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冬至。現代人重視養生,說到冬至,容易聯想起吃狗肉。因為一般人認為:進入冬至,天氣日寒,陰盛陽衰,人需要進補陽氣,而吃狗肉能滋陰壯陽,所以每逢冬至,就成了狗狗的災難日。
在我們單位旁邊,有一個大型的露天農貿市場,為了上班抄近路,我每天都要經過此地。記得前些年,每當臨近冬至,農貿市場的肉攤前都吊滿了被宰殺洗淨的狗狗,掛在一排排鐵鉤上,呲牙咧嘴,形狀十分可怖。
有的商販還是現宰現殺。老闆坐在血流遍地、熱氣騰騰的門前剝著剛宰殺的狗狗的皮,店旁一排排鐵籠裡關著許多待宰的狗狗,它們相互擠在狹窄的空間裡,耷拉著頭,身子發抖,眼裡充滿絕望,完全沒了精氣神。
近些年,大概因為愛狗人士的倡議和反對,冬至賣狗肉的商販漸漸減少,取而代之是羊肉的熱銷。
記得有一年冬至前夕,我又路過那家現宰現殺的商鋪,老闆站在門前空地上與顧客說著話,他的腳旁,一隻剛被宰殺的黑山羊躺在血漬裡,在他身後,是兩隻拴在鐵欄杆上待宰的黑山羊。
當我經過時,我看見其中一隻黑山羊竟然雙膝一曲,朝著老闆下跪。老闆背對著它,沒看見這一幕。黑山羊又站起來,用嘴去銜老闆的衣角,並咩咩地叫著,像是哀求老闆饒命,而老闆仿佛沒感受到它的舉動,仍背對著它,繼續和人講話。
眼前這真實一幕,讓我想起《楞嚴經》上的話:「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
無論是狗或羊,或是其他動物,其實和人一樣,都是有靈性的生物,都愛惜自己的生命。
上天有好生之德,冬至在古代叫「一陽生」,雖然陰氣極盛,但陰陽本是一體,陰到了極致,就會轉化為陽,所謂「陰極陽生」。所以冬至正是生機潛伏、陽氣漸長的時節。元朝趙孟詩云:「冬至陽來復,草木漸滋萌。君子重其然,吾道自此亨。」在蘊藏生機的節令,為一己私慾扼殺生靈,其實是不合自然之道的。
人與自然萬物共為一體,故自然時節所示現的現象和規律,正是指導人的心念、行為應該順應的趨勢。人的自身就是一個小宇宙,一個人要想在冬至時節培植自己的陽氣,並不是靠滿口腹之慾來滋長,而是靠自己順應天道、修養心性來實現的。逆天行事,只會感召不祥。
在古人看來,自然之道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尸子》云:「萬物至冬皆伏,貴賤若一也。」冬至時節主伏,意為藏,此時萬物無論尊卑貴賤,皆當養精蓄銳,靜待陰陽消長。就像冬至「陰極陽生」的節令特徵一樣,此時萬物唯有伏到極致、陰到極致,生機與陽氣才會漸漸萌發生長。
神不得靜,不生至陰,至陰不生,一陽不復。故《後漢書》云:「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在古代,冬至是休養生息、退思反省之日,忙碌了一整年,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而一個人要想「安身靜體」,就得學會「洗心退藏」。「洗心」就是心無私慾,「退藏」即是心不妄動。安神靜慮,閑邪存誠,自自然然會漸漸生發、充盈陽剛正氣,百毒不侵,六時吉祥。
《黃帝內經》云:「冬不藏精,春必病瘟。」一個人在冬天不收斂身心,不洗心退藏,聽憑欲望指使,必然心馳神移,精虧陽洩,到了春天就會很麻煩。所以無論是人還是萬物,要想在春天呈現勃勃生機,關鍵都在於冬天的伏藏。
古人深諳自然之道,順應節令制定禮節,引導人的心行合於天道,趨吉避兇。而在古代,冬至最重要的禮節就是祭祖,通過鄭重其事的祭禮,讓平時躁動的身心安靜、伏藏下來。
在傳統的中國家庭,家家有宗祠,戶戶有家廟。重要節日的祭祀活動,往往都在家廟祠堂進行。宗祠的肅穆,祭祀的莊重,具有收攝人心的強大氣場,使人端心正意,不敢輕佻造次。
一個人通過虔誠的祭祀,不僅收攝了身心,而報本返始之義也會油然而生。子孫有了「祭如在」的體會,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起心動念,言語行為,必然不敢違背天理道義,以恐辱沒祖先。
冬至陰極而後陽始至,所以古人把冬至視為一年之始,而古人通過冬至的伏藏,洗心革面,調伏身心,適應節令,順天理、合道義,這樣就能在新的一年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宋朝朱淑真《冬至》詩云:「黃鐘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冬至,讓我們都好好「藏一藏」,靜候春天的到來。
慈光文化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