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 | 宜補補漏,藏藏精.

2021-02-22 72物候元氣生活

【是日詩】

冬至子之半,

天心無改移。

一陽初動處,

萬物未生時。

——北宋 | 邵雍《冬至吟》

【物候說】

冬至,大地沉極之時,相當於是一天的子時(23:00-1:00),屬水氣。

在以太陽為福祉的古代,冬至是一個很重要的節點。古人說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這一天世間陰氣最重,陽氣初生。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

此時陽氣雖已生長,

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

所以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古人認為,鹿是山獸屬陽,

糜是水澤之獸而屬陰。

冬至一陽生,糜感陽氣而解角。

陽氣初生,山中泉水已感受到陽氣之溫熱,

雖然還是冰雪苦寒,但冰面之下已有泉水在流動。

今日冬至,

「陰陽爭、諸生蕩」

它也對應著十二消息卦的復卦,寓意著「七日來復」。表示曙光就在近前。

南懷瑾有「活子時」的說法,它其實是指一種自然的、生命的春意,過了冬至,陽氣就一點點生發了,春天萬物也會開始由秋冬的衰敗、轉為生長……一年的生長收藏自此開始。

今年交冬至節的時間是12月21號(周一)18時02分。

冬至是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自此開始進入一年最冷的三九天。

冬至是特別需要養一養的

因為「氣始於冬至」

自古節就是「劫」,節氣轉換的點上人要尤其注意,更何況冬至是全年陰陽轉換的「點」。

冬主收藏,收藏對生命來說就是——歸根,而歸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睡眠。

冬至子時一陽初生,為一年最大的陰陽交接時刻,宜亥時(晚上21:00)入眠,讓子時在睡眠中度過。

若子時(23:00-1:00)長久不能入睡,直接損傷的就是坎中一陽。

《後漢書》裡的冬至宜忌:

冬至前後,

君子安身靜體,

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冬至在上古出現時,是比「春節」還重要的節日,一些地方至今仍延續了「冬至大過年」的老習俗——全家人要一起吃個「過冬」飯,因為今天能平安地在一起,很重要。

所以今日,不宜奔波勞累,宜早早歸家,早睡安眠,在恬淡虛無中完成陰陽交接。

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強金之年

庚子年終之氣的氣候是有些極端的。

尤其年底六之氣,小雪、大雪、冬至、小寒,這四個節氣(11月22日-1月20日),主氣太陽寒水,客氣陽明燥金。

水冷金寒,天寒地凍。

寒氣一波接一波,連綿不絕,這個冬天真的特別冷。

而且,是一個陰霾沉沉的冬天吶。

寒邪傷陽,陽虛、虛寒的人,這個冬天註定會難過一些。做好保暖,護持好自己的陽氣。

陰虛、肝鬱的人也不好過。

這段時間「運」和「氣」都是金,強金克木,導致肝鬱、不條達,容易形成鬱火。

鬱火衝於上,容易演化成:咳喘(咳嗽、哮喘多發,而且不容易好,會比其他時間難治)、甚至血溢(要特別注意心腦血管問題,年底高發)。

今年冬至,

要一切方式做好保暖、護陽,防止寒邪傷身。

早睡晚起,補充被損耗的陽氣。

虛寒的人,可以適當溫補,喝羊肉湯等。

年輕人、少兒就不要溫補、喝羊湯了。

老年人也要謹慎溫補。

有內熱時絕對不能吃辛辣或溫補哦。

宜滋陰潛陽,避免「邪火」傷身。

冬至大火的羊肉湯,你適合喝嗎?

【宜】

真正虛寒的人,可以喝,

大家喝羊湯之前,

可以觀察下自己舌質的顏色,

舌質偏淡偏白,最適合喝;

【忌】

熱性體質不喝,

舌質偏紅、甚至特別紅的人,

臉上易長火痘、手足心熱,

可能體內有熱,或陰虛火旺,不喝。

上火、感冒不喝,孕期不喝。

給陽虛、虛寒的人:

當歸生薑羊肉湯,培植生命的春意

「當歸溫補肝血,生薑溫陽散寒,羊肉溫補肝陽,滋補木中生氣,以助升達。加生薑以行其寒滯,故諸病皆愈也。」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說此方。

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湯大補氣血,補血虛,除寒痛。其實這只是表象,它最大的功力是讓陰鬱的身體溫暖起來,給你陽光和生活的信心。肝主木,溫補肝血肝陽,其實就是培植你的生命力(在春天升發的能力)。

