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速車王:被遺忘的車王肯·邁爾斯,2大汽車公司鬥氣的犧牲品

2020-12-09 艾雅影音

極速車王:被遺忘的車王肯·邁爾斯,2大汽車公司鬥氣的犧牲品

2019年上映的美國電影《極速車王》,是一部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電影上映後,獲得了影迷的良好口碑,豆瓣評分8.5,並且受到許多獎項的提名,比如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剪輯、最佳混音、最佳音效剪輯的提名;第7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音效的提名等等。

這部電影講述了美國著名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受到美國福特汽車的邀請,打造一款適合參加法國勒芒世界錦標賽的賽車,而他們的對手是聞名世界的法拉利汽車公司。在車手的人員選擇上,謝爾比推舉了肯·邁爾斯,2人經過重重困難,在90天內製造出了GT40款賽車,最終擊敗了對手。

這部電影高度還原了1966年的真實比賽情況,講述了本該成為一代車王的肯·邁爾斯,是如何一步一步淪為了公司品牌營銷的犧牲品,深刻揭露了資本對競技體育的損害,對人的不公正對待。

同時,電影高度讚揚了肯和謝爾比放下比賽輸贏,聯手為賽車行業貢獻了不可估量的價值。我會從「電影的名稱」揭示了故事的起源、車王是如何成為「犧牲品」以及肯和謝爾比聯手為賽車行業做出的貢獻來分析這部電影。

01 《福特vs法拉利》電影名稱背後隱藏了整部電影的起源,福特汽車和法拉利汽車不為人知的矛盾

電影的中文名稱是《極速車王》,但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電影的英文名稱叫做Ford v Ferrari,翻譯過來就是「福特vs法拉利」,從電影的名稱就可以看出電影的核心矛盾指向了2家著名的汽車公司。

第一,福特和法拉利的經營之道原本不同,後者卻險些被前者收購

福特公司是一家美國汽車製造商,公司成立於1903年,由亨利·福特創辦。公司的經營理念是「製造出人人買得起的汽車」,是當年汽車銷售市場的王牌企業。法拉利是一家義大利汽車生產商,公司成立於1929年,由恩佐·法拉利創辦。公司的發展方向就是製造一級方程式賽車用的高性能跑車,恩佐·法拉利也被業內譽為「賽車之父」。

因為執著於比賽用車,法拉利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於研發性能更優異的跑車,還要支付車隊龐大的開銷,一度陷入了嚴重的財政危機。這時候,福特公司有意拓展歐洲市場,於是對艱難度日的法拉利公司拋出了收購的橄欖枝。

第二,恩佐·法拉利對亨利·福特二世的侮辱,導致福特汽車要進軍賽車行業

在談判過程中,福特的領導層對法拉利的收購協議中提出,要全面接手賽車部門和汽車事業部,這一點在根本決策權上觸怒了恩佐·法拉利,他不僅沒有同意這樁收購計劃,還對亨利·福特二世出言不遜,質疑他的經營能力,辱罵他不配做人。

亨利·福特二世當然不甘心被法拉利如此羞辱,於是他想要著手建立一支屬於福特自己的賽車隊,要在賽場上給法拉利一個痛擊。他聘請了著名的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要求他打造一款適合法國勒芒國際錦標賽的汽車,建立自己的車隊。

電影在這部分說明了福特汽車之所以進軍賽車市場的原因,並不是出於對這個行業的熱愛,亨利·福特二世的初衷只是想要報復對手。而且福特的經營理念沒有改變,這就導致了公司有決策權的領導,不是特別重視賽車隊的建設,只把它看成是營銷模式的一種。這個事情的開端近似於鬥氣,所以為日後的車王敗北埋下了伏筆。

02 福特汽車在建立車隊的過程中,經營者更加重視自己的尊嚴而非人的價值,導致車王成了比賽犧牲品

謝爾比接受了福特的邀請,他為車隊選了一個優秀的車手肯·邁爾斯。肯曾經也是個賽車手,自己開著一家不賺錢的修理廠,他的脾氣比較暴躁,不好相處。最後,還是謝爾比說服了他,進入車隊。

