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宜靜養,這個大家知道,該吃點什麼食補?看這裡

2020-12-23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通訊員 張玥潔 沈軍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

冬至時刻,陰氣盛極而衰,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也就是說,冬至前後是養生保健的好時間。

冬季主閉藏,閉藏的過程也是保護陽氣的過程,是身體養精蓄銳的過程。

冬至後,人體心陽最弱。要學會「躲」,保護好體內微弱的陽氣。

躲 暴飲暴食:冬至正值歲末年初,很快就會迎來元旦,此節氣期間多有聚會,切記不要暴飲暴食。因為此時,陽氣最弱,無法幫助身體運化過多的食物。

躲 寒冷:冬至時節人體的陽氣太弱,所以身體的抵抗力也較差,這時要躲著寒涼,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外出時一定要戴圍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風寒的侵襲,才能不感冒生病。

躲 大汗:中醫認為,大量排汗同時也會耗費大量精氣。冬季應順應天時,注意養藏,安靜休養,不宜劇烈運動,大量出汗。

躲 是非: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

總而言之,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1.早睡晚起,以待陽光

冬至時節,我們應早睡晚起。同時切記要慢起,應靜躺養神5分鐘左右,待「醒透」後再緩慢下床活動。這是因為清晨人體的血管應變力差,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年老體弱者最好等待日出十分之後再出外活動。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冬至前後還要睡好「子午覺」,午飯後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

2.勤搓手防感冒

在寒冷的冬至時節,常搓手對健康大有裨益。

通過揉搓手掌、揉按手指可充分刺激位於手心的勞宮穴,讓心臟逐漸興奮起來。

經常刺激位於雙手拇指根部隆起處的魚際穴,可疏通經絡,增強呼吸系統功能,預防感冒。

搓手時宜雙手抱拳,雙手從虎口接合 ,兩手捏緊,再移動雙手轉動,使其在轉動過程中各部分互相摩擦。搓手時間可長可短,貴在每天堅持。

3.常曬背以養陽

背部是人體督脈所在,中醫認為督脈是人體的陽經,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

所以,多曬背部或穿棉坎肩,通過太陽的溫煦、衣著的溫暖,溫通背部主持陽經的督脈,促進氣血暢通。

除此之外,接受紫外線照射,可使人體皮膚產生維生素D,促進鈣在腸道中吸收,從而使攝入的鈣更有效的吸收,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4.暖雙足防體寒

腳部一旦受寒,會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婦女痛經等病症,故寒冷冬至時節應格外重視腳部保暖。

除了要穿著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平時還要多活動雙腳,可進行散步、養生操等運動,並養成熱水泡腳、常按摩足底湧泉穴的習慣。

5. 飲食忌辛辣燥熱,可食堅果禦寒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節,此時在飲食方面宜多樣化,注意谷、肉、蔬、果合理搭配。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食辛辣燥熱、肥膩食物。

堅果的油脂成分多,且多是以不飽和脂肪為主,有降低膽固醇、治療糖尿病及預防冠心病等作用。堅果還有禦寒作用,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當然吃堅果也要適量,且應因人而異。

① 核桃

營養價值:核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可防止細胞老化,有健腦、增強記憶力及延緩衰老的作用。核桃還能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此外,核桃仁還是理想的肌膚美容劑,有潤肌膚、烏鬚髮的功能。

適宜量:每次20克。

② 慄子

營養價值:與其他堅果不同,慄子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此外還含有胡蘿蔔素、核黃素、抗壞血酸等多種維生素。慄子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礦物質,能防治高血壓、冠心病、骨質疏鬆等,也能抗衰老。

適宜量:每次30克左右。

③ 榛子

營養價值:榛子由於其含有油質(大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E、礦物質、糖纖維等特殊成分,因此具有降低膽固醇、平衡血壓的作用。