冬至後一個月立春,立春後又開始了一年的生長收藏,如果立春後肝氣升達不起來,木氣不生,就像春天來了樹木卻不發芽,沒了這生命力,一年也就廢了。

當歸生薑羊肉湯,溫補肝血肝陽,培植生命力,靜待春天來臨,帶來生命又一年的精彩。

羊肉正氣湯,好吃有秘方

【材料】

羊肉······500克

當歸······20克

生薑······25克

蒜苗、香菜······少許

【做法】

1、羊肉切大塊,提前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儘可能地衝洗掉血水(浸泡也是為了除血水,這樣煮起來就比較省心,沒那麼多血沫子)。然後燒開水汆燙一下,撈出。

2、生薑洗淨,不去皮,對切開,用刀背拍松。所有材料放入湯煲中,加水煲足1-1.5小時,出鍋時加鹽調味。

3、蒜苗、香菜切碎,盛出來後撒到碗中,記住不要圖省事撒到鍋裡,那樣蒜香味很快就消散了。蒜苗一定要有,它能讓羊湯的滋味升級到10分,吃的時候把當歸與生薑扔掉,吃肉喝湯。

當歸和羊肉是絕配,這個湯燉出來特別誘人,當歸燉蛋什麼的會覺得味道寡淡,但燉羊肉就覺得它不是藥材,而是香料,當歸味去腥,比白蘿蔔還給力,湯滾15分鐘後就變成了濃白色,一路飄香。


我還做了兩款羊肉蘸料,

可以吃出手抓羊肉的感覺。

1、椒鹽蘸料:吃手抓沒椒鹽就像冬天沒有雪。

椒鹽自己做:花椒用小火慢慢的焙乾;鹽也用小火焙,直至發黃(這樣炒過的鹽粒才不會嗆嗓子,口感才不澀);把焙乾的花椒、精鹽倒入攪拌機中打碎。花椒、鹽的比例建議是2:1。

2、蒜泥生抽蘸料:蒜泥+生抽+涼開水

兩種蘸料一起用,這個冬天就圓滿了嘿~

【有必要再提醒一下:羊肉禁忌】

有皮膚病、過敏性哮喘、正在發熱以及某些腫瘤的人,不宜吃羊肉,因為方中的羊肉屬於腥羶發物,有可能使舊病復發、或新病加重。



給陰虛、內熱,不能溫補的人:

一個滋陰涼血的冬至小甜湯


身有虛火、煩熱、睡眠不安,尤其大冬天還容易出汗的人,或晚上睡覺腳熱要伸出被子……或北方暖氣乾燥,燥火大……

都是收藏不力,陰津不足,或藏不住,要滋陰涼血、斂藏一下了。

在幾乎沒有斂藏季、常年欠收藏的廣州,有個民間秋冬常喝的小甜湯,推薦給大家。

滋陰涼血:茅根竹蔗馬蹄水

【原料】

馬蹄8隻、鮮茅根2兩(幹品20克)、胡蘿蔔1根、竹蔗兩節

【做法】

馬蹄去皮、胡蘿蔔切塊、竹蔗剖成段,就可以下鍋煮了,水開煮30分鐘即可。

鮮茅根買不到可以用幹茅根,中藥店一般有售。

所謂「香甜甘潤」,就是這款水水的味道吧!每次煮茶,滿屋皆是香氣瀰漫,無須加糖,因為這裡的每個食材都帶有天生的糖分。

這款植物茶是我秋冬經常煮的一款,煮一煲可以喝一下午加一晚上,無名燥火由此清除,體內安靜清涼!

 

甘蔗有滋補清熱的作用。勞累過度或飢餓頭暈的人,只要吃上兩節甘蔗就會使精神重新振作起來。


茅根可清肺胃熱,而且作用較緩和;


馬蹄,也叫荸薺,古時候就被人稱為「地下雪梨」,滋養津液!