第一,因為冒犯了公司領導,導致自己不能參加比賽,態度決定崗位,人的價值被忽略

肯接受了謝爾比的邀請,帶著兒子一起參觀福特的新車展覽。車展的負責人利奧·貝貝和肯因為試車問題起了爭執,肯奚落了利奧一番。這件事情被利奧視為奇恥大辱,他不允許肯成為賽車手,只能在車隊裡當個維修工。

謝爾比堅持肯才是最優秀的隊員,他和亨利·福特二世約定,只要肯贏下一個冠軍就讓他參賽,肯不負眾望贏下了比賽,獲得了參加勒芒比賽的資格。但利奧並沒有因此停下來,相反,他又開始了新的「謀劃」。

導演以利奧·貝貝為代表,集中說明了福特公司決策者不可一世的尊嚴問題,因為感覺自己「被冒犯」就故意給對方「穿小鞋」。雖然肯的能力足夠優秀,卻被排擠、被冷落。這對人才是一種致命性的打擊,從根本上不利於公司的發展。

,本該得到比賽第一名,卻成為公司「品牌營銷」陰謀下的「犧牲品」

肯如期參加比賽,可以和法拉利車隊一決高下了。開始,他被勒令不能以超越7000轉的速度行進,這就使得福特一直落後於法拉利。在謝爾比的授意下,肯將速度提升至接近8000轉,終於超過了法拉利。而法拉利的隊員不甘落後,也將速度提升,最終因為性能問題導致汽車報廢,終止了比賽。

肯打敗法拉利後,在接下來的比賽中,本來可以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名。這時候,利奧卻要求謝爾比告訴肯,在接近終點時不要加速,要等自己車隊的2個同伴一起過終點線,三個人同時成為冠軍。

可是在肯這樣做了之後,鮮花和掌聲沒有給他,冠軍給了其他2個人,沒有肯。而此前,在比賽過程中亨利·福特二世乾脆乘飛機離開了賽場,他根本不關心車手的比賽過程,只是在最後品牌頒獎典禮上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

公司要求賽車手不追求速度、不追求勝利,甚至故意減速等三輛車一起過線,是不違背體育比賽「公平競爭精神」的表現。福特公司製造三輛車一起通過終點的效果,表面為了品牌營銷,實際卻是要淹沒真正的冠軍,這也是一種職場上的「不公平競爭」。

導演通過真實歷史事件的細緻描述,全面展現了比賽的過程,極力批判了福特公司決策層的市儈嘴臉,假借追求品牌利益的名義,實際不擇手段公報私仇。反觀對手恩佐·法拉利對肯的脫帽致敬,對福特的極大的諷刺

03 即使沒能得到冠軍,肯和謝爾比2人相互信任,放下比賽輸贏,創造了賽車界的奇蹟

雖然肯的結局看上去令人氣憤,但本片沒有刻意渲染這樣的憤怒和抗爭。電影通過對肯和謝爾比的慢慢磨合,讓人們看到比賽輸贏之外,人應該學會的耐心、堅持和相互信任,以及由此帶來創造奇蹟的可能性。

第一,肯原本是一個傲慢的,在謝爾比的耐心溝通下,學會了信任朋友

肯是一個非常傲慢、脾氣焦躁的人,在參加其他比賽的時候,因為車輛配置不合格他差點打了安全檢查人員;在兒子被告知不能試車的時候,立刻出言貶損福特汽車,和負責人大吵大鬧。他的行為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帶來許多問題,在這一點上,導演沒有迴避這個問題。

但是肯對賽車的熱愛和他的職業精神得到了謝爾比的認可。最初,肯堅持不要為福特公司工作,為了說服肯,謝爾比會讓他第一個試駕自己的新車,還會耐心聽取他的意見,一點一點改進問題。

可以說是謝爾比的信任成就了肯,如果沒有謝爾比的爭取,肯也許只是一個失敗的修車廠老闆,一輩子都沒有機會成為冠軍。出於對肯能力的認可,謝爾比不惜親自上門被肯打一頓,也要他一定來參與汽車的製造;甚至不惜用自己的公司與亨利·福特對賭,也要讓肯上場比賽。

正是基於對謝爾比的感激,肯才慢慢放下自己的傲慢,認真聽取提出的建議和指導。在這個過程中,肯也學會了信任對方,這是比賽場的輸贏更有價值的部分

第二,肯專注於對汽車的改造,創造奇蹟只用了90天時間

福特是一家專注民用汽車製造的公司,在這之前沒有生產賽車的經驗,謝爾比和肯都認為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試車的過程中,他們嘗試提高轉速,因為發動機承受不了導致汽車起火,肯在燃燒的車輛裡與死神擦肩而過。

