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官方紀錄顯示,阿納託利·津申科是第一位加盟國外俱樂部的蘇聯球員。
阿納託利·津申科
實情並非如此。第一位蘇聯球員應該是……,【深呼吸再念】瓦西裡斯·哈奇帕納基斯。
瓦西裡斯·哈奇帕納基斯 「希臘馬拉度納」
究竟誰對?有趣的拐點也就在這。
哈奇帕納基斯在1975年加盟希臘球隊伊拉克裡斯——綽號「老人家」,是希臘的老字號俱樂部;津申科加盟奧地利豪門維也納快速是1980年,比布洛欣早了8年。哈奇帕納基斯又領先5年。說是轉會,兩人都不牽涉轉會費。哈奇帕納基斯好歹籤了正經合同,津申科沒有。
津申科能去奧地利踢球,要感激兩件事:維也納快速和奧地利共產黨關係很好;一位名叫庫爾特冾斯特卡的奧地利記者是共產黨員,他代快速俱樂部向蘇聯「老大哥」提出借人。蘇聯國家體委再三斟酌,俯允了兄弟黨的要求。
蘇聯球員本質上是「業餘運動員」,沒有轉會費也不奇怪。社會主義國家的專業運動員,按西方的定義,是「受國家資助」的專業人士,和服務的機構之間沒有勞資合同,不能算「職業球員」。
津申科去奧地利踢球的方式有點非主流——以蘇聯駐奧使館電器工程師的身份抵達維也納,給人的感覺就是:「閒著也是閒著」,於是撥冗為「快速」踢球。既然是業餘玩票,拿薪水就不合適了。快速給津申科的工資,一分不少,統統落在蘇聯使館手裡。使館無端端成了創匯單位。
創匯?幾十年前的很多社會主義國家,外匯不能作為通貨,也不得掌握在私人手裡。企業或事業單位為國家帶來外匯收入,都叫創匯。國家把外匯收了,再按牌價兌給你。
津申科原擬在維也納只待一年。因為功夫太好,為快速拿了奧甲,又拿了奧杯,主人家一再挽留,盛情難卻。他又多待了兩年。哈奇帕納基斯不一樣。他生在希臘政治難民家庭,在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的塔什幹地區長大。名字「瓦西裡斯」,就是普通俄國教名「瓦西裡」的希臘語拼法。因為天賦異稟,被當地球探發現,吸收進當地俱樂部「塔什幹棉農」。棉農打進蘇聯頂級聯賽,按照法律,小哈必須申請入籍才能在繼續上場。
哈奇帕納基斯於是入籍,還代表蘇聯兩級青年隊上場,參加了1976年的奧運預選賽,被視為布洛欣的衣缽傳人。1974年,希臘的軍人獨裁結束,流亡在外的希臘難民陸續回國。哈家也不例外。小哈又隨家人返回祖籍塞薩洛尼基,加盟當地俱樂部伊拉克裡斯,效力該隊16年。
伊拉克裡斯足球俱樂部
該隊的上座率,全靠瓦西裡斯撐著。希臘一看這孩子好強,立刻召他進國家隊,和波蘭打了一場友誼賽。國際足聯馬上出面制止:他為蘇聯上過場!
蘇聯其實不在乎,國內人才多的是,何必留難一個孩子?希臘足協不敢得罪國際足聯,沒有讓蘇聯出面協調幫忙。此事不了了之。如果希臘有此人助陣,不必等上20年才打進世界盃。嚴格來講,哈奇帕納基斯和津申科也不算先驅。之前已經有人在國外踢球。
1970年代中,有不下三人在東德和波蘭的俱樂部踢球。都不算轉會。多爾戈夫、卡裡莫夫和伊萬諾夫分別是蘇聯在東德和波蘭駐軍的球隊成員,他們為當地的廠礦企業球隊踢球,多以教練兼球員的身份,屬於老大哥下基礎傳幫帶。
蘇聯體委沒拿哈奇帕納基斯當自己人,純粹的俄羅斯人還用不完呢,少個把外族歸化球員有啥影響?蘇聯球員,特別是國腳,出國踢球的起點始自謝爾蓋沙弗洛。
謝爾蓋·沙弗洛
沙弗洛是烏克蘭人,在拉脫維亞加盟共和國成名,因表現傑出,天資不錯,被「調」到莫斯科效力斯巴達克【既然是專業運動員,也就不存在「轉會」】。這是當時的慣常做法:領導覺得誰該為哪個隊踢球,只需一紙調令。一個子兒都不用掏。
斯巴達克主教練貝斯科夫同時又是蘇聯國家隊主帥。這又是國情——所謂「國內練兵,一致對外」。沙弗洛為斯巴達克奪得1979年全蘇錦標賽【蘇聯頂級聯賽】,參加了莫斯科奧運,半決賽輸給東德,只得銅牌。著名國腳達薩耶夫、希迪亞圖林、巴爾塔沙和沙弗洛是隊友。
達薩耶夫、希迪亞圖林、巴爾塔沙
1986年,沙弗洛加盟莫斯科魚雷【蘇聯海軍的球隊】,已經30歲了。這個年齡在蘇聯和當時的大部分社會主義國家,運動員的競技生涯就算到頭了。退役去地方足協或體委帶梯隊,是很多人的出路。
時來運轉,奧地利人又找上門來。
有招聘津申科的經驗,維也納快速「快速」籤下沙弗洛。1987年,沙弗洛轉會維也納快速時,已經是31歲「高齡」。和津申科一樣,沙弗洛也立刻為快速奪得奧甲。職業生涯暮年,還有機會實現人生價值,不錯了。普斯卡什加盟皇馬時,不也這個年紀?
沙弗洛出國,推動蘇聯國腳像滾雪球一樣競相留洋。中國改開十年後,戈巴契夫也開啟蘇聯的體制改革和經濟開放。蘇聯球員終於迎來實現自身價值的契機。
蘇聯體委對運動員出國有限制:須為國家贏得過榮譽,30歲以上。我國的類似政策略為寬鬆,足球運動員28歲以上就符合部分條件。得益於蘇聯在1986世界盃和1988歐洲杯上的突出表現,那兩屆國腳中的大部分被「批發」到西歐。1990世界盃之前,共有30多名蘇聯球員走出「鐵幕」,至蘇聯解體【1991年12月別洛韋日條約】,留洋的蘇聯球員接近150人,去向五湖四海,有些地方你做夢都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