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看病方便舒心

2020-12-16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林龍優】之前在歐洲生活的時候,最擔心的就是生病,醫療費貴,語言又不通。很多小夥伴寧願花幾千塊錢買機票回國看病。直到5年前筆者搬到韓國,跟當地人一樣有了醫保以後,才終於克服了去醫院的恐懼。現在一感覺不舒服就毫不猶豫去醫院。在韓國看病是什麼樣的體驗呢?簡單的概括就是:方便,舒心,放心。

首先,去韓國醫院不用排長隊。為了避免大家都擠著去大醫院,韓國的醫院實行分級制。一級醫院其實就像國內的小診所或社區醫院,在韓國也稱為「醫院」。醫院的名字按科別分類,例如內科、外科、牙科、耳鼻喉科、婦科等。這種診所大部分都是私人開設,國家認可。地方雖小,但五臟俱全,一兩個主治醫生,三四個護士,若干個房間並配備相應的醫療設備。方便的是,它們大部分都會集中分布在一個大樓裡。比如筆者工作單位附近的某大廈,三樓有眼科、外科,四樓有牙科和藥房。因為韓國人少,小診所多,所以不需要請病假專門去看病。私人診所的環境一般都挺好,很安靜,裡面有沙發,有雜誌,有茶水和咖啡,免費自取,大家安安靜靜地等十幾分鐘也就能看上病,效率非常高。

除非是急診患者或者需要長期治療的患者,一般韓國人生病先去這樣的小診所,搞不定,再拿著小診所的「委託書」去二級醫院或者三級醫院,也就是大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其次,在韓國看病很「舒服」。因為請病假要出示醫生證明,開醫生證明是要收費的。反正看個小病很快,所以上班期間「溜出去」看病的人不少。筆者有一次去耳鼻喉醫院看喉嚨,醫院就在單位對面,早上10點過去掛號,等了大概10分鐘,坐在沙發上玩了一會手機就被叫號了。韓國的醫生都可以用簡單的英文溝通,態度客氣,認真回答病人的問題,病人不會屁股沒坐熱就被趕走。做檢查的時候護士姐姐耐心地陪同和指導,讓人感覺舒服和安心。

取藥也很方便。韓國從2000年開始實施「醫藥分離」。醫生只負責看病,病人拿著醫生開的處方去藥店買藥,醫院和藥店沒有直接的關係。韓國的藥店跟星巴克一樣滿街都是,而且醫院附近必有藥店,非常方便。藥店一般也很小,通常只有一兩位藥劑師。把醫生開的處方交給他們以後,就可以坐在旁邊等候。韓國的藥劑師不像國內一樣把整盒藥給你,他們會將病人每天要服用的藥片用塑料薄膜封好,交給櫃檯,再由另外一位藥房工作人員核對處方,跟買藥的人交代服用方法,然後收費,整個流程非常順暢。韓國的藥店也是非常規範的,有好幾次筆者想買以前醫生開過的藥,但因為沒有處方被藥店工作人員拒絕了。

最令筆者感到意外的是,有的時候醫生還不給開藥。有一次筆者喉嚨發炎,本以為醫生會開一堆內服消炎藥,醫生問筆者家裡有沒有咽喉噴霧,筆者說有,醫生就沒有開藥了。那天兩手空空走出醫院還真不適應。

最重要的一點是,在韓國看得起病。韓國的醫保「國民健康保險」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就實現了全民覆蓋。韓國規定居留6個月以上的外國人都必須參保。參保以後,就可以跟當地人一樣從門診到住院再到買藥都能享受醫保的福利。一般來說,患者去醫院看病,根據病情不同,本人負擔30%-60%,政府負擔其餘的醫藥費。筆者肚子疼去看內科,有醫保的情況下也就付8000韓元(人民幣約48元),拿著醫生的處方去開藥,扣除醫保負擔的部分,自己只要付6000韓元(人民幣約36元)。婦科和牙科相對貴一些。

