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兵變代周,後周舊將並不是沒有站出來的,最後都是自焚殉國

2020-12-15 歷史魏來

我們讀這段歷史時,只關注到了趙匡胤披上黃袍之時卻又假惺惺的稱自己受屬下脅迫的精彩表演。卻很少了解趙匡胤披上黃袍後,後周舊臣的反應 如何。

這就給很多人造成一個錯覺,似乎趙匡胤奪取後周皇位時,後周已經氣數將盡,沒一個人替後周說句話,沒有一個將軍出兵討伐趙匡胤。

其實不是這樣的,後周舊將舊臣還是有人站出來的發兵討伐趙匡胤的。

誰呢?有兩個,一個叫做李筠、一個是曾經和趙匡胤爭權的李重進。

李筠在當時是後周的昭義節度使,駐守在潞州(就是今天的山西長治);李重進大家就很熟悉了,在後周擔任馬步軍都指揮使,當時在揚州駐守。

我可以肯定的說,李筠確實對後周忠心耿耿,他的起兵很單純,就是為了為後周復仇,想恢復後周。而李重進起兵的的心思就需要打點問號了,柴榮病重時,趙匡胤對後周有想法,李重進對後周同樣也有想法,只不過後來他沒能競爭過趙匡胤罷了,但不管怎麼說,李重進也算是為後周殉國的。

本文是歷史魏來獨家原創,抄襲必究!

我們來看看兩個人的表現:

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奪取後周政權之後,曾派使者去勸降李筠,李筠一開始不見使者,後來見了使者李筠卻對著後周太祖郭威的畫像哭個不停,聲聲悲切。

但是李筠也有弱點,他雖然不歸順趙匡胤但是可能考慮自己實力不夠的問題,一直沒有公然起兵。直到北漢同意和他一起討伐趙匡胤時,才開始舉兵。李筠命其子鎮守老家潞州,自己則親率大軍兵鋒直指汴梁。不得不說,趙匡胤在軍事上確實是天才,比起後來接他班的弟弟趙光義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層次。趙匡胤派大將石守信和高懷德分兵截擊,並切斷李筠退守太行山的後路,然後趙匡胤親率大軍進擊,李筠退守澤州(今山西晉城),城破,李筠投火自焚而死。

李重進相比就略微遜色了,首先趙匡胤策反了李重進派出來聯絡李筠的使者,用丹書鐵券作為幌子騙李重進進汴梁,幸被李重進屬下識破,勸說李重進,才未能進汴梁(進汴梁恐怕是有去無回)。李重進這才開始整兵準備進軍汴梁,但是僅僅三個月後,趙匡胤就兵臨揚州,城破,李重進自焚而亡。

李筠、李重進和韓通並稱「後周三臣」,很多人都將他們歸為一類。但是我並沒有將韓通算進來,為什麼呢?雖然韓通對後周的忠心程度在李筠之上,更是甩李重進幾條街。但是韓通在行動上卻是最沒有成果的,甚至可以說行動約等於無。

趙匡胤陳橋黃袍加身,回軍開封。韓通聽說後,就從內廷飛馬而出,準備組織軍隊抵抗趙匡胤。不過他僅僅跑到街上,趙匡胤的心腹——軍校王彥升就發現了。王彥升立即跟上追到韓通家,將韓通一家殺死。韓通雖然其心可嘉,也曾立下赫赫戰功,但是就這件事來說,多少有點窩囊,算不上有發兵抵抗行為的將軍,我在本文中並未將其列入進來。

