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分享|如何讓研學手冊設計體現綜合性、探究性和教育性

2020-12-18 雲成長研學

研學手冊是研學旅行課程設計的產品,既可以作為研學導師的「教案」,也可以成為學生的「教材」,由於研學旅行的特質,研學手冊的設計需要具備綜合性、探究性、實踐性,同時還需要滿足旅行附帶的需求,提供旅行和生活的常識,研學手冊等於是教科書+旅行指南+行為規範的綜合性課程手冊

研學手冊是研學課程設計方案的具體體現,是研學旅行過程中作為課程和行程參考的工具,研學旅行手冊的設計原則有五點:

PART-1研學旅行手冊的設計要做到內容全面。手冊的內容應該包括課程簡介和課程設計的四個要素,即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這是研學手冊的主體部分;除此之外,研學手冊中還要以附件的形式給出安全注意事項和應急措施、行前準備的物品備忘檢查表、研學導師人員電話號碼、帶隊教師電話號碼、研學目的地駐地醫院和派出所聯繫方式等。

PART-2

研學旅行手冊的設計要易攜帶、新穎獨特;在研學手冊中插入圖片信息,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對課程的吸引力。

PART-3

過程性的學習任務和課後作業能夠引導推動學生深入學習。研學手冊可以設計延伸性的學習任務,擴大學生的選擇範圍。

PART-4

研學手冊的設計要方便實用。

PART-5

研學手冊的設計要體現教育性和教育的功能特徵。

研學旅行手冊應包括的內容

1、課程簡介:課程簡介的設計需要根據課程的內容把課程各個單元的學習資源介紹清楚,同時說明課程的主題和各單元之間的連結,並說明學習本課程的意義所在。

2、課程的總體目標:課程的總體目標就是課程要實現的宏觀目標,可以從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指導綱要和核心素養兩個方面結合來確定。

3、課程規劃:每一單元的課程學時多少,重點、難點在哪裡?主要準備實現學生那些方面的核心素養的提升,同時體現本單元課程與其他單元課程的差異性,避免雷同。

4、行程規劃:行程規劃應該將集合時間,交通工具及中途時間節點 ,每一個研學點的遊覽學習時間或者是體驗活動的時間都規劃到位,並有一定的預備量,能夠保障學習時間。

5、課程實施:應包括單元標題、課程實施具體地點、課程時長、課程內容的相關學科、本單元的具體課程目標、課程實施方式、課程資源詳述、過程性課程任務、課後作業、對學生的過程性指導和評價、研學注意事項。

6、課程評價:要將過程性評價和成果性評價計入評價量表。

7、學習成果:在研學手冊中呈現的主要是研究報告、研學論文或研學活動總結等成果主件,高中生應該完成研究報告,初中生可以完成研學論文,小學生可以寫出研學旅行活動總結或者小作文。

8、附件:為了保障研學旅行課程能順利實施的內容,可以在附件中體現,主要包括:行前物品備忘檢查表、安全知識及安全應急預案、重要信息(通信錄:包括學生電話、家長電話、研學導師電話和帶隊教師電話,研學目的地附件派出所聯繫電話、醫院的相關信息)。

一本好的研學手冊,應該是整個研學旅行活動的行動指南,同時具備導引性和探究性,研學手冊的本質應該是開放的、可生成的,不能成為條條框框對學生形成束縛,而應該成為一種推動力,幫助學生在社會生活的真實情景中展開無盡的探索與體驗;想學會如何設計一個涵蓋全學段的研學手冊嗎?那就趕快報名參加雲成長研學旅行交流中心的研學導師崗位技能提升課程吧。

