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4歲了還在吃手,該咋辦?找到背後原因比改正習慣重要

2020-12-26 等風來育兒

01 孩子吃手你知道多少?

看到網上有位媽媽求助:如何幫助4歲女兒戒掉吃手的習慣。

媽媽說孩子從月子裡開始吃手,嘗試過帶指套、在手指上抹苦瓜水、也嚇唬過孩子,但是都沒有效果,甚至由於長時間吃手,孩子的牙齒已經有點變形了。

一歲之前的孩子吃手是正常現象,家長不必太過擔心,但是一歲之後孩子還戒不掉吃手的習慣,家長就要引起注意了,畢竟孩子越大吃手的危害就越多。

比如對牙齒的危害,當大部分乳牙都長出來後長時間吃手會導致牙齒排列和咬合出現問題,嚴重點還會影響孩子練習發音和說話能力。

再大一點的孩子,會走會跑之後雙手到處亂蹭,在大人不注意的情況下吃手很難保持衛生乾淨。

再加上長時間吃手導致手上皮膚敏感,很容易破皮引起感染。

02 孩子吃手真的是一件壞事嗎?

那麼當注意到孩子有吃手的行為,家長是否要第一時間制止呢?

是否制止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來判斷。

在孩子1歲前吃手是正常現象,常見的生理原因有三個:

一、吮吸需求

孩子生下來就有吮吸的欲望,有些孩子甚至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吃手。

前6個月的孩子吮吸需求很強烈,有些孩子通過喝奶滿足不了便會吃手來滿足吮吸的需求。

所以當家長發現新生兒吃手時,觀察孩子是否餓了,若剛剛餵過奶,則說明孩子的吮吸需求比較強烈。

二、探索身體

6個月後的孩子吃手又是另一種解釋,他們的吮吸需求下降了不少,但是多了一種探索的欲望。

孩子們會通過吃手來探索這個新世界,這也是孩子第一次知道「手」、「腳」這些概念,會不斷把玩自己的手與腳。

三、出牙期

還有一種可能是孩子剛開始長牙,在出牙期的孩子也會頻繁的吃手,出現口水增多的現象,家長也不用過多幹預,給孩子準備一些磨牙棒就行。

除了以上的生理原因外,孩子的心理原因導致的吃手常常被忽略,而這也是超齡吃手最主要的原因。

03 大齡孩子吃手的原因

之前出門逛街常常可以看到坐在嬰兒車上的孩子會時不時的吃手,家長在一旁與人攀談。

這個場景中孩子吃手是由於孩子無聊,無所事事才會吃手。

另外通過吃手這個舉動,孩子可以進行自我安撫,比如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感到緊張就會吃手,通過吮吸這個熟悉的舉動來緩解心理壓力。

還有就是當孩子感到焦慮時也會用吃手來緩解,不要以為只有成人才有焦慮,孩子們的焦慮不比大人少。

但孩子們不像大人有多種途徑去緩解焦慮,但是孩子能想到的辦法不多,最熟悉的方法就是吃手,這也是孩子從小就會的自我安撫技能。

大齡孩子的常見的焦慮有入園焦慮,要長時間離開熟悉的環境到陌生的環境,對於沒有接觸過分離的孩子而言,無疑有巨大的心理壓力。

所以一般在開學季,往往會見到很多孩子會出現吃手的現象。

04 如何幫助孩子戒掉吃手

一歲以前的孩子吃手要分為兩種情況:

若只是偶爾吃手,家長不用太過擔心,順其自然就行,不用過分拒絕孩子吃手。

若孩子的吃手現象很頻繁,不管是醒著還是睡著都在吃手,那家長就要引起注意了。

是不是沒有達到孩子的吮吸需求?或者孩子探索的地方不多只能吃手?