相關焦點

  • 趙匡胤兵變後後周仍有實力為何不反撲?
    陳橋兵變其實是一場有預謀的軍人集團奪權行動。《宋史·太祖本紀》記載,陳橋兵變的起因是「北漢結契丹入寇,命出師御之。」。就是說北漢契丹聯軍南下,引發了趙匡胤帶兵出徵。實際上趙匡胤集團謊報了軍情,並沒有這個事,他們只是需要調動、掌控軍隊的理由而已。
  • 960年: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讓士兵擁戴其為皇帝,宋朝建立.
    後唐明宗天成年間(927年3月21日)生於後唐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東關)。後漢時,趙匡胤於後漢隱帝在位期間投奔郭威,之後郭威篡漢建立後周,是為周太祖;而趙匡胤則得任東西班行首,始入宦途。959年,後周世宗於北徵回京後不久駕崩,逝世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執掌殿前司諸軍。隔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漢及契丹聯兵犯邊,趙匡胤受命防禦。
  • 他是陳橋兵變裡唯一被殺的後周將領,趙匡胤深感痛惜
    後來,劉承祐被郭威打敗後,被郭允明所殺。 960年,趙匡胤在發起「陳橋兵變」時,一再向部將們強調,不能隨意殺戮,更不能騷擾百姓,做到秋毫無犯。他帶領軍隊從陳橋驛返回京城開封後,立即讓軍隊回歸軍營,不得擅自外出,避免了五代十國改朝換代時經常出現的燒殺掠奪局面。
  • 趙匡胤稱帝:陳橋兵變前傳
    趙匡胤被姐姐拿擀麵杖打的兩天後,960年正月初四早上,趙匡胤在離開封城不遠處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發起了一場被後世稱為「陳橋兵變」的政變,隨後迅速回師開封,逼迫7歲的後周恭帝柴宗訓「禪讓」帝位,演出了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次「禪讓」大劇
  • 趙匡胤篡位後周登基,為何後周政權沒有人起兵反對他?
    趙匡胤曾經是後周的一員大將,他很早就投奔了郭威,一直到郭威建立後周。不過趙匡胤真正的映入別人眼帘其實是柴榮時期。柴榮繼位後,對軍隊做了改革,提拔一批人才,其中就有趙匡胤。
  • 如果他繼承了後周皇位,就沒有趙匡胤的北宋了
    常遇聽從,雖將張永德關押,但對他十分厚待。常遇問張永德說:「你嶽父清君側會成功嗎?」張永德回答:「一定成功。」不久郭威殺後漢隱帝,派人迎接張永德。常遇向張永德祝賀,道歉說:「沒有你,老夫幾乎犯了大錯。」三,後周皇親
  • 趙匡胤推翻後周時,為何沒人出來維護後周江山?
    被"強行"擁戴為帝的他隨即班師回京,靠著和京城守將的熟識,他直接進入了皇宮,顛覆了後周。或許是從起事到進入京城登上皇位的過程過於簡單,很多人都把趙匡胤稱作上位難度最低的開國君主,認為他發動兵變沒有遭到任何的阻礙。那麼,後周在傾覆之際真的沒有人站出來,沒人願意保衛後周的江山社稷嗎?
  • 柴榮突然病死,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成功上位 |宋朝史話連載01
    他在伐契丹途中見到一塊上面寫著「點檢做天子」的木塊,產生猜忌,臨死前即把任殿前都點檢這一禁軍最重要職務的張永德(後周太祖郭威的女婿)罷免,晉升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奪取後周政權的,正是這個他認為可以信任的趙匡胤。
  • 陳橋兵變真相:一根擀麵杖打出來的新朝代?
    惶恐不安的趙匡胤馬上叫來家裡人一起商量,說: 「外間洶洶若此,將如何?」 趙匡胤的姐姐當時正在廚房裡,她聽到後鐵著個臉,拿著個擀麵杖出來打了一下趙匡胤,說: 「大丈夫臨大事,行不行自己決定!不要來家裡嚇女人!」
  • 宋朝國號來源於宋州,因為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前是宋州節度使
    宋朝國號來源於宋州,因為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前是宋州節度使在宋以前國號的變更都是有嚴格章程的,在成為皇帝之前,那都是諸侯,一般取代了前朝的王朝,都會以自己的封地來成為新朝的國號。比如說曹操曹老闆,他的爵位是魏王,所以他的兒子曹丕代漢以後新國號就是魏。司馬炎乃是司馬昭嫡長子,司馬昭死後,他襲封晉王位,於是新的王朝就是晉朝。而趙匡胤所建立的宋朝也是如此。柴榮在世時,趙匡胤受封為歸德軍節度使,也就是宋州節度使。而在唐安史之亂以後,節度使開始做大,已經被人普遍認為是屬於諸侯的代稱,唐柳宗元甚至寫過一篇封建論,以此來反對藩鎮。
  • 若後周世宗柴榮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
    這個時候的趙匡胤已經羽翼漸滿,兵權在手,就算周世宗柴榮察覺到了趙匡胤有反意,也沒有能力組織陳橋兵變的發生。在公元960年,後周禁軍統帥趙匡胤在陳橋驛發起兵變,藉助黃袍加身,率軍進入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奪權了皇位,經過十餘年的南徵北戰,結束了封建軍閥割據的局面,建立了大宋王朝。