相關焦點

  • 勞動教育、研學旅行和綜合實踐教育到底什麼關係?
    注重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究、服務、製作、體驗中學習,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其涉及到多門學科知識,非某門學科知識的系統學習,也不同於某一門學科中的實踐、實驗環節,是一門綜合性的跨學科實踐課程。在考察探究部分,詳細解析了學生如何進行考察探究: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在觀察、記錄和思考中,主動獲取知識,分析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如野外考察、社會調查、研學旅行等,它注重運用實地觀察、訪談、實驗等方法,獲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和勇於探究的精神。
  • 黃石市中小學研學旅行課程培訓會順利舉行
    最後,他就如何推進研學旅行活動課程建設提出建議:一是要設計科學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二是制定合理的研學旅行計劃;三是開發特色研學旅行資源;四是加強制度建設,提高研學旅行管理水平。他介紹說,編者當中除了教研員外,還有3位正高級教師、6位特級教師、11位黃石名師,為了豐富教材內容,提升教材質量,他們在編寫前,通過專題討論、實地走訪、研討交流等方式對課程結構和內容綱要進行了梳理。《研學旅行·閱讀之旅》是首套以黃石當地特色資源和文化為主題的研究性、課程化研學旅行地方課程教材,突出了研學旅行教材的知識性、體驗性和教育性。
  • 研學旅行與學科課程有機融合,怎麼做?
    《綱要》把研學旅行納入綜合實踐課程的「考察探究」領域,可見研學旅行也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因此其不能游離於學科課程之外,只有認識到了這一點,才能避免研學旅行在教學上的邊緣化和虛無化,避免「只遊不學」和「只學不遊」的現象。
  • 研學旅行課程設計的幾大分類,我們必須要知道
    研學旅行是中小學生有組織的集體性、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活動,是對中小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生活教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有效載體。在研學旅行的整體實施過程中,研學旅行課程更是能彰顯研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不同的課程設計也代表了不同的教育形式,那麼研學旅行活動都有哪些分類呢?
  • 行業觀察|勞動教育、研學實踐教育和綜合實踐究竟是什麼關係?
    根據近年來的政策我們可以發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學實踐教育實踐課程和勞動教育課程是當前和今後校外教育的三大課程類型,形成校外教育的三大支柱。嚴格來說,研學實踐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分支課程,研學實踐教育對應的是考察探究,勞動教育是五育之一。
  • 乾貨分享|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研學旅行具有哪些特徵?
    同時,青少年完成社會化離不開群體性交往,再好的父母和老師都無法替代夥伴的作用,研學旅行能讓學生擁有更多與社會和團體接觸的機會,有利於青少年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和核心素養的提升。研學從字面領會即研究性學習 ,國際上統稱為探究式學習(HIBL)。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
  • 帶娃認識有溫度的地球 上海氣象博物館推出全國首套氣象分齡研學手冊
    圖說:全國首套氣象博物館研學指導用書和分齡研學手冊亮相長2020年長三角文博會 採訪對象供圖 (下同)在今年的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上海氣象博物館聯合慧玖研學發布了全國首套氣象博物館研學指導用書和分齡研學手冊,讓孩子們能夠在分級閱讀和研究的基礎上更好地掌握氣象科學知識。
  • 學校開發研學課程,存在哪些問題?
    研學旅行是一種通過旅行的方式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活動,具有教育性、體驗性、真實性、公益性等特點。學校設計研學課程主要應從研學旅行校本課程目標的確定、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的實施與課程的評價這四個環節來設計開發這一課程。
  • 研學旅行安全保障,課程設計要先行
    教育部等 11 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明確指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 學期內研學旅行如何深入?世紀明德攜手蘭州一中助推素質教育新發展
    ,根據目的地的資源優勢,以及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等,以行前、行中、行後的貫通式培養,主題任務制、線上線下實踐課堂、成果展示的創新式活動,深化校內校外教育的有機融合,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更為廣闊和自由的空間,激發他們發現自我、發覺潛能,在面對真實情境時獲得自主實踐、自我實現的生命體驗及情感共鳴,這亦是學校「弘毅」育人理念的一個集中體現。
