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通訊員 張玥潔 沈軍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
冬至時刻,陰氣盛極而衰,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也就是說,冬至前後是養生保健的好時間。
冬季主閉藏,閉藏的過程也是保護陽氣的過程,是身體養精蓄銳的過程。
冬至後,人體心陽最弱。要學會「躲」,保護好體內微弱的陽氣。
躲 暴飲暴食:冬至正值歲末年初,很快就會迎來元旦,此節氣期間多有聚會,切記不要暴飲暴食。因為此時,陽氣最弱,無法幫助身體運化過多的食物。
躲 寒冷:冬至時節人體的陽氣太弱,所以身體的抵抗力也較差,這時要躲著寒涼,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外出時一定要戴圍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風寒的侵襲,才能不感冒生病。
躲 大汗:中醫認為,大量排汗同時也會耗費大量精氣。冬季應順應天時,注意養藏,安靜休養,不宜劇烈運動,大量出汗。
躲 是非: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
總而言之,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1.早睡晚起,以待陽光
冬至時節,我們應早睡晚起。同時切記要慢起,應靜躺養神5分鐘左右,待「醒透」後再緩慢下床活動。這是因為清晨人體的血管應變力差,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年老體弱者最好等待日出十分之後再出外活動。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冬至前後還要睡好「子午覺」,午飯後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
2.勤搓手防感冒
在寒冷的冬至時節,常搓手對健康大有裨益。
通過揉搓手掌、揉按手指可充分刺激位於手心的勞宮穴,讓心臟逐漸興奮起來。
經常刺激位於雙手拇指根部隆起處的魚際穴,可疏通經絡,增強呼吸系統功能,預防感冒。
搓手時宜雙手抱拳,雙手從虎口接合 ,兩手捏緊,再移動雙手轉動,使其在轉動過程中各部分互相摩擦。搓手時間可長可短,貴在每天堅持。
3.常曬背以養陽
背部是人體督脈所在,中醫認為督脈是人體的陽經,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
所以,多曬背部或穿棉坎肩,通過太陽的溫煦、衣著的溫暖,溫通背部主持陽經的督脈,促進氣血暢通。
除此之外,接受紫外線照射,可使人體皮膚產生維生素D,促進鈣在腸道中吸收,從而使攝入的鈣更有效的吸收,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4.暖雙足防體寒
腳部一旦受寒,會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婦女痛經等病症,故寒冷冬至時節應格外重視腳部保暖。
除了要穿著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平時還要多活動雙腳,可進行散步、養生操等運動,並養成熱水泡腳、常按摩足底湧泉穴的習慣。
5. 飲食忌辛辣燥熱,可食堅果禦寒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節,此時在飲食方面宜多樣化,注意谷、肉、蔬、果合理搭配。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食辛辣燥熱、肥膩食物。
堅果的油脂成分多,且多是以不飽和脂肪為主,有降低膽固醇、治療糖尿病及預防冠心病等作用。堅果還有禦寒作用,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當然吃堅果也要適量,且應因人而異。
① 核桃
營養價值:核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可防止細胞老化,有健腦、增強記憶力及延緩衰老的作用。核桃還能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此外,核桃仁還是理想的肌膚美容劑,有潤肌膚、烏鬚髮的功能。
適宜量:每次20克。
② 慄子
營養價值:與其他堅果不同,慄子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此外還含有胡蘿蔔素、核黃素、抗壞血酸等多種維生素。慄子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礦物質,能防治高血壓、冠心病、骨質疏鬆等,也能抗衰老。
適宜量:每次30克左右。
③ 榛子
營養價值:榛子由於其含有油質(大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E、礦物質、糖纖維等特殊成分,因此具有降低膽固醇、平衡血壓的作用。
適宜量:每次30克左右。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