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養生有多重要?很可能超乎你的想像!

2021-02-22 道醫小古

冬至來臨,這個時候適合於養陽氣,冬至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一陽生,是陰陽轉換的時刻。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藏入地下的陽氣,漸漸回升,自然界的所有生物就像地下的種子一樣,要準備煥發新的生機。

冬至對應的是復卦,地雷復,最下面一個是陽爻,是一點微陽開始萌生的時候,所以古人有這個養生智慧,就很重視這個節氣,靜養陽氣,不要幹擾陰陽的轉化和陽氣的萌生。

辭曰:反覆其道,七日來復。

由乾至坤,凡六月而六陽消盡,至復卦而一陽復來,故曰反覆。七日者,冬至前以日計之,則一日消陽一分,六日而陽氣消盡,至極而復反,故曰七日來復。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閉關,閉門謝客,關門不出也。商旅不行,不貿易往來也;後不省方,君王不出宮巡查也。

冬至,至陰之地也。陰氣收斂至極,陽氣復歸最內,而後漸返於外,在卦為復。復,入極反出之始也。而後陽氣漸長,地澤臨至於地天泰,二陽乃至三陽展開,復之利全顯矣。陽載陰升,萬物復甦,至春季發陳,陽氣出地,草木再生,一年之計重始矣。陽氣歸根反出之途,春氣漸蒙,驚蟄出地,雲行雨施,則一切阻滯必隨龍雷發越,此則病退命復之象也。

冬至前六日至冬至日,共七日,正當陽氣歸根反出之時。老子曰:「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至日子時一陽來復,氣歸於根,此靜曰復命之時也。陽氣降極而升,當靜以候之,慎勿擾動,以待陽氣歸根復命。至日不藏,陽氣開洩,則生氣不得歸根,命根轉淺,反常不明之道也。

冬至前後七日,合冬至共十五日,陽氣潛藏至極,用藥忌發散,麻黃桂枝之類皆所不宜,至日前七日尤甚。一切治病之藥皆當停用。長期服藥者冬至前後尤當停藥休息一下。


冬至的時候我們要幫助陽氣順利地生發。如果冬至這一天很忙碌,沒有幫助陽氣順利生發,那麼這一年都會受到影響;反過來,如果順利地幫助陽氣升起來,就可以使新的一年順利的開始。如果冬至的時候陽氣升不上來,就會影響到人身陽氣的運行平衡,所以冬至這個日子是很重要的。

冬至的時候不做很累的事情,最好能夠閉閉關,養一下這個氣。如果吃西藥,除了每天必服的,不服會出問題的之外,這兩天最好不吃西藥。因為西藥是要耗元氣的,就是把我們儲存的元氣給激出來,來看到這個治病的效果,所以這個治病的效果立竿見影,原因就是這個,但是它會消耗元氣,所以在這兩天,除了必服不可的之外,能不服就不服。

有一些地方有一個俗話叫做「冬至收老頭」,這個人如果病了很久,往往在冬至之前兩三天病情會惡化,為什麼?冬至是陰氣到頂點了,最盛的時候,所以陰盛就一陽生,很微弱的一絲陽氣開始升起來,如果他年紀很大,然後又是久病,本來元氣就很少、很弱了,他在升的時候沒辦法升起來,沒辦法升起來當然他也就走掉了,所以中國古人對於夏至、冬至這兩天是非常重視的,一般來說這兩天是閉關。

如有可能至日前後三日當閉關不出,至少冬至日閉關一日。屏除事務,閉關守靜,收攝陽氣,待其來復。

閉關期間最適合的活動:睡眠或靜坐,一切視聽言動擾動收藏的行為能少就少。當此潛龍勿用之時,尤忌冬不藏精妄動腎氣之舉。這幾天養的如何,關係到陽氣歸根的深度和來年春天奉生者的多少,至關重要,慎不可忽也。

所以,冬至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新生,是大吉,是需要有儀式感的。

世間萬物,都可以借冬至後這一段造化旋轉之力,復原中氣。

我們人,如何才能借陰陽轉換的節拍,重新獲取新一輪的能量呢?

