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磊/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二鍋頭在北京得到空前的發展。同時,由於北京作為首都的特殊地位和影響力,全國各地興起飲用二鍋頭的熱潮。二鍋頭酒逐漸被全國人民所熟知並喜愛,成為全國知名白酒和北京釀酒產品的代表。在這樣的潮流背景下,京外各地模仿生產二鍋頭蔚然成風,並且,各地也釀製出了極具地域特色的二鍋頭。
但是,時至今日,除了以牛欄山等為代表的本就產自北京的二鍋頭繼續獨領風騷外,其他各地的「二鍋頭」幾乎都已經偃旗息鼓了,甚或銷聲匿跡了!這是為什麼呢?
從根本上說,是因為「二鍋頭」源起就是基於京味文化,它是在北京的這塊土地上積蘊了京味民俗文化、在北京老百姓的生活當中產生出來的,如果沒有北京這個地域和百姓生活,就沒有「二鍋頭」。我們知道,決定一個事物與其他事物根本區別在於它的精神屬性,因為,物質層面通過學習可以「模仿」,但是,精神屬性卻是無法無法模仿的,顯然,京味文化只屬於北京,是其它任何區域無法模仿的。二鍋頭的工藝當然可以拿來學習、借鑑,但是,京味文化如何能夠「移植」?因此說,造成北京二鍋頭與其他區域「二鍋頭」的差別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京味文化。
說到這裡,我們有必要對京味文化有一個簡單地了解:首先,京味文化彰顯包容。明清時期的北京,貴為皇權所在地,既是政治、經濟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呈現出多民族政治、經濟、思想、
學術、宗教、藝術與文學在交流碰撞中逐漸融合的歷史趨勢,在建築、飲食、服飾、生活習慣等方面相互滲透中形成了獨特的京味文化,這樣的文化顯然具有有容乃大的包容性;其次,京味文化是中華精粹文化集大成者。京味文化在明清時期逐步成型,但是,它的緣起卻是歷史悠長,早在從遼太宗耶律德光升幽州為遼南京,到金海陵王完顏亮遷都燕京,北京便正式開啟都城歷史的宏偉篇章。而到了元代,蒙古族建立大一統的中央王朝,定鼎元大都,更使北京成為全國政治中心和世界大都市。從此,民族流動更加頻繁,中外文化加大互通、交流,使北京薈萃了四方思想、藝術、技術精華。因此說,北京成為國人嚮往的都市,絕不僅僅因為北京是首都,也在於它是中華優秀文化的代表;第三,京味文化塑造了二鍋頭的精神氣質。我們說環境塑造人的性格,同樣,二鍋頭的品格的形成也有賴於它生存發展的環境——京味文化環境。如果說是北京這片土壤孕育了二鍋頭,那麼,正是京味文化深刻影響和薰陶了二鍋頭,使二鍋頭不僅與北京文化血脈相承,自身也彰顯了包容性這一京味文化最大的屬性。因此,京味文化充當了二鍋頭成長的「養分」,這種養分在其它地區是沒有的。
綜上所述,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二鍋頭的精神氣質源於京味文化,離開了北京,即便是一摸一樣的二鍋頭工藝,也不能稱之為二鍋頭?答案在每人心中!
轉載說明: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改編,否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