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都喜歡買進口食品嘗嘗鮮,但你知道這些食品的保質期應該怎麼看嗎?EXP、BB、賞味期限…這些名詞都是什麼含義?
市市場監管局對進口食品保質期的標示形式 、日期書寫方式、縮寫表示進行了盤點,一起來看看
保質期是指預包裝食品在標籤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完全適於銷售,並保持標籤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
——《預包裝食品標籤標準》GB7718-2011
拓展術語和定義
預包裝食品
預先定量包裝或者製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預先定量包裝以及預先定量製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並且在一定量限範圍內具有統一的質量或體積標識的食品。
食品標籤
食品包裝上的文字、圖形、符號及一切說明物。
生產日期(製造日期)
食品稱為最終產品的日期,也包括包裝和灌裝日期,即將食品裝入(灌入)包裝物或容器中,形成最終銷售單元的日期。
保質期的標示形式、書寫方式及縮寫
保質期的標示形式
最好在……之前食(飲)用;
……之前食(飲)用最佳;
此日期前食(飲)用最佳……;
保質期(至)……;
保質期xx個月(或xx日/xx周/xx年)
日期書寫方式
亞洲國家:年/月/日
歐洲、大英國協、拉丁語國家:日/月/年
美國:月/日/年
縮寫表示
·生產日期:
MAU/MFD/MFG(Manufacture Date)
PD/Prod(Production Date)
·到期日:
EXP(ExpirationDate)
·最佳食用期:
BB(Best Before),在此日期前最佳。
保質期的標示形式
食品是一個多元的、活躍的複雜體系,和食品品質有關的微生物繁殖、酶的作用、食物的化學反應等都可能會在同一時間發生,而外界一些條件如溫度、溼度也會影響這些反應的進行。食品的化學組成、加工技術、包裝形式和貯存條件等都會影響食品的保質期。
通過食品保質期,生產商可以制定正確的流通途徑和銷售模式,消費者也可以了解所購產品的質量狀況。消費者若食用了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可能會因微生物超標及化學反應等原因,導致腹痛、腹瀉、嘔吐,造成食物中毒事件。
進口食品保質期怎麼看?
日本
賞味期限——多用於品質不容易變壞的加工食品(冷藏或是常溫下可以保存的食品),是能保證食品品質、味道的期限。
消費期限——多用於容易腐爛的食品(如生鮮食品)上,表示在未開封的情況下,能夠安全食用的期限。
保質期是怎麼確定的?
保質期是廠家根據《食品安全法》和有關標準規定,根據生產食品的性能、加速實驗或測試結果進行確定
相當於企業針對產品對消費者給出的承諾——在此期限內,食品的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證,可以放心食用。
保質期不是識別食物等產品是否變質的唯一標準,可能由於存放方式,環境等變化物質的過早變質。
認真分析保質期的定義,"預包裝食品"劃重點
就是說,這個保質時間是針對包裝完好的食品來說的,一旦開啟後由於細菌和氧氣的進入,食物保質期也會縮短,所以開啟後儘早食用(使用)完。
信息來源:上海發布
編輯: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