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晚熟的人》:40歲以前活給別人看,40歲以後活出自己的樣子

2020-12-08 楚欣聊教育

莫言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作家,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這一點就足以讓人讚譽,但同時又是一個有爭議的作家,從獲獎起各種「謾罵」「討伐」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有人說他是水準不夠浪得虛名。

文學評論家朱大可說:在當代文學的邊界內,莫言終究是一位比較優秀的作家,就像北村、劉震雲和閻連科那樣,他保持了對鄉村不公正現實的關注。

到底莫言是好是壞?

莫言在最新的作品《晚熟的人》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這是一本莫言寫給自己的書,也是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的首部作品。

莫言:我就是晚熟的人

什麼是晚熟?是大器晚熟的輝煌?還是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決心?

又或者是作家莫言談到的心理成熟早,少年老成,能力卻比成年人還要能幹?

在莫言的最新《晚熟的人》中表述了自身的晚熟:「後來我發現,這個社會好像更歡迎早熟的人 ,他們在職場、情場和商場混的如魚得水,而我依然是笨笨的,就是學不會他們這套!」

在莫言的筆下,晚熟的人是後知後覺,這一點跟我們普通人一樣,哪怕是年紀到了三十、四十、五十在某一個方面還是保持著年輕的脾氣,有的時候心思單純,有的時候成熟穩重,這就是晚熟的人。

《晚熟的人》講了什麼內容

莫言曾說「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同時,他還是一個愛用第一人稱「我」講故事的人,這一點從其他作品《豐路肥臀》、《蛙》等都能看得出來。

《晚睡的人》在十二個故事中,講述故鄉人與故鄉事,展示莫言對時代的思考,如果說這是一本小說,還不如這是莫言與自己的對話,通過12個故事來講述獲獎後的八年時間裡發生的變化,自我遇到的離奇事件,從上個世紀到現在的生活,從澡堂子到網際網路。

這一次莫言減少了年輕時的血氣方剛,而是多了一些從沉穩幽默,就好像上了年紀的人笑看生活,這一次莫言不再講「英雄好漢王八蛋」 ,而是多了普通的小人物,這些形象是莫言自己,也是更多晚熟的人。

《晚熟的人》的8句精華,說透了人生,寫盡了人性

1、一個人,特別想成為一個什麼,但始終沒成為一個什麼,那麼這個什麼也就成了他一輩子都魂繞夢牽的什麼。2、有的人,小時膽小,後來膽越來越大;有的人,少時膽大,長大後膽越來越小,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區別。3、人類的幸福是建立在痛苦基礎上的;美好的事物之所以美好,是因為醜陋事物的存在。4、我們晚熟的人,要用一年的時間幹出那些早熟者十年的業績。5、一個人,只要能對自己違背常理的行為,給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別人還真不好說什麼。6、有時候,謠言的核心是事實,就像某些故事有真實的原型一樣。7、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當別人心機用盡漸入頹境時,我們恰好靈魂開竅。8、我也喝醉過,但醉了皮肉,醉不了心。

莫言:講故事也是講我自己

自從莫言獲獎後一些人就猜測很長階段莫言會沉寂,不願提筆再寫,其次就是不敢嘗試,以免壞了自己的名譽。

可以說《晚熟的人》就是一次證明,是莫言閉關八年的產物,也是人性的自我回答,如何從謾罵和鮮花掌聲中體會人性,莫言用自己的筆觸記錄生活的真真假假。

每個人都有享受掌聲的時刻,被稱讚被愛戴被推崇,如果我們現處於年輕,幸福而被讚譽的時候,更加需要警惕掌聲背後的人性,只有明白人性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無論是掌聲還是謾罵,我們要做的就是認真對待生活,過好自己才是最難得事情,調整好心態,用莫言的話就是路過人生百態,對爭執不予置喙,對善惡不妄定論。

《晚熟的人》,值得每個人看一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說過「」如果在世界上給短篇小說排出前5名的話,莫言的應該進去「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埃斯普馬克也曾評價莫言:「我相信莫言得獎後依然會寫出偉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種力量,沒有人會阻止他。」

