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作家,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這一點就足以讓人讚譽,但同時又是一個有爭議的作家,從獲獎起各種「謾罵」「討伐」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有人說他是水準不夠浪得虛名。
文學評論家朱大可說:在當代文學的邊界內,莫言終究是一位比較優秀的作家,就像北村、劉震雲和閻連科那樣,他保持了對鄉村不公正現實的關注。
到底莫言是好是壞?
莫言在最新的作品《晚熟的人》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這是一本莫言寫給自己的書,也是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的首部作品。
莫言:我就是晚熟的人
什麼是晚熟?是大器晚熟的輝煌?還是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決心?
又或者是作家莫言談到的心理成熟早,少年老成,能力卻比成年人還要能幹?
在莫言的最新《晚熟的人》中表述了自身的晚熟:「後來我發現,這個社會好像更歡迎早熟的人 ,他們在職場、情場和商場混的如魚得水,而我依然是笨笨的,就是學不會他們這套!」
在莫言的筆下,晚熟的人是後知後覺,這一點跟我們普通人一樣,哪怕是年紀到了三十、四十、五十在某一個方面還是保持著年輕的脾氣,有的時候心思單純,有的時候成熟穩重,這就是晚熟的人。
《晚熟的人》講了什麼內容
莫言曾說「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同時,他還是一個愛用第一人稱「我」講故事的人,這一點從其他作品《豐路肥臀》、《蛙》等都能看得出來。
《晚睡的人》在十二個故事中,講述故鄉人與故鄉事,展示莫言對時代的思考,如果說這是一本小說,還不如這是莫言與自己的對話,通過12個故事來講述獲獎後的八年時間裡發生的變化,自我遇到的離奇事件,從上個世紀到現在的生活,從澡堂子到網際網路。
這一次莫言減少了年輕時的血氣方剛,而是多了一些從沉穩幽默,就好像上了年紀的人笑看生活,這一次莫言不再講「英雄好漢王八蛋」 ,而是多了普通的小人物,這些形象是莫言自己,也是更多晚熟的人。
《晚熟的人》的8句精華,說透了人生,寫盡了人性
1、一個人,特別想成為一個什麼,但始終沒成為一個什麼,那麼這個什麼也就成了他一輩子都魂繞夢牽的什麼。2、有的人,小時膽小,後來膽越來越大;有的人,少時膽大,長大後膽越來越小,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區別。3、人類的幸福是建立在痛苦基礎上的;美好的事物之所以美好,是因為醜陋事物的存在。4、我們晚熟的人,要用一年的時間幹出那些早熟者十年的業績。5、一個人,只要能對自己違背常理的行為,給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別人還真不好說什麼。6、有時候,謠言的核心是事實,就像某些故事有真實的原型一樣。7、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當別人心機用盡漸入頹境時,我們恰好靈魂開竅。8、我也喝醉過,但醉了皮肉,醉不了心。
莫言:講故事也是講我自己
自從莫言獲獎後一些人就猜測很長階段莫言會沉寂,不願提筆再寫,其次就是不敢嘗試,以免壞了自己的名譽。
可以說《晚熟的人》就是一次證明,是莫言閉關八年的產物,也是人性的自我回答,如何從謾罵和鮮花掌聲中體會人性,莫言用自己的筆觸記錄生活的真真假假。
每個人都有享受掌聲的時刻,被稱讚被愛戴被推崇,如果我們現處於年輕,幸福而被讚譽的時候,更加需要警惕掌聲背後的人性,只有明白人性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無論是掌聲還是謾罵,我們要做的就是認真對待生活,過好自己才是最難得事情,調整好心態,用莫言的話就是路過人生百態,對爭執不予置喙,對善惡不妄定論。
《晚熟的人》,值得每個人看一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說過「」如果在世界上給短篇小說排出前5名的話,莫言的應該進去「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埃斯普馬克也曾評價莫言:「我相信莫言得獎後依然會寫出偉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種力量,沒有人會阻止他。」
生活是個龐大的主題,莫言在書中描述了12個離奇與現實的故事,以自身看到的聽到的故事背景 ,反映了一群晚熟的人。
作家莫言在《晚熟的人》中寫道:
「我不夠成熟,不夠圓滑,不夠老練,沒關係,我只不過是一個晚熟的人。」
其實我們也會發現這個時代多了快消費和浮躁,早熟的人,往往能夠抓住機會實現躍遷;晚熟的人,卻總是被落在身後慢慢追趕。但是,晚熟的人未必不能成為贏家。可能他們不精通人情世故,但是他們卻有足夠吸引人的真誠!
我讀完之後才發現,自己對於生活的理解還有很大的問題,有一些人際交往上的問題,都在書中找到了答案,至於晚熟,其實不是一件壞事,需要被肯定,被理解。
什麼是好書? 能夠給人啟發,讓人有所得所獲的就是一本好書,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晚熟的人》就是這本好書。
如果你是為人父母,不管是自己看還是當成是孩子最好的禮物都非常合適;如果你正處於上升期,那麼可以看看掌聲背後的真相,那些人那些事如何對待,如果你現在除下困惑茫然階段,那麼不妨看看莫言如何憑藉「晚熟的人」,如何面對挫折的,相信從中能夠找到解決對策。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購買,正品包郵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