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課程設計的幾大分類,我們必須要知道

2021-01-09 河南省青少年研學中心

研學旅行是中小學生有組織的集體性、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活動,是對中小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生活教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有效載體。在研學旅行的整體實施過程中,研學旅行課程更是能彰顯研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不同的課程設計也代表了不同的教育形式,那麼研學旅行活動都有哪些分類呢?

研學旅行課程是通過讓學生自主選定旅行主題、參與活動計劃與組織管理,在自然和社會生活中親自體驗與感悟,從而豐富學習內容,提升學習效果的體驗式課程。隨著國家有關研學旅行政策的發布,業界內對於研學旅行的課程如何設計展開了積極的探索,作為學校教育的一種延伸,研學旅行課程在設計上繼承學校教育的精髓,根據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再結合當地資源特點,做出最契合學生素質教育的內容設計。

按課程內容劃分

1. 自然資源

近幾年自然教育在我國火了起來,並呈現出井噴的發展趨勢,教育通過和自然環境的互相接觸,讓孩子到自然界去發展和探索,從而激發對周圍事物的探究欲望。

其實關於自然資源的教育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經存在,它是通過對特定自然資源環境的分析和利用,遵循合理的課程設計引導人們在自然中探索和學習,建立人與自然間的深度聯繫,激發人們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態度。在我國有關自然教育的工作中,研學旅行無疑是最受歡迎的一種,它對於生態旅遊領域也產生了很大影響,並形成一種巨大的產業鏈條。

2. 知識科普

近年來,各種以研學為名的旅行項目持續升溫,知識科普類研學則是其中一種。去年12月8日,在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主辦的「首屆中國科普研學論壇」上,來自各個企業、高校、社會團體專家聚焦「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向科普研學資源轉化」話題,以期實現科普研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

知識科普類研學主要包括各種類型的博物館、科技館、主題展覽、動物園、植物園、歷史文化遺產、工業項目、科研場所等資源。

3. 體驗考察

體驗考察類研學專注探究和實踐並存,專注學生思想的多維度發展,主要包括農莊、實踐基地、夏令營營地或團隊拓展基地等資源。

4. 技能拓展

拓展訓練起源於二戰時期,大西洋有很多船隻受到攻擊而沉沒,只有極少數人在艱難的環境下得以生存,而這些生還者大部分都是年老體弱之人。經調查研究專家們發現他們之所以能活下來,是因為他們有面對突發情況時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多年的實戰經驗,後來讓年輕海員做技能拓展成為必備的訓練項目。

技能拓展主要包括水上、海外和場地三種類型,主要包含紅色教育基地、大學校園、國防教育基地、軍營等資源。

按組織機構劃分

1. 由學校、政府製作的研學課程產品

學校、政府屬於公共教育體系,也是最靠近學生教育的場所,他們對學生的學校教育駕輕就熟,對研學旅行卻一知半解。這類的研學課程設計往往和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由學校教師帶隊參加活動,注重「學」多於「遊」。

2. 旅行社主導設計的研學課程

一些旅行社也加入了研學這塊蛋糕,通過對一些旅行線路進行升級,將一些景區景點進行包裝,因為是旅遊社為主導,所以這些研學產品大多以旅遊作為主線,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研學。

3. 研學旅行機構主導的研學課程

隨著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門發布《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之後,各種各樣的研學旅行機構逐漸建立起來,研學旅行機構專注於研學旅行服務,勵志打造專業的研學旅行課程,針對不同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獨具特色的研學旅行產品,在課前準備、課中實施、課後監督上都有明確的標準,偏重個性化定製和用戶體驗,但盈利性較高。

如何設計出符合學校、家長、孩子多方面需求的研學產品是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研學旅行產品的設計需要和學校的教育教學目標相結合,通過資源整合健全研學旅行市場,促進研學旅行課程向精品化發展。

