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改換門庭先例多的是。
足壇的「海歸」一詞,就是形容祖父輩移民南美的義大利後裔,已為出生國參加過國際賽事,卻在轉會意甲俱樂部後又代表義大利。
斯基亞菲諾
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曾刷新世界紀錄的斯基亞菲諾,代表烏拉圭拿了世界盃後,又認祖歸宗成為義大利國腳。可惜,義大利並未因他助陣撈著便宜,反而無緣瑞典世界盃。義大利一氣之下開啟海禁,過了幾十年才打開國門再迎世界各國的好手。
迪斯蒂法諾
迪斯蒂法諾不僅代表阿根廷拿過美洲杯【1947年】,代表西班牙去了世界盃【1962年】,還撥冗代表哥倫比亞踢了幾場【1949年,但這個紀錄不被國際足聯承認,哥倫比亞當時不是國際足聯會員】。因為這個,迪斯蒂法諾被國際足聯禁止繼續代表阿根廷。在西班牙足協施壓下,國際足聯同意老迪歸化之後代表西班牙。
普斯卡什
普斯卡什助匈牙利打進1954世界盃決賽,1962年他又作為迪斯蒂法諾的隊友去了智利。
庫巴拉
巴薩名宿庫巴拉,先後代表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西班牙;
桑塔瑪利亞
桑塔瑪利亞為烏拉圭踢了20場,又代表西班牙上場了16次。
曾有人質疑「海龜們」的忠誠,義大利功勳主帥波佐不以為然:「如果他們能為義大利去死,那就一定能為義大利比賽!」他帶領義大利蟬聯世界盃,陣中海龜比比皆是。
維多利奧·波佐
國際足聯覺得這麼搞不像話,禁止一人收多家茶禮:你決定侍奉誰,那就侍奉到底。還記得前面說到的那位希臘球王嗎?哈奇帕納基斯要是活在21世紀,別說是希臘,烏茲別克、賽普勒斯都行。
1990年世界盃 阿根廷淘汰義大利
馬拉度納始終認為自己是阿根廷人,還在世界盃淘汰了「祖國」義大利——那不勒斯不覺得自己是義大利的一部分。他沒想過為義大利踢球,義大利人倒是希望他去死。
國際足聯將代表國家隊這麼神聖的事情,搞得好像競選。一個孩子已經代表了某國的青少年梯隊,卻還能在21歲之際選擇成年隊,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你是哪國人,心裡沒點數嗎?足壇有這麼一群人,因為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具備代表不同國家隊的資格,國際足聯給這些人「第二次生命」。
如果一個國足壇的青訓儲備充足,人才濟濟,犯得著讓球員認祖歸宗嗎?伴隨歐盟成立,足壇又面臨雙重國籍的問題。哪怕你不選擇代表義大利,但身為義大利「後裔」,擁有一本義大利的護照還是可以的,而且很有好處。
為什麼要多找本護照?因為歐盟成員國範圍內,人才自由流動。你在歐盟內部轉會,擁有歐盟護照,註冊時不算外援。德古茲曼和那幾位大神不相干,他的例子是全球化的縮影。另一例子是哈格裡夫斯。
哈格裡夫斯
作為威爾斯後裔,他出生在加拿大的卡爾加裡,又有英格蘭的祖先,他最終選擇了英格蘭。這和愛國沒關係,純粹是個人利益最大化。個人利益最大化,恰是全球化的縮影。
什麼是全球化?
全球化是一個複雜,多稜面的社會發展現象;是全球範圍內,個人、企業和政府互動和融合的進程。這一現象的產生,歸因於交通日益便利,資本和技術的交流日益廣泛;後果則是國際間的貿易、文化和思想更深入的結合。沒有全球化,就沒有德古茲曼的今天。
全球化導致移民激增,以發展國家的居民向發達國家遷徙為主流。即使反向流動,你一樣可以憑父母或出生地,獲取目標國的身份證。沒有德古茲曼他爹移居加拿大,他不會出生在冰天雪地的北國;不是因為加拿大護照近百國免籤,他難得去荷蘭試訓學藝,進而在歐盟各地謀生。
全球化的概念古已有之,分為三大階段:15世紀開始的大航海時期;19世紀前後的殖民時期,本世紀前後的數字科技時期。大航海推動歐洲列強全世界瓜分勢力範圍,推動移民潮,又因為戰爭帶來持續的人口和財富轉移。
美國為什麼可以倡導所謂的「五眼聯盟」制裁中國?因為這五國【英美加澳印】都曾經是大英的殖民地。航海勢必造成列強爭奪海權,有了海權就可以保障殖民地和宗主國之間的貿易暢通。為確保海上貿易和補給。海軍又成為各國優先投資和改善的對象。投資海軍意味著造艦,造艦才是工業革命的真正動力。也正因為海軍鑄就貿易渠道,為後世更廣泛的交流打開了方便之門。
南美為什麼有那麼多義大利人?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國內民不聊生,很多人冒死渡海去新大陸尋找出路。馬拉度納的母會博卡青年,就是義大利移民後裔組建的。1911年,阿根廷境內有兩百萬義大利移民,移居巴西的370萬歐洲人當中,四成來自義大利。
足壇的全球化在二戰之後起步,契機是布雷頓森林協議。這個協議為資本突破國界,全球流通奠定了基礎。球員轉會,不僅是勞務輸送,也是貨幣流動。如果資本不能相對自由地進出各個國家,總不能讓意甲俱樂部背著幾百億裡拉去南美談生意吧?既不人道,還很危險。
歐盟的前身是歐洲經濟共同體,再往前是歐洲共同市場。歐洲夾在美蘇之間,趨吉避兇,從經濟到政治高度結盟。歐盟就是歐洲邦聯。沒有這個政治環境,個人難以走出國門,去不同文化和習俗的異鄉打拼。歐盟成立前,各國仍有移民法管控人口流動;歐洲一體化,入會者均享有貨物、資金和人力流動的自由,原來約束轉會的習俗和規矩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