因為和高層領導的矛盾,肯不能參賽,電影中,他用收音機專注收聽比賽過程,車廠外的飛機燈光投射在他的臉上,格外動人。全身心的投入終於使他和謝爾比聯手製造出了性能穩定、速度超前的賽車,贏過了強勁的對手法拉利。而創造這一奇蹟的時間,只不過是短短90天。

因為對賽車行業極度的熱愛,肯認認真真研究汽車的各項問題,積極改造汽車提高性能,主動參與最危險的工作中去他沒有因為自己不能參賽就自怨自艾,反而在一天天的耐心工作中,明確了自己的方向,認可了自己的能力。

第三,在追求冠軍公司利益之間學會了妥協,得到不公平待遇之後,學會放下。

肯在最後的駕駛過程中戰勝了法拉利車隊,他本可以第一個越過終點線,創造奇蹟。但在這時,他想起了謝爾比和公司給了他圓夢的機會,漸漸放慢了速度,最後和其他2輛車一起衝過終點線,為福特汽車創造了奇蹟。

結果冠軍頒給了其他2名車手,謝爾比十分為肯惋惜,他自責的說道不應該告訴肯這個決定,他更希望肯能夠自由開車,不受外部因素的幹擾。肯對謝爾比說,自己能參賽已經非常開心,他並不覺得特別失落,人生不應該受到輸贏的限制。

肯承受了諸多的不公正待遇,他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放下輸贏,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為自己喜歡的事業勤勤懇懇、盡心竭力。導演通過展現肯從「自我為中心」到「考慮公司利益」的過程,表現了他真正與自己和解,學會妥協的精神。也告誡電影外的人們,專注過程,看淡結果。

幾年後,在一次試車的過程中喪生,一代車王,就此隕落。肯·邁爾斯是賽車比賽歷史上的奇蹟,如果取得了勒芒的冠軍,可以做到一年內取得戴通納、賽百靈和勒芒三大賽事冠軍的車手,這是前無古人的榮耀,這也是至今無人做到的成就他不愧為被賽車歷史銘記的車王。

結語:

電影真實還原了肯·邁爾斯作為賽車比賽中無冕之王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和過程,在為肯的惋惜之外,更多了解到當時福特公司決策層的黑幕。

電影也高度讚揚了肯·邁爾斯得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積極面對,看淡結果的輸贏,不計較得失的心態。讚揚了他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為自己喜歡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些都值得現代人銘記。