相關焦點

  • 研學旅行安全保障,課程設計要先行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研學旅行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活動方式中「考察探究」的一種活動方式。要進行研學旅行活動,就要走入社會,投身大自然之中,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問題,安全問題則首當其衝,也成為制約研學旅行活動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 【文旅在線-文旅雲課堂】惠暢-《研學旅行課程的開發設計與運營...
    【文旅在線-文旅雲課堂】惠暢-《研學旅行課程的開發設計與運營》(一) 2020-09-01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學旅行+鄉土鄉情課程設計時應注意哪些?
    鄉土文化是初中研學旅行的重要內容之一,2019年頒布的《研學旅行課程標準》就曾指出:研學旅行課程幫助中小學生了解鄉情、市情、省情、國情,使中小學生開闊眼界、提升家國情懷。鄉土文化資源不僅為研學旅行的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也為研學旅行的實施提供了適合的活動場所。今天簡單和大家分享下基於鄉土文化的研學課程設計時應遵循哪些原則?
  • 研學旅行的構成要素主要有哪些?
    廣州炫境數字科技在這裡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關於研學旅行的構成要素主要有哪些?我們知道研學旅行是現代旅遊的新業態,屬於旅遊活動的一種新形勢。在研學中要嚴格執行行動計劃,做好應急處理,對各類可能出現的問題科學研判、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研學後要加強後續管理,及時做好研學旅行的總結工作,轉化研學成果.總結交流經驗,不斷完善學校研學旅行課程設計和方案制定,提升研學旅行的品質。(三)中小學生中小學生是研學旅行的主體。
  • 研學旅行與學科課程有機融合,怎麼做?
    自此研學旅行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各類質量參差不齊的研學課程產品紛紛湧現。研學課程開發是提升研學旅行品質的重要途徑之一,要使研學實踐回歸教育的初衷,真正發揮其育人功能,需要研學旅行與學科課程互相銜接,實現全面深度的融合,以學校系統的知識體系為前置經驗,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研學課程。
  • 用優質研學旅行課程為青少年核心素養發展奠基
    我國的基礎教育經歷了從核心知識到核心能力再到核心素養三個發展階段,指向核心素養發展的課程是當下時代發展的潮流,更是課程改革理論的導向,所以,研學旅行課程設計中需要減少對知識的填鴨式輸灌,增加學習方法的傳授指導,提升課程的延展力,更要從教育的本質出發,面向生活、回歸社會,
  • 黃石市中小學研學旅行課程培訓會順利舉行
    他向參會者介紹了研學旅行的概念和相關理論,研學旅行在我國的發展情況,研學旅行活動課程的特點,他還就研學旅行相關政策進行了詳細地解讀。同時,他還指出了研學旅行目前存在的問題:宏面層面上,思想認識不到位,協調機制不完善,責任機制不健全,安全保障不規範;微觀層面上,重遊輕學,教學規劃隨意,學生主體缺失,評價片面單一。
  • 國家有哪些政策支持研學旅行,為什麼要開展研學導師培訓?
    1. 2013年12月,國務院印發《國民休閒綱要(2013-2020年)》要求逐步推行研學旅行。2. 2014年7月,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指南(試行)》指出要規範和引導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 勞動教育入法、美育中考定義了我們為什麼要研學旅行
    一旦教育發展到了高度階段,我們就會發現缺少核心素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這就是為什麼國家如此積極重視美育、德育、勞動教育的開展。所以,請家長別做孩子的拖油瓶。提高美育,研學旅行是唯一的最優選。你將會知道你的孩子其實比你想像的更加優秀。
  • 關於研學旅行 大連有說法了
    網絡配圖 主要措施 制定研學旅行課程規劃。各地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指導和管理,精心設計研學旅行課程規劃。以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為主導,聯合相關基地和承辦機構,採取遊覽參觀、學習考察、主題探究、親身體驗等方式,融專題研究、訪問調查、社會服務、設計製作、同伴互助為一體,將研學旅行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勞動教育、安全教育、學科實踐教育的重要載體,突出研學旅行育人功能,發揮研學旅行與校內課程不同的育人價值,做到立意高遠、目的明確、活動生動、學習有效,避免"