我們整理了幾位醫家、道家的思想,給大家參考。

清補,

才能補到這個時節特別的「生氣」

南懷瑾

著名古文字學家、國學大師

代表作品 《論語別裁》《老子他說》《列子臆說》

冬至,「一陽生」的卦象,上面都是陰爻,代表寒冷,最下面一爻由陰變陽,是從地底的功能發生來的,代表一個陽能開始生長。

這個卦叫復卦,也是「冬至一陽生」的道理,因此我們過冬至就進補了。

因為這時消化力特別強,補品吃進去,營養容易吸收。冬至「一陽生」不是生,而是地球吸收太陽的熱能進入地球的中心,冬至以前是收縮到極點的狀態,「冬至一陽生」重新放射出來,地球的熱能放射慢慢上升了。

像有些人睡不著,好像是失眠,但過了這個階段,非常想睡,會大睡,那就是一陽生的現象,這就是復卦。

冬至是一陽初生處,冬至要吃湯圓,吃湯圓是假的,叫你注意這個時候可以配合補品了。

但是有傷風感冒的話,一點補藥都不能吃,有其他毛病也不能隨便吃補喔!

只要身體內外有一點不清爽就不能吃補,一補就把它封鎖住了,病就好不了,所以要特別注意清補這個道理,清理就是補。

所以冬至真正的補是把內在的病完全清理乾淨,因為我們的生命功能自有生生不已的力量,生命自己會補助自己,這就是清補。

道家修煉:冬至陰陽交接,

如何度過一年中最大這個「坎」?

吳丹豐

道教全真派道人,道家嶗山派傳人

代表作品《香灰釣魚島》

在每年的365天中,卻有一天是可以「補得進去」這種「精」的!而這一天正是「冬至」這個節氣。

人在一年的365天中,除了冬至這一天外,在其他所有的日子裡,人體內部這個「精」都是「只能出、不能進」的!

每天人體內部儲存的這個「精」都像涓涓細流一樣不斷的被抽出並被「氣化」,以供應我們人體自身生命的正常運行;

但唯有在冬至這一天自然界和人體氣機出現「一陽生」的時候,人體內部的「先天竅」就會自行臨時打開,以吸收天地間萬物生機之始的「一陽生」這種能量,從而為來年繁重的生命活動「充電加油」!

所以,道家實修者就總是要抓住每年僅有的這個人體內部「開竅」的機會,使用一些富含天地精華的高能量食(藥)物來及時「補精」,以此達到一個「填精補髓」的目的!

道家的冬至養生普通人難以模仿,我們提取了幾個可操作的動作:

-1-

冬至站樁

冬至最適合站樁了,此時地氣從足底起,站樁可通地氣,幫助陽氣之生發。可練習無極樁,無極生太極,無中生有,陰極生陽。

-2-

冬至時分點湧泉穴

《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 

冬至有功夫的可感地氣從足而生,向上氣衝和潤全身,按湧泉穴就如同打開了氣的出口開關。

-3-

冬至時分按摩神闕穴

神闕穴,即肚臍,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神闕穴道家稱為丹田之中心,是先天精氣的根本。

至一陽生,按摩神闕穴就如同啟動了能量發動機,助力陽氣之生起發動。

靜坐靜心,手護丹田,左下右上,輕微按之,待有微熱,圓形按摩,順逆時針,各揉九次。

冬天用膏方的力量來給身體重新洗牌

封藏加強「命門」

顧植山

五運六氣專家,安徽中醫學院教授

到了冬天,農民把土地封藏起來,封藏得好,來年生發的力量才強大,才能豐收。

藏精,必須在冬天上,你春夏上基肥就不行。

這裡可以理解,冬至以後進補,相當於給初生的陽氣施肥,幫助它在新的一年強壯、密實。

冬天吃那些速效的、補的東西,等於冬天的時候上追肥,打個比方,那些怕冷的,容易感冒的,冬天來吃膏方,吃了以後,大多數人第二年就不感冒了。

但是膏方治的是未病,不能說膏方治的是疾病,針對的不是感冒,而是人的體質,還有當年的五運六氣。

從命門學說,

就知道冬天怎樣來加強這個「命門」。

朱丹溪的「命門相火」說是受到理學的啟發。有了太極思想,才能豐富發展《難經》的命門學說;有了命門學說,才引發出用膏滋方來進行冬季養生的方法。

三陰三陽配屬藏府及命門圖

其實從圖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冬天的陽氣是以精的形式封藏在少陰位的,這裡是「少陰君火」,古代也稱為「龍火」。

它是什麼呢?本質上是心火下降了,寄居在了腎水的位置,封藏起來了,它是第二年萬物生發的原動力,所以稱為「命門元氣」。

氣有餘才是火。故命門正常的原動力不能叫「相火」。因此,我們可以用膏方,增強這種封藏的功能與能量。

腎精不足者如何調,

才能歸根生命需要的元陽?