生活是個龐大的主題,莫言在書中描述了12個離奇與現實的故事,以自身看到的聽到的故事背景 ,反映了一群晚熟的人。

作家莫言在《晚熟的人》中寫道:

「我不夠成熟,不夠圓滑,不夠老練,沒關係,我只不過是一個晚熟的人。」

其實我們也會發現這個時代多了快消費和浮躁,早熟的人,往往能夠抓住機會實現躍遷;晚熟的人,卻總是被落在身後慢慢追趕。但是,晚熟的人未必不能成為贏家。可能他們不精通人情世故,但是他們卻有足夠吸引人的真誠!

我讀完之後才發現,自己對於生活的理解還有很大的問題,有一些人際交往上的問題,都在書中找到了答案,至於晚熟,其實不是一件壞事,需要被肯定,被理解。

什麼是好書? 能夠給人啟發,讓人有所得所獲的就是一本好書,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晚熟的人》就是這本好書。

如果你是為人父母,不管是自己看還是當成是孩子最好的禮物都非常合適;如果你正處於上升期,那麼可以看看掌聲背後的真相,那些人那些事如何對待,如果你現在除下困惑茫然階段,那麼不妨看看莫言如何憑藉「晚熟的人」,如何面對挫折的,相信從中能夠找到解決對策。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購買,正品包郵到家

