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物者說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一片混沌,一個叫盤古的人用斧頭將這片混沌劈開,有了天地,在他去世後,兩隻眼睛變為日月,左眼為太陽,右眼為月亮。
所以,中國自古就有對眼睛的崇拜,四川的三星堆遺址把這種眼睛崇拜發揮到了極致。
無獨有偶,在距離中國上萬公裡的埃及,關於眼睛也有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之前的尼羅河畔,一個叫賽特的壞神,殺害了自己的哥哥——國王奧西裡斯,佔據了古埃及。
奧西裡斯的孩子荷魯斯長大後,發誓要為父親報仇,在與塞特的搏鬥中,荷魯斯的左眼被奪走了。
荷魯斯的眼睛非同尋常,左眼代表月亮,右眼代表太陽(和盤古正好相反)。
左眼被奪走了,月亮神自然要出手相助。所以在一個月圓之夜,荷魯斯在月亮神的幫助下,殊死搏鬥,終於打敗了塞特,並將左眼奪回。後來,荷魯斯將這隻失而復得的眼睛獻給了父親,已經成為冥神的奧西裡斯。因此這隻左眼就有了連接生死的獨特作用,被稱為「荷魯斯之眼」。
古埃及人相信荷魯斯之眼能在重生復活時發生作用,所以經常在棺槨、裝飾物上刻畫有荷魯斯的眼睛。而這種標誌性的元素,也影響到歐洲,很多歐洲貴族去世要給死者身上放關於眼睛的裝飾。《權利的遊戲》中喬弗裡死後,就有此類裝飾。
荷魯斯之眼在埃及和西方都非常有名,現在我們看到很多大英博物館的紀念品就是按照荷魯斯之眼來開發的。
古埃及人將眼睛的崇拜貫徹的相當徹底,在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體現。將高超的玻璃製作工藝和眼睛崇拜相融合,就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色彩斑斕的蜻蜓眼玻璃珠。
我第一次看這些玻璃珠,覺得像極了小時候玩的彩色彈球。透明的珠子裡面,有不同的色彩,約幾個小夥伴,拿幾個珠子就能玩一個下午。不過這些珠子在古代可是只有上層社會才能擁有的貴重物品。
看見它的名字,第一反應,為什麼叫蜻蜓眼?而不是兔子眼、貓眼?查了一下,才知道是因為上面一圈圈的紋飾,像極了蜻蜓等昆蟲的複眼,所以近代學者給它起了這個名字。不得不佩服學者的知識儲備和想像力。
根據考古發現,學者們基本認定這種獨特玻璃珠起源於埃及的十七王朝,大約是公元前1700~1500年,相當於我們中國的商王朝。
在古埃及,「蜻蜓眼」最初是來裝飾棺槨這樣的喪葬用品的,顏色比較單一。隨著技術進步,使單色的母珠加入其它顏色的同心圓成為可能。
外貌的變化、顏值的提升使它的用途也更加多元,用來裝飾一般器具或者直接佩戴在身上的情形越來越多。
幾千年前,玻璃珠都是手工製作,全世界沒有一對一模一樣的珠子。戴多少個、戴什麼顏色的,完全按照個人喜好搭配。
這種隨意搭配珠子的模式,潘多拉確實和它比較相似,就連價格昂貴這一點,潘多拉也完美的繼承了下來。不過在奢侈程度上,這種玻璃珠更勝一籌,畢竟在當時玻璃可是堪比黃金的珍貴物品。
既然是奢侈品,總有人不論價格多少都要換來裝飾自己。也有人不論多遠都要「代購」。這些彩色的珠子從埃及出發,穿越地中海,到達中東,當時生活在中東的遊牧部族,在戰爭、遷徙的過程中到達費爾幹納,翻越帕米爾高原,到達天山。所以中國境內,蜻蜓眼玻璃珠首先在新疆發現,時間可以追溯至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
這種彩色的玻璃珠來到中國,迅速受到了上層社會的青睞,從新疆一路向西,駛向中原。戰國初年,中原很多高等級的貴族墓中開始出現蜻蜓眼的身影。
最為大家熟悉的就是曾侯乙墓。除了編鐘等耳熟能詳的文物,170多顆的蜻蜓眼玻璃珠也是在這座墓葬中發現的!
剛開始中原的貴族只能「代購」。價格昂貴不說,圖案也不符合自己的審美。於是,戰國中期,隨著楚國玻璃製造技術的進步,蜻蜓眼玻璃珠也有了中國製造:
材質:從鈉鈣玻璃到鉛鋇玻璃;
顏色:從單調(藍色、橘色等)到多元;
紋飾:從簡單的同心圓到規範布置紋飾;
形狀:從圓形到橢圓等多種形狀;
用途:從隨身佩戴到多種物品裝飾;
使用範圍:從貴族到一般百姓;
以楚國為中心,考古學家在很多省都發現「中國製造」的玻璃珠。我個人非常喜歡洛陽金村出土的銅鏡,上面鑲嵌有很多藍色的蜻蜓眼,非常有特點。
灶物者再說
「絲路」不是一條單獨的道路,而是東西交流往來的道路網;「絲路」不僅販運絲綢,還有很多有趣的東西翻山越嶺,融入彼此生活。
兩千多年前流行於北非、亞歐大陸的「潘多拉」就是東西文化交流的見證。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貴族也許不認識法老,也不知道這個有特殊圖案的小珠子除了好看還有其他功能,他們用自己的審美對小珠子進行各種改造,裝飾他們喜歡的任何地方。
參考文獻:
1.王穎竹. 兩周時期費昂斯技術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9.
2.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發掘簡報[J].文物,1979(07).
3.吳澤.蜻蜓眼玻璃珠的前世今生[J].大眾考古,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