相關焦點

  • 《極速車王》像肯·邁爾斯開車時一樣快樂|多圖且劇透
    恰巧這個假期看過兩遍的《極速車王》在北京時間2月10日上午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音效剪輯和最佳剪輯兩項大獎。《極速車王》名字確實有些俗,但對於車迷它演繹了兩位傳奇的賽車偶像:卡羅爾·謝爾比和肯·邁爾斯;對於影迷它是種土豆的傑森·伯恩特工和最帥蝙蝠俠布魯斯·韋恩的聯袂出演;對於復古迷而言,它還原了那個年代的色彩;對於我而言,還喜歡它V8引擎的聲浪。
  • 《極速車王》:福特與法拉利的恩怨情仇,讓人羨慕的邁爾斯!
    "超級賽車"因為福特與法拉利的這段過往,於是就有了今天介紹的這部由真實故事改編而來的傳記《極速車王》《極速車王》是由出身藝術世家的詹姆斯·曼高德執導的,由馬特·達蒙與克裡斯蒂安·貝爾兩位好萊塢巨星聯手打造。
  • ...引進,這次必爆|卡羅爾·謝爾比|極速車王|法拉利|福特|肯·邁爾斯
    即使你已經看過,也絕對值得再進影院二刷——《極速車王》。去年在美上映,在奧斯卡大放異彩。提名最佳影片,拿下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剪輯兩項技術獎。豆瓣12萬人打出8.6分,爛番茄、IMDB口碑雙爆,是當之無愧的爆款。陣容炸裂。
  • 2019最燃爆的賽車電影《極速車王》!
    無疑就是好萊塢雙雄克裡斯蒂安·貝爾和馬特·達蒙聯手奉上的這部《極速車王》! 《極速車王》精彩片段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背景在1963年,福特汽車想要突破汽車市場高端品牌形象,
  • 詳解《極速車王》,法拉利和福特都只是配角
    肯·邁爾斯的悲劇成為了《極速車王》的核爆點,觀眾的情感能量也因他而爆發,而不是因為福特。所以這本質上是肯·邁爾斯和卡羅爾·謝爾比兩個人的傳記片,而不是福特汽車廠商的傳記片,《Ford v.Ferrari》的片名更多是出於商業考量,反倒是中文翻譯的片名和電影內核更為貼切,邁爾斯和謝爾比都是當之無愧的極速車王。電影非但不是屬於福特的傳記片,反而是狠狠黑了福特公司的官僚主義體制。
  • 讓《極速車王》告訴你,這部飆車爽片為什麼比「速激」更好看?
    在1966年法國勒芒24小時拉力賽中,福特與法拉利兩家汽車公司的賽車,展開了硬碰硬的角逐,並引發了一系列的賽車故事。福特找到了汽車設計師謝爾比(馬特·達蒙飾),而謝爾比找來了好基友肯·邁爾斯(貝爾飾)幫忙,兩人僅僅用了90天時間,就設計出GT40福特賽車。
  • 《極速車王》2019最燃爆的賽車電影!7000轉極速狂飆!
    大家好,今天小編安利一部超好看的賽車電影《極速車王》,由馬特達蒙與克裡斯蒂安貝爾共同領銜主演。電影的中文名稱是《極速車王》,但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電影的英文名稱叫做Ford v Ferrari,翻譯過來就是「福特vs法拉利」,從電影的名稱就可以看出電影的核心矛盾指向了2家著名的汽車公司。
  • 《極速車王》熱映 馬特·達蒙與貝爾上演雙雄會
    賽場逆襲 金獎視聽還原曠世對決《極速車王》改編自賽車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一段故事: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與車手肯·邁爾斯率領的團隊用極短時間研發出超級賽車GT40,在1966年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挑戰不可一世的法拉利車隊。
  • 《極速車王》:天才車手毀於權力?邁爾斯決定減速的原因並不簡單
    最近正在熱映的電影《極速車王》你看過了嗎?這部由馬特·達蒙和克裡斯蒂安·貝爾主演,基於真人真事改編的賽車電影,不僅有熱血澎湃的飆車戲,也有惹人淚目的情感,是不可錯過的佳作。它講述了退役「車王」、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和車手肯·邁爾斯聯手,帶領一隊美國工程師、設計師,為福特汽車公司打造出全新賽車GT40,並在1966年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成功擊敗了賽車界霸主法拉利的故事。
  • 《極速車王》熱映 馬特·達蒙與貝爾上演雙雄會
    賽場逆襲 金獎視聽還原曠世對決《極速車王》改編自賽車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一段故事: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與車手肯·邁爾斯率領的團隊用極短時間研發出超級賽車GT40,在1966年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挑戰不可一世的法拉利車隊。
  • 特效鏡頭不及《速激》十分之一,《極速車王》憑啥是必看的賽車片