相關焦點

  • 來抖音看 莫言為你解讀「晚熟」
    「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當別人心機用盡,漸入頹境時,我們恰好靈魂開竅。我們晚熟的人,要用一年的時間幹出那些早熟者十年的業績。」「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作家莫言新作《晚熟的人》一面世,書中眾多金句很快流傳網絡,引發許多網友共鳴。
  • 莫言成功參軍惹眾怒,全村無一人送行,莫言:我是一個晚熟的人
    我國作家莫言就講過「自己是晚熟的人」,莫言自從獲得諾貝爾獎後首次發布了自己新作《晚熟的人》,在裡面就講了自己是個「晚熟的人」,這種高度總結從年輕時候參軍上就能體現,而且是全村無一人送行,但哪怕這樣莫言還是堅持的說道「我永遠是高密的兒子」,不過這裡面卻另有原因。
  • 寫作40多年,拿過諾獎,莫言為何感嘆「舉步維艱」?
    2020年7月的最後一天,莫言獲諾獎後的首部新書《晚熟的人》正式面世。在當晚的線上分享會上,莫言這樣向主持人說起自己的衣著。《晚熟的人》書封 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莫言寫「莫言」相比於這件有點「歷史感」的襯衣,莫言說,「這部書應該比30年還要漫長」,因為書裡的很多人物形象都有他小學同學的影子。「這一下子回到差不多60年前。半個多世紀以前的故事一直延續到現在。
  • 莫言:「晚熟的人」這個概念很豐富
    比如,他把當年東北鄉裡三、四個智力有問題的人弄到一塊兒,坐到橋上,挽起褲腿,把腳伸到橋下的水裡。大家問你們在幹嘛?我們在釣魚。你們用腳丫子釣魚?大家看了以後都說這幾個傻子。但實際上他們傻嗎?不傻。我覺得是我們這些看他們的人才是傻子,沒有明白人家是在戲耍我們、人家是在嘲笑我們。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行為藝術,是對所有人的戲弄。
  • 何謂晚熟?莫言:從呆傻到人精,發小蔣二借著我獲獎的機會發了財
    晚熟的莫言,打破諾獎魔咒力求突破《晚熟的人》,是莫言的一個中篇小說,也是他最新中短篇小說集的書名。這本書12個故事裡的好幾人,都有晚熟的特質,但具體你讓我說晚熟是什麼,一時也不好說清,我們往下看。如果按照從小就懂事,成為一個小大人,30歲就成名奠定文學地位來說,莫言無疑是早熟的,他過早地懂了生活的苦難,過早地看透了現實的殘酷,並將從中觀察到的人性剖析在了作品裡。可是,莫言自己,卻寧願做一個晚熟的人。
  • 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一次活給別人一次給自己:蔡依林說40歲極好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說過:我們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一次活給他人,一次為自己而活。而第二次生命往往就從人的40歲開始。蔡依林最近在高雄的演唱會上,驚豔亮相,並且大方承認自己剛剛過了40歲生日。她說:如果你問我40歲什麼感受,I feel damm good(好極了)。反觀蔡依林出道21年的演唱經歷,不難看出,今天40歲的Jolin狀態比19歲剛出道時好多了。也許她能真正體會到了40歲之前,確實是活給別人的。她一出道就是被外界各種詬病。先是她的長相,從身高到嘴唇,都引來了各種惡毒的評論。在唱功上,也曾被一些製作人評為:最爛唱將。後來由於周杰倫的影響,被外界傳為離了周杰倫就不存在的歌手。
  • 莫言:晚熟是正面的褒義詞
    本文摘選自莫言《晚熟的人》新書分享會速記稿,未經發言者審定。圖片來自分享會現場莫言談《晚熟的人》 這部小說裡面很多人物都是我的小學同學,我的小學同學一下子回到差不多五六十年前,所以是半個多世紀以前的故事一直延續到現在,這個小說裡的人物跟我一起慢慢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在變化、在成長、在晚熟。
  • 莫言:晚熟是正面的褒義詞——莫言諾獎後首部作品《晚熟的人》出版...
    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讓莫言站到了前所未有的聚光燈之下,時隔8年,新作《晚熟的人》問世之際,他做了生平第一次網絡直播,150萬人圍觀了這場新書「雲發布」。談及時下流行的「流量」一說,莫言從洪水流量談起,話鋒一轉,「網絡流量太大會不會帶來某些負作用,我不太好說。我的流量很小,所以我不擔心,也沒有體會。」諾獎之後,莫言的寫作狀態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 名家讀書|畢飛宇解讀《晚熟的人》:老莫言之外跑出一個新莫言
    『編者註:此文為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畢飛宇在莫言《晚熟的人》新書分享會的速記稿,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授權紅星新聞發布。』莫言《晚熟的人》新書分享會現場(左一為畢飛宇,右二為莫言)老實說,《晚熟的人》裡面好多人物我印象深,因為時間關係,在《鬥士》裡面的武功這個人物,我的印象非常深。中篇《火把與口哨》裡面的三嬸,也許還得再加上三叔,這兩個人是一體的,但比較下來,三嬸完整度更高。
  • 莫言《晚熟的人》,裡面的一句話,說中多少「養家男人」的無奈!