適宜量:每次30克左右。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冬至到「數九寒天」正式開啟 宜早睡晚起合理進補
    12月21日進入冬至節氣,這一天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也意味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來臨,「數九寒天」正式開啟。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大不同,北方地區多流傳這樣的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久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冬至應該如何保養身體,醫生:堅持這4點,靜養比運動更重要
    導語:又是一年冬至來臨,作為二十四節氣中重要的節氣之一,冬至對大家的生活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在冬至以後,天氣會變得越來越寒冷,老一輩的人非常講究隨著節氣進補,那麼除了進補以外還有什麼可以讓我們保養身體呢?
  • 冬至前後要靜養!做到這4點,可以不用早起練瑜伽
    一看日曆,才發現過幾天就要到冬至了,今年最後的這幾周怎麼過得這麼快?快要到冬至,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聊冬至前後因此,冬至前後,建議大家要靜養。冬至生發的陽氣就如一顆嫩芽,如果守護地好,那麼來年才能夠茁壯成長。
  • 冬季飲食該宜什麼,該忌什麼
    1、什麼是冬季飲食宜「」減鹹增苦」 冬季是腎主令之時,腎主鹹味,心主苦味,鹹能勝苦。飲食之味宜減鹹增苦以養心氣,以保心腎相交,如苦瓜、苦菜、芹菜、萵筍、苦丁茶均可養心。冬季雖是進補的最佳季節,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勿多食蔥,以免使體內伏的陽氣鬱而化熱。
  • 易經:冬至前後,做好這3點,積蓄福氣,來年做事更有精神
    易經:冬至前後,做好這3點,積蓄福氣,來年做事更有精神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冬至大如年」這個說法,這個說法很多地方都有。而且在唐宋時期,冬至就備受重視,每到冬至,人們會換置新衣,準備好許多吃的喝的,還會祭祀祖先,慶祝的隆重程度就像是在過年一樣。
  • 多力冬至到一場南北大戰的開始
    >不管吃餃子還是湯圓最好能夠一家人團團圓圓,吃頓熱乎飯從胃暖到的心,冬至不冷冬至快樂!北方人吃餃子可是大有講究從選料到和餡兒,再到包餃子、吃餃子都有說法用多力濃香花生油調的豬肉白菜餡是最不容易出錯的經典口味先把花生油加熱再用來調餡
  • 冬至 | 你吃的湯圓什麼餡?
    「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    廣東冬至的美食還有鴨湯。冬至是最宜養生,最宜食補的時候,如果說在冬至前適宜吃當歸生薑羊肉湯以對抗陰氣,那麼,在冬至後則可選擇老鴨湯來滋陰潤燥,平抑體內的熱氣。傳說,有年遇瘟疫,醫聖張仲景來到該地治病救人,走的那天正好是冬至,他見很多百姓凍破了耳朵,於是命弟子搭醫棚,舍藥救人。為了紀念張仲景,從此每年冬至百姓都會吃餃子。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可以追溯到漢朝。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非常美味,讚不絕口。從此就在民間有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
  •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該吃什麼餡?你最需要的冬至餃子寶典在這裡!
    冬至,是一個我們中國非常有特色的傳統節日,自古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可以說人們對冬至是極其重視的,所以到了冬至這一天,很多人會選擇吃餃子。因為在民間也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那麼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是從何而來?冬至這天吃餃子的好吃又是什麼呢?那麼就由小編詳細地和大家說一說吧。
  • 庖丁家養生課堂丨冬至食補這樣吃!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18時02分,我們迎來冬至節氣,「至」有極致的意思,冰益壯,地始坼,隆冬時節到了,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
  • 今日冬至 | 宜補補漏,藏藏精.
    冬至是特別需要養一養的因為「氣始於冬至」▼自古節就是「劫」,節氣轉換的點上人要尤其注意,更何況冬至是全年陰陽轉換的「點」。冬主收藏,收藏對生命來說就是——歸根,而歸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睡眠。冬至在上古出現時,是比「春節」還重要的節日,一些地方至今仍延續了「冬至大過年」的老習俗——全家人要一起吃個「過冬」飯,因為今天能平安地在一起,很重要。所以今日,不宜奔波勞累,宜早早歸家,早睡安眠,在恬淡虛無中完成陰陽交接。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強金之年。