當然,韓國人對他們的醫保制度也非常自豪。筆者的韓國朋友日前追公交的時候不小心摔倒骨折了,她說幸好在自己的國家跌倒了,要是發生在美國,她寧願買機票回韓國治療也不願意在美國當冤大頭。

相關焦點

  • 眉山:預約掛號看病 方便群眾就醫
    眉山:預約掛號看病 方便群眾就醫 2014年09月05日 14時39分
  • 有了TA,在崇州看病不只是方便一點點
    有了TA,在崇州看病不只是方便一點點 2020-12-23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田縣人民醫院推行「先看病,後掛號」方便患者就診
    紅網時刻11月30日訊(新田站記者 鄧提茂 通訊員 胡亞婷)「沒想到不用排隊掛號就能先看病,太方便了。」患者劉某10月27日到新田縣人民醫院就診時驚喜地發現,拿著之前的診療卡就可以直接到醫院門診診室看病,看病之後再到收費室或者通過微信繳納診療費、藥費、檢查費等,比以前方便多了。
  • 微信全能功能來臨:醫院看病太方便了
    原標題:微信可以開醫療電子票據了:200家醫院、一鍵收集去醫院看病,排隊繳費、拿收據是個浪費時間、精力的活,降低了看病效率。現在微信推出了醫療電子票據功能,21省市的200多家醫院都可以在微信上接收票據了,方便保管、報銷及理賠。根據官方信息,微信醫療電子票據有兩種方式,如果是通過微信支付繳納的費用,票據可以自動發送到微信卡包。
  • 看病更方便,服務更全面!
    看病更方便,服務更全面!記者:張燕麗原標題:《看病更方便,服務更全面!》
  • 一線觀察:智能時代,烏魯木齊老年人看病方便嗎?別讓技術困難將老人...
    近日,記者在烏魯木齊醫院進行蹲點採訪,了解智能化時代老年人看病就醫的相關情況。智能設備成趨勢 老年人如何破除數位化障礙工作人員正在自助掛號機幫老人掛號。李欣洋 攝「奶奶,您把身份證和就診卡給我,我幫您掛號預約。」
  • 看病少跑路,掛號更方便!華山、中山、龍華醫院專家來這裡了
    看病少跑路,掛號更方便!以前,很多人看病總愛三甲醫院;如今,三甲醫院專家來到家門口,不僅為老百姓省去路途奔波,掛號也更加方便了。值得一提的是,下沉專家擅長領域大多與老年疾病有關,這對社區老人來說,著實方便了不少。「這幾年,我們引進了不少專家,這次也是想通過這本專刊,讓社區居民有所了解,為老百姓就醫搭建平臺。」該負責人表示。
  • 超方便!雅安人激活醫保電子憑證!買藥看病不用帶卡了……
    是的 雅安市參保人買藥、看病 就像去超市購物一樣方便 拿出手機掃一掃 手機上就能輕鬆完成
  • 宜興:醫聯體建設讓百姓看病方便又實惠
    在「家門口」看病方便又實惠,病患自然樂意少跑些腿。自去年底以來,屺亭醫院手外科接診量同比增長了20%。不僅是屺亭醫院,我市多家基層醫院從醫療資源下沉中獲益良多。市第二人民醫院和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市第五人民醫院和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市和橋醫院和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等都組建了醫聯體,在泌尿外科、精神病專科等醫療項目上展開交流,極大提升了基層醫療水平。
  • 【2020•指尖城市】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舒心就醫 最多付一次
    為了解決人們排隊看病難、醫院門口尋找停車位難的問題,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通過打造「預約掛號+智慧停車」的模式,引導患者科學規劃停車方案,高效便捷就醫付費,讓人們舒心就醫,解決了現代城市中的民生醫療難題。圖為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智慧醫療多功能自助機。光明網記者 徐皓 攝
  • 只需「刷臉」就能看病,太方便了!
    為提高患者的就醫體驗,江蘇盛澤醫院推出線上「掃臉」建檔功能,只需要一部手機,使用「人臉識別」,即可網上辦理診療卡,方便、快捷、操作簡單。具體流程第一步關注「江蘇盛澤醫院」微信公眾平臺,點擊左下角「就診通道」,在更多服務中選擇自助建檔。
  • 建設醫療康養首善區 看病越來越方便 長安織就「健康網」