羅大倫

著名中醫,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博士

央視《百家講壇》中醫主講專家

冬至日,一陽始生,此時腎精不足者,最易發病。其病上熱下寒,上焦會突然出現各種熱症,比如咽喉突然腫痛、突然眼目赤紅、頭痛、耳痛、牙痛等等,但是腳和膝蓋往往冰涼……

古人管這種情況叫龍雷之火上奔,說腎水不足,無法涵養腎陽,冬至日腎陽稍微一增加,火就上奔了。

在排除外感外傷的情況(有時外感也受此影響)之後,則必須清楚,此時不能清熱,清熱則下愈寒。

古人的方法,是用大劑量的熟地填補腎精,配合一點滋陰的藥物,然後配少少一點肉桂,引火下行。這種調理方法在明末時已經成熟,和道家有關的名醫傅青主、陳士鐸、張景嶽等都擅長這種治療方法。

我的觀察,這種情況平日也有,但是真的冬至節氣開始增加,一直到來年開春,甚至到春夏之交,會特別多,古人講的天人相應,即是此理吧。

▼有人嘗試冬至的湯圓加了一點肉桂,hin好吃~😋

冬至——峨眉藥餌療法

轉自丹醫大師周潛川老前輩的五臟補益大餐,此食方有菜有肉有魚,充分講究了陰陽相調,不陰凝膩滯,也不過於辛熱發火,可以收營養到五臟六腑、安身靜體的療效。

❄️

【冬至清補食方】

此方重點在清理。有虛火的人用最好。

冬至當日,下午5-7點,大白菜最外層的葉子(3-5片)+青蘿蔔(綠頭蘿蔔)用白頭部分1片。

涼水入鍋,不要揭蓋子,中火煮開改為小火三分鐘,不能放鹽和任何調料。

晚餐食用,喝湯吃菜(代替晚餐)餐後到睡覺不得食用任何東西(包括蜂蜜、酸奶、堅果、茶等等),連續食用不少於7天。(如果是老年人食用,需要煮的時候+兩粒枸杞)。

❄️

【扶腎陽:牛棒骨砂鍋白菜湯】

怕冷陽虛,腎精不足,可以按這個吃。

冬至當日,用牛棒骨放入砂鍋,煮開後撇兩次沫,然後加入3-5粒花椒,大拇指甲蓋大小生薑、放鹽少許。

砂鍋蓋蓋子(不能揭蓋子),改為小火燉不少於四小時(明火)。

從冬至當日開始,每天晚飯用湯勺盛1-2勺放入蘿蔔或白菜類,燒制骨菜湯,每天晚餐+一道這樣的骨菜湯。

一直喝到砂鍋湯喝完。

❄️

【養腎陰:冬至鯽魚湯】

冬至當日開始,用小鯽魚,洗淨,在鐵鍋中放一點底油,燒熱後,放魚,姜(一小片,小拇指甲蓋大小),迅速加入涼水,加入兩粒枸杞。蓋上蓋,全程不得揭開鍋蓋。

中小火燉30分鐘,關火後放少量鹽。晚飯喝,從冬至當日開始連喝五天。

此食療無圖,請充分發揮你的想像力。根據個人體質情況三選一。

6. 陳允斌老師冬至食療養生

在冬至前後三天,是要靜養的。身體不好的人,可以靜養七天。

「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

古代的官方政策真是很養生——冬至前後停止一切工作,以便所有人安心靜養。

後世一直到清朝,乾隆皇帝仍然會在冬至時齋戒閉關。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年壽最高的皇帝。他養生有道,深諳冬至時節要拋開平時日理萬機的忙碌,閉關靜養的重要性。

冬至時節為什麼要靜養呢?

因為這個時候如果勞心、勞力,最傷心臟。

同時,這個時候如果外出感受風寒,又可能引發肺部感染,也會影響心臟健康。

如果冬至時沒有把心保養好,可能影響來年一年的健康,甚至釀成大患。

可能您一年忙忙碌碌,虧待了身體,那麼冬至時節更要靜下心來,全心全意地照顧好自己。

宜安靜,不宜急躁,可以讀讀書。

宜靜養,舒緩地鍛鍊,不宜劇烈運動,特別是不要累到滿頭大汗。一出汗,氣就外洩,達不到封藏的目的了。

另外,冬至時人體的排毒能力也弱,容易受化學劑傷害(平時我們也最好儘量遠離這些成分)。

所以冬至前後,儘量用植物配方的洗浴用品和護膚品,儘量吃天然食材。

可以連續喝一周冬至湯來補心養陽。

申明:文章內容改編自

1、南懷瑾《我說參同契》

2、騰訊道學公眾號,吳丹豐原創

3、羅大倫微博

4、周潛川《峨眉藥餌療法》.