但也不是強制的拒絕孩子吃手,人都有逆反心理,你越不讓孩子做的事情孩子越會做。

家長可以考慮引入安撫奶嘴和安撫巾,有研究證明,戒安撫奶嘴比戒吃手容易。

還可以給孩子做一些手指安撫操,一方面是為孩子手部的精細動作做準備,另一方面也是降低了孩子吃手的機會與概率。

還可以藉助一些小工具來幫助孩子減少吃手的頻率:

1、厭惡療法

塗苦味的液體,比如苦瓜汁塗在手指上

2、給手指套點東西

給孩子的手指戴上指套、貼創口貼或者紗布。

在使用這些工具時,家長要注意使用的時間期限,不能一直使用,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效果不大,則可以考慮換一種方法,找到孩子吃手的原因才是戒掉吃手的最佳方式。

孩子在一歲之後戒吃手,需要家長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心力。

先找到孩子吃手的源頭,再根據不同的原因選擇不同的解決方案。

若孩子是因為感到無聊才吃手,則家長需要多花一點時間陪伴孩子。

舉個例子,當孩子坐車時由於被安全座椅束縛住,所以能玩的地方有限,這時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玩遊戲,一起唱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若是孩子感到焦慮,家長就要不但要知道孩子為何焦慮還要解決孩子的焦慮。

之前見過一個3歲的小女孩,平時一直是媽媽全職照顧,媽媽是一個很有教育理念的家長,與女兒的互動質量很高,之前沒有吃手的習慣。

直到某一天發現女兒時常會自己呆在一處吃手,看見媽媽過來了才放下,一旦沒人注意她便繼續吃手。

媽媽為此感到很擔心,想戒掉這個習慣,卻無從下手,直到聽到外婆在對女兒說二胎的事,媽媽才意識到可能是因為這件事女兒感到了焦慮。

為此她花了大量的時間告訴女兒媽媽很愛她,女兒才停止了吃手。

孩子焦慮的原因多種多樣,尤其是大齡孩子或異常敏感的孩子,大人無心的一句話很可能在孩子心裡泛起不小的漣漪。

對於能聽懂故事內容的孩子而言,講繪本也是一種選擇。

通過故事或者繪本告訴孩子吃手的壞處:

