總成立30多年後,職業球員意識到:儘管自己收入比普通工人高得多,待遇卻相對而言更差。

怎麼講?1901年,普通工人平均周薪【44小時】在一鎊上下,有一技之長可掙兩鎊半。球員周薪上限4英鎊,但續約一年一籤,毫無保障。俱樂部不續約,又不讓轉會,你就廢了。成立職業球員工會,勢在必行。

球員工會最早成立於1898年,叫「協會足球球員聯盟【AFU】」。足總和足球聯盟均不承認,三年後散夥。10年後,曼徹斯特的球員再次合謀舉事,領頭的是曼聯邊鋒梅瑞狄斯。對這人沒概念?不妨想像曼聯的拉什福德,曼城的斯特林為同行代言。

足球轉會史話系列「十一」:球員工會

比利·梅瑞狄斯

在梅瑞狄斯推動下,1907年12月,西北、東北和中部地區的眾多俱樂部派代表與會,成立「職業球員暨教練聯盟協會」【AFTU】。足總發現工會的宗旨還是挑戰最高周薪和轉會制度,再次拒絕承認。工會威脅罷工,足總立刻宣布對部分工會成員禁賽。

工會骨幹多為曼聯球員,拒不屈服,輿論稱其為「叛逆者聯隊」。足球聯盟惱羞成怒,差點取消曼聯當季的賽程。另一位大神,埃弗頓球星科爾曼力挺工會,主動加入,迫使足總於1909年妥協,承認工會。工會也讓一步,接受最高周薪,但要求贏球和打平有賞。這一狀態維持了40年,最高周薪逐步提高到12英鎊。

足球轉會史話系列「十一」:球員工會

蒂姆·科爾曼

戰後經濟復甦,球迷人數激增,球員工會於1955年加入「全國工會理事會」,再次向限薪發起挑戰。職業足球的萌芽期,限薪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時間一長,足球發展成觸及多個領域的產業,供求關係隨即建立,再限制俱樂部高薪納賢就不合適了。

美國的職業運動採用工資帽,俱樂部內部自行調節,比足球聯盟強制大鍋飯,操作起來更合理。一個行業總有人出類拔萃。薪水一刀切,傷害的是他們。足球職業化,必然帶來待遇的問題。1885年7月足總批准職業化,受制於當時的形勢,並不情願。

一邊職業化,一邊又想方設法限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俱樂部會在工資之外,另給球員一份「工作」,工資高得離譜。一個看更的,拿到高於行業平均幾倍的工錢。擺明是補貼「看更的」周末踢球。

繼足總批准限薪,足球聯盟於1901年也推出限薪令,距職業化誕生已經15年。這15年裡,尖子球員【比如梅西】一周掙10英鎊,是頂級球員【比如格列茲曼】平均周薪的兩倍。利物浦奪得20世紀第一個英甲冠軍,恰好在限薪政策出臺之前。全隊平均周薪7鎊。限薪令一出,利物浦球員立刻少拿一半。

足球聯盟之外,另有一個聯賽——「南方聯盟」,基本由倫敦和南部地區的俱樂部組成,不受足球聯盟管轄。他們用高薪誘惑球員離開足球聯盟,籤字費開到100英鎊!不少足球聯盟旗俱樂部的球員紛紛叛逃。南方聯盟在1920年被足球聯盟收編吞併,成為後者旗下的丙級聯賽。

英格蘭隊史有一位奇人,名叫湯姆·芬尼【於1998年獲女王冊封爵士】,司職右邊鋒或中鋒,地位相當於魯尼。

足球轉會史話系列「十一」:球員工會

湯姆·芬尼爵士

他在1953年隨國家隊出訪義大利,遇到帕勒莫招降:七千英鎊籤字費;月薪130英鎊外加獎金;一幢房子;一輛專車,旅遊費用俱樂部看帳。芬尼當時30歲,效力普雷斯頓,周薪14英鎊。