秋冬是陽氣收斂沉降的季節,能收斂清涼下降,則肺氣不病。

所以,對付邪火和虛熱,必須要用收斂之法、清涼之法、下降之法。

斂浮熱、降虛火,看著是養陰,其實也是為了涵藏陽氣,水製得住火,才能化精化氣啊。

本期插畫師:Joan

商務合作請電郵:marketing@72life.cn

相關焦點

  • 冬至最該養藏!做好這3點,藏陽、藏精、藏氣神!
    我們迎來了24節氣的冬至,冬至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但是冬至之後,天氣也會越來越冷,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即將來到。這個季節,女性尤其需要進補,來年的體質才會得到改善,尤其是經常手腳冰冷、容易感冒、痛經的的女性,冬季進補養藏,至關重要。
  • 此時時節,宜補腎藏精,這樣補一冬,來年不生病
    冬月之中氣為冬至。大雪至冬至,陽氣逐漸歸根,如遇陰邪阻礙,腰腹中覺陰涼滿脹痛者,可於申酉之間以少火艾灸關元,以腹中覺暖為度,不可太過。注意,灸後如水瀉,乃陰邪外化之象,為佳兆,不可便思止瀉。灸至冬至前三日當止,恐其妨礙氣降至極也。大雪至冬至,當早臥晚起,少動多靜,睡眠逐漸加長。飲食宜清淡,不宜生冷滋膩,耗散陽氣。尤當注意保暖,不可暴露皮膚,令陽氣外散。
  • 今日霜降 | 開始藏精、藏陽氣啦~特別忌熬夜
    民間有諺曰「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霜降是天氣潛降的最後高峰期,這裡的補,其實就是借天勢將陽氣歸根,將能量潛藏於體內。霜降,要特別注意不要熬夜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霜降開始,藏精藏陽氣的關鍵是——避風寒。▼今年霜降之後,陽氣匱乏,金涼之氣太過。
  •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一躲二養三固四補」,養生好時節!
    今日冬至。古人認為「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日漸興盛,意味著下一個時間循環的開始,乃大吉之日。
  • 今日冬至,養生要點!
    暖雙足防體寒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所謂「冬至一陽生」。冬至是「數九」的開始,養生首要任務就是防寒保暖。老人在早晚氣溫較低時少出門,適量運動。冬至後,陽氣伏藏,養生當注重於「藏」,早睡晚起,勿過度操勞,避免急躁發怒,以免擾動閉藏在內的陽氣。
  • 冬至到「數九寒天」正式開啟 宜早睡晚起合理進補
    12月21日進入冬至節氣,這一天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也意味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來臨,「數九寒天」正式開啟。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大不同,北方地區多流傳這樣的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久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立冬養生|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立冬補得對,來年少遭罪!
    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後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冬能藏精,就是藏住我們的根基,到了來春天,莊稼植物則陽氣升發健旺,產量自高;人亦如此,冬天善於深藏陽氣,來年春天健康不病。在一天的小周期中,夜晚就是陽氣閉藏的時段,我們的陽氣要通過睡眠得到蓄積補充,如果在深夜熟睡的時候老有人打擾你,你將是一種什麼感覺呢?你會覺得特別難受,而且第二天會無精打採。這就是陽氣不能閉藏的結果,長此以往,身體就會垮掉。
  • 冬至,這個時節要好好「藏起來」
    今天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冬至。現代人重視養生,說到冬至,容易聯想起吃狗肉。因為一般人認為:進入冬至,天氣日寒,陰盛陽衰,人需要進補陽氣,而吃狗肉能滋陰壯陽,所以每逢冬至,就成了狗狗的災難日。在我們單位旁邊,有一個大型的露天農貿市場,為了上班抄近路,我每天都要經過此地。
  • 立冬過後,不藏精,春必病溫!立冬之後補得對,來年少遭罪!
    一年中的大氣,春升夏浮,秋降冬沉,秋天「收的氣」,在冬天一定要「藏起來」,小動物愛藏糧食、莊稼植物藏根,人感天地氣機變化,也將機體陽氣斂藏於腎水之中,此是自然之道。冬能藏精,就是藏住我們的根基,到了來春天,莊稼植物則陽氣升發健旺,產量自高;人亦如此,冬天善於深藏陽氣,來年春天健康不病。
  • 今日冬至 | 市區氣溫首次跌破0℃!有個好消息告訴你……
    今日冬至 | 市區氣溫首次跌破0℃!18時02分,我們將迎來冬至節氣。除了天文和氣候上的重要意義,冬至對中國人來說還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冬至是古人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人們在這一天祭祖、賀冬,所以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北方,餃子是冬至的「標配」。南方人喜歡在冬至這天,闔家團聚、圍爐夜坐,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其樂融融、團團圓圓。