「吃手很容易有細菌進入嘴裡,那就很容易生病,一旦生病了我們就不能出去玩了。」

「小寶寶才吃手呢,我們已經長大了,不用再吃手了。」

對於大齡孩子戒吃手,家長要做好長期「長期抗戰」的準備,只有家長做好準備了,孩子戒除吃手才會容易一些。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吃手、咬指甲的習慣要怎麼戒除?家長用這3步引導,或能根治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小習慣,這些習慣一旦沒有及時改正,就會影響孩子們未來的成長情況。尤其是很多孩子小時候喜歡吃手,這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家長要從根源上找到解決辦法。
  • 寶寶越吃手越聰明?美國兒科學會:4歲還吃就該管管了
    超過一半的孩子在6-7個月之後就不再經常吮吸了,當然也有一些孩子時間會久一些。如果你的孩子超過4歲了還在吃手指,那就應該採取措施了,長時間吃手,會影響孩子的口腔上顎以及牙齒排列。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4歲了還吃手的話,會受到同伴和兄弟姐妹以及親戚的負面評價,這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
  • 孩子老吃手是怎麼回事?該阻止孩子吃手嗎?
    經常收到寶媽關於孩子吃手的留言,比如:一嘉老師,您好,我家女兒 3 歲半,總是吃手,我們帶去醫院也檢查了,也不缺微量元素什麼的,您看是不是她比較焦慮啊,我有注意觀察,看是不是一個人的時候或者著急的時候才會吃。但是我發現我女兒吃手是隨機的,我也給她講了《我們的身體》這樣的書,告訴他手上有看不見的細菌,您說為什麼啊?
  • 寶寶三歲半了還喜歡吃手,你可千萬要注意,背後的原因必須要知道
    "文/月兒媽媽(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前幾天,鄰居家的媽媽忽然半夜急衝衝的問我,「你家孩子吃不吃手呀?我家孩子這幾天不知道怎麼搞的總是吃手,說也不聽,」要知道鄰居家的孩子已經3歲半了,這時候吃手確實要引起重視。
  • 孩子4歲又開始吃手了,還越吃越嚴重,家長可以試試這4種辦法
    童童1歲的時候喜歡吃手,後來不吃了。現在4歲了,又開始吃手,而且越吃越嚴重,之前還是睡前吃,後來發展到白天也吃,話也少了,懶得動,一直吃著手指。大拇指都吮吸出泡。老師也反映孩子在學校吃手,甚至連發言、互動交流都少了。老師跟她講道理也沒有用。
  • 為什麼每個孩子都吃手?一直給寶寶吃真的沒關係嗎?
    吃手的寶寶更聰明哦4~7個月寶寶,開始會用手和嘴來探索外面的世界,吃手不僅可以讓寶寶手的精細動作得到鍛鍊,也通過口腔刺激,促進大腦發育,所以吃手的寶寶真的更聰明哦。3. 吃手也是尋找安全感當寶寶遇到驚嚇或不安時,吃手可以緩解壓力,幫助寶寶自我安慰。這和有的孩子一緊張就搓手,揉眼睛等是同樣的道理。
  • 「整天把手放在嘴巴裡,一拽出來就哭」,孩子吃手,家長該不該管?
    寶寶「吃手」到底要不要阻止?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寶寶愛「吃手」的問題~ 1、吸吮手指的原因 寶寶喜歡吸吮手指,其實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現象,甚至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經有這種能力。
  • 寶寶吃手好處多多,但超過1歲就要開始改正,可以使用這5種方式
    寶寶到了4個月左右的時候,會開始「吃手」,樣子特別的可愛,但是寶寶總是吃手,會讓家長感到很擔心,怕寶寶長時間吃手會影響健康,想要幫寶寶改正,卻發現沒那麼容易。寶寶吃手,其實有很多的好處寶寶吃手,不僅看上去很可愛,而且還有非常多的好處,這是一件好事,家長不要過於擔心。
  • 寶寶5歲還在吃手,寶媽瘋狂咆哮都不管用,寶寶吃手到底要不要管
    5歲寶寶還在吃手,寶媽用盡方法都不管用,寶寶吃手是否要幹預西西是一個5歲男孩,最近西西媽媽十分苦惱,因為西西一直都有吃手的習慣,之前西西媽媽並沒有刻意糾正。如今西西大了,擔心影響西西的身體健康和牙齒美觀等問題,西西媽媽決定開始糾正西西吃手的習慣。在西西手指上塗辣椒油,給西西帶手套,在西西的小手上綁上東西等等,這些方法都不管用,軟硬皆施,西西的吃手習慣就是糾正不過來,究竟該怎麼辦?
  • 孩子喜歡吃手很常見,但卻不能無視,5個原因家長早了解早做應對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有一些壞習慣可能就是從小養成的,那個時候父母們不夠重視,所以在長大之後很難改掉。父母們在生活中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壞的習慣,那麼一定要提前引起重視,也要及時的幫助孩子改正。因為一些壞的習慣,一旦持續到孩子長大了。那麼這樣的壞習慣很有可能就會給孩子的今後帶來負面影響了。
