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發展富硒水稻 助力水稻增產增效】

2020-12-22 澎湃新聞

【著力發展富硒水稻 助力水稻增產增效】

2020-12-19 1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年來,農安縣的水稻生產實現了從普通水稻向高產、綠色、富硒跨越,產品質量逐步提升,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農產品。

近日,記者走進一家稻穀加工廠,看到開安鎮新開河村種植的富硒水稻正在被加工,在機器轟隆隆的運轉聲中,金黃色的稻穀如水柱般從機頂傾瀉而下,原糧通過計重、去石、磨米、拋光等多道程序,最後通過管道進行分裝、封袋,發往全國各地銷售。

農安縣開安鎮新開河村金渠合作社 社長 郝傑

我種的水稻地使用的是碳基核肥,表現的特別好,今年的產量比去年增加,出米率也非常高。現在銷售非常好,都在預定當中。

據了解,水稻生長進入孕穗期後,農業專家就走進田間地頭指導農戶把握好肥料噴施的時機,在碳基核肥裡添加硒肥,使硒更容易轉化並富集到稻穀上。碳基肥料能解決土壤質量惡化、農產品品質下降、環境汙染及食品安全受威脅等「化肥副作用」弊端,符合國家倡導和推廣的水肥一體化技術,通過這項技術,既穩定了糧食產量,又提高了經濟效益。

農安縣農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張成文

開安鎮金渠合作社大米喜獲豐收,採用的主要是碳基核肥富硒技術,因為碳基核肥既可以讓作物增產,又可以降解農殘,達到綠色、增產。硒肥。富硒大米對人的健康非常有益,它的附加值很高,廣大農民非常認可。

在黨的富農、強農政策下,我縣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據悉,2020年,全縣水稻播種面積穩定在22.8萬畝以上,水稻優良品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訂單農業,提高水稻種植品質,進一步打造農安優質大米品牌。