為什麼義大利青睞芬尼?二戰時,芬尼是一名坦克兵,隸屬蒙哥馬利的第八集團軍,參加轉戰埃及和義大利。休假時,他代表陸軍和當地球隊聯誼,其中一隊的陣中,有大名鼎鼎的奧馬爾沙裡夫【《日瓦戈醫生》的主角】。

回國後,芬尼把帕勒莫的條件拿給俱樂部看:轉會費3萬英鎊。普雷斯頓二話不說,拒絕了。芬尼沒鬧轉會,因為鬧也沒用。本來可以成為百萬富翁,芬尼卻因為轉會制度和薪資政策,退役後還要幹活。他是持牌管子工,接過了家族的管道工程業務。那麼,50年代,一名英格蘭主力國腳能掙多少?滿打滿算一年能掙多少?不到1700鎊:

-744鎊工資,

-400鎊國際賽出場費,

-72鎊聯賽出場獎金,

-45鎊足球聯盟傑出人才獎,

-50鎊足總杯傑出人才獎,

-60鎊歐冠獎金,

-150鎊累積福利等等。

如果他轉會意甲俱樂部,能掙多少?下回分解。

相關焦點

  • 足球轉會史話系列「十四」:「打」出來的轉會制度
    後者面臨失去吃職業足球這碗飯的機會,一怒之下罷工,不踢了。折騰了幾個月,紐卡終於放行。但這事沒完。1963年10月,職業球員工會說服他狀告紐卡,藉此廢除轉會制度中扣留球員註冊資格的條款。這場官司對於轉會影響深遠。聽說過「博斯曼法案」吧?該法案裁定球員約滿可自由轉會。
  • 足球轉會史話系列「十二」:希爾廢止限薪
    敵對球迷給他取了很多綽號,比較出名的有「卡斯楚【古巴領袖,以絡腮鬍子著稱】」,「拉比【猶太教教士】」。當時已經有歐冠,球員的國際賽收入也頗可觀,但增幅遠遠落後於整體周薪的漲幅。希爾踢球天賦不高,但聰明,博學,對足球方方面面思考深刻,堪稱「哲學家」。這一品質得益於他球員時代幹過多項兼職——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做文員,賣過燈泡,掃過煙囪,參過軍。希爾在1957年就任球員工會主席,立刻遇到桑德蘭違規關餉的難題。
  • 足球轉會史話系列「廿三」:遷徙的渠道
    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球員在華約內部有一定程度的轉會。蘇聯的很多資深運動健將在編制上掛靠蘇軍各軍兵種【相當於在足協註冊】,派駐華約各國,名義上「加盟」,實際上是「指導工作」,以便進一步控制各國的文體事業。之前提到的140多位蘇聯球員留洋,不少人在沙弗洛去奧地利之前,已經在東德、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廠礦球隊蹲點。
  • 足球轉會史話系列「二十」:白菜價的蘇聯球員
    上篇講到沙弗洛加盟維也納快速,這筆買賣就是蘇聯球員留洋的發令槍。從1988年夏天開始,一眾蘇聯國腳如過江之鯽,頭也不回地奔向西方。那裡是「好日子」所在。之後三年多,蘇聯足壇流失近150人【夠得上一個加強連了】,都是該國足球的菁華。蘇聯足球人才流失,是另一種形式的「國有資產流失」——蘇聯私有化的必然結果。切爾西的後台老板阿布,就是通過把國有企業私有化暴富的。
  • 足球轉會史話系列「十九」:衝破鐵幕
    哈奇帕納基斯在1975年加盟希臘球隊伊拉克裡斯——綽號「老人家」,是希臘的老字號俱樂部;津申科加盟奧地利豪門維也納快速是1980年,比布洛欣早了8年。哈奇帕納基斯又領先5年。說是轉會,兩人都不牽涉轉會費。哈奇帕納基斯好歹籤了正經合同,津申科沒有。
