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日18:02:12,我們將正式迎來冬至節氣!
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所謂「冷在三九」,一年中最寒冷的幾個月就要來了,陰極至陽,陽氣始生,除了寒冷,冬至也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節氣。
「冬至—陽生」,這一天,天地間的陰氣盛極,而陰陽本為同根一體,陰到了極致,就會轉化陽,此時,人體的生理狀態亦然,因此,冬至養生,不僅要護陰還需養陽。
1.早睡晚起
《黃帝內經》有「早臥晚起,以待日光」的說法,就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最好在太陽出來後,尤其是老人。從中醫的角度,早睡可以保存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晚起可以補陽氣。而陽氣好比人體的衛兵,它們分布在肌膚表層,負責抵制一切外邪,保衛人體的安全。
2.衣著保暖
冬至時陽氣馬上要開始萌芽,所以,注意保暖,保護陽氣不受寒氣所傷是必須的。「寒則澀而凝之」,人體氣血運行會在此時變的更加緩慢,如再為寒邪所傷,則周身氣血更易發生擁堵。
因此,平素血液粘稠度高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膽固醇患者,更要做好脖子、肩膀、腰部、膝蓋和腳的保暖工作。不過,溫暖也應適度,以自我感覺不燥熱,身體不出汗為宜。過於溫暖,身體處於出汗狀態,則不利於陽氣閉藏,反而更易生病。
3.適度運動
運動養生同樣要順應自然規律,冬至時節不宜做過於劇烈的活動,而應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從運動強度上來說,大家應儘量避免跑步、打球等劇烈運動,以免消耗腎精。從時間上來說,冬天運動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下午三四點鐘最為適宜,以免陽氣過度消耗。
運動結束後,要注意補水,防止身體水分消耗過多,導致血液濃稠度升高,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另外,有慢性病的人運動時出現不適,要趕緊停止,並去醫院就醫。
4.酌情進補
冬至過後是大補的最佳時機,但也要因人而異。因為,冬季吃的肉類等肥甘厚味較多,容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溼生痰、內熱積聚,更易引發疾病。所以大家在食用熱性食物的同時,也得吃一些補充津液稍清涼的食物,如荸薺、藕、梨、蘿蔔、白菜等。
此外,寒冷的氣溫下,大家還可以每日喝上一碗熱乎乎的雜糧粥,不但會讓身體立刻感到溫暖,還能暖腸胃、喚醒消化系統,促進食慾。
5.護心
冬至後,人體受外界寒冷刺激血脈多收縮阻塞,心梗、心絞痛、中風、高血壓等疾病高發。若是連續幾天都感覺乏力、頭暈、胸部不適要及時看病。平時,大家可適量吃些紅色食物,如紅棗、山楂、紅茶等,滋養心氣。
6.養肺
肺為嬌髒,畏寒喜潤,冬至三九寒天氣候乾冷,最宜容易傷伐肺臟,鼻塞、流涕、咳嗽咯痰這都是肺臟感受寒邪的表現,所以度冬要養肺。大家每天早上可以做做呼吸操。
文章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