農安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李賀 周楊

原標題:《【著力發展富硒水稻 助力水稻增產增效】》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芸樂收水稻提質增產控害現場觀摩會在湖北荊州勝利召開
    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安排,湖北省植保總站組織,荊州市農業農村局主辦的湖北省荊州市水稻芸樂收提質增產控害現場觀摩會在荊州市荊州區梅槐分場拱橋隊勝利召開。室內交流會現場會議由荊州市農技中心副主任高紅兵主持,荊州市農技推廣中心李大勇主任宣布測產結果:經過收割、精準量地、稱重計算,按照13%的水分折算,水稻使用三遍芸樂收的示範區比未使用芸樂收的對照區畝增產153斤。
  • 廣西貴港發展富硒產業 助力脫貧攻堅
    央視網消息:近年來,廣西貴港市港南區依託發揮富硒資源的優勢,把富硒農產品開發作為著力點,在轉方式、調結構的同時,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 中國科學家成功鑑定水稻氮高效基因 助力農業綠色發展
    中國科學家成功鑑定水稻氮高效基因 助力農業綠色發展 2021-01-07 10:12: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 水稻打葉面肥是早上好還是下午好?水稻打葉面肥真能增產嗎?
    而且,水稻噴施葉面肥確實有輕微的增產、改善農作物生長的能力。水稻噴施葉面肥,最好還是在早晚相對涼爽的階段,一方面是減少高溫期間作業肥料溶液的損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增強肥效反應;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對生殖生長期間某些特定生育時期的不良影響,以免影響產量。而且,水稻噴施葉面肥與噴施殺蟲劑、除草劑的要求還是有一定的差異,不能相互混淆。1、避開高溫時段作業。
  • 貴港市港南區:大力發展富硒產業 促進農業提質增效
    12月8日,在廣西貴港市三禾米業有限公司的產品展示牆上,各式各樣的富硒香米陳列其中,樣品豐富。該公司位於貴港市港南區木格鎮,是一家集稻米生產、收購、儲備、加工、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廣西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道路上,盡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省農科院水稻...
    永興鎮山青水秀,氣候宜人,是發展優質稻的好地方。這裡主要發展優質稻大粒香,但大粒香不抗稻瘟病、香味退化等問題嚴重製約了其經濟的發展,限制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2018年,針對大粒香不抗病問題,於是我深入調研、走村串戶、調查摸底。在調研過程中,大多數種植戶反應說「村裡以前也有相關專家搞過培訓,但講的很多知識對他們來說,就像聽天書,一句都聽不懂」。
  • 水稻分櫱是水稻增產的重要環節,咱們就聊聊水稻分櫱那些事
    水稻分櫱的多少質量高低,直接對於我們水稻的產量造成了直接的影響,所以如何讓水稻分櫱有利於高產是我們一直都在努力的一個方向。我們這篇文章就和大家說說水稻分櫱那些事,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啟發。我們先說說水稻理論上的分櫱數量,讓大家對自己水稻的分櫱狀況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一般來說一個主莖葉片數量為13葉的品種,理論上可以進行三次分櫱,第一次分櫱為9個,第二次分櫱數量為21個二次分櫱,最後還有10個三級分櫱。但是在我們實際栽培的時候,一般我們的稻田只有兩次分櫱發生,第三次分櫱很少發生。
  • 水稻病害螟蟲怎麼辦?水稻螟蟲的症狀和防治!
    進入9月份中旬,全國各地的中稻和晚稻也即將迎來秋收,但是單從水稻的生長現狀就能大致看出每家每戶的質量和產量,主要原因在於水稻螟蟲的防治上就能決定了水稻的產量。那如何才能有效防治水稻螟蟲提高水稻產量呢!水稻分櫱期和孕穗期最易受害。二、水稻螟蟲防治措施在防治策略上,應該根據水稻栽培特點和螟蟲發生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防治對策。1.加強蟲害預測預報應用雙紅外線電子測報系統,及時傳遞測報信息,指導農戶正確用藥,適時防治。
  •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積極創建全國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生產基地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記者高偉 通訊員馬淑芬)2020年,雙鴨山市寶清縣1.7萬畝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生產基地與普通地塊水稻相比,預計可實現畝增產50公斤左右,產量提高9.63%,畝均增收150元左右。年初以來,寶清縣申報並實施了全國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生產基地項目。以萬金山鄉萬北農民專業合作社、博浩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金滿倉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為實施主體,選中了萬金山鄉志強村、萬中村、方勝村1.7萬畝地,累計投入資金89萬元,全力打造全國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生產基地,使基地水稻全部達到了綠色高質高效種植標準。
  • 黑龍江虎林市:「七模式」積極創建全國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生產基地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劉吉盛 陳敏)眼下正是水稻收穫的黃金時節,位於黑龍江省虎林市虎頭鎮半站村的1.3萬畝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生產基地也喜獲豐收,經測產,平均單產達到1140.7斤,比全市水稻畝增產57.5斤,畝均增收110元。
  • 富士一號黃金裝,給水稻換新裝!
    水稻是世界上栽培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小麥的重要作物,也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們對水稻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近年來,遼寧水稻種植技術發展較快,綠色栽培比重逐年加大,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但病蟲害發生也日益增加,導致水稻種植成本越來越高,給種植戶帶來了很大困擾。
  • 廣西貴港市港南區:優質水稻豐產助農增收
    作為優質稻的主產區,港南區積極帶動村集體和貧困戶種植水稻,促進集體經濟、貧困群眾雙增收。在東津鎮雷村優質稻種植基地,200多畝的優質稻迎來了大豐收。金黃色的稻浪裡,收割機來回馳騁,沉甸甸的麥穗在機器裡翻滾,金黃的稻穀堆成小山。看著黃橙橙的稻穀,雷村黨支部書記梁鵬喜上眉梢。
  •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印在了這個國家的貨幣上
    9月27日,農民操作機械在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鹽鹼地水稻基地收穫水稻。 多出來的50.1%,幫這個曾為吃飽肚子愁了千年的東方古國,養活了數億人——近年來,我國大面積推廣應用優良品種,雜交稻比常規稻增產20%以上,每年增產的糧食可養活7000萬人,相當於兩個黑龍江省。
  • 廣東水稻品種有多強?
    源於廣東的矮稈育種,使中國水稻產量提高了30%,是中國水稻乃至世界水稻科技革命的重大飛躍,被譽為世界農業發展史的「第一次綠色革命」,也為我國水稻雜交育種和優質化奠定了堅實基礎。1975年,廣東開始試種雜交水稻,增產優勢明顯。
  • 水稻品種選用問答
    方圓: 長農粳1號是長江大學、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選育的常規粳稻品種,2015年通過湖北省審定,適於湖北省作晚稻種植,稻瘟病常發區、重發區不宜種植。該品種2017年已完成江蘇省、安徽省引種備案申報工作,2018年進入國家科企聯合體單季晚稻組生產試驗,有望即將通過國家審定。
  • 培育水稻,做好水稻返青分櫱期施肥管理工作,掌握種植方式
    導語:做好水稻返青分櫱期的施肥管理工作,做好田間管理,有助於促進水稻的生長施肥,不管在水稻生長的任何一個時期,都是非常重要的。小編今天主要跟大家講的是水稻返青分櫱期的施肥管理工作。水稻插秧以後,髮根、出葉和分槳都要求有足夠養分供應,才能順利生長。內部生理代謝特點表明,分櫱期是水稻一生中體內氦素含量最高的時期,如果這時體內氮素含量低,則葉、櫱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說明新生器官的生長對養分有者強烈的要求。
  • 瞭望|雜交水稻:讓世界相信飢餓終將退卻消除
    隨後雜交水稻的出現,正式按下增產的加速鍵——上世紀70年代,袁隆平團隊在海南島發現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野生稻,通過全國大協作,將三系法雜交水稻配套成功,被稱為「第二次綠色革命」,平均畝產在矮化育種的基礎上增產20%。上世紀90年代,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平均畝產又增5%-10%。
  • 洋縣:有機水稻喜豐收 農民群眾笑開顏
    近年來 洋縣以「低碳發展、循環經濟」為目標 大力推廣綠色有機種植模式 運用質量提升「組合拳」 實現了有機綠色水稻增產增收
  • 降低水稻鎘含量 秀谷重金屬鈍化劑在進行……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是保障糧食安全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2014年4月17日的《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我國耕地土壤重金屬等汙染物點位超標率達19.4%,汙染形勢不容樂觀。環境保護部調查發現,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地區水稻土Cd平均濃度分別為0.19、0.26 和0.21mg/kg;全國22個水稻種植省份土壤Cd 的平均含量為 0.45mg/kg,其中湖南水稻土Cd 平均含量最高為1.12 mg/kg。
  • 「神器」助力第三代雜交水稻繁殖系種子分選
    新華社長春11月24日電(記者孟含琪)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了解到,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曹乃亮團隊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聯合研製出螢光檢測分選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