  • 王一博「啃手」被偷拍,孩子愛吃手,小習慣隱藏大問題
    01孩子為什麼愛吃手?不同年齡的孩子咬手的原因也不同,嬰兒吃手屬於發育的必經階段;3歲之後孩子還吃手,多是由心理原因導致的。1、0—5歲的嬰幼兒寶寶一出生就有吸吮手指的習慣,這屬於嬰兒的一種先天反射。剛出生的寶寶常常有吃手、啃咬玩具、衣服的習慣,這是寶寶在通過口腔來認識這個世界。在寶寶長出恆牙之前,也就是四五歲之前,就要戒掉這個習慣了。此外,吃手會導致一些口腔問題。
  • 過了1歲還吃手,怎麼幹預最有效?
    你知道嗎,你家寶寶和英國王室的公主王子,都會同一個技能:對,沒錯,就是——吃,手。喬治王子和夏洛特公主有多愛吃手呢?跟王子公主一樣的寶寶可不在少數哦。經常有媽媽們在糕媽後臺留言,問寶寶吃手相關的事兒:兩、三歲還吃手,怎麼辦啊?手那麼髒,病從口入咋辦?一直吃手,牙齒發育肯定得出問題吧…….
  •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4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要打,6歲後很難改正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4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要打,6歲後很難改正3-6歲孩子對事物認識和理解能力增強,有了自我意識,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段時間內,父母沒有對孩子進行正確教育,就會影響到孩子性格養成。因此當孩子在這段時間犯錯誤,家長一定要及時幫忙糾正,防止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6歲以後真的很難改正。
  • 孩子粗心大意,我們家長該怎樣做?告訴你背後的原因和好用的方法
    很多家長在一起聊天的時候,經常會提及這樣一個問題:「我家孩子粗心的毛病就是改不了,要不是因為粗心,這次考試就能考100分了」、「我家那孩子不也是嗎?要不是因為粗心,這次就能考全班第二名」、「你說粗心這毛病可怎麼改呢?」
  • 孩子缺乏注意力,多半是這4個原因,父母要對症下藥幫娃改正
    多半是這4個原因 1.生理原因 根據心理實驗我們可以發現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年齡是成正比的,在他們年齡還小的時候雖然身體已經能夠自主行動,但是他們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自制力會變得非常差,很容易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情況。
  • 改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盤尼西林法則」告訴我們:凡事貴在堅持!
    在改善不良行為初顯成效時,也不該掉以輕心,而是應持之以恆、追根溯源的將孩子的不良行為徹底改正。原來小婉並沒有改正玩手機的不良行為,只是不再在媽媽面前玩手機罷了。家長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光中總會因為他們階段性發生的不良行為而苦惱,言語教育總是只能暫時性的緩解不良行為情況。想要根本性的改正孩子不良行為還需要理清不良行為產生的原因。
  • 寶寶喜歡吃手正常嗎?過一歲還吃手爸媽得注意,可能是在找安全感
    低齡的寶寶吃手是正常現象,如果寶寶一歲以後還經常啃手指頭,吃手,家長們就要找找原因了,孩子可能是心理上缺乏安全感。一、寶寶為什麼喜歡吃手?寶寶吃手的原因是什麼?寶寶出生後,剛開始對自己的手腳還沒有控制能力。
  • 寶寶總愛吃手怎麼辦?要不要阻止?別擔心,兩歲以前吃手不用阻止
    很多媽媽會發現,寶寶在三四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喜歡把手放在嘴裡吃來吃去,似乎手指上抹了蜜一樣。而且,這個時候如果你強行將手從寶寶嘴裡拿開,保準寶寶跟你急。前兩天一位媽媽在網上求助:「我家寶寶特別愛吃手,聽說吃手容易齙牙,大家有沒有好的方法阻止娃吃手啊?」
  • 8歲男孩被牆上的小洞「咬」住了手,為啥孩子看見洞洞就想摳?
    其實孩子從一歲半左右,就開始進入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提出的「細微事物敏感期」。主要就是表現在對細小的東西和事物感興趣。小孔、小洞等都成了孩子好奇的對象,而這種現象大概會持續到四歲,這段時間如果家人能夠正確的引導,將對孩子以後的發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 愛吃手的寶寶更聰明?寶寶吃手那些事,你知道多少?要不要糾正?
    吃手,幾乎是全世界寶寶的「共同愛好」,而爸媽們一提起寶寶吃手,就擔心得很:病從口入怎麼辦?手指咬破皮、咬變形怎麼辦?長大了還吃手,又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