  • 解讀研學旅行設計上的「紙上談兵」和「真槍實彈」
    紙上談兵: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希望行程有吸引力、有特色,同時兼顧物美價廉,所以對於組織方來說,理想的行程既要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又要研學課程獨樹一幟,因為這樣的行程,才能吸引更多的學員參加。而這樣設計出來的行程,站在接待方的角度來看,往往給人以華而不實、紙上談兵,不切實際的感覺。
  • 打磨研學課程從細節開始
    她說,現在與研學有聯繫的地點都被稱作研學基地,而在接待研學團隊時,工作人員習慣告訴大家「這是什麼」,而不是「為什麼是這樣」。因此,觀念的轉變與人才的儲備成為研學課程做出特色、做大文章的重中之重。目前,人們對旅遊的需求正在由旅遊觀光向休閒度假和深度體驗、甚至更高層次轉變,旅遊帶給大家的不僅局限於美好生活的幸福感,更在不斷增強精神文化生活上的獲得感。
  • 乾貨分享|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研學旅行具有哪些特徵?
    研學旅行必須在中小學生上學期間進行,也就是周一至周五開展研學旅行活動;研學旅行必須圍繞特色鮮明的主題來開發課程和組織研學旅行線路;研學旅行要求整年級整班級集體參加研學活動;研學旅行要做到集中住宿並進行體驗式學習。
  • 紅旗渠 | 召開研學課程專家評審會
    12月22日,紅旗渠研學課程專家評審會在林州市智慧旅遊大數據中心召開,中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鄭增儀,湖北省宜昌市教育局副局長翟秀剛,湖北省校外教育管理委員會秘書長付小林,江蘇省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徐偉組成的專家組,現場聽取紅旗渠研學課程匯報。
  • 學校開發研學課程,存在哪些問題?
    研學旅行是一種通過旅行的方式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活動,具有教育性、體驗性、真實性、公益性等特點。學校設計研學課程主要應從研學旅行校本課程目標的確定、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的實施與課程的評價這四個環節來設計開發這一課程。
  • 研學旅行有了評價指數
    中國科學院科普講師團團長李承森表示,研學旅行作為教育評價改革大背景下國家創新性的教育方式,其多方位、素質化、綜合化的屬性非常明顯。特別是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成績不再是大學招生的唯一考量,而是改為「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統一高考成績和學業水平考試,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倒逼中小學育人方式從單一的考試向綜合化、素質化、多樣化轉型。
  • 科技研學旅行中最容易被忽視的基礎課程
    科技研學經過近兩三年的不斷深化提高,已經逐漸走向研學旅行特色課程的第一梯隊,從原來的科技館一日遊到簡單的手工製作,轉變成了以中科院、各專業領域研究院、高校實驗室、知名科技企業為基礎的主流科技研學實踐基地,相關課程不斷的推陳出新,如:航空航天、機器人、3D列印、高能物理、無人機、網際網路等現代化研學課程,真可謂百家齊放,與時俱進。
  • 研學復盤|什麼是項目式教學?研學旅行使用PBL對學生有何好處?
    同時張靜老師提出兩個問題讓學員小組展開思考:對照國家政策,審視你們的研學旅行設計:1、你們的設計那些符合國家政策?2、那些政策要求是你們自己沒有想到的?在隨後的課程中,張靜老師著重講解了研學旅行和常規旅遊的區別:課程的第三部分,張靜老師講解了項目式教學:課程最後,研學旅行交流中心、雲成長研學特邀英國創新創業教育者學會(FEEUK)國際研究員張靜老師指出:
  • 2020首屆山東省「研學旅行創新線路設計大賽」及「精品旅遊文創...
    首屆山東省研學旅行創新線路設計大賽,以「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為主題,通過研學線路創新設計、研學內容創新設計、研學旅行方式創新設計、研學營銷管理與創新、研學品牌貢獻力和影響力等五個方面進行評選。    研學線路創新:根據研學旅行需要,按照資源和時間最優化原則設置線路,明確研學旅行的目標、主題,形成課程框架、課程體系。
  • 勞動教育、研學旅行和綜合實踐教育到底什麼關係?
    3.研學旅行的核心要點兩千多年前的泗水河畔,孔子和他的學生趁著春光,踏歌而行,繼而周遊列國。在遊學過程中,孔子與弟子開闊眼界,在天地大課堂增進學識、修身養性,成為研學旅行源頭最富詩意的一頁。此時,研學旅行正處在大有可為的發展機遇期。