  • 中醫節氣養生:今日冬至
    一、冬至養生要點冬至有「冬至一陽生」之說,意思就是冬至過後,陽氣將慢慢地回升。冬至養生,不僅要講究冬「藏」、注重養陰,更應該講求陰陽的平衡。正如《千金要方 · 道林養性》提到「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洩陽氣。」因此,冬至到來之際,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更不可過度運動。平日注意防寒保暖,及時增添衣服。
  • 今日冬至|數九寒天重藏養,養陽秘精益脾腎
    冬季閉藏,萬物休整,人體陰陽二氣均深藏於內。此時當順應時令,遵循「冬藏」養生之道,做到多儲蓄、少透支,確保身體健康。冬至養生,首重靜養。《內經》雲,靜則神藏,躁則消亡,更適合冬季養生。因此,護陰養陰也是冬至養生的重要舉措。《內經》雲「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意思就是冬季如果不注意藏陰,來年多溫病。冬季藏陰當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適當食用滋陰養陰藥食等。中醫謂汗為心之液,在大量排汗的同時也耗費了大量陰液。如劇烈運動,蒸桑拿之類導致大汗淋漓活動,在冬至當儘量少為。
  • ​冬至|一躲、二養、三固、四補!
    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鹹食品。冬天陽氣日衰,脾喜溫惡冷,因此宜食溫熱之品保護脾腎。吃飯宜少量多餐。應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少。此外,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儘量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
  • 今日冬至,重要習俗要知曉!養生注意「一躲二養三固四補」,很重要
    防寒保暖,宜勤搓手、常曬背、暖雙足;平日要注意頭部、腳部和頸部的保暖,避寒風,避冷水,避生冷飲食。養生先養心。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儘量躲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了。中醫認為「冬季與腎臟相應」、「腎開竅於耳」,冬至以後經常按摩耳朵,有助於腎臟的保健和氣血的順暢。(1)拉耳垂:用兩手的拇指、食指同時按摩耳垂,先將耳垂揉捏、搓熱,然後向下拉耳垂15-20次,發熱發燙為度。
  • 以藏養藏「五字經」
  • 小雪 | 養藏「腎精」的大好時機,女人這樣養腎以斂藏精氣,來年精力充沛少生病
    小雪有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小雪前後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陰陽不交,萬物失去了生機,可以看見樹木凋零、一些動物進入冬眠狀態。觀察了天地變化之後,你會發現:整個大自然都在收斂,休息,養精蓄銳。順應天時,人亦當如此,要養精蓄銳。人體的「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基礎,人得精而生。「腎」主藏精,精能滋養人體的所有器官、組織、神經、血管、骨髓、皮毛。
  • 冬至養生有多重要?很可能超乎你的想像!
    但是有傷風感冒的話,一點補藥都不能吃,有其他毛病也不能隨便吃補喔!只要身體內外有一點不清爽就不能吃補,一補就把它封鎖住了,病就好不了,所以要特別注意清補這個道理,清理就是補。所以冬至真正的補是把內在的病完全清理乾淨,因為我們的生命功能自有生生不已的力量,生命自己會補助自己,這就是清補。
  • 今日冬至,養陰護陽得這麼做
    2020年12月21日18:02:12,我們將正式迎來冬至節氣! 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所謂「冷在三九」,一年中最寒冷的幾個月就要來了,陰極至陽,陽氣始生,除了寒冷,冬至也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節氣。
  • 仲冬養生,藏好「陽氣」來年少生病
    《松鼠圖》 虛谷(清)《十二月令圖》之十一月 (清)農曆十一月又稱仲冬、冬月、龍潛月等,是冬季第二個月,包括大雪和冬至兩個節氣。今年的仲冬之月,是從12月7日至明年1月5日。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因為「陽氣」還在「襁褓」階段,所以要保護好它,千萬不要擾亂它,更不能揮霍它的生機。這個「陽氣」是什麼?通俗來講,它就是人體的元氣,亦即精、氣、神。 仲冬之月如何保護精、氣、神?
  • 【二十四節氣養生】今日冬至,養生重在藏陽氣
    因為冬至日陰陽爭,陰窮而陽萌。人們用吃餃子表達對一年農事活動的慶賀,也表達對來年五穀豐登的期盼。南方吃的米丸、湯圓等,則象徵太陽,寄託了人們對新生的期盼。冬至是三九天的開始,冬令進補常選擇於冬至日開始,並在之後的三九天中持續。可以多吃以下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