    在一般印象中,福特汽車品牌代表著規矩、傳統、模式化、大眾化,和激情奔放追求極致的賽車差了十萬八千裡。而在1966年,福特公司打造出的新款賽車福特GT40,奇蹟般地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擊敗了賽車界的霸主法拉利,並且在之後三年蟬聯冠軍,成為唯一一輛拿下勒芒賽冠軍的美國製造汽車。而這一切的開始,竟是因為福特和法拉利兩家老闆的私人恩怨。
  • 個人意見|《極速車王》:諂媚逢迎金腰帶,捨命競速無屍骸
    《極速車王》改編自賽車史的經典事件:美國汽車大廠福特在傳奇賽事「法國勒芒24小時汽車耐力賽」中戰勝了統治這項賽事多年的法拉利。當然實現這句話的背後不論是起因還是過程事實上都要複雜的多,參加這場大賽的福特汽車是由賽車手出身的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親自改造了福特GT40,這款車也是之後讓福特得以在勒芒打破法拉利統治的關鍵,當然另一重要人物則是英國車手的肯·邁爾斯。
  • 《極速車王》幕後故事:一場福特與法拉利的較量
    對於國內的汽車愛好者來說,疫情過後最期待的便是電影《極速車王》的儘早上映。這部電影幾乎完美地重現了20世紀60年代賽道上那些稍顯原始但又讓人腎上腺飆升的賽車畫面,並憑藉令人屏息的畫面調度,今年一舉拿下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剪輯和最佳音效剪輯兩項大獎。
  • 蝙蝠俠和心靈捕手雙影帝領銜,《極速車王》看點不僅僅是飆車
    阻止他奪得冠軍的不是車手,而是賽場外的官僚公司。《極速車王》的結局也顯得與眾不同。提到運動體育電影,很多人想到的就是主角最後的勝利。某種程度上,這導致了運動體育電影的懸念變少。於是,很多運動體育故事在創作的時候會把重點放在如何獲勝、情感線、喜劇性等方面。在看《極速車王》的時候,我也非常好奇這個故事將會如何收尾,除了贏還能玩出什麼花樣。
  • 傳記電影極速車王,福特與法拉格的恩怨情仇,領悟賽車的真正意義
    說一部前兩天我看過的非常優秀的一部賽車類電影,同時也是一部傳記電影,名字叫做《極速車王》下面首先主要從傳奇車王,福特和法拉利的恩怨情仇,電影帶給我們的啟示,這三個方面來說一下這部電影
  • 《極速車王》獲大獎 豪華陣容演繹真實版「速激」
    1905電影網訊北京時間2月10日消息,賽車題材影片《極速車王》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榮獲最佳剪輯和最佳音效剪輯兩項大獎。頂級視聽 榮獲奧斯卡2項大獎 《極速車王》由曾執導過包括《金剛狼3:殊死一戰》等各種題材大片的導演詹姆斯·曼高德掌舵,此次挑戰全新的競速加傳記題材,儘可能減少CG特效,大量採用實景拍攝,最大程度還原緊張刺激的賽車場面。
  • 傳記電影極速車王,福特與法拉格的恩怨情仇,賽車史上的傳奇戰役
    說一部前兩天我看過的非常優秀的一部賽車類電影,同時也是一部傳記電影,名字叫做《極速車王》下面首先主要從傳奇車王,福特和法拉利的恩怨情仇,電影帶給我們的啟示,這三個方面來說一下這部電影一:傳奇車王>二:福特,法拉利的恩怨情仇眾所周知福特以生產平民化汽車出名,隨著規模的擴大,歐洲成了福特的增量市場擁有自己的高性能跑車成為福特夢寐以求的事,但這並不是他們擅長的領域,福特也沒有自己的跑車生產部門,這時候義大利的法拉利汽車公司由於長期參加賽車比賽,財務上已經入不敷出,因投入了大量資金,使集團陷入了經濟危機,收購法拉利對福特來說是一舉兩得的好買賣
  • 不完美 才真實——《極速車王》首映式紀實
    2020年8月7日, 《極速車王》(英文名:Ford v Ferrari)終於迎來了國內首映,這部讓人期盼已久的賽車電影著實吊足了人們的胃口,兩位奧斯卡影帝 - 馬特·達蒙 與 克裡斯蒂安·貝爾 攜手共同演繹了謝爾比與邁爾斯的賽車傳奇。
  • 《極速車王》比《速度與激情》燃太多了!拍出不一樣燃爆飆車戲!
    《極速車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時間背景放在1963年,福特汽車想要突破汽車市場高端品牌形象,打算收購資金短缺的法拉利,但卻被法拉利擺了一刀,還順便羞辱了一番福特。福特老總亨利.福特二世決定不惜重金打造福特賽車團隊,挑戰勒芒24小時耐力賽,於是福特公司聘請到了卡羅爾.謝爾比,由馬特達蒙飾演,謝爾比曾經是1959年的勒芒大賽冠軍,但由於心臟病退休。
  • 《極速車王》掩蓋不了福特的「偉大」
    如果你是正經車迷,相信最近一定通過各種途徑看過《極速車王》這部電影。一部關於賽車手肯·邁爾斯和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的故事,也可描述為福特與法拉利大佬們之間的愛恨情仇。從影迷角度來看,馬特·達蒙和克裡斯蒂安·貝爾兩位男神的共同出演,讓影片無可挑剔。但作為福特車迷,看完這部電影之後,還是有些氣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