  • 野蠻生長的研學旅行,「探程」到底在探究什麼?
    研學,又稱為「探究式學習」,即在教學環境中,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歸納式學習過程。完整引入中國不過19年; 研學旅行,將探究式學習融入旅行中,出現在中國的時間更短,不過8年。 作為泛遊學概念中的細分領域,研學旅行還處於野蠻生長的階段,其產業鏈條也還在逐步補充完善中。
  • 什麼是研學?研學的意義是什麼?於己研學又是什麼?
    研學,即研究性學習 ,國際上統稱探究式學習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HIBL),是指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學習環境中,基於學生原有的概念,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歸納式學習過程。1995年"探究式學習"引進到法國叫「動手和麵團」。
  • 研學旅行的構成要素主要有哪些?
    (二)中小學校學校是研學旅行的主要組織者。學校要制定科學嚴密的研學旅行工作手冊,研學前要制訂研學旅行行動計劃。精心策劃,確定主題,與有關服務機構和斫學基地、營地一起科學制定研學旅行實施方案,通過多種方式宜傳,告知家長。根據學生數量和活動需要,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明確分工,細化方案和責任,周密做好有關準備工作。
  • 2020浙江(蘭裡)首屆研學旅行高峰論壇暨浙江省中小學新勞動教育...
    研學旅行是一種探究性學習與教育性旅行的融合,更是文化和旅遊融合的最好載體。2020浙江(蘭裡)首屆研學旅行高峰論壇,圍繞「共建研學生態,助力教育發展」的主題,進行9場主題演講,眾多一線教育工作者從理論和實踐的視角出發,演講內容囊括勞動教育、研學旅行、綜合實踐三大體系。高峰論壇上,蘭裡研學大本營與西湖區教育發展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杭州13所學校率先掛牌校企共建基地,共同打造蘭裡特色研學教材。
  • 「走讀溫州」公益研學走進極地海洋世界
    溫州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萬榮根化身海洋研學指導師,為研學隊員布置了各式各樣的動物研學任務。各隊員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感興趣的動物進行了多維度的主題探究。比如,在七彩吊魚小組,隊員圍繞「為什麼是彩色的?它不怕被天敵發現嗎?它有毒嗎?」等問題進行探究;在海龜小組,隊員圍繞「為什麼海龜壽命長?哪些海龜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如何仿生海龜?」
  • 「國防頂尖學府 三航總師母校」西北工業大學三航科技研學課程探析
    隨著科學研究的進步,人類對宇宙空間的索不斷加強,我國在航空航天事業上更是取得了矚目的成績,航空航天事業更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體現。因此,未來社會對航空航天領域的人才需求將不斷增強。航空航天教育更是應該從學生抓起,使學生初步了解航空航天知識,拓展視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 以研學之旅,推動鄉村振興……
    政策紅利下的市場也意味著巨大機遇,利用鄉村人文和自然資源開展研學課程、中小學研學旅行受持續的政策影響,也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產生了良好的教育反應,本文就從鄉村研學的內容市場出發,對鄉村研學的主題選擇和操作等方面做了相關闡釋,以期將課堂延伸至鄉村,激發鄉村活力,提高研學旅行活動的互動性、實踐性和教育性,避免「只學不旅」「只旅不學」現象,促進研學旅行和鄉村振興的有機融合。
  • 世界研學旅遊大會研討:研學旅遊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
    昨(20)日下午,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業界大腕圍坐交流,圍繞「研學旅遊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進行研討,內容詳實、乾貨滿滿,既立足國情,又著眼於國際,贏得現場陣陣掌聲。楊振之(世界研學旅遊組織執行主席、四川大學旅遊學院教授):研學旅遊能讓每個人終身受益不僅僅青少年時代,任何年齡群體都能夠在旅行中獲得學問。研學旅遊是古今中外的一個共識。在中國古代就有悠久的研學旅遊歷史,同樣歐洲也一樣,通過研學旅遊,可以尋找藝術、文化和文明的根源等。
  • 熱烈慶祝淘金小鎮榮獲山東省研學旅行創新線路設計大賽一等獎
    「山東省研學旅行創新線路設計大賽」一等獎本次活動由山東省總工會2.識別古代黃金的開採用具,了解不同時代招遠採金的狀況;探究不同工具適用的礦石種類、古代黃金提煉的演變史,感受古代採金人的勤勞與智慧。3.了解現代黃金採、選、冶流程,探究不同流程所運用到的設備及工作原理,感受現代科技的力量。
  • 避免只遊不學、走馬觀花 博物館研學旅行如何規範
    原標題:博物館研學旅行如何規範(文化脈動)   日前,國家文物局發布了一則題為《社會機構組織博物館研學旅行應規範管理提升質量》的文章,文章表示:「對於部分社會機構、個人以『博物館遊學』之名,開展粗放的、只遊不學、走馬觀花、名不副實的『研學旅行』活動,損害中小學生利益的行為,表示堅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