  • 你知道冬至為什麼吃湯圓嗎?
    說到冬至的美食,有「北方餃子南方湯圓」一說。那麼你知道冬至吃湯圓的由來嗎?為什麼冬至吃湯圓嗎?
  •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是幾月幾日?冬至的由來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過了冬至以後白天逐漸變長。」,古代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冬至習俗冬至吃什麼?冬至飲食各地有不同的風俗,北方有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有吃湯圓、長線面的習慣這些冬至美食是否有你家鄉的味道?
  • 冬至吃什麼,冬至節這個節氣代表什麼意思,民俗冬至節有什麼講究
    冬至吃什麼,冬至節這個節氣是代表什麼意思,民俗冬至節會有什麼講究鐵筆居士今年2021年冬節是在12月21日這一天。冬至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是冬節,冬節代表一年的寒冬是真正的到來,在唐代以前,我們中國過年是以冬節這一天為新年開始。在易經中來講,冬節是至寒的時候,雖然後面還有一個小寒和大寒這兩個季節存在,但冬節在節氣中,是屬於大季氣。
  • 冬至到,「一年雨水看冬至」,冬至是宜晴不宜雨嗎?雨水如何
    導讀:冬至到,「一年雨水看冬至」,冬至是宜晴不宜雨嗎?雨水如何?離2021年是屈指可數了,新一年我們將要面對了,告別鼠年,將迎來勤勞的牛年,有農民很期盼牛年到來,因為有俗語說,牛年好種田,但是我們要知道一年收成溫怎麼樣,還是需要期盼來年是個風調雨順,五穀才可豐登,所以一年的雨水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農村有「一年雨水看冬至」的說法,這句話又給我們引入到關於冬至節氣的關注。
  • 【冬至】南懷瑾先生談「冬至閉關」:陽氣來時,只宜溫養
    《易經》有句話,「先王以至日閉關」……「至」是一陽來復的時候……什麼叫閉關呢?齋戒、沐浴、清淨,萬緣放下,什麼都不理,這也就是溫養了,就好像嬰兒剛剛生下來,放在溫室裡保養。這個時候陽氣一來,只宜溫養之,這就叫做子午溫養,像培養幼苗、嬰兒一樣。
  • 冬至養生有多重要?很可能超乎你的想像!
    如果冬至的時候陽氣升不上來,就會影響到人身陽氣的運行平衡,所以冬至這個日子是很重要的。冬至的時候不做很累的事情,最好能夠閉閉關,養一下這個氣。如果吃西藥,除了每天必服的,不服會出問題的之外,這兩天最好不吃西藥。
  • 今日冬至!要吃什麼?該了解哪些知識?給孩子上一堂「民俗課」→
    因此,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古時也喻意新生命的開始。你知道冬至這天有哪些習俗嗎?冬至這天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冬至吃餃子,是為紀念誰?我們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你知道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嗎?故事還得從醫師張仲景說起。他是南陽稂東人,著作有《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
  • 冬至大如年,陽生春又來。冬至到了,今天你們吃的是什麼?
    一般常見的是,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而南方則是吃湯圓。而且在有些地方,甚至將冬至當成一個節日來過。那你們知道冬至的習俗有哪些嗎? 1、冬至祭祖冬至早,一家人帶著湯圓、水果、香燭、紙錢等上山祭掃祖墓。因為冬至節是一年中最後的一個掃墓節,所以掃墓的人家反比清明和重陽兩節的為多,寓慎終追遠之意。
  • 農曆冬至人是怎麼來的,大家知道嗎?
    再過一天,就是咱們傳統節日「冬至日」了。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知名度最高的節氣了,每年冬至都少不了一碗熱騰騰的餃子來,提醒我們冬至節氣到了,即使我們忘記了時間,各種特色小吃館也會提醒大家的。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很多地方還有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的習俗,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而在江南水鄉,有冬至惡人變疫鬼的傳說。江南水鄉民間傳說,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後來人們發現,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 今天冬至,幸福必至!祝福大家「冬節」快樂!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交冬」、「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2020年冬至時間是12月21日 ,農曆十一月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