    《晚熟的人》是我唯一讀過的莫言著作,我一讀就讀了三遍,很喜歡裡面的一句話,說中了多少「養家男人」的無奈!讀一本書到底是讀的作者還是讀的自己,有時候真的很難分得清楚,尤其是與書中的人物感同身受的時候,那種感覺真的很強烈,這種感覺就猶如書中人物的命運,就是自己的命運,他們的悲歡離合就是自己的悲歡離合,可能也正是由於這種感覺,才是我們愛讀書的原因,最近我就讀了一本如此的書,這本書叫做《晚熟的人》!
  • 回歸故土,他用左鐮寫作|莫言《晚熟的人》
    探討這些作品,不只是認識莫言新的寫作成果,也是理解莫言與當代文學有意味的關係。莫言新作《晚熟的人》2020年8月,獲諾貝爾文學獎8年後的莫言攜中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再度於公眾視野中亮相,對「諾獎魔咒」的質疑作出了無聲的回答。
  • 十年蘊積,十二個故事——莫言新作《晚熟的人》聚焦小人物,把自己...
    7月31日,莫言攜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讀者視野,這是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首部作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小人物,12個故事,把自己寫入小說,莫言說:「小說中的莫言,實際上是我的分身,就像孫猴子拔下的一根毫毛。他執行著我的指令,但他並不能自己做出什麼決定,我在觀察著、記錄著這個莫言與人物交往的過程。」
  • 40歲的蔡依林活成了真正的「性感舞娘」
    或許你還不知道,我們的童年女神蔡依林,已經40歲了。在前不久的演唱會上,她表達了對這個年紀的感受:「我今年出道21年,也滿40歲,我覺得40歲是很棒的年紀。如果你現在還沒到,我跟你講40歲真的 feel damn good(巴適)!」一般女明星都很抗拒談論年齡,她很坦然,也很真誠,這種由內而外的自信,簡直活成了一束光!
  • 日本雜誌的「中年穿搭」走紅ins:40歲以後,穿出美麗
    無懼歲月,養成氣質,利用一身精緻的衣品,反手給予歲月一擊,40歲以後的主婦,也能穿出美麗,驚豔時光。女人的美好,從來都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是為了取悅自己。當你穿著精緻,美麗而優雅地走在大街上,這份「精緻感」也會帶來內心深處的自信,讓你由內而外散發出自信光芒。
  • 大器晚成的人到底具備怎樣的特徵?聽諾貝爾獲得者莫言這樣說
    趁早出名,的確包含了太多的「幸福」在裡面,出生不久不用看盡人間疾苦,便能過上人上的生活,不用體會底層之艱辛,就能享受人間最美好的一切,以及周圍隨處可見的笑臉,不用去看陰暗醜陋的厭棄與嘴臉,這真是人出了名最實在的好處——活在聚光燈下,眾人的焦點,一切資源都會自動撲向你。
  • 莫言獲諾獎後首部作品《晚熟的人》今首發:12個「我」眼中的故鄉潮...
    莫言《晚熟的人》斬獲諾貝爾文學獎略顯沉寂的莫言終於再次用文字回到了讀者的視野中!7月31日上午,人民文學出版社宣布,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首部作品《晚熟的人》正式面市。據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編輯介紹,看完這12個故事,它們的坐標都被一條無形的線連繫起來,莫言講述的其實不是某一個人的故事,而是時代的潮起潮落。
  • 【星座控】十二星座女的20歲,30歲,40歲
    白羊女的40歲:爽朗40歲的白羊女依然活力滿滿。不懼衰老,不追求潮流,能活出自我,不在乎別人的評價個性,特別爽朗,也很講義氣。散發著令人羨慕的光彩。無論事業如何,生活狀況如何,能活得很自信。天蠍女的40歲:內斂40歲的天蠍女內斂,低調,眉眼之間能看得出閱歷豐厚,是有故事的人,但從不輕易對別人表露自己的情緒。永遠彬彬有禮的樣子,看不透她心裡究竟在想什麼。感情上很執著,認定了一個人,恐怕會專一一輩子。
  • 日本主婦:40歲以後,如何修煉優雅的氣質?
    旅居日本多年,很多讀者都會發現這裡的女子,無論是二十歲的靚麗,還是四十歲的優雅,她們的身上都帶有一種氣質,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40歲的日本主婦,儘管操持著家務,帶著孩子,但是她們依舊活得很精彩,擁有自己的事業,活出「年齡成謎,身材無敵,經濟獨立」的美好姿態。
  • 三十歲以後,真正高價值的女人,是這個樣子
    三十歲以後,女人需要走得更加謹慎,不能再向以前一樣肆意妄為。那麼,何為高價值的女人呢?事實上,三十歲以後,真正高價值的女人,是這個樣子:李小姐今年三十六歲,在她眼中真正高價值的女人,一定是為自己而活的。其實,李小姐是位離異的單親媽媽,在離婚之前,她一直都是為了男人,為了家庭而活。
  • 莫言:21歲參軍,40年創作,從農民作家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雖然中國在文學方面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許多作品更是開創先河,別具一格,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但是由於中國近代動蕩等原因,國人一直沒人獲得此殊榮,直到2012年,莫言成為了中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人。這位21歲參軍,歷經40年創作,從農民作家成為諾貝爾文學家獎得主的莫言究竟是何許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