  • 趙匡胤篡位後周,為何留下柴榮子孫?看他託孤給誰就懂了
    縱觀歷史,一個政權的滅亡,一定會伴隨其皇族的覆滅,古往今來從不例外,但趙匡胤卻是個奇蹟。他不但沒有殺了後周柴榮的子孫,還給他們找了「寄養家庭」,讓他們在北宋繁衍生息。 常說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趙匡胤不會不懂這個道理,他為什麼敢留下柴榮的子孫,就不怕他們報復嗎?
  • 生得時偉大死後忠烈,後周忠臣良將李筠反宋後結局如何?
    在近代,有無數英烈為民族而犧牲了生命,他們不懼敵人的折磨,不受敵人的誘惑,至死都保持著崇高的氣節。同樣,在古代,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英雄。這裡就有這樣一位,那就是五代十國時,後周大將李筠。他忠於後周,反對趙匡胤兵變。這是怎麼回事呢?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讓我們來品味這段歷史,尋找古人的精神力量。
  • 趙匡胤也是陳橋兵變的受害者,「黃袍加身」的最大受益者另有其人
    假如看了宋史,大家都會感覺趙老闆這事做的很是體面,沒有陰謀,沒有流血,找老闆在上班的時候一不小心就被別人把黃袍穿上了,因此就當了這個皇帝,算的上是眾望所歸啊。周世宗臨終前集合起來的大臣都是他最為信任的親信,當中自然就有趙匡胤。
  • 擁立趙匡胤上位,北宋六大開國將領,趙匡胤欽定的翊戴六大功臣
    翊戴就是擁立的意思,翊戴六功臣就是擁立趙匡胤陳橋兵變的六位有功之臣,也是北宋的六大開國名將。他們本來都是後周的禁軍將領,卻都選擇擁立趙匡胤,今天我們來看看翊戴六大功臣是哪六大名將。郭威建立後周之後,升任禁軍親衛都虞侯。顯德元年(954年),石守信跟隨後周世宗柴榮徵討北漢中有功,升任鐵騎左右都校。顯德三年(956年),石守信又跟隨後周世宗徵南唐,任先鋒,攻克揚州。顯德五年(958年)三月,南唐割淮南求和後,石守信以功升為殿前司禁軍的指揮官。顯德六年(959年)三月,後周攻打契丹,成為後周的主要將領之一。
  • 趙匡胤的幾個結義兄弟,幫趙匡胤做了皇帝之後,都是什麼結局?
    時年27歲的趙匡胤,這時還是後周的一個中層軍官。這一天,趙匡胤和其他九個意氣相投的後周軍官,歃血為盟,結為異姓兄弟。這就是後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義社十兄弟』了。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幾人義結金蘭的這一天,不管是趙匡胤還是其他幾人,大概都不會想到,他們這幾個人的結義,將會對歷史產生多大的影響。
  • 從趙匡胤到趙光義: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周世宗柴榮是五代十國後期後周的第二任皇帝,他的知名度或許不及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等封建帝王。但是,柴榮無論在政治還是軍事等方面,都絲毫不遜於歷史上的任何一位帝王。難怪,後世對他有「五代第一明主」的讚譽。
  • 陳橋驛兵變趙匡胤是無奈還是早有預謀?
    然後次年春邊境瘋傳契丹入侵,於是太后和宰相命令趙匡胤率領禁軍出徵,可誰也沒有料到的是,趙匡胤剛出東門到了陳橋驛沒多久就發生了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關於黃袍加身,裡面還是很有些許可疑之處。類似的是發生在十年之前就曾經發生過。當時是郭威,也是率領軍隊北伐,不經意之間就在黃河的鄯州被部下黃袍加身了。
  • 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後,怎麼處置柴榮幾個兒子的?沒一個活過20歲
    趙匡胤這哥們做兄弟忒不仗義了,周世宗柴榮身為後周老闆,把他當兄弟,不僅給他高官厚祿,甚至還分配股權給他。可是趙匡胤在老闆柴榮去世以後,果斷篡奪了後周的江山,甚至連集團的名字都給改了。那麼周世宗柴榮的繼承人,柴宗訓啥下場呢?當時來看,柴宗訓是安然無恙地活了下來。可是他被降為鄭王,弄到了房州居住。房州是啥地方?唐朝的時候,專門流放貴族的地方。
  • 趙匡胤因為三村木牌被女人打一頓,韓通因為三村木牌葬送了後周
    在朝廷方面,柴榮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近衛軍,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執掌軍權,重臣範質、王溥、魏仁浦為輔政大臣。柴榮的安排非常到位,從後宮到朝廷上的軍政,排列得滴水不漏,柴宗訓也在眾人的擁護下順利繼承了大統。可就在柴宗訓繼位不久,北漢與契丹勾結,趁著這個間隙捲土重來,出兵後周的鎮州、定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