  • 足球轉會史話系列「十七」:東歐球員去哪兒了?
    三次從西班牙「抓人」,賣家都是巴薩。破紀錄的球員中,小一半是義大利人【8人】,既有羅西、巴喬這樣的巨星,也有倫蒂尼、阿納斯塔西和薩沃爾迪等人曇花一現。十名外援一半來自南美,阿根廷人最多:西沃裡、馬拉度納和克雷斯波,巴西和烏拉圭各一。
  • 足球轉會史話系列「十三」:「轉會」繼續,「續籤」沒了
    由於薪水誘人,青少年不必埋沒在毫無前途的行業【挖煤、修水管或銷售】,可以投身職業足球,實現自我。解除限薪五年後,英格蘭靠一批年輕球員奪得世界盃。中場球員穆勒瑞也不滿海因斯比自己高那麼多,把合約擲回給秦德爾:「去你*的,老子不籤!」秦德爾在合約上寫了一句話又順著會議桌扔了回來:「你不滿意就給老子滾!」穆勒瑞想了想,籤了。
  • 足球轉會史話系列「十」:桑德蘭被抓了現行
    英國人管這個叫「cook the book」。每個經濟實體,都必須有流水帳,俗稱「簿記」。流水帳記錄因交易而產生的成本和虧損,資產的增減。最早的簿記出現在古巴比倫時期,義大利數學家盧卡帕奇奧裡在15世紀釐定簿記的規則,被尊為現代「會計學之父」。至20世紀中葉,歐洲的簿記已經規範成熟。看一家機構是否存在違規違法,通行的辦法是讓審計署的人查驗該機構的往來帳目。
  • 足球轉會史話系列「十六」:匯率決定了轉會紀錄
    球員來自五湖四海,義大利俱樂部和這些國家的俱樂部打交道,以什麼貨幣結算就很有講究,而用什麼貨幣衡量他們的排名,同樣重要。轉會源自英國,在意甲崛起之前用英鎊為球員標價理所應當。兩次大戰,南美均倖免戰火塗炭,足球發展穩定持續。
  • 足球轉會史話系列「九」:萬惡的限薪
    ,俗稱「工資帽」。上期說到福特,他名垂青史,並不是因為破轉會費紀錄,而是違反薪資規定,引起職業足球一場革命。說限薪前,歪個樓,展開說一下前文提到的「走穴」。大家對娛樂界明星走穴有概念。改革開放之前,體制內的文藝工作者藉業餘時間,應第三方邀請,以個人名義外出表演,收入袋袋平安。 走穴,是舊中國相聲界的行話。清末民初,說相聲的將自己的場地稱為「穴口」,離開自己的地盤,上別處表演,叫「走穴」。
  • 足球轉會史話系列「廿一」:誰是德古茲曼?
    88歐洲杯前夕,蘇聯全隊無一人效力國外俱樂部;決賽兩年後,全隊成了「僱傭兵」,不再是「國家幹部」。蘇聯將球員以「幹部」的形式掛靠各國人事局,踢球只是「副業」。中文語境裡,這些運動員被冠以「專業」的稱號,西方媒體並不買帳,管這個叫「政府資助」。當他們再次於國際賽場集合,蘇聯已成了獨立國協。參加1992歐洲杯的獨立國協,20人的陣容11人在國外俱樂部踢球。
  • 足球轉會史話系列「廿五」:經紀人
    隨著球員跳槽身價暴漲,經紀人逐漸由幕後走向前臺。二十多年前球員轉會,我們只知道他轉會費大約多少,去了哪家俱樂部,卻極少知道是誰操辦的。那個年代,普通球迷壓根兒不會去打聽球星轉會的細節,都是什麼人在運作。現在?哪個球員可能轉會,球迷基本知道是誰在幫他們打點。咋個打點?登「尋人啟事」嗎?你還別笑,一百多年前,引援就是玩的。直到本世紀初,這招依然管用。
  • 足球轉會史話系列「十五」:義大利人真有錢
    耶普松是轉會史上的重要標誌。哈塞·耶普松他從亞特蘭大加盟那不勒斯,標誌著「意甲時代」揭幕。查爾斯不是第一位留洋的英國球員。查爾斯在意甲非常成功,為「老婦」拿了3屆意甲,兩次捧起義大利杯,並在1958年以28球穿走意甲金靴。查爾斯在尤文5年,155場比賽破門108次,在那個年頭是個驚人的紀錄。查爾斯和鋒線搭檔西沃裡、博尼佩爾蒂【後擔任尤文主席多年】合作無間,被譽為「神聖三叉戟」。
