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磊/文
我們都應該聽說過「二鍋頭是北京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之類的話吧?能成為一個城市的名片,無疑是一種莫大的榮譽。那麼,二鍋頭是否擔當得起這份榮耀呢?著名京派作家劉一達曾說:「我說的京味就是二鍋頭酒味,花生豆味,拍黃瓜味。」,不過,文人往往感性,是否擔得起,還要看二鍋頭的「硬實力」。
要想成為京味文化的代表,首先,你得是京味文化的一部分。北京有著厚重的城市歷史,千百年來,豐富在這裡的宮廷文化、縉紳文化和庶民文化交融整合、相映生輝。由此凝聚而成的以地域為背書的文化,稱為京味文化,包容性極強。直到今天,「包容」依然是最重要的北京精神。據史學考證,「二鍋頭」從起源到繁榮,以至到今天的大發展,事實上它的歷史就是三百多年,而且它是在北京的這塊土地上積蘊了京味民俗文化、在北京老百姓的生活當中產生出來的。可以這麼說,「二鍋頭」源起就是基於京味文化,如果沒有北京這個地域,就沒有「二鍋頭」。另一方面,二鍋頭酒誕生於尋常巷陌,最初為普通民眾所喜聞樂見,在之後的市場競爭中又不斷贏得社會各個階層的認知和關注,從而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由此可見,二鍋頭與京味文化可謂是一脈相承,且作為京味文化的「嫡子」表現出了同樣的「性格」——包容。
其次,要想成為京味文化的代表,你要有與這座城市相契合的價值取向。在3000多年城市發展史上,從地方諸侯王城,到少數民族政權中心,再到一代皇都、國際化大都市,北京城歷經風雨,踏破硝煙,承載了北方少數民族的融合,薈萃了國內的物華天寶和人傑地靈,見證了中外經濟、文化、科技的交流,記錄了無數北京居民的生活百態,積澱成別具一格的風姿和魅力獨具的風俗,也形成了這座城市追求美好品質、技術創新的價值取向。而二鍋頭是最早使用工藝名稱命名的白酒品類。它脫胎於北京「燒刀子」工藝,始興於康乾年間,迄今三百多年歷史。正是京畿地區一代代民間釀酒人,始終秉持工藝上繼承創新、質量上進步超越、經營上的誠信守約,塑造了北京二鍋頭本出民門、良心品質、甘醴好酒、不矜不伐的品類形象,歷來為各消費階層所津津樂道。可以說,二鍋頭與北京這座城市價值取向完全一致。我們說,只有品類的價值元素與目標消費者的價值觀相趨同,才能夠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可。顯然,二鍋頭與北京這座城市與這座城市裡的人價值觀是吻合的。
第三,要想成為京味文化的代表,你本身要做到優秀。我們說,只有優秀的人或物才能稱之為「代表」。京味,既可以是帝王氣象、官紳雲集、宏儒匯聚的大家風範,也可以是北京民間特有的地方風物韻味。而提到「地方風物韻味」,你會想到什麼呢?沒錯,就是五方雜處的商業區、貨真價實的老字號、地道可口的風味小吃、獨具特色的民情習俗、俚而不俗的北京方言、動聽悅耳的叫賣聲、誠摯友好的鄰裡情等,而這其中,正宗、地道的二鍋頭酒以其率真、個性的口感,生於京畿、長於京城的優勢,大眾至愛、五福人生的定位,自信獨守、醇厚包容的性格,成為京味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特別是對於老北京人來說,二鍋頭不僅是最愛的那一「口兒」、當仁不讓的「當家酒」,更是承載了一段特殊記憶的載體或見證了一段生活的「當事人」。一句話,二鍋頭已經和京城百姓生活融為了一體。時代發展到了今天,在許多老字號紛紛式微的情況下,以牛欄山為代表的二鍋頭優秀品牌更是將富有濃鬱京味的古老品類帶給了全國人民、世界人民,二鍋頭儼然成了新時代的「民酒」。試問,二鍋頭有如此成就,還不夠優秀嗎?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轉載說明: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改編,否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