    全面構建「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為了更好的服務群眾,長安區提升預防接種門診服務能力建設,實現數位化預防接種門診全覆蓋,開通網上預約功能,方便群眾預約,避免現場聚集排隊等待。其中,灤鎮中心衛生院、韋曲街道中心衛生院青城社區2個接種門診達到了四星級標準。
  • 一大波民生減負來襲 看病就醫更方便 我國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醫療...
    跨院看病重複拍片、一院一卡互不通用、門診開藥在線走不了醫保……看病就醫便不便利、高不高效,事關百姓生活「幸福感」。10日,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聚焦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急難愁盼」問題開出一大波「民生減負」清單。
  • 北京去醫院看病新變化來了,越來越方便!專項行動啟動,重點檢查收...
    北京去醫院看病新變化來了,越來越方便!專項行動啟動,重點檢查收紅包、拿回扣等行為!……北京看病越來越方便啦!北京市屬22家醫院支付方式統一支付掃碼方式統一、支付標示統一為提高患者就醫便利性,近期,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在22家市屬醫院推出一系列財務便民舉措,為便捷服務再疏「堵」。
  • 讓貧困群眾看病有「醫」靠——我市健康扶貧工作綜述
    「一站式」結算 讓群眾報銷更方便年過七旬的李謀則,是嵐縣坡上村人,腦癱加上糖尿病的併發症,生生把她和丈夫困在窮窩裡,挪不動半步。對於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起初並不十分相信,可眼見身體每況愈下,李謀則跟丈夫一合計,還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住進了嵐縣人民醫院。
  • 寶山患者看病更方便啦~
    寶山患者看病更方便啦~ 2020-12-10 1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何農村去鄉鎮醫院看病的人很少,去私人診所看病的人卻很多?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在農村,為什麼去鄉鎮衛生院看病的人很少,去私人診所看病的人卻很多呢」?老實說看到這個話題,宋安之感觸還是很深的,就以自己的家鄉山西來說說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而鄉鎮醫院的確很尷尬,大家都有默契的不去鄉鎮醫院看病,最多去輸輸液什麼的,因為鄉鎮醫院沒什麼好大夫,即使醫療設備上比私人診所齊全,但是看病技術真不如那些私人診所的醫生,於是乎就形成惡性循環,好的大夫都想辦法去了縣醫院,而鄉鎮醫院沒有好的大夫,大家越發不會去看病。
  • 省城老年人醫院看病不用「左等右等」了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看病就醫提供了便利,卻也讓一些老年人遭遇了「被高科技拋棄」的尷尬。為破解這一難題,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連續幾天,晨報記者實地走訪省城多家醫院,看看他們是怎麼為老年人看病提供便利的。
  • 預約掛號 讓看病不用排長隊
    為了緩解這種狀況,北大醫院實行了門診現場預約掛號的辦法,也就是第一天掛號,第二天看病。病人可以託別人去掛號,第二天再按照掛號時指定的時間去看病。預約掛號每天有一定限額,限額滿了就不能再掛。病人複診也可以預約。病人第一次到北大醫院看病,醫生可以根據病情的需要,將這位病人下次來複診的時間約好,替病人填寫好預約券。
  • 花果園居民點讚社區醫院:看病方便...
    潘和蹇說,病人每次就診前,醫生可以通過雲平臺調閱患者的電子健康檔案,就能詳細了解既往病史,為患者進行診療、開藥都十分方便。醫生為社區居民看診據了解,中心已經在做涉及M區的最後建檔工作,目前收集錄入電腦的居民健康檔案近兩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