  • 足球轉會史話系列「八」:為什麼桑德蘭被稱為英格蘭銀行
    桑德蘭足球俱樂部 成立於1879年 綽號「黑貓」此後半個多世紀,「白金」鋒線又出現六次:國際米蘭和皇馬各兩次,米蘭和尤文圖斯各一次。家家是豪門。進入1950年代,意甲漸成轉會市場的第一買家,尤文圖斯和國際米蘭力度最猛。1967年,丹麥人尼爾森助博洛尼亞奪得意甲,以五億裡拉【合30萬英鎊】跳到國際,與西班牙人,金球得主蘇亞雷斯搭檔。
  • 足球轉會史話系列「廿二」:什麼是全球化?
    足壇的「海歸」一詞,就是形容祖父輩移民南美的義大利後裔,已為出生國參加過國際賽事,卻在轉會意甲俱樂部後又代表義大利。曾有人質疑「海龜們」的忠誠,義大利功勳主帥波佐不以為然:「如果他們能為義大利去死,那就一定能為義大利比賽!」他帶領義大利蟬聯世界盃,陣中海龜比比皆是。
  • 歐洲足球:「全民戰疫」進行時
    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夏季轉會窗口將會有很大的彈性,轉會的數量和金額也將有大幅度的縮水,帶著喧囂泡沫的金元足球,恐將就此進入縮水時代。降薪:大勢所趨與公司運營一樣,面對疫情重重,這些俱樂部開源節流的第一招,便是「減薪」。
  • 「足球」歐冠百場俱樂部系列之八:帕特裡斯·埃弗拉
    同時他的體能、頭球能力和戰術敏銳性也使他成為歐洲最好的防守球員之一。他是如何在歐冠聯賽中出場100次的埃弗拉的職業生涯開始於義大利,但是他的上升期實際上是在尼斯的兩個賽季開始的。尤其是在2001/02賽季幫助尼斯升入法甲聯賽。隨後他轉會到了摩納哥,迪迪埃·德尚堅持讓埃弗拉改踢邊後衛的位置,而不是他之前踢的邊前衛或邊鋒。
  • 「偽球迷」如何快速了解足球?不如從這些遊戲開始
    既然是扮演一名足球經理(也擔任主教練的職責),比賽進行時自然是無法操控球員的,不過可以在教練席上運籌帷幄,調整戰術與球員,在另一個角度上欣賞足球的策略之美。作為大廠科樂美旗下的遊戲,《PES Club Manager》自然繼承了《實況足球》系列的授權,在真實球員名稱和建模的加持之下,玩家能夠更為沉浸其中。
  • 「偽球迷」如何快速了解足球?不如從這些遊戲開始 | A Rank
    標題帶有「Manager」字樣的足球遊戲往往強調俱樂部運營,本作自然不例外,玩家需要事無巨細地處理好俱樂部的名稱、主場、人事、比賽、戰術、設施、贊助商、球員組成等種種事務,讓自己的俱樂部向著冠軍和更高級的聯賽進軍。
  • 20 年,這是屬於你我的「實況」時代
    於部分「實況足球」玩家而言,在奈及利亞陣中名不見經傳的巴班吉達則成為了當時開檔必買的「bug 級」球員。還好有《體壇周報》,我和球友們在課堂上、被窩裡對照著球員名單排出了各種高性價比的陣型,並在上下學途中和各類「去同學家補習」的謊言中掐好時間演練一番。誰都夢想自己的陣中能擁有羅納爾多和巴蒂斯圖塔這樣的世界級巨星,但初始轉會成本有限的大多數玩家只能依靠一場場比賽的積累去搜集心儀的大牌球星。但無論最終陣型怎麼變,有一名球員在陣中的地位始終沒法動搖,他就是奈及利亞球員巴班吉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