5、陳允斌順時養生公眾號

○ 本文來源網絡整編,尊重知識勞動,版權歸原作者或相關權利人所有。若不妥,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本號精選作品,僅作參考,研討,公益分享,旨在弘揚正統中醫與國學文化~

延伸閱讀:

1、無派中醫:一個不是門派的門派....

2、無派中醫:你不知的中醫真相及古怪療愈體系(一)

3、健康意識與疾病的關係

4、這才是你苦苦尋覓:應對焦慮,頤養身心的「終極法寶」!

5、匠心產品與極簡主義和你的健康到底有啥關係?

6、天然植物洗護有哪些好處,怎麼分辨洗護品的真假好壞?

7、小心,愛吃水果不一定是好事!

8、無派中醫:無形無相,醫道之溯本求源~

9、無派中醫:你不知的中醫真相及古怪療愈體系(二)

10、中醫治得好癌症,卻治不了現代人的愚昧!

11、「科學」你慢慢學,中醫我先治病去了!

相關焦點

  • 營養|冬至養生保健康
    冬至,冬藏之氣至此而極,一陽初生,春意萌發。藏之終,生之始,故在古代冬至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 從冬至起,就進入了數九寒天,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此時開始也是陽氣初生之時,護好陽氣,人體陽氣充足,才能祛病延年。
  • 冬至養生煉養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我國古代,很重視冬至,當作一年中較大的節日來過,並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從戰爭、流行病、第二波病毒疫情到經濟崩潰都可能發生,而正在研製的疫苗也可能發生問題。他在今年上半年曾表示,古代佔星書清楚的記載著,當木星和土星進入同一星座時,12月21日,兩顆行星最接近的時候,會引發一件事,可能是霍亂、饑荒、死亡和瘟疫等,有許多可能,甚至引發世界發生更可怕的災難,比如爆發全球性的大規模戰爭,一直到2021年3月底。
  • 冬至養生吃什麼食物養生比較好 今日冬至養生小常識
    冬至養生吃什麼食物養生比較好 今日冬至養生小常識1.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羊肉味甘性溫,有補腎壯陽的作用,歷來作為補陽佳品,是冬至進補的重要食物之一。
  • 【傳統中醫養生篇】今日冬至,養生要點!
    「氣始於冬至」,因此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節。養生方面應注意防寒保暖,宜勤搓手、常曬背、暖雙足;飲食方面宜多食堅果,少食辛辣燥熱食物;常做八段錦、太極拳等平和的運動以養生。冬至過後,全國各地都進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階段,此時起居養生不可大意。進入冬至節氣,降溫幅度會進一步加大。冬至最重要的養生即是保暖,身體暖暖的,氣血才會順暢,才可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保暖強調的是頭和腳。
  • 今日冬至,養生要點!
    跟二十四節氣其他節氣一樣,冬至是一個天文和曆法概念,但冬至跟其他節氣又不一樣,它還是一個重要的祭祀節日,一年中,冬至跟除夕、清明和七月十五是一年中四大祭祀日,這一天,民間有燒經、祭祖習俗。在蘇中,冬至又叫做冬節、過冬。
  • 冬至·養生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 古人認為自這天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循環開始了,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故為「大吉之日」。其他問題:流行感冒和摔傷問題(不要小看摔倒,我國每年約有4000萬65歲以上的老人跌倒,每萬人中便有8位老人因跌倒死亡)。所以防寒就暖、解鬱潤燥是冬至節氣調理的首要方向。冬至·傳統茗茶冬季喝紅茶可以有效幫助預防感冒。
  • 談天說地 | 冬至養生篇
    冬至最短幾個小時  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日期大多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22日。可以確定的是冬至這天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根據氣象學家的檢測發現,冬至最短的一天只有9小時20分鐘,平常白天和黑夜是不會相差太多的。
  • 冬至養生大全!這樣做,讓你健康過冬
    今天是冬至,它是我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等,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俗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上一碗餃子,那麼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你們吃餃子了嗎?來!小編教你怎麼做一道美味的餃子。
  • 中醫節氣養生:今日冬至
    一、冬至養生要點冬至有「冬至一陽生」之說,意思就是冬至過後,陽氣將慢慢地回升。冬至養生,不僅要講究冬「藏」、注重養陰,更應該講求陰陽的平衡。正如《千金要方 · 道林養性》提到「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洩陽氣。」因此,冬至到來之際,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更不可過度運動。平日注意防寒保暖,及時增添衣服。
  • 艾艾貼:這個冬至養生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冬季是新冠疫情的高發期,近期全國的新增病例又開始有了零星的增長。經過與新冠病毒一年的對抗,也迎來了新冠疫苗的好消息,多地已開啟採購,四川、浙江已安排緊急接種。當然我們也要更加注重防護,強身健體,提升自身的抵抗力!
  • 【曙光·節氣】冬至一陽生,養生重伏藏!
    【曙光·節氣】冬至一陽生,養生重伏藏!冬至還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節氣 | 養生
  • 艾艾貼:這個冬至養生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冬季是新冠疫情的高發期,近期全國的新增病例又開始有了零星的增長。經過與新冠病毒一年的對抗,也迎來了新冠疫苗的好消息,多地已開啟採購,四川、浙江已安排緊急接種。當然我們也要更加注重防護,強身健體,提升自身的抵抗力!
  • 士材節氣養生——冬至
    中醫養生講究天人相應,冬至這一天對於北半球的人們來說,太陽慢慢要從地球的南回歸線慢慢我們靠近,也正是從這個節氣開始,陽氣正在逐步恢復,所謂「冬至一陽生」、「一陽來復」就是對這個節氣的表達。
  • 生命樹丨冬至到,開啟養生模式
    ,開啟養生模式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冬至時逢每年公曆的12月21日-23日, 從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長。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冬至後如何養生,起居飲食該注意哪些要點?記者採訪了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馬鴻斌和魏清琳兩位甘肅省名中醫,談談冬至後的養生攻略。
  • 冬至|冬季養生,關鍵在「驅寒扶陽」
    《太平御覽》載:「冬至有三義,一者陽極之至,二者陽氣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冬至。」冬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黑夜最長、白晝最短的一天,因此又叫「日短至」。而冬至又是一年中陰氣最盛的一天,也是陽氣始生的一天。
  • 甘肅醫衛丨冬至到,開啟養生模式
    原標題:冬至到, 開啟養生模式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冬至時逢每年公曆的12月21日-23日, 從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長。
  • 冬至飲食養生,就看這些食物還有蛋白粉的作用!
    冬至是一個較為特殊的日子,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它既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又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是重要的傳統節日。冬至標誌著已經進入寒冬,各地紛紛迎來降雪天氣,氣溫寒冷乾燥,在這個時節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很容易感冒著涼。因此,很多人選擇在冬至這個健康「儲蓄」的好時節開始養生,改善體質健康平穩度過冬季。
  • 冬至習俗吃什麼?怎麼養生?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完全換成冬季星空,而且從今天開始「進九」。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節氣,民間更有冬至大過年之說,冬至這一天開始進入數九天,意味著天氣越發寒冷,冬至習俗各地大不同,不過典型的傳統食物確實類似的,無論南北方冬至這一天都是值得喜迎的節日。冬至節氣來臨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那麼冬至習俗吃什麼?
  • 冬至後白天越來越長嗎天氣有什麼變化 冬至養生知識吃什麼
    冬至後白天越來越長嗎天氣有什麼變化 冬至養生知識吃什麼  12 月 21 日下午 6 時 02 分,將迎來 「冬至」節氣。這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從 「冬至」開始,就要進入 「數九寒天」時節了,民間俗稱 「進九」。「氣始於『冬至』」,此時為養生最佳時機。
  • 冬至時節養生,你需要富萊欣蛋白粉
    本網12月17日訊 冬至,也意味著進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段。那麼,冬至養生,和平常時候有何不同呢?俗話說「冬練三九」,所謂的數九嚴寒,也就是冬至前後開始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氣溫低時,身體會有一種蜷縮成一團的意願,更不願意活動。門縫裡的一絲寒風,也會讓全身都哆嗦起來。3、吃——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進補是我們的傳統養生方式。古人認為,冬季的氣機以「藏」為貴。也就是要將陽氣好好珍藏,避免不必要的洩露。冬季養藏,也就是好好保養、積蓄能量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